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抗生素对几种海洋微藻叶绿素a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周文礼 乔秀亭 +4 位作者 肖慧 王悠 曲良 唐学玺 张培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m)、遗传霉素(geneticin G418)、青霉素(penicillin)对三种常见海洋饵料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8701.)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m)、遗传霉素(geneticin G418)、青霉素(penicillin)对三种常见海洋饵料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8701.)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Ehr.)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于100 mg/L的氯霉素对小球藻和金藻8701叶绿素a含量影响较小(P>0.05);氯霉素浓度大于50 mg/L时,小新月菱形藻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不同浓度的G418均明显抑制三种微藻叶绿素a含量的增加。(3)低于100 mg/L的青霉素能够促进三种藻叶绿素a的增加,相对增长率随青霉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三种藻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试验结果可为微藻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海洋微藻 叶绿素A 无菌培养
下载PDF
几种海洋微藻基因组DNA的分离提取及PCR检测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桂和 徐碧玉 王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用改良CTAB法分别提取6种海洋微藻的基因组DNA,发现提取的DNA纯度、产率高(>100μg.g-1鲜重),DNA完整性好。以6种海洋微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并以5'TTCGAGCCAG3'(OPC-01)为随机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μl... 用改良CTAB法分别提取6种海洋微藻的基因组DNA,发现提取的DNA纯度、产率高(>100μg.g-1鲜重),DNA完整性好。以6种海洋微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并以5'TTCGAGCCAG3'(OPC-01)为随机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μl反应体系中,Mg2+、Taq 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和dNTP 5种主要成分的适宜浓度或用量分别是:2.0mmol.L-1、1.6U、20pmol.L-1、50ng和2.5mmol.L-1。扩增程序优化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6℃退火1min,72℃延伸2min,循环45次,最后于72℃再延伸10min。酶切实验结果表明,6种海洋微藻的基因组DNA都能被EcoRⅠ酶切,酶切图谱呈弥散状,满足分子水平操作的要求,可直接应用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DNA提取 CTAB 酶切 PCR检测
下载PDF
19种(株)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及充气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继林 严小军 +2 位作者 周成旭 马斌 唐学玺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6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在静态和充气2种培养方式下对19种(株)海洋微藻进行了培养,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56种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纲微藻都有相近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不同纲微藻的脂肪酸... 在静态和充气2种培养方式下对19种(株)海洋微藻进行了培养,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56种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纲微藻都有相近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不同纲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特性则不同,冲气培养的微藻脂肪酸种类比静态培养的微藻多,这是由于在充气过程中带入了微生物的缘故,但仅仅改变充气条件并不能明显改变微藻累积脂肪酸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 海洋微藻 脂肪酸
下载PDF
利用脂肪酸组成对26种(株)海洋微藻聚类分析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章炜 徐继林 +2 位作者 严小军 周成旭 马斌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6年第4期445-450,共6页
在160μmol/(m2.s)光强、温度(20±1)℃下对26种(株)海洋微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进行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40种脂肪酸.以所测定的每种脂肪酸的相对... 在160μmol/(m2.s)光强、温度(20±1)℃下对26种(株)海洋微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进行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40种脂肪酸.以所测定的每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欧几里德距离平方作为聚类统计量,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微藻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此培养条件下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现行国际通用的海洋微藻的分类结果相吻合.因此,微藻脂肪酸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用来作为微藻分类的辅助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脂肪酸 化学分类学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营养盐浓度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梁英 刘春强 +1 位作者 田传远 孙明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7-635,共9页
在不同的营养盐总体浓度(2f、f/2、f/8培养基)、不同的氮质量浓度(299.2、74.8、18.7mg/L)、不同的磷质量浓度(17.6、4.4、1.1mg/L)和不同的铁质量浓度(15.6、3.9、0.98mg/L)下,对三角褐指藻、杜氏盐藻、米氏凯伦藻、小新月菱形藻、青... 在不同的营养盐总体浓度(2f、f/2、f/8培养基)、不同的氮质量浓度(299.2、74.8、18.7mg/L)、不同的磷质量浓度(17.6、4.4、1.1mg/L)和不同的铁质量浓度(15.6、3.9、0.98mg/L)下,对三角褐指藻、杜氏盐藻、米氏凯伦藻、小新月菱形藻、青岛大扁藻和前沟藻进行混合培养试验,采用恒定最终密度法研究营养盐浓度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营养盐浓度(2f培养基)时绿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75.6%,随着营养盐浓度的降低,硅藻竞争力上升,在低营养盐浓度(f/8培养基)时,硅藻占总细胞密度的57.0%。在氮高质量浓度(299.2mg/L)时,硅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55.7%,随着氮质量浓度降低,硅藻竞争力下降;在氮低质量浓度(18.7mg/L)时,硅藻和绿藻比例分别是46.6%和48.3%。在磷高质量浓度(17.6mg/L)下,绿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63.6%,随着磷质量浓度降低,硅藻逐渐占优势;在磷低质量浓度(1.1mg/L)时,硅藻细胞比例为54.3%。硅藻在铁高质量浓度(15.6mg/L)和低质量浓度(0.98mg/L)时,都能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71.5%和52.1%。在所有的处理组中,甲藻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只占总细胞密度的很小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营养盐浓度 质量浓度 群落演替
下载PDF
九种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何瑞 徐宁 段舜山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8,共6页
从广东沿海分离出9种海洋微藻(包括6种绿藻,2种金藻,1种硅藻),在低氮并持续通入二氧化碳(1%CO2)条件下测试其总脂含量,对其中总脂含量超过其干重45%的海洋微藻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并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9种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存在着... 从广东沿海分离出9种海洋微藻(包括6种绿藻,2种金藻,1种硅藻),在低氮并持续通入二氧化碳(1%CO2)条件下测试其总脂含量,对其中总脂含量超过其干重45%的海洋微藻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并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9种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介于8.9%—55.77%之间。其中,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和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的总脂含量超过干重的45%,而且,这4种富油海洋微藻的C16和C18脂肪酸含量丰富,C16:0、C16:1(n-7)、C18:1(n-9)含量较高,C14—C18长链脂肪酸的含量超过总脂肪酸含量的80%。4种高脂微藻在30℃高温培养条件下比生长速率均超过1.0 d-1。研究结果可为高温富油海洋微藻的工业化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总脂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富含EPA的海洋微藻的规模化生产 被引量:4
7
作者 胡长伟 刘志礼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75-477,共3页
关键词 EPA 海洋微藻 大规模培养
下载PDF
三种海洋微藻叶绿素a含量对抗生素胁迫的响应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文礼 王悠 +2 位作者 肖慧 曲良 唐学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7-960,共4页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抗生素胁迫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Beij.)、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8701.)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Ehr.)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于100μg.mL-1的氯霉素作用下,小球藻和金藻8701叶...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抗生素胁迫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Beij.)、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8701.)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Ehr.)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于100μg.mL-1的氯霉素作用下,小球藻和金藻8701叶绿素a含量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小新月菱形藻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2)不同浓度梯度的遗传霉素(G418),均显著抑制3种微藻叶绿素a含量的增加。3)青霉素浓度低于100μg.mL-1时,能够促进3种藻叶绿素a的增加,但不同微藻间叶绿素a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试验结果可为微藻的基因工程选择标记和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海洋微藻 叶绿素A 胁迫 响应
下载PDF
前沟藻属海洋甲藻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贾睿 黄孝春 郭跃伟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24,共10页
前沟藻属甲藻中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大环内酯类和长链多羟基多烯类化合物,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1986年到2003年间有关前沟藻属甲藻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海洋微... 前沟藻属甲藻中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大环内酯类和长链多羟基多烯类化合物,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1986年到2003年间有关前沟藻属甲藻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海洋微生物的药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前沟藻属 化学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算法的海洋微藻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耿春云 郭显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529,共5页
依据微藻个体及成像的特点,给出了矩形度、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度和局部平稳度等形状和纹理参数作为识别的特征值,并利用仿生模式识别算法对海洋微藻实现自动识别。利用文中给出的方法,对在海域中随机采集的不同形状、大小、纹理的... 依据微藻个体及成像的特点,给出了矩形度、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度和局部平稳度等形状和纹理参数作为识别的特征值,并利用仿生模式识别算法对海洋微藻实现自动识别。利用文中给出的方法,对在海域中随机采集的不同形状、大小、纹理的微藻混合图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出图像中不同种及同种不同状态下的藻体,说明该方法在微藻图像识别中是有效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图像处理 形状特征 纹理特征 仿生模式识别
下载PDF
不同粒径TiO_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菲菲 孙雪梅 +3 位作者 韩倩 陈碧鹃 夏斌 曲克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本实验以新月菱形藻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浓度不同粒径TiO2颗粒(21nm、60nm和400nm)对海洋微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相应的活性氧自由基(ROS)... 本实验以新月菱形藻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浓度不同粒径TiO2颗粒(21nm、60nm和400nm)对海洋微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相应的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含量,初步探讨了TiO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mg/L 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强,第48h、72h、96h呈现出显著的纳米效应。TiO2颗粒可以诱导藻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加,对藻细胞产生氧化胁迫,新月菱形藻的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应激响应,以清除过量的ROS,但剩余的ROS对藻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导致MDA含量升高,并且纳米级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的氧化损伤大于微米级颗粒。在不同粒径TiO2颗粒的胁迫下,藻细胞SOD和CAT活性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将为开展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潜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新月菱形藻 纳米颗粒 海洋微藻 抗氧化酶 毒性效应
下载PDF
4种海洋微藻酸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洪斌 缪雨溪 +2 位作者 李信书 李士虎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3-156,共4页
提取、纯化了4种海洋微藻的酸性磷酸酶,确定了酸性磷酸酶的条件并研究其性质。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酸性磷酸酶回收得率低,但酶活最高;确定各微藻酶促反应初速度均恒定的时间为15min;三角褐指藻、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 提取、纯化了4种海洋微藻的酸性磷酸酶,确定了酸性磷酸酶的条件并研究其性质。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酸性磷酸酶回收得率低,但酶活最高;确定各微藻酶促反应初速度均恒定的时间为15min;三角褐指藻、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分别在酶浓度为0.96、0.29、0.25、14.9mg/mL酶促反应速度达最高;三角褐指藻、塔胞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最适pH值为3,而塔玛亚历山大藻为4;37℃下各藻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米氏常数为:塔玛亚历山大藻<塔胞藻<三角褐指藻<海链藻。试验证实,塔玛亚历山大藻在磷源限制条件下,较其他3种海洋微藻更易于利用有机溶解磷;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利用海洋微藻生产酸性磷酸酶方面极具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酸性磷酸酶 酶活性
下载PDF
海洋微藻小粒级化趋势的环境驱动机制浅析
13
作者 刘印 宋伦 刘苏萱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1-898,共8页
海洋微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增加海洋碳汇,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微藻亦是浮游动物、鱼类、滤食性贝类等海洋动物的主要营养来源,而微藻细胞粒径的大小直接... 海洋微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增加海洋碳汇,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微藻亦是浮游动物、鱼类、滤食性贝类等海洋动物的主要营养来源,而微藻细胞粒径的大小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动物的营养储备和健康生长,尤其对饵料质量选择型的滤食性贝类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小粒级化 环境因素 驱动机制
下载PDF
重金属镉对青岛大扁藻的急性毒性效应—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研究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雪燕 苏婧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106-107,共2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研究了重金属Cd对青岛大扁藻的毒性效应,结果发现:(1)Cd胁迫条件下青岛大扁藻中指示其叶绿素a荧光、存活率以及活性氧水平的荧光信号均发生变化,微藻的存活率下降,叶绿素a含量有所下降,活性氧含量...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研究了重金属Cd对青岛大扁藻的毒性效应,结果发现:(1)Cd胁迫条件下青岛大扁藻中指示其叶绿素a荧光、存活率以及活性氧水平的荧光信号均发生变化,微藻的存活率下降,叶绿素a含量有所下降,活性氧含量不断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01)。(2)利用FCM检测的3种指标变化与Cd胁迫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可用作灵敏指示微藻受到Cd胁迫的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效应 重金属 流式细胞术 海洋微藻
下载PDF
黑暗培养环境下紫外线对压载水中海藻的灭活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澈 刘文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77-80,共4页
按照《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对岸基测试试验的要求,采用准平行光束仪对8种海藻进行紫外线辐射后黑暗环境培养5 d,研究紫外线对它们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紫外线对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盐生杜氏藻和赤潮异弯藻具... 按照《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对岸基测试试验的要求,采用准平行光束仪对8种海藻进行紫外线辐射后黑暗环境培养5 d,研究紫外线对它们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紫外线对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盐生杜氏藻和赤潮异弯藻具有一定的灭活效果,灭活率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剂量为400 mJ/cm2时灭活率分别为48.5%、86.8%、98.2%和100%;小剂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刺激青岛大扁藻的生长,当剂量>200 mJ/cm2时藻细胞数量开始缓慢减少,在剂量为400 mJ/cm2时灭活率为15.9%;小剂量的紫外线辐射对小新月菱形藻和塔胞藻具有一定的灭活效果,在剂量>300 mJ/cm2时灭活效果开始降低,在剂量为400 mJ/cm2时灭活率分别为42.2%和18.1%;紫外线剂量≤400 mJ/cm2时对利玛原甲藻没有灭活效果。总体来看,紫外线对海藻的灭活效果较差。藻细胞个体大小不是影响紫外线灭活效果的因素,藻的种类、藻细胞壁的有无及其成分的不同可能是造成灭活效果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水 海藻 紫外线 黑暗培养环境 灭活效果
原文传递
辽宁近海外来赤潮海洋微藻入侵现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姜冰 宋伦 +2 位作者 时明明 宋广军 王影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5-800,共6页
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而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经济损失 ,已经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0世纪及21世纪初运输船舶压舱水排放等导致外来海洋浮游生物广泛传播.本文主要通过收集中国生物多... 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而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经济损失 ,已经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0世纪及21世纪初运输船舶压舱水排放等导致外来海洋浮游生物广泛传播.本文主要通过收集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中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数据库、全球入侵物种数据库美国海岸警戒压舱水管理项目数据库资料及相关文献 ,结合辽宁近海历史与近期的调查资料 ,综述了外来海洋微藻入侵的现状及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海洋微藻 生物入侵 辽宁近海
下载PDF
4种海洋微藻对外源硒的吸收和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洪斌 成明 +1 位作者 李士虎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9-292,共4页
以不同质量浓度硒(亚硒酸钠)对塔胞藻、中肋骨条藻、绿色巴夫藻、海水小球藻进行胁迫培养,考察4种微藻对外源硒的吸收效果,并以微藻生物量、叶绿素和对其他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为参数,研究微藻对不同质量浓度硒胁迫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 以不同质量浓度硒(亚硒酸钠)对塔胞藻、中肋骨条藻、绿色巴夫藻、海水小球藻进行胁迫培养,考察4种微藻对外源硒的吸收效果,并以微藻生物量、叶绿素和对其他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为参数,研究微藻对不同质量浓度硒胁迫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硒质量浓度的增加,4种微藻细胞含硒量增加,海水小球藻尤其明显,硒质量浓度为30mg/L,藻体含硒量为25.94μg/g,是对照组的1080倍;低硒下,4种微藻生长上升;硒质量浓度大于10mg/L,微藻生物量低于对照组,巴夫藻尤为明显,硒质量浓度为30mg/L时,藻生物量仅是对照组的44%;海水小球藻也受抑制,但抑制幅度不明显。当硒质量浓度为30mg/L时,藻生物量是对照组的93%;除海水小球藻外,其他3种微藻叶绿素含量在不同质量浓度的硒胁迫下,波动范围较大;硒胁迫对海水小球藻微量元素的吸收影响不明显。海水小球藻可作为有机硒转化的生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胁迫 响应
下载PDF
重金属胁迫对两种海洋饵料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小娣 师玥 +5 位作者 刘泳 周斌 王其翔 张鑫鑫 唐学玺 王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59,共7页
在模拟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铜(Cu2+)、镉(Cd2+)和锌(Zn2+)3种重金属离子对2种海洋饵料微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8701))的急性毒性效应,分析其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微... 在模拟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铜(Cu2+)、镉(Cd2+)和锌(Zn2+)3种重金属离子对2种海洋饵料微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8701))的急性毒性效应,分析其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微藻亚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实验浓度范围内,2种微藻的种群增长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急性胁迫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微藻的相对增长率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通过比较2种微藻的48hEC50和96h-EC50发现: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程度为Cu2+>Cd2+>Zn2+,等鞭金藻8701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性高于青岛大扁藻。2种微藻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显示,二者的膜结构及细胞核对Cu2+胁迫并不太敏感;与对照组相比等鞭金藻8701的色素体及贮能物质受影响较严重,而青岛大扁藻的叶绿体及淀粉粒受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海洋饵料微藻 急性毒性 种群增长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海洋脂溶性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产毒来源、毒性效应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敏 马新 +4 位作者 吴忠迅 徐金涛 吴振兴 张学雷 赵欢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200,共9页
海洋藻毒素是由海洋有毒微藻分泌产生的有毒物质,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养殖海产品染毒或者死亡,对人类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近年来有毒赤潮频发,海洋藻毒素对海产品的食用安全影响备受关注。虾夷扇贝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的藻毒素,在世... 海洋藻毒素是由海洋有毒微藻分泌产生的有毒物质,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养殖海产品染毒或者死亡,对人类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近年来有毒赤潮频发,海洋藻毒素对海产品的食用安全影响备受关注。虾夷扇贝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的藻毒素,在世界范围内广有分布。近年来,随着分析化学检测技术被逐渐应用于我国海产品的藻毒素检测和质量监控,虾夷扇贝毒素在我国近海多个海域的贝类样品中被检测出来,但是我国对于该类毒素的毒性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虾夷扇贝毒素的生物来源、地理分布、化学结构、毒性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国内的调查研究现状,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控提出新的建议,即目前除了对常规浮游植物类群进行监控以外,还应加强有毒甲藻孢囊多样性监测,同时,基于虾夷扇贝毒素的毒性作用机制,为海洋药物活性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毒素 海洋脂溶性藻毒素 海洋有毒微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