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固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差量法计量实验的质疑与探究——以产生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初中化学计算为例
1
作者 周梅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91-94,共4页
在有些中考化学试题中,命题者认为在"固液反应"的实验中若有气体生成,则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差值就是生成的气体质量。分别对生成H2,O2和CO2的实验进行探讨,真实的结果表明此种命题理念具有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认识这一实验事实,... 在有些中考化学试题中,命题者认为在"固液反应"的实验中若有气体生成,则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差值就是生成的气体质量。分别对生成H2,O2和CO2的实验进行探讨,真实的结果表明此种命题理念具有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认识这一实验事实,有助于化学教师科学创设合理、真实的试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反应 差量法 计量实验 质疑 探究
原文传递
Na_3AlF_6-K_3AlF_6-AlF_3电解质体系铝溶解度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袁敏娟 阚素荣 +3 位作者 孟庆勇 张向军 丁海洋 卢世刚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2-316,共5页
采用质量差法研究了不通电时Na3AlF6-K3AlF6-AlF3体系中铝的溶解度。实验首先测定了不同时间内铝溶解的情况,并确定铝饱和溶解的时间为3 h。主要研究了初晶温度、过热度、电解质组成,以及电解质融化之后的熔盐深度对铝溶解度的影响。实... 采用质量差法研究了不通电时Na3AlF6-K3AlF6-AlF3体系中铝的溶解度。实验首先测定了不同时间内铝溶解的情况,并确定铝饱和溶解的时间为3 h。主要研究了初晶温度、过热度、电解质组成,以及电解质融化之后的熔盐深度对铝溶解度的影响。实验选用刚玉坩埚盛装电解质。测试结果表明,初晶温度为670~900℃的电解质,铝的溶解度为0.05%~0.50%(质量分数)。在初晶温度较低的电解质中,铝的溶解度较低,反之较高。对于某个特定体系来说,提高过热度会增加铝的溶解度。电解质的组成对铝溶解度的影响是:增大KR,可以降低铝的溶解度;AlF3含量增加,铝溶解度降低;对于KR=30,AlF3=26%(质量分数)的电解质,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另外,减少电解质的用量,降低熔盐的深度,也会造成铝的挥发损失,并最终导致铝的溶解增加。总之,影响铝溶解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抑制铝的溶解损失,可以从改变电解质的组成、降低初晶温度、减少铝的挥发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钾冰晶石 铝电解 铝溶解度 质量差法
原文传递
不同环境温度与活动强度下人体手部非显性出汗率测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标 王革辉 +2 位作者 陈艺娟 杨乐 田和檬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提出一种新的测量人体手部非显性出汗率的方法——质量差法,并通过该方法测量环境温度为22℃、25℃时,10名受试者以0m/s、0.68m/s、1.35m/s的速度运动后手部的非显性出汗率。运用配对t检验,对测量的手部非显性出汗率进行分析后发现,环... 提出一种新的测量人体手部非显性出汗率的方法——质量差法,并通过该方法测量环境温度为22℃、25℃时,10名受试者以0m/s、0.68m/s、1.35m/s的速度运动后手部的非显性出汗率。运用配对t检验,对测量的手部非显性出汗率进行分析后发现,环境温度和活动强度对人体手部的非显性出汗率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显性出汗率 环境温度 活动强度 质量差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