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渗析苦咸水淡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董林 陈青柏 +2 位作者 王建友 李鹏飞 王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02-2114,共13页
电渗析苦咸水淡化技术具有脱盐效果好、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存在制膜工艺繁琐、传质模型不够精确、能效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苦咸水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对膜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对比了苦... 电渗析苦咸水淡化技术具有脱盐效果好、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存在制膜工艺繁琐、传质模型不够精确、能效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苦咸水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对膜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对比了苦咸水电渗析在简化模型、理论模型、半经验模型方面的原理及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常规苦咸水电渗析过程的运行方式和工艺优化策略,并进一步介绍了以新型电去离子、冲击电渗析、可再生能源驱动电渗析为代表的新型电渗析过程在苦咸水淡化方面的原理及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集中于降低制膜成本、优化传质模型、探究集成膜法淡化工艺以及新型电渗析过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苦咸水淡化 离子交换膜 传质模型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活性粒子强化剪切稀化流体扩散传质规律研究
2
作者 张泽 王炯哲 +1 位作者 童松豪 许晓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87-93,98,共8页
选用典型模型大肠杆菌代表活性粒子,改变温度、悬浮液中菌数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质量分数以及细菌活性(活菌和死菌),测量Rhodamine B在不同条件下剪切稀化流体基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加入可以有效强化Rhodamine B在... 选用典型模型大肠杆菌代表活性粒子,改变温度、悬浮液中菌数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质量分数以及细菌活性(活菌和死菌),测量Rhodamine B在不同条件下剪切稀化流体基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加入可以有效强化Rhodamine B在剪切稀化流体基中的扩散;扩散系数与悬浮液温度和细菌菌数浓度呈正相关,而与CMC质量分数呈现出负相关;Rhodamine B的活性扩散系数与温度和菌数浓度呈正相关。均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表明,Rhodamine B在当前实验的时间段内表现为亚扩散行为,且随着扩散时间延长扩散指数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流体 扩散传质 传质强化 扩散模式 扩散系数
下载PDF
自行车交通与轨道交通合理换乘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华 林宇凡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年第5期96-98,共3页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能够弥补轨道交通自身的缺陷,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对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重视不够,换乘率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功效的发挥。结合我国目前的交通形势,阐...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能够弥补轨道交通自身的缺陷,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对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重视不够,换乘率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功效的发挥。结合我国目前的交通形势,阐述了自行车交通换乘轨道交通的积极意义,并对各种类型换乘站衔接设施的布局模式及衔接设施运营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自行车 换乘衔接 布局模式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血液过滤与血液透析过滤传质动力学的通用模型
4
作者 张国亮 石巍 +1 位作者 张凤宝 卢铀铀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0-425,共6页
建立了中空纤维透析器中同时进行血液透析过滤时的简化二维传质模型, 并进行了解析求解。该模型可以容易地扩展到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文中首次求出了血液过滤时的特征值。实验数据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血液透析过滤过程的传质动力学。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过滤 血液透析过滤 传质模型
下载PDF
Ti_(4)O_(7)泡沫电极去除水中氧氟沙星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孟静 陈胜楠 +2 位作者 李恒洋 梁吉艳 姜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26,共6页
针对电化学氧化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电极材料活性低及反应过程传质速率慢的问题,采用高活性Ti_(4)O_(7)泡沫电极为阳极构建Flow-through模式下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用于去除典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L).探究不同流通模式、膜... 针对电化学氧化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电极材料活性低及反应过程传质速率慢的问题,采用高活性Ti_(4)O_(7)泡沫电极为阳极构建Flow-through模式下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用于去除典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L).探究不同流通模式、膜通量、电流密度和初始pH值对OFL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明其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Flow-through模式下膜通量为3.17 mL/(cm^(2)·min),电流密度为7.5 mA/cm^(2);初始pH为3时,反应120 min后OFL去除率最高达97.66%,处理后OFL剩余抗菌活性消失,体系中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物为·OH和S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电极材料 传质 Ti_(4)O_(7)泡沫电极 Flow-through模式 氧氟沙星 抗菌活性 活性物质
下载PDF
阶梯型流道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性能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乔佳楠 郭航 +1 位作者 叶芳 马重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84-2990,共7页
基于一个二维、两相、非等温且耦合电化学反应的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模型,设计了四种沿流动方向深度呈阶梯形变化的流道,与直流道和相同入口深度的浅直流道进行对比,研究了电池在燃料电池模式和电解池模式的电性能、温度分布及功耗等参... 基于一个二维、两相、非等温且耦合电化学反应的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模型,设计了四种沿流动方向深度呈阶梯形变化的流道,与直流道和相同入口深度的浅直流道进行对比,研究了电池在燃料电池模式和电解池模式的电性能、温度分布及功耗等参数。结果表明,渐浅阶梯型流道在燃料电池模式具有更好的电性能、排水性和温度均匀性;电解池模式下,渐深阶梯流道比渐浅阶梯流道的综合性能好。提出了一种置换氧气侧流道进出口的模式切换方式,能够提升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 阶梯型流道 电性能 传热传质 模式切换方式
原文传递
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氧化铕中13种稀土杂质元素
7
作者 李维涵 李鹰 +1 位作者 李剑 杨萌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稀土杂质元素直接影响高纯单金属稀土材料的整体性能,是高科技领域许多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察消解酸量、温度、时间,氧气反应气流量,稀释气流量,建立了基于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法直接测定氧化铕中13种稀... 稀土杂质元素直接影响高纯单金属稀土材料的整体性能,是高科技领域许多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察消解酸量、温度、时间,氧气反应气流量,稀释气流量,建立了基于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法直接测定氧化铕中13种稀土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0.1%基体直接进样,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前处理分析效率。利用碰撞模式测定氧化铕稀土中的Y、La、Pr、Nd、Sm、Gd、Tb、Dy、Ho、Er、Yb、Lu元素,氧气质量转移模式测定氧化铕中的Tm,两种模式结合可以有效去除多原子干扰,实现氧化铕的稳定测试。通过对氧化铕标准物质(GBW02902)直接测定,结果表明,在碰撞和氧气质量转移模式下,各元素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01~0.023 mg/kg,测试精密度优于2.0%,13种元素的测定值都在认定值的不确定度范围之内。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稳定、效率高,为实验室进行氧化铕材料中REE杂质的准确测定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MS 氧化铕稀土 碰撞模式 氧气质量转移模式 REE杂质元素
下载PDF
溴化锂水溶液在倾斜平板上绝热吸收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欢 申江 马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82,7,共5页
提出了溴化锂水溶液在倾斜平板上的绝热吸收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下落液膜内的温度、浓度分布的解析值。讨论了斜板尺寸和进口温度、浓度及吸收压力等参数对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吸收斜板的倾角、板长等对... 提出了溴化锂水溶液在倾斜平板上的绝热吸收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下落液膜内的温度、浓度分布的解析值。讨论了斜板尺寸和进口温度、浓度及吸收压力等参数对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吸收斜板的倾角、板长等对传热传质的影响较大,而传热传质分离的绝热吸收形式与传统的管外降膜吸收相比,传质系数也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传质分离 倾斜平板 数学模型 数值计算
下载PDF
Discrete particle simulations of bubble-to-emulsion phase mass transfer in single-bubble fluidized beds 被引量:1
9
作者 Lianghui Tan Ivo Roghair Martin van Sint Annaland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0-90,共11页
A classical Euler-Lagrangian model for gas-solid flows was extended with gas component mass conser- vation equations and used to obtain fundamental insights into bubble-to-emulsion phase mass transfer in bubbling gas-... A classical Euler-Lagrangian model for gas-solid flows was extended with gas component mass conser- vation equations and used to obtain fundamental insights into bubble-to-emulsion phase mass transfer in bubbling gas-solid fluidized beds. Simulations of injected single rising bubbles under incipient fiuidiza- tion condition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Geldart-A and -B particles. Phenomena observed in the simulations and those of various theoretical models used to derive phenomenological models were compared to chal- lenge th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the phenomenological models. The bubble-to-emulsion 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calculated for the simulations using Geldart-B particles wer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predictions made using the Davidson and Harrison (1963) model. The bubble-to-emulsion 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for Geldart-A particles were, however, much smaller than the predictions obtained from theoretical models (e.g. Chiba and Kobayashi (1970)). The newly developed model allow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various hydrodynamic aspect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and around rising bubbles in fluidized b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transfer Discrete particle mode Fluidized bed Bubble-to-emulsion
原文传递
巨量转移装备核心轴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
10
作者 范文斌 贺云波 +2 位作者 陈观轩 邱国富 吴浩苗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Micro-LED巨量转移装备核心轴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以及容易受到参数摄动影响等特点,较难实现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和快速响应。以基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SLM)的巨量转移装备X轴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结合非线性函数和幂指... Micro-LED巨量转移装备核心轴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以及容易受到参数摄动影响等特点,较难实现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和快速响应。以基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SLM)的巨量转移装备X轴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结合非线性函数和幂指数超螺旋切换控制律的自适应反步超螺旋滑模控制(ABSTASMC)算法,提高系统抗参数摄动能力,降低固有抖振,同时辅以前馈控制器,实现系统的快速响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PID控制,ABSTASMC拥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更强的鲁棒性,调整时间更短,很好满足了巨量转移装备核心轴对高加速高精度运动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SLM 巨量转移 超螺旋滑模控制 自适应反步算法 复合控制
下载PDF
不同血液循环模式下人工肾的传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涛 丁卫平 +2 位作者 何立群 张晓光 高大勇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5年第1期19-24,共6页
基于人工肾透析过程的一维非稳态微Krogh模型,考察了人工肾透析过程中,三种血液循环模式下人工肾的传质情况,模拟了各种血液循环模式下可渗透溶质的清除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透析时间随血液量的变化曲线,从而得出了一种最优的血液循... 基于人工肾透析过程的一维非稳态微Krogh模型,考察了人工肾透析过程中,三种血液循环模式下人工肾的传质情况,模拟了各种血液循环模式下可渗透溶质的清除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透析时间随血液量的变化曲线,从而得出了一种最优的血液循环模式.本文模拟结果对临床提高人工肾的透析效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循环 人工肾 传质 透析过程 变化曲线 透析时间 重要意义 透析效率 血液量 清除率 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