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rner综合征患儿标记染色体的来源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雁 罗小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5-437,共3页
目的了解Turner综合征患儿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以指导遗传咨询及治疗。方法在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对32例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例含有标记染色体的患儿进一步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标记染色体的来源。结果3例含有标记... 目的了解Turner综合征患儿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以指导遗传咨询及治疗。方法在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对32例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例含有标记染色体的患儿进一步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标记染色体的来源。结果3例含有标记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患儿中,确定1例患儿的标记染色体来源于Y染色体,含有性别决定基因;1例来源于X染色体;另外1例未能确定其来源,该标记染色体可能来源于性染色体的其他片段或其他端着丝粒染色体。结论Turner综合征患者的标记染色体大多来源于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也可能来源于其他端着丝粒染色体。有必要同时应用X染色体和Y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标记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以明确标记染色体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综合征 小儿 标记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SNP芯片技术产前鉴别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雪琴 王平 +4 位作者 唐少华 李焕铮 郑昭科 谢番妮 吕建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用SNP芯片技术对1例产前发现的疑难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 sSMC)进行鉴定,明确其遗传物质的来源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携带来源不明sSMC的胎儿进行SNP芯片全基因组... 目的用SNP芯片技术对1例产前发现的疑难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 sSMC)进行鉴定,明确其遗传物质的来源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携带来源不明sSMC的胎儿进行SNP芯片全基因组扫描检测,结果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验证。结果胎儿染色体核型示46,X,+mar,芯片结果确定sSMC为Yp11.2-11.3重复、Yq11.2区域缺失,FISH结果证明sSMC来源于Y染色体。结论明确胎儿核型为46,X,idic(Y)(pter→p11.2::11.2→pter)。Yq11.2区的缺失与男性无精症相关。芯片技术可一次性排除23对染色体大于1Mb的微缺失和重复,明确遗传学机制,适用于疑难病例的鉴别和微缺失重复综合征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染色体 SNP芯片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人14p+标记染色体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程在玉 高春生 +2 位作者 忻星 符生苗 钟文玲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4期331-334,共4页
一例23岁女性患者因近五、六年来出现胡须、四肢多毛及偶有月经不规则而就诊。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一个短臂明显增大的亚中着丝粒的14号标记染色体14p+·p+区域GTG显带呈浅染,C-带暗染,都呈均匀的染色区。硝酸银染色在p+远侧端显现一... 一例23岁女性患者因近五、六年来出现胡须、四肢多毛及偶有月经不规则而就诊。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一个短臂明显增大的亚中着丝粒的14号标记染色体14p+·p+区域GTG显带呈浅染,C-带暗染,都呈均匀的染色区。硝酸银染色在p+远侧端显现一个Ag-NOR,其大小与正常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无明显差异。应用~3H标记的7.3 kb长的rRNA基因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自显影银颗粒沿整个p+区域分布,p+上的银颗粒数是正常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上银颗粒平均数的5倍。这些结果排除了Y或其他染色体参加的重排形成p+的可能性,并表明Ag-NOR的大小或NOR的数目并不一定与rRNA基因的数量成正比。研究Dp+或Gp+类型的染色体变异,对了解人二倍体细胞内rRNA基因表达的调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染色体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鉴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璐 邬玲仟 +7 位作者 梁德生 潘乾 龙志高 戴和平 李娟 蔡芳 夏昆 夏家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确定额外标记染色体来源,对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明确的遗传学诊断。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1例小标记染色体患者进行分子... 目的:确定额外标记染色体来源,对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明确的遗传学诊断。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1例小标记染色体患者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显示13号染色体近着丝粒q11-q12区有一明显扩增,提示该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3号染色体pter→q12。结论:CGH结合FISH技术是鉴别标记染色体来源的又一快速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标记染色体
下载PDF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琼 周裕林 +11 位作者 孔辉 曾寰 吴慧南 沈艳艳 杨超毅 葛运生 蔡美娇 黄婷婷 陈佳燕 陈小露 周东兴 黄新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及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FISH, BAC-FISH)在鉴定标记染色体来源及结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经核型分析提示带有标记...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及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FISH, BAC-FISH)在鉴定标记染色体来源及结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经核型分析提示带有标记染色体的患者,进一步应用FISH等技术确定其来源和结构。结果经分析16例患者所携带的标记染色体来源分别为:der(Y)2例、psudie(Y)1例、psudic(15)1例、dic(15)1例、del(Y)1例、r(X)5例、i(14or22)2例、i(15)1例以及i(18)1例。结论FISH技术有助于提高对于标记染色体的识别能力。综合应用FISH和BAC—FISH等检测技术可为携带标记染色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细菌人工染色体
原文传递
小鼠肝癌细胞系H_(22)—F_(25)/L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凌茂英 刘希凤 +2 位作者 关素琴 郑怀祖 顾寿智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55-60,共6页
利用自建的小鼠肿瘤淋巴道转移模型(H22—F25)进行体外培养160代,建成了培养细胞系(H22—F25/L)瘤细胞呈悬浮生长,增殖迅速,生长稳定。细胞分裂指数高峰在48小时,细胞增殖高峰为96小时,增殖25倍,H22—F25/L仍保留低分化癌的特征,在615... 利用自建的小鼠肿瘤淋巴道转移模型(H22—F25)进行体外培养160代,建成了培养细胞系(H22—F25/L)瘤细胞呈悬浮生长,增殖迅速,生长稳定。细胞分裂指数高峰在48小时,细胞增殖高峰为96小时,增殖25倍,H22—F25/L仍保留低分化癌的特征,在615小鼠体内的致瘤率为100%,淋巴结转移率为50%,同时伴有肺转移率为10%。H22—F25/L是一个异质的细胞群体,染色体干系为43(占40%)和86(占32%),其余的旁系各占2~8%。他们有共同的标记染色体M_1、M_2、M_3、M_4,说明相互间有“血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F25/L 淋巴道转移 干系 标记染色体
下载PDF
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5例性分化异常患者标记染色体的来源 被引量:4
7
作者 贾婵维 王树玉 马延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3期37-38,F0003,共3页
目的确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以协助常规细胞遗传学诊断。方法按细胞遗传学方法制备标本。应用CEPY光谱橙、CEPX光谱绿双色探针,标本经孵浴,消化,固定,洗片,脱水,变性,杂交,复染。结果发现5例性分化异常患者中,3例标记染色体为代表Y染色体... 目的确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以协助常规细胞遗传学诊断。方法按细胞遗传学方法制备标本。应用CEPY光谱橙、CEPX光谱绿双色探针,标本经孵浴,消化,固定,洗片,脱水,变性,杂交,复染。结果发现5例性分化异常患者中,3例标记染色体为代表Y染色体的红色信号,另2例标记染色体为代表X染色体的绿色信号。结论提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提高了对标记染色体的识别能力,从而协助常规细胞遗传学诊断,也为临床治疗性分化异常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性分化异常 标记染色体
下载PDF
Analysis of chromosomes in ascitic fluid cells of ovarian carcinoma
8
作者 王德堂 华钰 张宛明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3年第2期152-156,161,共6页
Chromosomes in 1620 metaphases of ascitic fluid cells in 20 cases of ovariancarcinom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marked structuralaberrations aside from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hromosomal numeri... Chromosomes in 1620 metaphases of ascitic fluid cells in 20 cases of ovariancarcinom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marked structuralaberrations aside from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hromosomal numerical aberrations(85.2%).In the ascitic fluid cells from 12 patients,15 types of marker chromosomes were found,among which t(6;14)(q21;q24)and t(2;6)(q35;p12)were more frequently noted witha rate of 7.84% and 7.59% respective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marker chromosomes(P【0.01).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besides t(6;14)(q21;q24),t(2;6)(q35;p12)may also be a specific marker chromosome of ovarian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ARIAN NEOPLASMS ASCITIC fluid chromosome ABERRATIONS marker chromosome
下载PDF
一例Emanuel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诊断及追溯 被引量:3
9
作者 赵艳辉 庞泓 +8 位作者 高铭 冯小静 关云萍 赵华 佟丹 滑君 曹霞 何绍嵩 李岭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9-713,共5页
目的对1例孕30怕周B超提示为Dandy-Walker畸形的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查,追溯其发病原因,并为其父母在再次妊娠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法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之后用下一代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对患儿及其母亲进行分... 目的对1例孕30怕周B超提示为Dandy-Walker畸形的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查,追溯其发病原因,并为其父母在再次妊娠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法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之后用下一代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对患儿及其母亲进行分析。再次妊娠时应用上述方法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G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胎儿的核型为47,XX,+mar,其父亲核型正常,母亲核型为46,XX,t(11;22)(q23;q11)。胎儿脐带血DNA下一代测序的结果提示其11号及22号染色体上存在重复区段,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证实胎儿所携带的标记染色体为+der(22)t(11;22)(q23;q11),确诊为Emanuel综合征。再次妊娠时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携带与母亲相同的平衡易位。经咨询后孕妇选择继续妊娠,并生育一正常儿。结论成功诊断1例Emanud综合征胎儿,其标记染色体来源于母亲所携带的46,XX,t(11;22)(q23;q11)平衡易位。对于产前发现的Dandy-Walker畸形进行染色体检查非常重要,必要时可结合高分辨率的检测手段以明确其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DY-WALKER畸形 Emanuel综合征 标记染色体 下一代测序 产前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两例嵌合Y染色体长臂大片段缺失的产前诊断及文献回顾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丹萍 戴美珍 +4 位作者 管荷琴 阮琰 王珺 陈雪君 诸溢扬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189-2192,共4页
目的 分析两例胎儿羊水细胞嵌合Y染色体长臂大片段缺失病例,为产前诊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综合应用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二代测序法等对胎儿的羊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例1孕妇因高龄行母亲外周血游离DNA(NIPT)检测... 目的 分析两例胎儿羊水细胞嵌合Y染色体长臂大片段缺失病例,为产前诊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综合应用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二代测序法等对胎儿的羊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例1孕妇因高龄行母亲外周血游离DNA(NIPT)检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就诊,羊水细胞核型为45,X[9]/46,X,+mar[91],FISH及二代测序法结果提示SRY基因及AZFa区域完整,AZFb和AZFc区域完全缺失;引产儿为男性,阴茎正常大小,未发现其他异常.例2孕妇孕晚期因B超检查提示多囊肾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就诊(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FISH及二代测序法提示羊水细胞存在50%XO嵌合,SRY基因及AZFa区域完整,AZFb和AZFc区域完全缺失;引产儿表型为女性,生长发育迟缓.两例家属外周血核型结果均正常,均拒绝作进一步病理检查.结论 嵌合Y染色体长臂大片段缺失不仅影响胎儿性别及生长发育,还影响胎儿的生殖能力.目前唐氏综合征筛查和超声检查对其有局限性,建议行NIPT检测或产前诊断以防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染色体 产前诊断 Y染色体 缺失
下载PDF
一例镶嵌型标记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涂向东 曾健 +2 位作者 丛学文 张晓 严爱贞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分析一例结构不明确的小标记染色体(smallsupernumerarymarkerchromosome,sSMC)的来源。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G显带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Y染色体多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site... 目的分析一例结构不明确的小标记染色体(smallsupernumerarymarkerchromosome,sSMC)的来源。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G显带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Y染色体多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site,STS)及部分基因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等对患者染色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患者染色体核型为mos46,X,+marl[21]/6,x,+mar2E78];Y染色体sTS分析AZFa区sY84、sY86、UsP9Y、DDX3y基因及AZFb区sYl227存在,AZFb区sYl228、sYl015、sYl27、sYl34,AZFc区sY254、sY255多个STS均缺失;FISH分析确定两条标记染色体均为Y染色体片段,但结构不同。marl为ish.idic(Y)(q11.2)(SRY++,DXZl+,DYZ3++,DYZl-),mar2为ish.del(Y)(q11.2)(SRY+,DXZl+,DYZ3+,DYZl-)。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分析Yqll.2-Yql2缺失,缺失片段长度约为10.81Mb。结论患者两条标记染色体均为畸变的Y染色体,Y染色体断裂和重组发生在Yqll.2,marl为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idic)(pter—q11.2::q11.2-pter),mar2为delY(q11.2)。分子细胞核型:mos46,X,ishidic(Y)(q11.2)(DYZ3++,SRY++,DXZl+,DYZl-)[211/46,X,ishdel(Y)(q11.2)(DYZ3+,SRY+,DXZl+,DYZl-)E783。联合应用FISH、Y染色体STS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分析等多项技术,是确定标记染色体结构性质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染色体 Y染色体序列标签位点 荧光原位杂交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
原文传递
一个22p^+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淑敏 高春生 +2 位作者 胡原 刘妙良 程在玉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11,T001,共6页
本文对一例男性性腺发育不全伴有22p^+标记染色体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分子细胞及临床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家系中共有6名成员有22p^+染色体,它们来源于先证者的外祖母。标记染色体的p^+部分几乎与22q等大,C-带呈深染,G-、R... 本文对一例男性性腺发育不全伴有22p^+标记染色体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分子细胞及临床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家系中共有6名成员有22p^+染色体,它们来源于先证者的外祖母。标记染色体的p^+部分几乎与22q等大,C-带呈深染,G-、R-带在p^+中间分别可见一条较窄的浅、深带型,Ag-显带在p^+末端见到较大的银染区,部分p^+出现双NOR,核型分析未见其它D、G组或Y染色体重排。rRNA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银颗粒沿整个p^+分布,其数目是正常D、G组染色体短臂上平均数的3.9倍。家系研究表明,在6例22p^+携带者中,2例女性具有多次自然流产史,4例男性中除一例年龄12岁未见明显性腺异常外,其余3人均有不同程度性腺或外生殖器异常,结合文献,我们认为此家系中22p^+可能与上述异常表型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发育不全 标记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核仁组织者区 染色体原位杂交 男性 22p+家系 细胞遗传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微小标记染色体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兰林 刘晓力 +1 位作者 全松 钟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2-293,F002,共3页
目的确定特纳氏综合征(Turner's syndrom)患者微小标记染色体(Small marker chromosome,smr)的来源。方法用 X和Y染色体着丝粒特异的DNA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bybridization,FISH),检测3例核型为 ... 目的确定特纳氏综合征(Turner's syndrom)患者微小标记染色体(Small marker chromosome,smr)的来源。方法用 X和Y染色体着丝粒特异的DNA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bybridization,FISH),检测3例核型为 45, X/46, X+smr的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smr。结果 2例患者smr染色体来源于Y染色体, 1例来源于X染色体。结论 FISH技术可快速准确鉴别微小标记染色体,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氏综合征 标记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奇桑 张月萍 +1 位作者 李笑天 韩金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并评价其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对16例外周血和1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样本进行诊断,并与G显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建立的光谱核型分析技术不但成功地对全部15例... 目的 建立稳定的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并评价其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对16例外周血和1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样本进行诊断,并与G显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建立的光谱核型分析技术不但成功地对全部15例G显带诊断结果为正常或平衡易位的样本进行了正确诊断,而且对G显带无法识别的1例外周血样本的衍生染色体片段和1例羊水样本的标记染色体亦明确了来源。结论 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对染色体异常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在明确传统核型分析技术不能分析的标记染色体或衍生染色体片段的来源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核型分析 染色体异常 标记染色体
原文传递
小鼠乳腺癌实体瘤(Ca761/S)细胞G、C带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伟 毛刚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为探讨小鼠乳腺癌实体瘤(Ca761/S)的细胞遗传学特性,我们进行了染色体G、C带核型分析。含46条的占56%,含40条的占44%,共发现6条标记染色体,出现频率为10/10。这种稳定出现的超二倍体和假二倍体核型及恒... 为探讨小鼠乳腺癌实体瘤(Ca761/S)的细胞遗传学特性,我们进行了染色体G、C带核型分析。含46条的占56%,含40条的占44%,共发现6条标记染色体,出现频率为10/10。这种稳定出现的超二倍体和假二倍体核型及恒定出现的标记染色体,提示肿瘤细胞恶性变过程中占有生长优势的细胞经体外接种、悬浮培养、分离、再培养有可能克隆化。此外,为了进一步搞清标记染色体的来源,我们对C带技术做了某些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G带 C带 标记染色体 乳腺癌
下载PDF
19例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妊娠结局与遗传咨询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分析羊水胎儿细胞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携带情况与妊娠结局,探讨胎儿sSMC的遗传咨询。方法回顾性收集近10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羊水穿刺检查结果为sSMC的病例资料,对子代表型进行随访... 目的分析羊水胎儿细胞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携带情况与妊娠结局,探讨胎儿sSMC的遗传咨询。方法回顾性收集近10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羊水穿刺检查结果为sSMC的病例资料,对子代表型进行随访,比较不同sSMC携带的临床结局。结果26830例羊水胎儿细胞中共检出21例sSMC,占0.078%,随访到19例,其中6例终止妊娠,12例正常生育;14例亲代进行核型对比,其中6例为sSMC携带,均正常生育;10例为嵌合体sSMC,占52.6%,其中5例终止妊娠,4例正常生育;分组比较:亲代sSMC组的正常生育率高于其余组,非嵌合体sSMC组高于嵌合体sSMC组,单纯sSMC组高于异常核型合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9例sSMC正常生育率为63.2%,遗传咨询中可综合分析亲代核型、sSMC来源和大小、sSMC嵌合以及异常合并等情况控制经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妊娠结局 遗传咨询
原文传递
Cell Permeability of Placenta in Mammal and Its Genetic Effect
17
作者 吴晓辉 颜永杉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4年第4期327-331,共5页
Placenta is the place of material exchange between mother and fetus in mammals.But the maternal-fetal barrier is so effective that each keeps its own independence. Overthe past few years,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repor... Placenta is the place of material exchange between mother and fetus in mammals.But the maternal-fetal barrier is so effective that each keeps its own independence. Overthe past few years,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reports proving that human fetal lymphocytescan migrate transplacentally and enter maternal circulation, and simi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RYONIC development cell TRANSPLACENTAL migration marker chromosome mother and FETUS LEUKEMIA infection.
原文传递
胎儿标记染色体与临床表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英俊 方群 +4 位作者 吴坚柱 陈宝江 陈健生 陈争 陈筠虹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年第8期42-43,F0003,共3页
目的就产前诊断为标记染色体的胎儿,分析标记染色体与胎儿表型的关系。方法对5320例产前诊断的羊水,脐带血样本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3例新发标记染色体,其中两例嵌合型,且胎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结论细胞遗传学对标记染... 目的就产前诊断为标记染色体的胎儿,分析标记染色体与胎儿表型的关系。方法对5320例产前诊断的羊水,脐带血样本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3例新发标记染色体,其中两例嵌合型,且胎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结论细胞遗传学对标记染色体进行检测,结合来源分析,以提供有效的产前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染色体 产前诊断 胎儿
原文传递
两例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的产前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艳 范佳鸣 +3 位作者 许平 张丽芳 钱飞燕 罗婷婷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两例产前发现的胎儿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smallsupernumerarymarkerchromosomes,sSMCs)的起源。方法综合应用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C显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目的探讨两例产前发现的胎儿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smallsupernumerarymarkerchromosomes,sSMCs)的起源。方法综合应用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C显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array,SNParray)等技术对2例胎儿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进行鉴定。结果病例1羊水核型为47,XY,+mar,AffymetrixCytoScan750KArray微阵列芯片扫描结果为arr15q11.2q12(22770421—26604587)×4,FISH验证结果为47,XN,+mar.ishi(15)(q12)(D1521+,SNRPN++,PML-)。病例2羊水核型为46,x,+mar/46,XY,FISH结果显示该标记染色体为变异的Y染色体,两端均有SRY信号,FISH技术验证其核型为46,X,i(Y)(p10)/46,xY。结论在产前诊断中可联合应用多种技术来鉴定胎儿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染色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 产前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一例t(Y;15)并t(14;21)复合易位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玉平 马绍武 +3 位作者 王玉梅 高春生 叶丽珍 程在玉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6期488-492,共5页
本文对一例生育过先天愚型儿的个体进行了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先证者拥有t(14;21)及一个短臂增大变异的15号标记染色体。通过G-显带、C-显带、Q-显带、硝酸银染色及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特异探针pY3.4对先证者基因组DNA的斑点... 本文对一例生育过先天愚型儿的个体进行了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先证者拥有t(14;21)及一个短臂增大变异的15号标记染色体。通过G-显带、C-显带、Q-显带、硝酸银染色及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特异探针pY3.4对先证者基因组DNA的斑点杂交和中期染色体的原位杂交,证实变异部分由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易位所形成,从而排除了巨大随体的存在或其他染色体参与重排形成变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常规显带与染色体原位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对于鉴定人类染色体的微小结构畸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易位 标记染色体 原位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