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张力对传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维德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8,共5页
表面张力对传质过程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传质界面积,当物系为正物系时,对板式塔有较小较稳定的汽泡,对填料塔和湿壁塔,有较稳定的液膜,结果使二者均有较大的传质界面积,传质效果较好;负物系的情况相反。当液体混合物的平均表面张力较小时,... 表面张力对传质过程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传质界面积,当物系为正物系时,对板式塔有较小较稳定的汽泡,对填料塔和湿壁塔,有较稳定的液膜,结果使二者均有较大的传质界面积,传质效果较好;负物系的情况相反。当液体混合物的平均表面张力较小时,也有利于形成较小较稳定的汽泡,从而有利于传质。表面张力对传质过程的影响机理相当复杂,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待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张力 传质过程 板式塔 汽泡 填料塔 湿壁塔 液膜 传质效果
下载PDF
微通道内气-液传质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乐军 陈光文 +2 位作者 袁权 罗灵爱 LE GALL Herv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96-1303,共8页
以CO2-H2O为模型体系,实验考察了当量直径为667 μm的单通道和16个并行通道内的气-液传质行为.实验发现,液体表观速度增加,单通道内液侧体积传质系数明显提高;同一液体表观速度下,液侧体积传质系数随气体表观速度增加而增加;在实验数据... 以CO2-H2O为模型体系,实验考察了当量直径为667 μm的单通道和16个并行通道内的气-液传质行为.实验发现,液体表观速度增加,单通道内液侧体积传质系数明显提高;同一液体表观速度下,液侧体积传质系数随气体表观速度增加而增加;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关联了液侧体积传质系数与气-液两相流参数间的关系.微通道内的液侧体积传质系数较常规尺度气-液接触设备至少高1~2个数量级.并讨论了并行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分配特性对整体传质性能的影响,表明合理设计气、液流动分布结构,可保证微通道内优异的传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两相流 传质 过程强化
下载PDF
天然药物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被引量:24
3
作者 苏辉 王伯初 +3 位作者 刘玮琦 钱俊臻 杨宪 李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391,共8页
天然药物提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组分扩散的动力学过程。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天然药物提取过程中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基于扩散机制,将其分为经验模型和基于传质理论(Fick第一、第二定律)建立的模型,其中,经验模型分为相界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模... 天然药物提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组分扩散的动力学过程。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天然药物提取过程中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基于扩散机制,将其分为经验模型和基于传质理论(Fick第一、第二定律)建立的模型,其中,经验模型分为相界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而基于Fick第一定律的模型,依据假设分为经验假设和分配系数两种模型,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的模型因边界条件和颗粒形状的不同各异。新的提取技术(微波、超声、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减小了传质阻力,对天然药物提取模型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影响。比较分析不同的模型在不同天然药物提取过程中的特点,为建立符合天然药物提取实际过程的数学模型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数学模型 传质理论 提取过程 动力学
原文传递
剪切蚀变与物质迁移及金的富集——以胶东矿集区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邓军 方云 +4 位作者 杨立强 丁式江 肖荣阁 彭润民 王建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8-432,共5页
运用定量计算和计算机模拟与传统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胶东矿集区中剪切构造变形和围岩蚀变与物质迁移及金矿富集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在剪切 -蚀变作用过程中 ,各种物质组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 ,存在较大的流体 /岩石比值 ,体... 运用定量计算和计算机模拟与传统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胶东矿集区中剪切构造变形和围岩蚀变与物质迁移及金矿富集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在剪切 -蚀变作用过程中 ,各种物质组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 ,存在较大的流体 /岩石比值 ,体积应变为增加型 .成矿作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剪切挤压 -拉张构造作用引起的成矿元素活化→运移→富集 .成矿早期 ,形成以包体金为主的贫矿石 ;成矿晚期 ,形成含裂隙金和多金属细脉的富矿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蚀变 物质迁移 成矿作用
下载PDF
Shear Alteration, Mass Transfer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An Example from Jiaodong Ore Deposit Concentrating Area, Shandong, China 被引量:19
5
作者 Deng Jun Zhai Yusheng Wang Jianping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Yang Liqia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Fang Yun Faculty of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87-93,共7页
Taking the gold ore deposit concentrating area of Jiaodong area in Shandong, China for an example, based on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applying Gresens’ equation, Grant’s isocon diagram and O’hara microelement ca... Taking the gold ore deposit concentrating area of Jiaodong area in Shandong, China for an example, based on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applying Gresens’ equation, Grant’s isocon diagram and O’hara microelement calculation method, a thorough study on shear alteration, mass transfer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authors also made mathematic simulation and geochemical analysis. The work reveals temporal spatial changing regularities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velocity field of fluids, and also reveals fluid transport chemical reaction coupling metallogenic dynamics of the Jiaojia gold ore concentrating area. During shear alteration process of the Jiaodong gold ore concentrating area, all kinds of components transferr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fluid rock ratio was rather high and volume strain was of dilation type. Fast flow of ore forming fluid favors the occurrence of mixed fluid. Shear fractured zones are places where there was strong transportation reaction coupling mineralization. Ore bodies were located in dilation space of shear structure where there was the greatest fluid flux. After the emplacement of the rock body, a convex heat field was formed around the rock body. It is one of the main metallogenic forces. The major reason for mineralization is the mobilization, 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ore forming elements induced by shear compressive extensional tectonism. Inclusion gold dominant low grade ores were formed in the early ore forming stage, while high grade ores, which contained fissure gold and polymetallic veinlets, were formed in late ore forming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alteration mass transfer transportation reaction coupling ore forming process.
下载PDF
超声场作用下的强化传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空军 贾殿赠 +3 位作者 包文忠 赵文新 靳冬民 孙文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6,33,共7页
对超声波技术在质量传递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超声波在强化质量传递过程包括膜分离过程、电化学过程、生化分离过程、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以及传质性能中的研究。并对超声波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 对超声波技术在质量传递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超声波在强化质量传递过程包括膜分离过程、电化学过程、生化分离过程、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以及传质性能中的研究。并对超声波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传质 过程强化
下载PDF
石油焦煅烧回转窑综合传热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国俊 丁学俊 +3 位作者 陈汉平 程尚清 骆名文 熊用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3-888,共6页
研究了石油焦煅烧回转窑内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对回转窑内传热过程的影响,并在对回转窑内的物料输送过程、传质过程和传热过程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石油焦煅烧回转窑的综合传热数学模型.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传热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求解... 研究了石油焦煅烧回转窑内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对回转窑内传热过程的影响,并在对回转窑内的物料输送过程、传质过程和传热过程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石油焦煅烧回转窑的综合传热数学模型.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传热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求解,预测了窑内气体、物料和窑壁内外表面的轴向温度分布.结果表明,窑内的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挥发分大量燃烧的区段上,三次风的注入会引起窑内气相温度的明显下降,但不会造成料床温度的明显变化;在物料与气体、窑内壁之间热交换过程中,物料与被覆盖的窑内壁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和气体与料床表面间的辐射换热为主要的传热机制.计算预测的结果与测量数据在规律上和数值上都能较好地符合,从而为石油焦煅烧回转窑的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回转窑 传热过程 传质过程 数学模型
下载PDF
CH_4和CO_2在活性炭微球内扩散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斐 邵晓红 +2 位作者 汪文川 薛锐生 沈增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891-1896,共6页
活性炭微球是一种储存及净化天然气的新型碳材料.采用高精度的重力分析仪(IGA003,HIDEN)对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和CO2杂质在活性炭微球材料内的扩散性质进行了研究.运用Fick扩散模型关联得到了CH4及CO2在活性炭微球内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 活性炭微球是一种储存及净化天然气的新型碳材料.采用高精度的重力分析仪(IGA003,HIDEN)对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和CO2杂质在活性炭微球材料内的扩散性质进行了研究.运用Fick扩散模型关联得到了CH4及CO2在活性炭微球内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CH4与CO2在活性炭微球内的扩散属于晶体扩散,二者的扩散系数处于10-13m2·s-1数量级上.同时,CH4与CO2在介孔活性炭微球内的扩散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体系平衡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而且CH4的扩散速率要略大于CO2的扩散速率.研究结果可用于活性炭微球吸附剂应用中传质性质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CO2 天然气 活性炭微球 传质 扩散系数
下载PDF
多组分物系传质过程扩散系数及其计算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维德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扩散系数是传质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 .描述多组分物系传质过程的基本方程是 Maxwell-Stefan(MS)方程 ,其定义的扩散系数表征物系中组分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传统上应用的 Fick扩散系数 ,包括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热力学非理想性两种因... 扩散系数是传质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 .描述多组分物系传质过程的基本方程是 Maxwell-Stefan(MS)方程 ,其定义的扩散系数表征物系中组分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传统上应用的 Fick扩散系数 ,包括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热力学非理想性两种因素的影响 ,要准确计算比较困难 .文中讨论多组分物系扩散传质过程 MS扩散系数、Fick扩散系数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物质 传质过程 扩散系数 Maxwell-Sttefan方程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Fick定律 热力学非理想性
下载PDF
气液反应体系相界面传质强化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志炳 田洪舟 +7 位作者 王丹亮 刘义榕 何健 齐敏 张锋 罗华勋 丁维平 周政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气液反应界面传质的强化是当今高效和节能反应器研究的重要课题,弄清反应器内的气液传质机理是对气液反应器进行数学描述的关键。反应过程的能效和物效与体系中的传质系数k_G,k_L,k_S以及相界面面积a等参数直接相关,这些参数受气泡尺寸... 气液反应界面传质的强化是当今高效和节能反应器研究的重要课题,弄清反应器内的气液传质机理是对气液反应器进行数学描述的关键。反应过程的能效和物效与体系中的传质系数k_G,k_L,k_S以及相界面面积a等参数直接相关,这些参数受气泡尺寸、分布、表观气速和气含率等因素的制约。就确定的体系和反应条件而言,这些因素会因反应器的结构尤其是搅拌和混合方式的变化而异。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气液界面传质的各因素,建立了较为详细的理论模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气泡大小是影响气液界面传质和最终反应速率的重要流体力学参数,微米级气泡对反应过程的强化作用明显。能量耗散率是决定体系气泡大小的深层原因,强化气液反应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反应体系 界面传质 过程强化
下载PDF
Maxwell-Stefan方程及其在多元相间传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维德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2,共5页
多元物系传质过程与二元物系传质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由于组分间的交互作用 ,多元物系传质各组分传质效率不相等 ,其分布范围可在 -∞至 +∞之间 ,某些组分可能产生逆向传质、渗透传质、传质障碍等传质奇异现象 ,这些现象用传统的二元... 多元物系传质过程与二元物系传质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由于组分间的交互作用 ,多元物系传质各组分传质效率不相等 ,其分布范围可在 -∞至 +∞之间 ,某些组分可能产生逆向传质、渗透传质、传质障碍等传质奇异现象 ,这些现象用传统的二元物系传质规律无法作出解释 ,必须用Maxwell Stefan方程进行描述。该文综述了Maxwell Stefan方程的由来、求解方法及其在多元相间传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STEFAN方程 多元物系 传质过程 扩散系数
下载PDF
Boundary coupled dual-equ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mass transfer in the process of laser cladding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延禄 杨永强 +2 位作者 卫国强 师文庆 李毅斌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56-360,共5页
The couple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fluid flow, heat transfer, and mass transfer in the process of laser cladding is undertake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inuum model. In the simulation of mass transfer in the laser molt... The couple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fluid flow, heat transfer, and mass transfer in the process of laser cladding is undertake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inuum model. In the simulation of mass transfer in the laser molten pool,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regions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cladding layer and substrate is calculated separately and coupled at the co-boundary. The non-equilibrium solute partition coefficient is obtained from equilibrium solute partition coefficient according to the Sobolev model. By using the developed softwar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mmercial software PHOENICS 1.4, the distribution of Fe in laser molten pool in an experiment of cladding Stellite 6 on 12CrMoV is calculated. The obtained results well coincide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simulation Concentration (process) Continuum mechanics Flow simulation KETONES LASERS mass transfer Metal cladding
原文传递
采用吸湿剂处理湿空气的流程优化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晓华 张涛 江亿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87,共11页
分析了吸湿剂与空气直接接触的热湿传递过程,得到了溶液与空气热湿传递过程中传热、传湿阻力表达式,比较了溶液-空气不同进口状态的传热、传湿不匹配系数。在溶液进口状态等浓度线上进行的热湿传递过程传热、传湿不匹配系数最小,而等焓... 分析了吸湿剂与空气直接接触的热湿传递过程,得到了溶液与空气热湿传递过程中传热、传湿阻力表达式,比较了溶液-空气不同进口状态的传热、传湿不匹配系数。在溶液进口状态等浓度线上进行的热湿传递过程传热、传湿不匹配系数最小,而等焓线上发生的过程的传热、传湿不匹配系数较大。在构建溶液与空气的热湿处理流程中,应尽可能使除湿与再生过程贴近溶液等浓度线进行。固体吸湿剂与溶液之间的性质差异使得固体吸湿剂与空气间的热湿传递过程一般沿着等焓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剂 热湿传递 不匹配系数 流程优化
下载PDF
氨法烟气脱硫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贾勇 钟秦 +1 位作者 杜冬冬 何川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60-965,共6页
以建立的填料塔氨法脱硫实验系统为例,研究了氨法脱硫的气液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填料塔氨法脱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吸收液pH值、液气比、初始SO2浓度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与实验结... 以建立的填料塔氨法脱硫实验系统为例,研究了氨法脱硫的气液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填料塔氨法脱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吸收液pH值、液气比、初始SO2浓度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将pH值控制在5.5~6.5、液气比控制在2.0~2.7 L/m3、烟气流速控制在1.5~2.0m/s范围内较为合适;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为氨法烟气脱硫的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填料塔 传质过程 数学模型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Mass Transfer Method for 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 被引量:10
15
作者 袁希钢 余国琮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97-502,共6页
The recent work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mass transfer (CMT)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 are reviewe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in future research are als... The recent work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mass transfer (CMT)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 are reviewe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in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mass transfer turbulent mass transfer diffusivity 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
下载PDF
超临界条件下甲醇合成的气液传质系数测定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京刚 吴思操 +3 位作者 刘鹏 程振民 周志明 方云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液体石蜡为惰性液相载体,正己烷为超临界介质,合成气制甲醇为研究体系,测定了超临界条件下三相浆态床中甲醇合成的气液传质系数。在反应温度238℃、合成气分压3.7 MPa、气体空速2744 h-1条件下,通过不断增加催化剂浓度提高气液传质阻... 以液体石蜡为惰性液相载体,正己烷为超临界介质,合成气制甲醇为研究体系,测定了超临界条件下三相浆态床中甲醇合成的气液传质系数。在反应温度238℃、合成气分压3.7 MPa、气体空速2744 h-1条件下,通过不断增加催化剂浓度提高气液传质阻力和反应阻力的相对大小,采用外推法获得完全处于气液传质控制下的气液传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催化剂浓度对CO的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较大,而对CO2的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较小;液相条件下CO、CO2的气液传质系数分别是0.161、0.03 s-1,而超临界三相甲醇合成中CO、CO2的气液传质系数分别是0.199、0.042 s-1,说明三相浆态床甲醇合成中引入超临界流体利于气液传质,验证了超临界介质中三相甲醇合成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合成 超临界流体 传质 过程强化
下载PDF
非平衡级模型及其在化工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海国 费维扬 +1 位作者 WEI Hai-guo FEI Wei-yang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6-490,共5页
关键词 非平衡级模型 化工分离 传质过程 级效率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东 李振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3-768,共6页
超重力技术是一种过程强化技术,通过离心力实现传质过程的强化。超重力技术具有效率高、设备体积小、能耗低、适应性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超重力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超重力技术近年来在化工分离、纳米材料和环境保护... 超重力技术是一种过程强化技术,通过离心力实现传质过程的强化。超重力技术具有效率高、设备体积小、能耗低、适应性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超重力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超重力技术近年来在化工分离、纳米材料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对超重力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改进超重力设备,扩大其应用范围,将发挥它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技术 传质过程 分离 纳米材料
下载PDF
原位晶化FCC催化剂传质性能的频率响应法辨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秦玉才 高雄厚 +3 位作者 石利飞 张莉 段林海 宋丽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7-535,共9页
以苯为探针分子,采用频率响应(FR)技术和智能重量分析仪(IGA)研究了原位晶化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上的传质行为。结合N_2吸附和扫描电镜(SEM)剖析所得织构性质数据,并与传统半合成FCC催化剂以及稀土改性Y分子筛传质性能进行对比,结... 以苯为探针分子,采用频率响应(FR)技术和智能重量分析仪(IGA)研究了原位晶化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上的传质行为。结合N_2吸附和扫描电镜(SEM)剖析所得织构性质数据,并与传统半合成FCC催化剂以及稀土改性Y分子筛传质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原位晶化FCC催化剂所具有的独特纳米化和高度分散的分子筛组分分布状态,显著改善了基质大孔/介孔结构与分子筛微孔孔道的贯通性,削弱了分子筛孔道与基质界面间的传质阻力,从而优化了成型催化剂颗粒的传质性能。本研究再次证实了频率响应技术可以检测和辨析多孔催化材料体系中发生的复杂吸附-扩散过程,是一种有效的多级孔催化材料传质性能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响应技术 原位晶化 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 传质过程 孔道贯通性
下载PDF
中药枳实中辛弗林存在状态与其纳滤传质过程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存玉 马赟 +2 位作者 刘莉成 陆茜 彭国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598-4603,共6页
该文基于纳滤分离中的溶解-扩散效应和电荷效应理论,拟合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的相关性,构建预测辛弗林传质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并验证其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与膜通量存在线性关系,随着辛弗林浓度升高膜通量出现衰减。在溶解-扩... 该文基于纳滤分离中的溶解-扩散效应和电荷效应理论,拟合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的相关性,构建预测辛弗林传质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并验证其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与膜通量存在线性关系,随着辛弗林浓度升高膜通量出现衰减。在溶解-扩散效应和电荷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其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呈现幂函数相关,回归系数均大于0.9,发现解离状态下的辛弗林传质系数小于游离态及解离-游离共存态。建立的纳滤传质预测数学模型,通过枳实提取液验证发现辛弗林截留率与实验值接近,该模型实用可行。以辛弗林为例建立的纳滤分离预测模型,解决了中药生物碱类成分纳滤分离机制不清晰的问题,为中药生物碱类成分的常温化精制富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弗林 纳滤 传质过程 电荷效应 溶解-扩散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