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板块运动驱动地幔块体置换度及地幔混合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傅容珊 韩力波 +2 位作者 黄建华 单斌 刘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09-1417,共9页
定义了描述地幔混合程度的新的统计学量度——地幔块体对流置换度和对流混合扩散度.地幔块体对流置换度等于至少被置换一次的块体数与地幔总块体数之比,对流混合扩散度等于示踪元初始体密度与示踪元终体密度之比.本研究假设地幔对流是... 定义了描述地幔混合程度的新的统计学量度——地幔块体对流置换度和对流混合扩散度.地幔块体对流置换度等于至少被置换一次的块体数与地幔总块体数之比,对流混合扩散度等于示踪元初始体密度与示踪元终体密度之比.本研究假设地幔对流是稳定的,上地幔和下地幔的黏滞性存在差异,其驱动力为板块运动或地幔中密度异常分布.实验中地幔被划分为20736个块体(5°×5°×300 km),2376个示踪元被放置在地幔顶部100 km深度或底部100 km高度的5°×5°的网格点上.模型计算表明,地幔块体对流置换度随运转时间变化.就全地幔而言,在系统运行四十亿年后,大多数模型对应的块体对流置换度均超过80%,而上地幔块体置换度则达到90%.这预示大多数的地幔块体将被来自其他位置的块体所取代.对于放置在地幔顶部或底部,浓缩于很小空间10°×10°(间距0.25°)中的两组1681个示踪元而言,尽管其对流混合扩散度在开始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此两组对应的对流混合扩散度均趋于常数,示踪元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地幔之中.由以上的结果可以推断,在经历了四十五亿年的演化过程后,由于对流的作用使地幔基本上已经均匀混合,地幔中不大可能存在尺度大于5°×5°×300 km的异常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混合 示踪元 块体置换度 混合扩散度
下载PDF
Pervasion degree of convective mixing and investigations of mantle mixing
2
作者 Rongshan Fu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4期323-329,共7页
Geodynamic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antle convection is like a giant blender to make the original heterogeneous mantle mixing and homogenizing. However, some models, especially from geochemical data show that the mode... Geodynamic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antle convection is like a giant blender to make the original heterogeneous mantle mixing and homogenizing. However, some models, especially from geochemical data show that the modem mantle may still contain a number of reservoir bodies with different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n, the modern mantle is homogeneous? Authors have defined a box replacement degree of convective mantle mixing and pervasion degree of convective mantle mixing (that equals to initial density of tracing elements divided by final density of tracing ele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mantle mixing. The previous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after four billion years the mantle is basic uniform and the box replacement of the convective mantle is more than 80% in steady-state convection models. This paper calculates and discusses the pervasion degree of convective mantle mixing in detail. For the initial state we will set some 10°× 10°(spacing 0.25°) tracing boxes, which includes 1 681 tracer,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mantle, and then track the motions of these tracers, and investigate the convective mixed perva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initial stage though the convective mixing pervasion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mode to mode, after running for some time, the convective mixing pervasions for most modes are going to be a constant and the tracers are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whole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tle mixing mantle convection box replacement degree pervasion degree
下载PDF
NEODYMIUM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SOME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FROM JIANGSU, ANHUI AND SHANDONG, CHINA
3
作者 陈道公 杨杰东 王银喜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1年第10期843-846,共4页
Cenozoic basaltic volcanic rocks of various ages from the Tertiary to Pleistocene in Jiangsu, Anhui and Shandong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Paleocene they are mainly tholeiitic eruption and in the Neogene alkalic ... Cenozoic basaltic volcanic rocks of various ages from the Tertiary to Pleistocene in Jiangsu, Anhui and Shandong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Paleocene they are mainly tholeiitic eruption and in the Neogene alkalic basalt. In the Pleistocene, they consist of alkalic basalt, basa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ALT NEODYMIUM ISOTOPE mantle mixing.
原文传递
南秦岭勉略带北光头山花岗岩体群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7
4
作者 张成立 张国伟 +1 位作者 晏云翔 王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1-720,共10页
南秦岭勉略带北部花岗岩体从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变化,反映了钙碱性岩岩石组合特征,矿物组成以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为主,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磁铁矿和榍石,岩石化学上它们相对高K、Sr,Zr/Y比值较高,富集LEE和LILE... 南秦岭勉略带北部花岗岩体从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变化,反映了钙碱性岩岩石组合特征,矿物组成以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为主,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磁铁矿和榍石,岩石化学上它们相对高K、Sr,Zr/Y比值较高,富集LEE和LILE,贫化HFSE,与后碰撞富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一致。此外,它们明显亏损Nb、Ta,低Y、Yb和有较高的 LaN/YbN和Sr/Y比值,多数岩体发育淬冷岩浆结构的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包体与寄主花岗岩的稀土及微量元素存在明显差异,证明它们是地壳增厚背景下,可能由下部地壳拆沉作用导致的分别来自幔源和下部地壳熔融的二元岩浆混合演化的产物。个别高分异岩体的Fetot/Mg比值高、明显亏损Sr、Ba、Ti、P,呈现了向强分异A型花岗岩过渡的后碰撞富钾过铝偏碱性花岗岩特征。因此,结合西部岩体形成年代早于东部岩体分析,西部形成时代较早偏中基性的含有大量闪长质微粒包体的岩体代表了早期下部地壳拆沉作用的发生,东部形成较晚分异程度高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体的出现指示了南、北两大陆块碰撞汇聚后向伸展的转折,而更晚期高度分异的姜家坪富钾花岗岩体的出现则表明秦岭造山带已进入主碰撞结束期的伸展拉张演化阶段,并预示了新的板内演化期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壳幔混合作用 南秦岭勉略带
下载PDF
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 被引量:54
5
作者 邵济安 韩庆军 +2 位作者 张履桥 牟保磊 乔广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00-606,共7页
本文讨论了大兴安岭由于中生代底侵作用形成的两种类型的陆壳增生方式: 1) 来自地壳底部壳幔混源岩浆房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对上部陆壳的增生, 岩浆的侵位和喷发集中在145~115 Ma, 它们具明显的幔源岩石同位素特征, 如正的... 本文讨论了大兴安岭由于中生代底侵作用形成的两种类型的陆壳增生方式: 1) 来自地壳底部壳幔混源岩浆房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对上部陆壳的增生, 岩浆的侵位和喷发集中在145~115 Ma, 它们具明显的幔源岩石同位素特征, 如正的εNd (t)值(0~4),低的87Sr/86 Sr 初始比值(0.704~0.708)等; 2)早中生代形成的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241~214 Ma)对下部陆壳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壳幔混源岩浆 岩浆 陆壳增生 底侵作用
下载PDF
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49
6
作者 马铁球 邝军 +1 位作者 柏道远 王先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诸广山南体为一复式岩基,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3个时代。本文着重讨论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即中侏罗世三江口序列。该序列由5个岩石单元组成,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早... 诸广山南体为一复式岩基,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3个时代。本文着重讨论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即中侏罗世三江口序列。该序列由5个岩石单元组成,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早次单元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经包体岩相学研究,花岗岩浆具壳幔混合成因。SiO2平均含量从早次68.95%向末次76.30%逐渐增加;全碱较高,Na2O+K2O在7.11%~8.24%,平均为7.73%,且K2O>Na2O;ASI值平均为1.05(0.92~1.19),岩石为镁质-铁质,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ΣREE含量中等,平均为213μg/g,为轻稀土富集型,铕亏损程度较大;具Ba、Nb、Sr、P、Ti、Eu、Ba负异常和Rb、U、Th、Nd、Zr、Sm、Y正异常,反映陆内构造-岩浆环境。ISr值为0.7115~0.72466,εNd(t)值平均为-10.97(-10.0~-12.6),t2DM平均为1.84Ga(1.75~2.0Ga),与南岭中生代花岗岩平均值(1.7~1.8Ga)相近,反映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三江口序列花岗岩形成于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同时也表明南岭乃至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为后造山而不是陆内裂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钙碱性 壳幔混源型 地球化学 后造山环境 诸广山南体 南岭
下载PDF
冈底斯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8
7
作者 贾建称 温长顺 +2 位作者 王根厚 高春光 杨国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6-404,共9页
错卧莫—惩香错火山-沉积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陆块中部南缘。盆地内火山-沉积地层称古新世—渐新世林子宗群,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这套火山岩系属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不同程度表现出负Eu、负Ce、负Nb异常。微量元素K、Rb、Th、C... 错卧莫—惩香错火山-沉积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陆块中部南缘。盆地内火山-沉积地层称古新世—渐新世林子宗群,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这套火山岩系属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不同程度表现出负Eu、负Ce、负Nb异常。微量元素K、Rb、Th、Ce富集,Sr、Ba,尤其是Nb、P、Ti亏损。初步认为这套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俯冲造弧的构造背景中,是来自于俯冲带的地幔源区基性分异岩浆与陆壳重熔的酸性岩浆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形成的。同时,俯冲板块上深海沉积物与基性岩浆混合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启动时间在45Ma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地区 林子宗群火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 壳幔混合作用 印度-亚洲板块俯冲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同熔系列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特征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45
8
作者 朱金初 沈渭洲 +1 位作者 刘昌实 徐士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97-105,共9页
本文讨论了华南20个同熔系列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组成。根据样品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在¢Nd-T,(87Sr/86Sr)i-T和¢Nd-¢Sr图上的分布特征,认为这些同熔系列花岗岩类是华南上地壳端员和亏损地幔端员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利用简单二元混... 本文讨论了华南20个同熔系列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组成。根据样品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在¢Nd-T,(87Sr/86Sr)i-T和¢Nd-¢Sr图上的分布特征,认为这些同熔系列花岗岩类是华南上地壳端员和亏损地幔端员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利用简单二元混合方程计算了这些花岗岩体的壳幔混合比例。根据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和物质来源,华南同熔系列花岗岩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大陆边缘型,大陆内部型和断裂拗陷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同熔系列 同位素
下载PDF
江西永平铜矿区花岗岩热液蚀变与岩石成因:矿物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4
9
作者 朱碧 蒋少涌 +3 位作者 丁昕 姜耀辉 倪培 顾连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00-1916,共17页
永平铜矿床是位于华南钱塘江—信江断裂坳陷带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少量石英斑岩脉,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钨多金属矿化。对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 永平铜矿床是位于华南钱塘江—信江断裂坳陷带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少量石英斑岩脉,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钨多金属矿化。对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具有富镁贫铁高钛的特点,Fe/(Fe+Mg)为0.21~0.33,TiO_2含量为2.12%~4.28%;而石英斑岩脉中黑云母更加富镁贫铁,Fe/(Fe+Mg)为0.10~0.15,TiO_2含量为2.43%~3.86%。黑云母的化学组成表明花岗质岩浆形成时的氧逸度很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含铜花岗质岩体相吻合。永平花岗岩体遭受了较强的热液蚀变作用,部分黑云母蚀变为绿泥石。石英斑岩中绿泥石具有富铁贫镁低钛的特征(Fe/(Fe+Mg)=0.72~0.76;TiO_2=0.02%~0.06%),其形成温度为139~224℃。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绿泥石相对贫铁富镁高钛(Fe/(Fe+Mg)=0.36~0.44;TiO_2=0.05%~0.36%),形成温度稍高,为229~346℃,与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的成矿温度(220~ 400℃)基本吻合。Sr-Nd-Hf 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永平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且相对较高的ε_(Hf)(t)值(-0.1~-10.3)和ε_(Nd)(t)值(-5.83~-7.95),反映岩石具有明显的壳幔混合成因特征。而石英斑岩的ε_(Hf)(t)值(-8.4~-12.5)和ε_(Nd)(t)值(-9.93~-10.2)均稍低于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反映其形成过程中幔源物质贡献相对较小。永平岩体的地壳端元很可能就是该区中元古代基底地层重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平铜矿 花岗岩 壳幔混合 Sr-Nd—Hf同位素
下载PDF
山东胶东金矿成矿理论体系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洪奎 于学峰 +4 位作者 禚传源 梁太涛 耿科 李大鹏 单伟 《山东国土资源》 2017年第7期1-6,共6页
在对胶东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各种致矿地质-构造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金矿床点时空结构、内在成生联系及时空配置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厘定了胶东金矿的概念、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阐述,系统地提出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的理... 在对胶东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各种致矿地质-构造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金矿床点时空结构、内在成生联系及时空配置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厘定了胶东金矿的概念、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阐述,系统地提出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的理论体系,即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构造叠置成矿背景、挤压-伸展手风琴式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方式和壳-幔流体多种来源的成矿物质,概括起来就是地质条件、定位方式和物质来源的有机耦合共同构成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何在该区形成巨量金矿的原因,是对胶东地区金矿理论研究的创新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 理论体系 四位一体 挤压伸展 成矿方式 壳幔混合 山东胶东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铜矿矿区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1
11
作者 朱经经 胡瑞忠 +4 位作者 毕献武 钟宏 陈恒 叶雷 龙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53-2566,共14页
羊拉铜矿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段,贝吾、里农和路农岩体在矿区内从北向南呈线状分布。3个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它们可能具有相同岩浆源区。岩体具高的SiO2(64%~73%)、较高的K2O(2.15%... 羊拉铜矿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段,贝吾、里农和路农岩体在矿区内从北向南呈线状分布。3个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它们可能具有相同岩浆源区。岩体具高的SiO2(64%~73%)、较高的K2O(2.15%~4.05%)和低的P2O5(0.04%~0.11%)含量,δ(里特曼指数)=1.4~2.4,铝饱和指数(摩尔Al2O3/(CaO+Na2O+K2O))为0.92~1.11。同时3个岩体均富集Rb、Th、U、Pb和LREE等元素,显著亏损Nb、Ta、Ti和P等元素。10000Ga/Al比值(1.7~2.1)较典型A型花岗岩偏低,Eu负异常不明显,这些特征表明3个岩体属于准铝-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系列I型花岗岩。与区域上大陆地壳物质相比(如临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川西沙坝麻粒岩),贝吾、里农和路农岩体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i(0.7078~0.7105)和相对高的εNd(t)(-5.1~-6.7),并具古老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5Ga)。结合花岗岩体内部发育大量的同时代的暗色微粒包体(MME),认为岩浆源区存在幔源物质的加入。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表明,贝吾、里农和路农岩体很可能是在中咱微陆块与昌都-思茅微陆块碰撞的晚期或后碰撞的动力学背景之下,由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中下地壳长英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混合,并经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花岗岩 全岩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贝吾 里农和路农岩体 壳幔混合
下载PDF
江西相山沙洲铀矿床He、Ar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严冰 严寒 +2 位作者 魏文风 曹阳 李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4-634,共11页
江西相山沙洲铀矿床位于中国华南赣杭铀成矿带南西段、华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带西缘。本次工作系统采集了矿区内成矿期黄铁矿、方解石,开展了稳定同位素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方解石的δ13CV-PDB和δ18OV-SMOW值分别为-3.2‰^-... 江西相山沙洲铀矿床位于中国华南赣杭铀成矿带南西段、华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带西缘。本次工作系统采集了矿区内成矿期黄铁矿、方解石,开展了稳定同位素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方解石的δ13CV-PDB和δ18OV-SMOW值分别为-3.2‰^-7.4‰,8.5‰~15.2‰,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源自地幔;黄铁矿样品流体包裹体的n(40Ar)/n(36Ar)值为303~326,n(3He)/n(4He)值为0.193~2.946 Ra;成矿流体的He—Ar同位素组成是地壳流体[n(3He)/n(4He)值较低,n(40Ar)/n(36Ar)值与大气近似]和地幔流体[高n(3He)/n(4He)和n(40Ar)/n(36Ar)值]两端元的不同比例混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 AR 壳幔混合
下载PDF
藏北羌塘地区的地壳电性结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鲁兵 徐可强 刘池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53-159,共7页
羌塘地区地壳的电性层可分为上、中、下 3层。中电性层为一连续的低阻层 ,厚度平均 2 0km左右。上、下电性层块断作用强烈 ,而中电性层韧性好 ,表现为褶皱弯曲。如果上层高阻高密体发育 ,则中层顶界面埋深增大 ;如果下层高阻层发育 ,则... 羌塘地区地壳的电性层可分为上、中、下 3层。中电性层为一连续的低阻层 ,厚度平均 2 0km左右。上、下电性层块断作用强烈 ,而中电性层韧性好 ,表现为褶皱弯曲。如果上层高阻高密体发育 ,则中层顶界面埋深增大 ;如果下层高阻层发育 ,则中层的顶界面抬升。中电性层在北羌塘平缓 ,厚度均匀 ;而在南羌塘此层连续性较差 ,埋藏深。壳幔层对下地壳与中地壳的增厚起制约作用 ,而中地壳对上地壳的增厚起调节作用 ,不同规模的断裂又是各层增厚不可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低阻层 中地壳 壳-幔混合层
下载PDF
海南岛晚中生代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来自闪长质淬冷包体的证据 被引量:15
14
作者 云平 范渊 +1 位作者 莫位任 周进波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3年第2期30-35,共6页
对海南岛屯昌花岗闪长岩中的闪长质淬冷包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岩石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包体是由来自地幔的高温镁铁质岩浆注入地壳长英质岩浆混合而成 ,是深部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学记录。它表明海南岛自中晚侏罗世以来发生... 对海南岛屯昌花岗闪长岩中的闪长质淬冷包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岩石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包体是由来自地幔的高温镁铁质岩浆注入地壳长英质岩浆混合而成 ,是深部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学记录。它表明海南岛自中晚侏罗世以来发生的岩石圈伸展 -减薄 -双峰式构造岩浆作用于白垩纪达到了鼎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晚中生代 岩浆混合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闪长质淬冷包体 岩石学特征
下载PDF
广西三叉冲钨矿有关岩体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炯辉 王志强 陈斌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49-573,共25页
华南西南部博白-岑溪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南地区重要成矿带。在该带中先后发现的米场、油麻坡、三叉冲等中大型钨钼矿与晚中生代白垩纪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文选择了该区典型岩体——三叉冲岩体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对该地区成... 华南西南部博白-岑溪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南地区重要成矿带。在该带中先后发现的米场、油麻坡、三叉冲等中大型钨钼矿与晚中生代白垩纪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文选择了该区典型岩体——三叉冲岩体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对该地区成矿作用提供指示意义。三叉冲岩体由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01-104 Ma,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03-105 Ma。两种花岗岩都具有较大的化学成分变化,但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分别为–7.5-–6.5和–7.8-–6.7。我们认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中元古界中-高钾玄武岩成分基底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基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在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演化过程中有角闪石+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于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Na2O和K2O演化趋势;且具有更高的 CaO 和 Sr 含量;同时,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具有高得多的 La/Lu 比值,这些证据都表明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并非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通过分离结晶形成的。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为中元古界长英质麻粒岩+少量拉斑玄武岩成分部分熔融产生中酸性岩浆,并与幔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形成的。幔源岩浆贡献的挥发分F使得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朝更富Na2O的方向演化。在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演化过程中以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为主。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与三叉冲钨钼成矿作用的关系更为密切。晚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的影响,桂东南地区处于拉张构造环境。软流圈上涌及玄武质岩浆底侵为基底的部分熔融提供了必要的热源,同时也为三叉冲岩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岩石成因 壳幔混合 三叉冲 广西 华南
下载PDF
东昆仑巴隆地区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成因: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啸坤 魏俊浩 +5 位作者 李欢 陈梦婷 王艺龙 李国猛 闫茂强 张新铭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37-2056,共20页
花岗岩的研究对于反演造山带下地壳物质组成、造山作用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巴隆石英闪长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其岩石... 花岗岩的研究对于反演造山带下地壳物质组成、造山作用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巴隆石英闪长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29.5±1.4 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全岩SiO_(2)含量为59.86%~61.83%,显示高Na_(2)O(3.38%~3.55%)和Al_(2)O_(3)(16.38%~17.03%)特征,Na_(2)O/K_(2)O为1.25~1.39,Mg#为50.1~52.3,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标准化图呈右倾,具有较弱的负铕异常(δEu=0.71~0.82),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石英闪长岩的高Sr(474~609×10^(-6))、Sr/Y(32.31~40.86)、(La/Yb)N(13.34~15.32)和低Yb(1.34~1.75×10^(-6))、Y(13.40~15.60×10^(-6))含量与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相似.全岩(^(87)Sr/^(86)Sr)i为0.708186~0.708428,ε_(Nd)(t)为-5.75~-5.27,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 Nd)为1432~1471 Ma;ε_(Hf)(t)为-5.2~-3.2,t_(DM2)( Hf)为1305~1420 Ma.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结果揭示石英闪长岩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混有幔源岩浆.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巴隆石英闪长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东昆仑与巴颜喀拉地体的陆陆碰撞导致板片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使富集地幔熔融并底侵下地壳,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巴隆石英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晚三叠世 壳幔混合作用 后碰撞 东昆仑造山带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苦子干碱性杂岩体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亚伟 廖小莹 +5 位作者 刘良 校培喜 曹玉亭 杨文强 康磊 梁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24,共24页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是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岩带的主要组成之一,主要由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SiO2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50.26%~54.11%、59.74%~60.43oA、69.5...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是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岩带的主要组成之一,主要由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SiO2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50.26%~54.11%、59.74%~60.43oA、69.59%~72.13%;霓辉正长岩与石英霓辉正长岩的里特曼指数相近,分别为7.83~10.97、8.51~9.05,明显不同于碱性花岗岩(2.49~3.71)。这3种碱性岩石都表现出富集轻稀土,以及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其中异常高的Sr、Ba和∑REE含量暗示可能还有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利用原位锆石LA—ICP—MS同位素测试方法,获得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9±0.1Ma和11.9土0.4Ma,代表了岩石的结晶年龄;石英霓辉正长岩锆石εHf(t)值为-9.78~3.24,碱性花岗岩中锆石εHf(t)值为-13.54~5.78,均显示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依据这些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研究的综合分析,笔者初步提出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苦子干碱性杂岩体的形成是由于青藏高原在~25Ma期间主体拆沉作用发生后,造成软流圈物质向北逃逸,并受到北面塔里木克拉通岩石圈山根阻挡而上涌,进而发生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因此,该杂岩体是青藏高原大规模拆沉后浆活动的远程效应,且标志着研究区在~11Ma期间已处于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塔什库尔干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 壳-幔混合作用 藏北新生代岩浆活动
下载PDF
壳幔混染成矿机制的稀有气体同位素及硅同位素证据——以滇西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区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邓碧平 刘显凡 +4 位作者 朱建军 卢秋霞 赵甫峰 楚亚婷 李春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56-1868,共13页
滇西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区黄铁矿和石英脉流体包裹体中R/Ra值主要为0.160 8~3.470 0,远高于地壳特征值,而整体略低于地幔特征值;20 Ne/22 Ne和21 Ne/22 Ne平均值分别为11.271 0和0.032 2,接近地幔同位素组成;40 Ar/36 Ar和38 Ar/36 Ar... 滇西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区黄铁矿和石英脉流体包裹体中R/Ra值主要为0.160 8~3.470 0,远高于地壳特征值,而整体略低于地幔特征值;20 Ne/22 Ne和21 Ne/22 Ne平均值分别为11.271 0和0.032 2,接近地幔同位素组成;40 Ar/36 Ar和38 Ar/36 Ar平均值分别为395.510 0和0.197 6,均高于大气比值,而低于MORB比值;与大气相比,128 Xe/130 Xe、129 Xe/130 Xe、131 Xe/130 Xe、132 Xe/130 Xe、134 Xe/130 Xe、136 Xe/130 Xe值均表现出过剩的特征;富硅成矿流体的δ30Si值为-2.4‰^-0.1‰,表现出几乎未经动力分馏的原始地幔流体性质,而富碱岩浆的δ30Si值为0.0‰~0.4‰,表现出历经强烈动力分馏的交代富集地幔流体性质。综合研究表明:滇西地区硅同位素组成与包裹体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在显示含矿流体的幔源特征的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地壳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分异产物,即富碱岩浆和与之伴随的富硅成矿流体,二者携带成矿物质沿断裂进入地壳,伴随富硅成矿流体在富碱岩浆的成岩过程中对富碱斑岩与地层岩石的交代蚀变,从而引发壳幔物质叠加混染。正是这种流体作用构成了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多金属成矿的内在统一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气体同位素 硅同位素 壳幔混染 地幔流体交代作用 滇西
下载PDF
青海省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岩体的物质来源及成矿背景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栗亚芝 孔会磊 +7 位作者 南卡俄吾 李金超 贾群子 杜玉良 陈向阳 宋忠宝 张雨莲 全守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继玉龙特大型斑岩铜矿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含矿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O、Pb、Sr同位素等特征的研究,并探讨了成矿意义。结果表明:纳...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继玉龙特大型斑岩铜矿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含矿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O、Pb、Sr同位素等特征的研究,并探讨了成矿意义。结果表明:纳日贡玛成矿斑岩体大部分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部分为钾玄岩系花岗岩,Ti、Ta、Yb、Ba等元素亏损,富集Zr,Hf、Rb和轻稀土元素,中低初始锶比值结合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加厚的下部地壳熔融,具有幔源成分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混熔 物质来源 成矿岩体 斑岩铜矿 成矿背景 纳日贡玛 三江北段
下载PDF
相山云际矿床铀成矿流体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峰 林锦荣 +1 位作者 胡志华 王勇剑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9-13,19,共6页
通过对相山矿田云际矿床成矿期脉石矿物方解石C、O同位素及其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测试研究,探讨了矿床铀成矿流体来源。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方解石的δ^(13)C_(V-PDB)和δ^(18)O_(V-SMOW)值分别为-9.4‰^-3.1‰和4.7‰~15.4‰,成... 通过对相山矿田云际矿床成矿期脉石矿物方解石C、O同位素及其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测试研究,探讨了矿床铀成矿流体来源。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方解石的δ^(13)C_(V-PDB)和δ^(18)O_(V-SMOW)值分别为-9.4‰^-3.1‰和4.7‰~15.4‰,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地幔;方解石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值为0.061 5~0.376 0 Ra,明显高于地壳特征值(0.01~0.05 Ra),显示出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混合特征;^(40)Ar/^(36)Ar值为314.4~334.1,略高于大气Ar的同位素组成(^(40)Ar/^(36)Ar=295.5),说明成矿流体中存在大气降水成分,并有地幔Ar的加入。综合分析认为云际矿床铀成矿流体为深源成因,其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同位素 HE-AR同位素 壳幔混合 深源成因 云际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