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干透翅蛾性信息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镇宇 伍佩珩 郭广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29,共6页
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危害杨树主干的透翅蛾是杨干透翅蛾Sesia siningensis(Hsu)。经室内EAG测试,林间诱蛾和活雌蛾腺体提取及化学分析,证明顺3,顺13—十八碳二烯醇是其性信息素。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在山西、甘肃等省连续4... 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危害杨树主干的透翅蛾是杨干透翅蛾Sesia siningensis(Hsu)。经室内EAG测试,林间诱蛾和活雌蛾腺体提取及化学分析,证明顺3,顺13—十八碳二烯醇是其性信息素。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在山西、甘肃等省连续4年大面积应用,证明可用来检测成虫羽化期和发生量、分布范围,并可降低雌蛾交配率28.1%~98.5%,平均降低42.8%~47.6%;连续3年诱蛾后,虫口密度降低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干透翅蛾 性信息素 诱捕
下载PDF
新型信息素诱剂对新疆梨园蛾类害虫的诱捕效果评价
2
作者 阿曼古力·吐尼亚孜 阿瓦古丽·艾买提 +2 位作者 安尼瓦尔·库尔班 李保平 闫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2-986,共5页
利用性诱剂干扰交配或诱杀钻蛀性蛾类害虫是果园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既诱雄蛾也诱雌蛾的新型诱剂近年来颇受关注。本研究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基础上,加入寄主植物挥发物--梨酯、苯乙酮、香叶醇、冬青油和苯乙醇等制成若干配... 利用性诱剂干扰交配或诱杀钻蛀性蛾类害虫是果园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既诱雄蛾也诱雌蛾的新型诱剂近年来颇受关注。本研究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基础上,加入寄主植物挥发物--梨酯、苯乙酮、香叶醇、冬青油和苯乙醇等制成若干配方,在南疆两地(库尔勒与阿克苏地区)梨园中于蛾类害虫发生的早期和中期进行诱捕试验。对苹果蠹蛾诱集结果表明,虽然与仅含性信息素配方相比,添加植物挥发物的配方可诱集到雌蛾,但诱集虫量较少。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结果表明,在库尔勒,大部分配方诱到的虫量多于商品诱剂(对照),其中,在性信息素中添加少量植物挥发性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总体较多;在阿克苏,所有配方诱集的虫量均多于对照,在性信息素中是否添加植物挥发物质对诱集效果总体上没有影响。对优斑螟的诱集结果表明,仅含2种性信息素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最大,与加入少量梨脂的配方接近。果园诱集试验结果说明,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中添加梨脂等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供试配方诱集雌蛾效果不理想,但对多种混合发生的夜蛾害虫雄性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诱集 诱剂 寄主植物挥发物 果树害虫 综合治理
下载PDF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40
3
作者 翟小伟 刘万学 +3 位作者 张桂芬 万方浩 徐洪富 蒲崇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7-916,共10页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和甘肃以西局部地区,但一直保持向我国东部扩张的趋势。在国际上,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迷向防治苹果蠹蛾已经成为一种切实可行并广泛应用的害虫管理技术。本文综述了...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和甘肃以西局部地区,但一直保持向我国东部扩张的趋势。在国际上,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迷向防治苹果蠹蛾已经成为一种切实可行并广泛应用的害虫管理技术。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成分鉴定、人工合成和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苹果蠹蛾的防控策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检疫害虫 性信息素 成分鉴定 合成 种群监测 诱杀 迷向
下载PDF
茶毛虫性信息素对茶毛虫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戈峰 陈小飞 +3 位作者 王常平 刘向辉 王利军 杨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在贵州湄潭茶场和平坝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以B型效果最好,42天内两地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41头和7.51头,最高可诱到198头,大面积使用区内茶毛虫雌蛾怀卵量比对照... 在贵州湄潭茶场和平坝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以B型效果最好,42天内两地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41头和7.51头,最高可诱到198头,大面积使用区内茶毛虫雌蛾怀卵量比对照区减少93.50%,卵块减少85.21% ,幼虫数量减少81.15%,说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蛾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性信息素 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诱捕防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在其种群监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姚士桐 吴降星 +4 位作者 郑永利 金周浩 陆志杰 胡加君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0-494,共5页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成虫消长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地区以顺11-十八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醇和顺13-十八碳烯醇以60μg∶500μg∶60μg∶120μg配制的PVC毛细管诱芯对稻纵卷叶螟的诱集效果最佳。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方法的比较试验,初步结果显示性诱测报可取代传统的系统赶蛾法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性信息素 群集诱捕 种群监测 灯光诱捕 赶蛾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焦晓国 宣维健 +2 位作者 王红托 苏建伟 盛承发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综述了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性信息素在种群监测、大量诱捕、干扰交配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并就其影响因子、评价标准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扼要的介绍。
关键词 二化螟 种群监测 大量诱捕 干扰交配 影响因子 评价标准 水稻
下载PDF
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沈幼莲 高扬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90-1297,共8页
为提高现有性信息素对雄蛾的引诱活性,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信息素(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10∶1)的协同作用机制。从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和花的气味... 为提高现有性信息素对雄蛾的引诱活性,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信息素(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10∶1)的协同作用机制。从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和花的气味化合物中,选择9种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并以一定剂量分别加入到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中,在田间测试对雄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在测试的9种植源性化合物中,发现一定剂量(每个诱芯加入0.4mg)的苯乙醛(PAA),具有显著提高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引诱作用,而高剂量的苯乙醛则强烈抑制性信息素的引诱活性;此外,其他各种浓度的测试化合物或混合物对性信息素则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增效作用。不同剂量的苯乙醛单个化合物及各种植物气味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对斜纹夜蛾也有微弱的引诱作用。苯乙醛必须要与性信息素的完整组分(以10∶1比例混合的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混合才能起作用,缺少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则没有引诱活性。本研究证明,苯乙醛作为理想的性信息素诱芯增效剂,可应用于建立更理想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对性诱害虫防治和测报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性信息素 植物气味化合物 协同作用 群集诱捕
下载PDF
强大小蠹植物源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 被引量:24
8
作者 苗振旺 赵明梅 +3 位作者 王立忠 裴海潮 邸济民 孙江华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6-350,共5页
20 0 1~ 2 0 0 2年在山西省榆次区庆城林场对自行研制生产的强大小蠹DendroctomusvalensLeConte植物引诱剂诱芯和诱捕器在林间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并在山西省的 1 3个县、林场悬挂 2 0 0 0个诱捕器开展了强大小蠹发生期监测和大面... 20 0 1~ 2 0 0 2年在山西省榆次区庆城林场对自行研制生产的强大小蠹DendroctomusvalensLeConte植物引诱剂诱芯和诱捕器在林间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并在山西省的 1 3个县、林场悬挂 2 0 0 0个诱捕器开展了强大小蠹发生期监测和大面积诱杀防治推广试验工作。结果显示 ,该诱捕技术对强大小蠹成虫有较好的诱捕效果 ,2 0 0 0个诱捕器在成虫羽化期 61d共诱到大小蠹成虫近 2 0万头 ,可明显降低当代成虫虫口密度。试验表明 ,诱虫数量随林地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大 ,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虫量有一定影响 ,以悬挂在主干下端距地面 5~ 1 0cm处效果最好。诱捕器之间水平距离建议间隔 1 0 0m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大小蠹 植物源引诱剂 林间应用 化学信息素 诱捕 监测 害虫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技术:大量诱捕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苏建伟 宣维健 +1 位作者 盛承发 戈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 (3种主要组分为 Z11- 16 - Ald,Z13- 18- Ald和 Z9- 16 - Ald,剂量为 30 0 μg)对 6 0 hm2早稻田的越冬代和第一代二化螟成虫进行了大面积诱捕 ,田间采用绿色水盆诱捕器 ,布设密度为 2 5个 /hm2。对照区为 2 4 hm2...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 (3种主要组分为 Z11- 16 - Ald,Z13- 18- Ald和 Z9- 16 - Ald,剂量为 30 0 μg)对 6 0 hm2早稻田的越冬代和第一代二化螟成虫进行了大面积诱捕 ,田间采用绿色水盆诱捕器 ,布设密度为 2 5个 /hm2。对照区为 2 4 hm2种植者使用化学农药代替性信息素防治的水稻田 ,结果表明诱捕区的卵块数比对照区有明显下降 ,下降率为 74 .39% ;第一代二化螟成虫的发生量较对照区有明显下降 ,下降率为 6 1.4 1% ;诱捕区田间稻丛的百株枯鞘率、枯心率和白穗率比对照区有明显下降 ,下降率分别为 70 .90 %、5 7.0 1%和 4 4 .30 % ;诱捕区未使用农药 ,但防治效果好于对照区 (平均施药 1.2 4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性信息素 大量诱捕 水稻
下载PDF
湖北高海拔地区性信息素对小菜蛾的诱捕和防治效果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香萍 张钟宁 +2 位作者 雷朝亮 赵毓朝 吴旦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20 0 2年应用性诱剂对海拔 12 0 0m山区甘蓝田小菜蛾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在第一茬蔬菜生长期有 2个诱蛾高峰 ,诱蛾量 (头 盆 )分别为 11 7± 2 4和 9 2± 1 0 ;第二茬蔬菜生长期有 3个诱蛾高峰 ,诱蛾量 (头 盆 )分别为 ... 20 0 2年应用性诱剂对海拔 12 0 0m山区甘蓝田小菜蛾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在第一茬蔬菜生长期有 2个诱蛾高峰 ,诱蛾量 (头 盆 )分别为 11 7± 2 4和 9 2± 1 0 ;第二茬蔬菜生长期有 3个诱蛾高峰 ,诱蛾量 (头 盆 )分别为 70 9± 8 0、16 1±2 5和 11 1± 1 9。应用性诱剂诱捕山区甘蓝田小菜蛾时 ,第一茬田间蛾密度与单盆诱捕量相关性不显著 ,而第二茬菜生长期田间蛾密度与单盆诱蛾量相关性显著 (y =0 0 116x + 0 1614 ,r =0 92 13 ,P =0 0 0 11)。性诱剂在光期与暗期都可诱到小菜蛾雄虫 ,没有明显的诱蛾高峰。应用性诱剂可以使菜田的农药使用减少 3~ 5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甘蓝 性诱剂 诱捕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利用性诱剂防治花生田暗黑鳃金龟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晓 鞠倩 +10 位作者 姜晓静 赵志强 陈全森 曲明静 蒋相国 吕敬军 倪皖莉 谷建中 陈志德 刘立峰 康树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6-179,共4页
为明确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性诱剂对成虫的引诱效果及对幼虫虫口密度的降低作用,在全国主要花生产区开展了田间诱捕试验,调查诱捕成虫数、幼虫减退率及对花生的保果效果。结果表明:一台诱捕器一天内诱到的最... 为明确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性诱剂对成虫的引诱效果及对幼虫虫口密度的降低作用,在全国主要花生产区开展了田间诱捕试验,调查诱捕成虫数、幼虫减退率及对花生的保果效果。结果表明:一台诱捕器一天内诱到的最大成虫数为977头;幼虫减退率最高可达78.8%,保果效果最高可达68.6%。表明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对成虫有很强的引诱效果,并能明显减轻幼虫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性诱剂 诱捕效果 幼虫减退率 保果效果
下载PDF
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盛承发 焦晓国 +2 位作者 宣维健 王文铎 宋凤斌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61,65,共5页
1997-1999年在吉林市7个地点进行了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的试验。结果表明:性诱芯田间有效期长达42d,水盆诱捕器每盆每晚最大诱蛾量达481头。每盆每日最大诱蛾量Y与每盆每日平均诱蛾量X之间的关系是:随着X的增大,Y对X的倍数逐渐下降... 1997-1999年在吉林市7个地点进行了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的试验。结果表明:性诱芯田间有效期长达42d,水盆诱捕器每盆每晚最大诱蛾量达481头。每盆每日最大诱蛾量Y与每盆每日平均诱蛾量X之间的关系是:随着X的增大,Y对X的倍数逐渐下降。在平均诱蛾量较低时,雄蛾对诱捕器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当虫口密度大时,雄蛾对诱捕器的选择性下降,结果使不同诱盆的诱蛾量接近均等。初步结果表明:性诱杀效果较好,与化学农药防治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 二化螟 诱杀防治 吉林 水稻害虫
下载PDF
我国昆虫性信息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万才 刘振东 +1 位作者 朱晓明 杜永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3-811,共9页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求偶时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以进行交尾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工业化合成、纯化、稳定,缓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各种...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求偶时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以进行交尾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工业化合成、纯化、稳定,缓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各种干式诱捕器的开发研制,智能化性诱测报技术研发,以及多种害虫田间性诱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害虫的监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本文详细介绍和比较了群集诱杀技术的诱芯、诱捕器种类及其应用特点,交配干扰技术的释放器及其智能化的原理、种类和应用特点;系统总结了求偶与交配之间的关系、性信息素引诱力和专一性,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技术在水稻、玉米、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重要害虫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性信息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 性诱剂 群集诱杀 交配干扰 多配比诱芯组合 测报
下载PDF
棉铃虫食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 被引量:16
14
作者 修春丽 栗爱丽 +2 位作者 路伟 刘政 陆宴辉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评价生物食诱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的田间诱捕效果,为发展棉铃虫成虫诱杀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新疆昌吉和石河子、河南新乡、河北廊坊,利用粘板诱杀法、诱盒诱杀法和撒施诱杀法评价了棉... 【目的】评价生物食诱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的田间诱捕效果,为发展棉铃虫成虫诱杀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新疆昌吉和石河子、河南新乡、河北廊坊,利用粘板诱杀法、诱盒诱杀法和撒施诱杀法评价了棉铃虫食诱剂的诱集效果。【结果】食诱剂对各个地区棉花、花生和玉米田棉铃虫成虫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诱捕作用。撒施诱杀法的诱虫量最高,是诱盒诱杀法的4.4-16.2倍。【结论】棉铃虫食诱剂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棉铃虫成虫诱捕,其中诱盒诱杀法适用于棉铃虫成虫种群监测,撒施诱杀法则适用于其成虫诱杀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食诱剂 诱捕效果 种群监测 诱杀防治
原文传递
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槐小卷蛾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桂芬 阎晓华 +2 位作者 韩艳 盛承发 孟宪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583-1588,共6页
林间试验研究了用合成性信息素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 -1 -醇 (E8,E1 0 -1 2 :OH)和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乙酸酯 (E8,E1 0 -1 2 :Ac) (2 :3 )诱捕法防治行道树害虫槐小卷蛾 (Cydia trasias Meyrick)的防治效果。诱捕区... 林间试验研究了用合成性信息素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 -1 -醇 (E8,E1 0 -1 2 :OH)和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乙酸酯 (E8,E1 0 -1 2 :Ac) (2 :3 )诱捕法防治行道树害虫槐小卷蛾 (Cydia trasias Meyrick)的防治效果。诱捕区长 5 0 0 m、宽40 m,三角形粘胶诱捕器悬挂在距地面约 3 m的国槐树侧枝上 ,诱捕器间距约 1 5 m,共悬挂 62个诱捕器。对照区长 2 5 0 m,与诱捕区相距 40 0 m。防治效果用活雌蛾诱捕器、粘翅活雌蛾交配率以及国槐叶柄和果荚的受害率进行评价。槐小卷蛾一年有 3次成虫发生高峰期 ,雌雄性比接近 1 :1。在诱捕区内 ,越冬代、第一代和第二代成虫发生期间分别诱集到雄蛾 2 2 68、2 1 49和 2 3 42头。在越冬代和第二代成虫发生盛期 ,诱捕区内活雌蛾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数量比对照区明显减少 (P<0 .0 1 )。诱捕区内粘翅雌蛾的交配率比对照下降 86.0 %。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为害盛末期 ,诱捕区内叶柄及果荚被蛀率分别比对照降低 63 .5 1 %、68.47%和 73 .45 % (P<0 .0 1 )。试验结果表明 ,用合成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槐小卷蛾效果明显 ,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小卷蛾 性信息素 诱捕法 防治
下载PDF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娜娜 李成功 +4 位作者 郑园园 巫秀美 杨自忠 张敬新 赵昱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25-328,353,共5页
药用昆虫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医药研发日益获得重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应用也因此受到关注。目前,昆虫性信息素主要用于农林业害虫防治。本文在简述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释放及应用的同时,对昆虫性信息素在昆虫大量诱捕... 药用昆虫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医药研发日益获得重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应用也因此受到关注。目前,昆虫性信息素主要用于农林业害虫防治。本文在简述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释放及应用的同时,对昆虫性信息素在昆虫大量诱捕、干扰交配、配合治虫等在药用昆虫资源的开发中的应用也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性信息素 昆虫生物医药研发 干扰交配 大量诱捕
下载PDF
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与诱捕器类型对引诱甜菜夜蛾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玄 王宇磊 +5 位作者 沈志杰 章振 叶璞 谢蓉 杨慧萍 邓建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8-973,共6页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浙北芦笋产区的主要灾害性害虫,对常规药剂产生了抗性,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提高现有性诱剂诱捕效率,本研究对甜菜夜蛾的诱捕系统进行优化,开发适合浙江种群甜菜夜蛾性诱剂的最佳诱捕系统。在浙江省嘉兴...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浙北芦笋产区的主要灾害性害虫,对常规药剂产生了抗性,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提高现有性诱剂诱捕效率,本研究对甜菜夜蛾的诱捕系统进行优化,开发适合浙江种群甜菜夜蛾性诱剂的最佳诱捕系统。在浙江省嘉兴平湖芦笋基地针对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的诱芯和诱捕器类型3种因素对甜菜夜蛾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顺-9-十四碳烯醇∶顺-11-十六碳烯醇醋酸酯为7∶3∶1,剂量为1. 0 mg时,诱蛾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0. 1-1. 0 mg范围内,性信息素的剂量越高,活性越强;船形诱捕器诱蛾效果最高,其它3种诱捕器的诱捕效率差异显著。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与诱捕器类型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本研究为应用性信息素进行甜菜夜蛾监测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性信息素 大量诱捕 优化 诱捕器
下载PDF
性诱剂防治玉米螟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淑兰 梁志业 +6 位作者 王君 张兴武 赵有德 佟立英 张贵有 陈志忠 白纯信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8-54,共7页
1992~1994年,开展了用亚州玉米螟性诱剂诱杀法防治玉米螟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并对其中的诱捕场所、水盆诱捕器设置高度、密度、设置时间、诱芯剂量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靠数据。同时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主要生生活习性... 1992~1994年,开展了用亚州玉米螟性诱剂诱杀法防治玉米螟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并对其中的诱捕场所、水盆诱捕器设置高度、密度、设置时间、诱芯剂量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靠数据。同时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主要生生活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地推广此项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性诱剂 水盆诱捕器 防治
下载PDF
大面积应用性信息素诱捕甘蓝斜纹夜蛾及田间控害效果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吴华新 郑永利 +2 位作者 韩敏晖 蒋开杰 吴降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1,共4页
2006年应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法对秋甘蓝斜纹夜蛾开展了大面积诱杀试验,并就配套应用技术及其田间控害效果进行了评估。性信息素防治区内,在外围、中围和内围以及上风口、下风口等不同点位上的斜纹夜蛾雄成虫的单瓶诱集量差异明显,上风... 2006年应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法对秋甘蓝斜纹夜蛾开展了大面积诱杀试验,并就配套应用技术及其田间控害效果进行了评估。性信息素防治区内,在外围、中围和内围以及上风口、下风口等不同点位上的斜纹夜蛾雄成虫的单瓶诱集量差异明显,上风口的诱集量大于下风口,且增加幅度从外围往中心依次递减;在不同点位上的斜纹夜蛾雄成虫的诱集量差异跟田间虫口发生量呈正相关,虫口密度越大,外围成虫诱集量比中内围的增幅也越大。性信息素防治区在减少药剂防治2次的情况下,斜纹夜蛾落卵量比化防区和空白对照区分别减少27.5%和65.3%,田间累计幼虫发生量分别下降70.9%和94.3%。本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大面积诱捕能有效控制甘蓝斜纹夜蛾的危害,可为蔬菜的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害虫 斜纹夜蛾 性信息素 大面积诱捕 控害效果
下载PDF
苹果蠹蛾不同防治方法的控害效应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翟小伟 刘万学 +2 位作者 张桂芬 万方浩 徐洪富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7-551,共5页
为了及时地在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入侵地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通过评价活雌蛾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在树干上化蛹或越冬的幼虫数量以及对苹果果实的为害程度,比较性信息素诱杀技术、迷向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对苹果蠹蛾的控害效应... 为了及时地在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入侵地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通过评价活雌蛾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在树干上化蛹或越冬的幼虫数量以及对苹果果实的为害程度,比较性信息素诱杀技术、迷向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对苹果蠹蛾的控害效应。结果显示,采用迷向法控制苹果蠹蛾的防治效果与化学防治相当,其中在第1代幼虫为害盛末期,蛀果率可控制在1%以下,在第2代幼虫为害盛末期,可控制在2%左右;而诱捕区与对照区(无处理)的蛀果率相当,几乎无控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 诱杀 迷向 控制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