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地图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课堂融入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翌 陈建伟 +1 位作者 刘潇潇 王梦琦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年第1期19-21,共3页
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载体。“地图学”是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在测绘、地理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归纳了地图学课程... 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载体。“地图学”是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在测绘、地理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归纳了地图学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知识点,并介绍了在教学中如何巧妙、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在地图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学 辩证法 地图学史 地图投影 中国地图
下载PDF
科技期刊中中国地图绘制的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玲 宋晓林 张世奎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7-440,共4页
插图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图是科技论文中典型且常见的插图类型。中国地图的绘制在注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同时,更要注意可能影响国家利益的重大政治性问题。总结科技期刊中中国地图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领土缺失,界线错误,香... 插图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图是科技论文中典型且常见的插图类型。中国地图的绘制在注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同时,更要注意可能影响国家利益的重大政治性问题。总结科技期刊中中国地图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领土缺失,界线错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相关问题等。指明常见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处理对策和绘图的注意事项;同时,对作者、编辑部和出版管理部门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论文 插图 中国地图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天下总图”中投影地图的临摹与绘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佳静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2-340,共19页
西方的地图投影方法最早于明末由利玛窦介绍到中国。本文以利玛窦以来至清末中国的“天下总图”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地图上的经纬网进行分析和量算,判定它们的地图投影类型,主要有:伪圆柱投影中的椭圆投影、方位投影中的正轴方位投影和横... 西方的地图投影方法最早于明末由利玛窦介绍到中国。本文以利玛窦以来至清末中国的“天下总图”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地图上的经纬网进行分析和量算,判定它们的地图投影类型,主要有:伪圆柱投影中的椭圆投影、方位投影中的正轴方位投影和横轴球面投影、伪圆柱投影中的桑逊投影、多圆锥投影中的球状投影、圆柱投影中的墨卡托投影、圆锥投影中的正轴切圆锥投影、伪圆锥投影中的彭纳投影。从明末至清末,中国地图投影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明末到清中叶的临摹时期,投影地图主要由西方传教士所绘,或国人临摹西方地图而制;二是晚清的启悟时期,大部分地图仍临摹自西方地图中的投影,但也有个别国人开始参照西方地图投影方法绘制地图,同时有多部著作开始介绍地图投影理论和绘制方法。与西方地图相比,明末至清末中国地图上投影类型较为单一,但使用合理,采用投影的地图使用了较为恰当的投影类型来展示图中的地理信息;投影方法以几何透视法为主,数学分析法使用较少,出现较晚,地图投影的发展完全依赖于西方地图投影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投影 天下总图 世界地图 中国地图 西学东渐 知识传播 地图学史
下载PDF
西方有关“苗疆”和“苗人”的知识来源——以早期耶稣会士地图为中心
4
作者 韦凯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4,共13页
以往学界多认为西方有关“苗疆”和“苗人”的知识源自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但从耶稣会士著作、信札及所绘地图来看,早其半个多世纪的卫匡国《中国新图志》中就已出现了“苗疆”的雏形,其资料来源是中文文献。而杜赫德著作中的有关... 以往学界多认为西方有关“苗疆”和“苗人”的知识源自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但从耶稣会士著作、信札及所绘地图来看,早其半个多世纪的卫匡国《中国新图志》中就已出现了“苗疆”的雏形,其资料来源是中文文献。而杜赫德著作中的有关内容则大部分来自耶稣会士在测绘康熙《皇舆全览图》时与“苗人”交流获得的直接知识,其中雷孝思所撰《苗子》一文可视为西方最早关于“苗人”的民族志。随着“礼仪之争”导致中西交流近乎中断,此后200余年间西方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地图绘制以及对“苗人”的认知仍长期停留在清初耶稣会士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中国地图 苗疆 苗人
原文传递
自秦至元中国地图测绘的辉煌及其遗憾 被引量:3
5
作者 牛汝辰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2-203,170,共3页
此文是作者继前几年发表《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一文的续文。此文回顾了自秦代至元代我国地图测绘的主要成就,特别是我国领先于世界的地图成果,这包括秦代大型地形模型图,东晋裴秀的"制图六体",宋代的石刻《禹迹... 此文是作者继前几年发表《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一文的续文。此文回顾了自秦代至元代我国地图测绘的主要成就,特别是我国领先于世界的地图成果,这包括秦代大型地形模型图,东晋裴秀的"制图六体",宋代的石刻《禹迹图》和地形模型图,元代朱思本的画方地图《舆地图》和札马鲁丁的世界第一个地球仪等。可以说自秦至元我国的地图测绘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测绘 科技史 制图六体 禹迹图 舆地图 地球仪
下载PDF
儒家文化对宋代测绘科技的驱动 被引量:1
6
作者 牛汝辰 朱杰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1-244,共4页
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考察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宋代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辉煌科技成就,... 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考察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宋代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辉煌科技成就,其中中国四大发明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都出现宋代。笔者认为,推动宋代测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代理学(新儒学)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宋代 测绘科技
下载PDF
单粒子束精确定位照射装置在CR-39膜上刻蚀中国地图边界研究
7
作者 张俊 王旭飞 +9 位作者 胡智文 陈连运 王晓华 李军 吴瑜 陈斌 胡素华 许明亮 吴李君 余增亮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13-716,共4页
采用自编写的图像处理程序把中国地图处理成为边界点阵图,并根据点阵图每点的坐标位置,利用中国第1台单粒子束精确定位照射装置提供的单质子束在CR-39膜上几百μm×几百μm的范围内辐照并刻蚀出中国地图边界.研究表明,该单粒子束精... 采用自编写的图像处理程序把中国地图处理成为边界点阵图,并根据点阵图每点的坐标位置,利用中国第1台单粒子束精确定位照射装置提供的单质子束在CR-39膜上几百μm×几百μm的范围内辐照并刻蚀出中国地图边界.研究表明,该单粒子束精确定位照射装置计数准确(98%),定位精确(平均误差小于3μm),辐照路径算法选择合理(近邻法),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程度高,可以满足刻蚀CR-39膜微图像和生物细胞辐照实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9 精确定位 中国地图 粒子束 边界 刻蚀 装置 照射 图像处理程序 地图处理 坐标位置 平均误差 算法选择 辐照实验 生物细胞 点阵图 内辐照 质子束 实测值 预测值
原文传递
帕切斯著作中的中国地图
8
作者 杜石然 杜芳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0年第1期65-68,51,共5页
在帕切斯的漫游记《世界旅行记大成》(第4版,1626年,伦敦)和《世界旅行记集成》(第1版,1625年,伦敦)中发现了同一幅中国地图。这两部著作均为日本佛教大学所收藏。文章试图对这幅可能与利玛窦有关的地图加以讨论。
关键词 帕切斯 中国地图 利玛窦 历史地图
下载PDF
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主要技术特色 被引量:35
9
作者 周本刚 陈国星 +2 位作者 高战武 周庆 李姜一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 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的个数都有较大的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的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的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的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的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技术特色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地震区划图 潜在震源区 技术特色 三级划分
下载PDF
区域地球化学推断地质体模型与应用--以花岗岩类侵入体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向运川 龚庆杰 +1 位作者 刘荣梅 杨万志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09-2618,共10页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获得的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在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化探工作组将全国陆地国土划分为5个地球化学域(古亚洲地球化学域、秦祁昆地球化学域、特提斯地球化学域、扬子地球化学...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获得的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在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化探工作组将全国陆地国土划分为5个地球化学域(古亚洲地球化学域、秦祁昆地球化学域、特提斯地球化学域、扬子地球化学域和滨太平洋地球化学域)和25个地球化学省。在全国地球化学图中位于云南西部地区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具有显著富K2O、Th、U、La、Y、Zr而贫Co、Ni、V、Cr、Ti、Fe2O3的特征。基于云南西部地区区域化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了高场强元素组合(F2)和相容元素组合(F1)两个公因子:F2=0.87Th+0.86Y+0.77U+0.77Zr+0.67La+0.61K2O+0.58Al2O3+0.53Be,F1=0.95Fe2O3+0.93V+0.93Ti+0.92Co+0.81Cr+0.80Ni。利用二者因子得分比值(F2/F1)构建了推断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区域地球化学综合指标和推断模型。以F2/F1为例介绍了制作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异常图的方法技术。在F2/F1地球化学图中的高值区或在其地球化学异常图中的异常区与云南西部地区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地表出露范围十分吻合,从而验证了地球化学推断花岗岩类侵入体模型的可行性。基于构建的推断模型在全国近7百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进行推演并绘制F2/F1的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异常图。选择华南中部地区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发现模型指标异常区与实测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形态和规模上十分吻合,尤其在韶关至桂林、贺州一带花岗岩类侵入体边界与F2/F1异常区边界几乎一致。这一结果不仅证实了针对花岗岩类侵入体所建立的区域地球化学推断模型的可行性,而且该模型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 推断模型 花岗岩类侵入体 地球化学省 全国地球化学图
下载PDF
中国视密度图与大地构造单元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德树 曾华霖 万天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07-413,共7页
提出根据区域重力异常计算地壳表层视密度分布的方法。依据原观测平面异常与延拓到某一高度平面异常的差值场所具有的突出浅源异常、压制深源异常的特点 ,按维纳滤波原理 ,应用多层格林等效层模型精确模拟该差值重力场的径向对数功率谱 ... 提出根据区域重力异常计算地壳表层视密度分布的方法。依据原观测平面异常与延拓到某一高度平面异常的差值场所具有的突出浅源异常、压制深源异常的特点 ,按维纳滤波原理 ,应用多层格林等效层模型精确模拟该差值重力场的径向对数功率谱 ,设计重力场在频率域进行异常分离的具有自适应性的优选延拓算子 ,实现垂向异常分离。利用重力场可看成由许多等效直立棱柱体叠加的原理 ,在频率域内 ,通过换算重力场的一次导数 ,计算出视密度的分布。用上述方法处理中国布格重力异常图 ,获得了中国地壳表层 0 10km剩余重力异常 ,并成功编制视密度图。比较表明 ,视密度的分布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及分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壳表层的岩石密度分布的获得 ,为中国的基础地质与构造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选延拓 延拓差值法 中国视密度图 大地构造单元 区域重力异常 重力场 地质填图
下载PDF
2005-2010年中国地磁测量与地磁场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如刚 顾左文 +7 位作者 黎哲君 谈昕 张毅 王雷 袁洁浩 翟洪涛 辛长江 苏树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92-2099,共8页
自2002年起,为编绘中国地磁图,在我国开展了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观测要素为:地磁偏角D、地磁倾角I和地磁总强度F)、地磁场模型计算与研究工作,完成了《2005.0中国地磁图》和《2010.0中国地磁图》.同时以中国地磁图为依托,在我国南北地... 自2002年起,为编绘中国地磁图,在我国开展了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观测要素为:地磁偏角D、地磁倾角I和地磁总强度F)、地磁场模型计算与研究工作,完成了《2005.0中国地磁图》和《2010.0中国地磁图》.同时以中国地磁图为依托,在我国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建立了地震地磁监测区,并将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模式拓展应用于监测区的地震监测与地震前兆研究之中.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地磁图的测量模式、地磁场模型计算、地磁图的编绘以及在地震地磁监测区开展的震磁变化时、空、强的探索研究成果.地震地磁监测区的地震实例研究表明:震磁前兆信息不仅在地磁总强度F有显示,而且在地磁场其他要素也有显示,如磁偏角D、地磁场水平分量H;地磁三分量测量模式克服了传统地磁总强度监测模式的局限性,有助于增大信息量,拓展研究空间,提升流动地磁监测能力,对未来强震的中长期预测,尤其是在发震地点的判定上具有优势,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探索研究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三分量 地磁场模型 中国地磁图 地震监测 地震预报
原文传递
岩石圈磁场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昌达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评介了一些重要的地球岩石圈磁场模型,包括根据CHAMP卫星数据制作的MF系列模型、综合模型CM、POMME系列模型、EMAM2网格数据集等。大力推荐Px Maule博士制作的全球磁性地壳厚度图和侯重初等人制作的中国大陆居里温度等温面图。建议充分... 评介了一些重要的地球岩石圈磁场模型,包括根据CHAMP卫星数据制作的MF系列模型、综合模型CM、POMME系列模型、EMAM2网格数据集等。大力推荐Px Maule博士制作的全球磁性地壳厚度图和侯重初等人制作的中国大陆居里温度等温面图。建议充分利用卫星磁测数据和已开发的方法技术开展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系列模型 综合模型CM POMME系列模型 EMAM2网格数据集 中国大陆居里温度等温面图
下载PDF
新一代1:50万中国植被图绘制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庆华 关宏灿 +6 位作者 胡天宇 金时超 苏艳军 王雪静 魏邓杰 马勤 孙千惠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41,共13页
植被图是表示多种植被或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环境的地图,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研究、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的重要依据.目前,中国植被专题资源信息的本底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从开始绘制至今已将近4... 植被图是表示多种植被或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环境的地图,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研究、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的重要依据.目前,中国植被专题资源信息的本底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从开始绘制至今已将近40年,中国的植被分布格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已存在植被斑块的类别和边界与现实不符等问题,中国的植被分布本底数据亟待更新.如今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大面积区域的植被制图提供了一种实用且经济的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家尺度植被图的制图方法和卫星遥感技术在植被分类制图上的进展,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国新一代1:50万植被图的遥感制图方法.新一代1:50万中国植被图的绘制通过众源采集结合专家鉴定的方式获取海量植被类型样本,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以植被斑块为对象,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实现遥感植被分类,并基于自主构建的植被在线平台,借助于全国各地的植被生态学家的专业知识实现对制图结果的校订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植被图 植被制图 卫星遥感 众源采集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研究的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成一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0,共6页
以往对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研究只集中于少量重要的单幅全国总图,缺乏对古籍中地图的关注,由此未能揭示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全貌;通常用于确定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年代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古籍中的地图,且对地图谱系的分析也是极为困难的;... 以往对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研究只集中于少量重要的单幅全国总图,缺乏对古籍中地图的关注,由此未能揭示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全貌;通常用于确定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年代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古籍中的地图,且对地图谱系的分析也是极为困难的;目前全国总图的史料价值并未得到真正的挖掘,地图的史料价值并不在于图面内容,而在于地图所反映的地理认知以及地理认知背后的主观性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总图 中国古代地图 舆图 地理认知
下载PDF
新地震区划图地震构造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以中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区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战武 陈国星 +2 位作者 周本刚 周庆 雷清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新编全国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工作中,采用了三级划分的技术思路,即在地震统计区内先划分出地震构造区,以控制地震统计区内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然后,在地震构造区内再进行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构造区划分是新编全国地震... 在新编全国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工作中,采用了三级划分的技术思路,即在地震统计区内先划分出地震构造区,以控制地震统计区内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然后,在地震构造区内再进行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构造区划分是新编全国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论述了地震构造区的定义、作用、划分原则和依据等。介绍了中国东部地区地震构造区划分方案,并以东北地震区和华南沿海地震带为例,对地震构造区划分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地震区划图 地震构造区 中国东部
下载PDF
体育专业女生营养状况与体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文辉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90-94,共5页
以部分体育专业女生为对象,对她们的营养状况和体力进行了调查和测定.调查发现她们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除蛋白质外,大部分营养素的摄入量没有达到国家营养学会推荐量的标准,特别是能量的摄入量问题较为严重.体力测定的情况表明与... 以部分体育专业女生为对象,对她们的营养状况和体力进行了调查和测定.调查发现她们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除蛋白质外,大部分营养素的摄入量没有达到国家营养学会推荐量的标准,特别是能量的摄入量问题较为严重.体力测定的情况表明与平时营养素的摄入量也有一定的关联.少数体力状况好的学生,一般能量的消耗与补充基本可以保持平衡,但大部分女生的营养状况让人担忧.因此,把握她们营养状况和体力实际,及时给予必要的营养学知识的指导,对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大学生 营养 体力 女学生
下载PDF
1:100万中国植被图森林和灌丛群系类型的补充资料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璇 陈国科 +1 位作者 郭柯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8-1142,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我国植被研究的最重要数据。受当时研究基础和制图技术限制,部分植被群系未能体现在中国植被图上。为了给新一代中国植被图的编研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在搜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中国植被研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我国植被研究的最重要数据。受当时研究基础和制图技术限制,部分植被群系未能体现在中国植被图上。为了给新一代中国植被图的编研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在搜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中国植被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取其中的植被群系名称和分布信息,采用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以优势种相同作为依据,合并部分相近的群系类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中的森林和灌丛群系进行对比,本文新增了1,475个森林和灌丛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植被图 森林和灌丛群系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编图方法在云南地区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4
19
作者 闻满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7-263,共7页
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编图的技术方法,将云南地区划分为0.2°×0.2°的网格点,计算了基岩峰值加速度,并转换为一般场地结果,与五代图颁布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对蒙自地区某代表场地计算了基岩... 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编图的技术方法,将云南地区划分为0.2°×0.2°的网格点,计算了基岩峰值加速度,并转换为一般场地结果,与五代图颁布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对蒙自地区某代表场地计算了基岩反应谱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绝大部分计算点的50年10%超越概率水平对应的一般场地峰值加速度试算结果与五代图比较吻合。从反应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五代图的计算方法及结果有效反映了云南地区地震环境对该代表场地的影响。建议今后云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应采用五代图编图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基岩峰值加速度 超越概率 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康熙年间的大地测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世平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3年第2期57-59,共3页
清代康熙年间 ( 170 8~ 1718)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 ,测定了 630个经纬点 ,绘制了著名的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在测量中已发现纬度越高的地点 ,子午线每一度的直线距离越短 ,首次用测量方法证明地球为扁圆形。
关键词 康熙 《皇舆全览图》 天文测量 三角测量经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