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锰矿资源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尔贤 《电池工业》 CAS 2007年第3期184-188,共5页
二氧化锰是锌锰电池以及锂锰电池的正极材料,我国对二氧化锰的需求量非常大,天然二氧化锰和电解二氧化锰都是用锰矿石加工生产的。介绍了我国锰矿资源的储量、矿石质量、分布状况、矿床特点和海洋锰结核的现状,对电池企业的经营和决策... 二氧化锰是锌锰电池以及锂锰电池的正极材料,我国对二氧化锰的需求量非常大,天然二氧化锰和电解二氧化锰都是用锰矿石加工生产的。介绍了我国锰矿资源的储量、矿石质量、分布状况、矿床特点和海洋锰结核的现状,对电池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锌锰电池 锂锰电池 中国 资源 分布
下载PDF
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地里拜尔.苏里坦 艾尼瓦尔.买买提 蔺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以乌鲁木齐雅马里克山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土壤铁、锰各种化学形态进行浸提。研究了土壤中有效铁、锰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土壤铁、锰形态之间的关系,及对铁、锰在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对铁、锰的植... 以乌鲁木齐雅马里克山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土壤铁、锰各种化学形态进行浸提。研究了土壤中有效铁、锰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土壤铁、锰形态之间的关系,及对铁、锰在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对铁、锰的植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占全铁的92.3%,其它形态含量均小于全量的8%。土壤锰主要是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分别占全锰的49%和41.6%,其它形态含量均小于全量的10%。用二级出水灌溉处理可增加铁、锰的有效性,原污水灌溉不利于铁、锰的供应,土壤缺铁、锰的现象可通过施加一定量的铁盐和锰盐而得以改善。相关分析还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质与铁锰形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土壤的pH值、CaCO3含量、有机质及阳离子交换态等对土壤铁、锰的有效性影响较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铁的氧化物结合态对植物最为有效,锰的有机结合态对植物有效性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布特征 形态
下载PDF
台州长潭水库铁锰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树元 郑晨 +2 位作者 袁琪 王先兵 王秭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702-3708,共7页
2013年1月以及4~12月对浙江省台州市长潭水库库区及其入库河流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历年监测数据,考察了水源水库中铁、锰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并依据水库水体温度、溶解氧(DO)随水体深度的变化,探讨了铁、锰超标的成因.结果表明,长潭水库... 2013年1月以及4~12月对浙江省台州市长潭水库库区及其入库河流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历年监测数据,考察了水源水库中铁、锰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并依据水库水体温度、溶解氧(DO)随水体深度的变化,探讨了铁、锰超标的成因.结果表明,长潭水库水体中铁锰质量浓度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铁、锰质量浓度在6~8月较高,水库出水口处历年最高值分别为2.38 mg·L-1和1.24 mg·L-1.铁、锰质量浓度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2002)中0.3 mg·L-1和0.1 mg·L-1限值的情况主要发生在5~10月,2013年水库出水口处铁锰峰值分别超标5.6倍和12.4倍.入库河流铁锰质量浓度最高值分别为0.89 mg·L-1和0.56 mg·L-1,均小于同期水库出水口处铁锰质量浓度,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污染并非库区水体铁锰的主要来源.7月铁锰在水库底层的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2.42 mg·L-1和1.20 mg·L-1.水体温度、溶解氧以及铁锰质量浓度在夏季的垂向分布特征表明水体热分层引起的季节性缺氧导致了沉积物中铁锰的释放,热分层效应引发的内源污染是库区水体铁锰超标的直接原因.水源水库铁锰污染的控制应该采用高效直接的原位水质改善和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潭水库 饮用水源 铁锰 垂向分布 热分层 内源污染
原文传递
广西锰矿区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和赋存形态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孙杰 刘骏龙 +1 位作者 胡晶晶 陈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广西某典型锰矿区中不同地域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铬(Cr)、镉(Cd)、锰(Mn)3种重金属的垂直分布规律和赋存形态.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3种重金属进行形态分析以了解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3种重... 以广西某典型锰矿区中不同地域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铬(Cr)、镉(Cd)、锰(Mn)3种重金属的垂直分布规律和赋存形态.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3种重金属进行形态分析以了解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3种重金属元素总量,通过地累积指数(Igeo)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r为轻度污染,Cd为严重污染,Mn的区域差异性较大,渣矿为清洁,酒店和矿场为偏重度污染.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r以残留态为主,潜在生物有效性较低;Cd以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为主,潜在危害性较大;Mn在酒店和矿场以可还原态为主,而在渣矿以残留态为主.3种重金属不同深度的形态分布基本保持不变,重金属污染无变化,但其本身污染严重,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土壤重金属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重金属 形态分析 垂直分布 BCR方法
下载PDF
锰在商陆叶片的细胞分布及化学形态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徐向华 施积炎 +3 位作者 陈新才 陈英旭 吴吉春 王晓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520,共6页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是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叶片是商陆累积锰的主要器官。本文主要采用化学分析、差速离心及色谱技术对商陆叶片锰的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商陆超累积和解毒锰的机制。细胞分...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是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叶片是商陆累积锰的主要器官。本文主要采用化学分析、差速离心及色谱技术对商陆叶片锰的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商陆超累积和解毒锰的机制。细胞分配的结果表明,锰主要分布在商陆叶片的细胞质可溶性部分(含液泡),含量高达74%-82%,细胞壁结合的锰占总锰的15%-20%,细胞器锰含量最少,仅为3%-6%。不同提取剂的实验结果表明,商陆叶片中的Mn均以水提取态为主,为总Mn含量的83%-91%;不同锰浓度处理下,商陆叶片草酸含量高于500μmol·g-1(干重),达到干重的9%-11%,但不同锰浓度处理下草酸的含量并无明显变化趋势,表明高含量的草酸的累积是商陆本身具有的特性,而非外界锰的诱导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积累植物 商陆 分布 形态
下载PDF
锰矿主要类型、分布特点及开发现状 被引量:29
6
作者 程湘 胡鹏 +1 位作者 张海坤 姜军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19,共18页
锰的用途非常广泛,世界上90%~95%的锰应用于冶金工业,其余应用于电池工业、陶瓷工业、化学工业等。根据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含矿岩系特征,将世界锰矿划分为海相沉积型、火山(热液)-沉积型、变质型、热液型和表生型5类,以海相沉积型、变质... 锰的用途非常广泛,世界上90%~95%的锰应用于冶金工业,其余应用于电池工业、陶瓷工业、化学工业等。根据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含矿岩系特征,将世界锰矿划分为海相沉积型、火山(热液)-沉积型、变质型、热液型和表生型5类,以海相沉积型、变质型和表生型为主。截至2019年,世界锰的储量达8.12亿t,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南非、巴西、乌克兰、澳大利亚、加蓬、中国、印度、加纳等国,而优质锰矿石主要分布在南非、澳大利亚、加蓬、加纳。时间上,将锰的成矿作用分为7期,其中元古宙和新生代是主要的成矿期。空间上,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非德兰士瓦群、乌克兰尼科波尔盆地、澳大利亚格鲁特岛和皮尔巴拉克拉通、中国泛扬子区、西非克拉通等。目前,锰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非的卡拉哈里和波斯特马斯堡锰矿田、澳大利亚的格鲁特岛、加蓬的莫安达锰矿、加纳的恩苏塔锰矿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类型 分布 开发
下载PDF
全球锰资源现状及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议 被引量:25
7
作者 孙宏伟 王杰 +4 位作者 任军平 张伟波 唐文龙 吴兴源 古阿雷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年第6期169-174,共6页
锰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全球锰资源具有分布极不均衡、产能高度集中、供需分离严重等特点。中国锰资源则具有分布广泛但储量不足,品位低品质差,对外依存度过高,资源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特点。... 锰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全球锰资源具有分布极不均衡、产能高度集中、供需分离严重等特点。中国锰资源则具有分布广泛但储量不足,品位低品质差,对外依存度过高,资源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特点。近年来中国锰矿产业发展迅速,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锰矿资源消费国,而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增长,未来我国锰矿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基于当前锰矿仍为我国短缺矿产、需求量大等实际情况,为了保障国家锰矿资源战略安全,促进我国锰行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提出了制定长期供应规划、加强海外布局、推动产能合作及建立多元保障体系等可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资源分布 供需形势 资源潜力 发展建议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锰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5
8
作者 梁国玲 孙继朝 +5 位作者 黄冠星 荆继红 刘景涛 陈玺 张玉玺 杜海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906,共8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锰超标现象。区内地下水的锰含量与总溶解固体(TDS)、化学需氧量(COD)以及HCO3ˉ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E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的分布与该地区的工业化程度以及所处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影响该地区地下水锰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条件、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上覆盖层性质、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含水层介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锰含量 分布特征 成因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东北部地区高铁锰地下水成因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4
9
作者 蔡玲 胡成 +4 位作者 陈植华 王清 王宁涛 常威 黄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5,共8页
肖港地区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属于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和贫水区,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且地下水水质不佳,水中铁锰离子含量普遍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标准。为查明高铁锰地下水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服务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安全供水问题,系统采集区... 肖港地区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属于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和贫水区,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且地下水水质不佳,水中铁锰离子含量普遍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标准。为查明高铁锰地下水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服务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安全供水问题,系统采集区内岩石、土壤和地下水样品,测试岩土与地下水中铁锰的含量,分析地下水中铁锰含量与含水层沉积物的铁锰含量、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和酸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东北部地区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现象普遍存在,其中锰的超标率大于铁,第四系孔隙潜水超标最严重,铁锰最大浓度分别达到44. 88 mg/L和19. 21 mg/L。研究区岩土中铁锰氧化物为地下水中铁锰提供了物质来源,弱酸性、强还原环境为沉积物中铁锰的溶解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体上从研究区东西两侧(补给、径流区)向中部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排泄区),沿地下水流向Eh值、pH值逐渐减小,铁锰含量逐渐增大,形成北北东向带状分布的高铁锰地下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铁锰 分布特征 成因 江汉平原
下载PDF
土壤pH对锰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丁维新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4年第4期233-237,共5页
以热带亚热带土壤为研究对象,用连续分级浸提法探讨了土壤中锰赋存形态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锰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各形态锰的含量及其占全锰的比例随pH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代换态锰和有机态锰随pH值升高而减少,... 以热带亚热带土壤为研究对象,用连续分级浸提法探讨了土壤中锰赋存形态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锰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各形态锰的含量及其占全锰的比例随pH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代换态锰和有机态锰随pH值升高而减少,氧化态锰、无定形铁结合态锰和晶形铁结合态锰则随pH值升高而增加,土壤中锰的生物有效性则随pH值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PH值 转化 土壤
下载PDF
大豆锰素营养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明才 陈吾新 肖昌珍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42,共4页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大豆锰素营养,并分析了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大豆产区几种土壤的有效锰含量。结果表明:(1)大豆植株体内锰的浓度和含量随着培养介质中锰浓度增加而增加,(2)锰主要分布于叶部和根部,茎部最少,(3)锰与磷、铁间存在拮抗关系,...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大豆锰素营养,并分析了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大豆产区几种土壤的有效锰含量。结果表明:(1)大豆植株体内锰的浓度和含量随着培养介质中锰浓度增加而增加,(2)锰主要分布于叶部和根部,茎部最少,(3)锰与磷、铁间存在拮抗关系,(4)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土和砂姜黑土缺锰,黄棕壤有效锰含量丰富,淤土和二合土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营养 生理
下载PDF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锰剖面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学军 廖晓勇 +2 位作者 张扬珠 张福锁 黄运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40-1445,共6页
为了探讨红壤性水稻土锰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通过长达 1 6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稻作制、有机肥以及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淹水种稻引起 0~ 2 0 cm土壤层次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 为了探讨红壤性水稻土锰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通过长达 1 6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稻作制、有机肥以及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淹水种稻引起 0~ 2 0 cm土壤层次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含量的显著下降 ,而在 2 0~ 40 cm和 40~ 75 cm土层相对累积。不同稻作制比较 ,0~ 2 0 cm土层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含量以稻稻泡显著高于稻稻绿和稻稻油处理 ,而 2 0~ 40 cm和 40~ 75 cm土层 3种锰形态的含量各稻作制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明实行水旱轮作的稻稻绿与稻稻油两种稻作制耕层土壤锰的淋溶损失比持续淹水的稻稻泡制更为严重。相对而言 ,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和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锰分布的影响要小于稻作制 ,总的趋势为 :土壤剖面中锰的空间分异程度以高量有机肥 >常量有机肥 >单施化肥 ;低水位 >高水位。从土壤中锰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看出 ,水旱轮作 (尤其是在低水位和有机无机配合的条件下 )比长期淹水更有利于土壤锰氧化还原引起的深层淋溶与淀积 ,加速了典型水稻土剖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制 红壤性水稻土 剖面分布 地下水位 有机肥 空间分布 土壤锰
下载PDF
番茄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褚屿 骆洪义 +5 位作者 林举梅 左世福 张喜琦 陈堂鑫 徐震 王志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7-255,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番茄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分配规律。通过试验,测定番茄各个时期根系、茎秆、叶片、果实中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的含量,旨在发现番茄各时期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研究表明:随番茄...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番茄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分配规律。通过试验,测定番茄各个时期根系、茎秆、叶片、果实中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的含量,旨在发现番茄各时期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研究表明:随番茄生长发育的进行,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率均呈降低的趋势,而果实中各元素分配率持续提高。至番茄成熟期果实中氮、磷、钾分配率分别达44.89%、56.73%、54.25%,钙、镁分配率分别达19.9%、53.9%,铁、锰、铜、锌分配率分别达31.8%、19.0%、27.8%、9.0%。番茄全生育期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为3.0∶1.0∶4.7;对钙、镁吸收比例为8.1∶1;番茄全生育期对铁需求较大,锌、锰次之,铜最少,吸收比例为38.6∶2.9∶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氮、磷、钾 钙、镁 铁、锰、铜、锌 吸收分配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OF MASS A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EXISTENCE THEORY OF SLAG STRUCTURE TO THE MULTICOMPONENT SLAG SYSTEMS 被引量:14
14
作者 J. Zhang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7-190,共14页
It is shown by the the law of mass a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existence theory of slag structure that KMn n =NMno /(NFeo [%Mn] does not change with basicities and maintains constant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It is shown by the the law of mass a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existence theory of slag structure that KMn n =NMno /(NFeo [%Mn] does not change with basicities and maintains constant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oxidizing capabilities of multicomponent slag systems containing CaO, MgO etc., can be expressed by NFe tO =NFeO + 6NFe2 O3 + 8NFe3O4; the desulfurizing capabilities of various basic oxides for multicomponent slag systems can be calculated by Ls=8(KCaSNCaO+KMgsNMgo +KFeSNFeO)∑n/[%O]; the dephosphorizing capabili- ties of CaO-MgO-FeO-FeO O3-P2 O5 as well as CaO-FeO-Fe2 O3-A12 O3-P2 O5 molten slags expressed respectively by Lpo=(%P2O5)/[P]2 = 141.94[%O]5∑nK00(1 + K5N2Cao + K6N3CaO + K7N4CaO + K8N2MgO + K9N3MgO + K10N3FeO + K11N4Feo); LPO=(%P2O5)/[P]2= 141.94[%O]5∑nK00(1 + K10N2CaO+ K11N3CaO+ K12N4CaO + K13N3FeO + K14N4FeO) have good agreement with practical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existence theory oxidizing capacity manganese distribution desulfurizing capability dephosphorizing capability
下载PDF
山西土壤锰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段永蕙 张乃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7-339,共3页
本文研究了山西土壤中锰的含量状况、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山西土壤锰含量低于全国土壤,不同亚类土壤中锰含量不同,锰含量地理分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影响土壤锰含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成土母质、气候因子中的降水量和土壤pH值的... 本文研究了山西土壤中锰的含量状况、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山西土壤锰含量低于全国土壤,不同亚类土壤中锰含量不同,锰含量地理分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影响土壤锰含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成土母质、气候因子中的降水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土壤 含量 影响因素 分布特征 成因 成土母质 气候因子 降水量 PH值
原文传递
南亚热带地区水库夏季铁、锰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思远 赵剑 +2 位作者 余华章 彭亮 肖利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546-4552,共7页
铁(Fe)和锰(Mn)均为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南亚热带地区供水水库夏季Fe、Mn的垂直分布特征,于2016年7月调查了粤东地区9座水库敞水区湖沼学变量和Fe、Mn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在有明显温度分层的深水水库中F... 铁(Fe)和锰(Mn)均为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南亚热带地区供水水库夏季Fe、Mn的垂直分布特征,于2016年7月调查了粤东地区9座水库敞水区湖沼学变量和Fe、Mn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在有明显温度分层的深水水库中Fe、Mn存在显著的梯度分布,表层水体中总Fe(TFe)、总Mn(TMn)以及溶解性Fe、Mn(DFe、DMn)的浓度显著(TFe,F=6.708,P=0.032;TMn,F=9.720,P=0.014;DFe,F=8.129,P=0.029;DMn,F=11.125,P=0.016)低于底层.5座深水水库底层水体中TFe、TMn平均浓度分别为0.399 mg·L^(-1)和0.422 mg·L^(-1),其中溶解态离子占70%以上,而在没有明显温度分层的浅水水库中,表层水体TFe、TMn以及DFe、DMn浓度略低于底层但无显著性差异(TFe,F=0.135,P=0.726;TMn,F=0,P=1;DFe,F=0.006,P=0.943;DMn,F=0.007,P=0.936),4座浅水水库底层水体中TFe、TMn平均浓度分别为0.110 mg·L^(-1)和0.089 mg·L^(-1),且主要以非溶解态存在.水体中TFe和DFe浓度与溶解氧(DO)浓度、p H值和深度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总磷(TP)、总氮(TN)浓度没有显著相关性.水体热分层及高的水体稳定性导致DO和p H值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是导致深水水库Fe、Mn在水层间形成梯度分布的关键原因.深水水库底层水体低DO浓度和酸性条件有利于沉积物中Fe、Mn的释放,是导致Fe、Mn以溶解态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时,以红壤为主的土壤类型可能是该地区水体中Fe、Mn普遍较高的重要原因.以上结果表明,南亚热带地区夏季分层稳定的深水水库底层水体普遍存在Fe、Mn较高的现象,以深层取水的供水方式易出现Fe、Mn浓度超标,湖上层取水则可避免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夏季 水库 Fe MN 垂直分布
原文传递
Morphology,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MnS inclusions i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during heat treatment 被引量:11
17
作者 Xiao-jing Shao Xin-hua Wang +3 位作者 Chen-xi Ji Hai-bo Li Yang Cui Guo-sen Z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83-491,共9页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morphology, size, and distribution evolution of MnS inclusions i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during heat treatment. The variation of single large-sized MnS inclusions at high temperature ...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morphology, size, and distribution evolution of MnS inclusions i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during heat treatment. The variation of single large-sized MnS inclusions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observed in situ using a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microscope (CSLM). The slender MnS inclusions first changed to pearl-like slrings. These small-sized pearls subsequently coalesced and became closer together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Large-sized MnS inclusions i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thermal histori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evolution of their morphology, size, and distribution. After 30 min of ovulation at 1573 K, the percentage of MnS inclusions larger than 3 μm decreased from 50.5% to 3.0%. After a 3 h making period, Ostwald ripening occurred. Most MnS inclusions moved from the grain bounda- ries to the interior.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eat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changing the morphology,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MnS inclusions, especially large-sized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heat treatment INCLUSIONS manganese sulfide MORPHOLOGY SIZE distribution
下载PDF
贵阳市阿哈湖水库中铁、锰的形态分布 被引量:12
18
作者 朱维晃 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83-86,共4页
研究了贵阳市郊的阿哈湖水库中铁、锰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阿哈湖夏季水体剖面中存在一跃迁层(10m处),在跃迁层附近,Fe2+的含量出现峰值;DO含量大幅减小;活性锰和总锰的含量在跃迁层上方各剖面中相差不大,在跃迁层至剖面底部,它们的含... 研究了贵阳市郊的阿哈湖水库中铁、锰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阿哈湖夏季水体剖面中存在一跃迁层(10m处),在跃迁层附近,Fe2+的含量出现峰值;DO含量大幅减小;活性锰和总锰的含量在跃迁层上方各剖面中相差不大,在跃迁层至剖面底部,它们的含量均增加,但总锰增长的速度更快,各剖面中活性锰的含量是总锰的10%左右.就氧化还原因素在铁、锰相互作用的过程来看,阿哈湖水体剖面可分为3个不同部分,表层到跃迁层处,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铁、锰相互作用程度很弱;在跃迁层至19m处,Fe2+含量相对跃迁层上方含量大为增加,Fe2+在锰的各形态转化中作用明显,活性锰含量随Fe2+含量快速增加而增加;在19m处到剖面底部25m处,活性锰的含量与19m处相差不大,达到最大值,并保持平衡,Fe2+的还原作用已不是锰的各种形态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分布 跃迁层 形态分析 阿哈湖
下载PDF
转炉终点渣钢间锰平衡状况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戴诗凡 吴伟 +1 位作者 张曦东 王鹏 《中国冶金》 CAS 2017年第1期12-18,共7页
为了推广锰矿直接还原技术在转炉内的使用,对转炉终点条件下锰矿的热分解、熔融还原和渣钢间平衡状态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力学分析方法讨论了国内外转炉锰矿直接合金化锰的平衡状态。结果表明,在转炉终点时刻,锰矿以MnO形式存在于渣中;... 为了推广锰矿直接还原技术在转炉内的使用,对转炉终点条件下锰矿的热分解、熔融还原和渣钢间平衡状态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力学分析方法讨论了国内外转炉锰矿直接合金化锰的平衡状态。结果表明,在转炉终点时刻,锰矿以MnO形式存在于渣中;锰在渣钢间的平衡主要以铁、锰竞争氧化的形式存在;理论计算锰分配比和实践生产数据有相同的趋势,且计算值大于实践生产数据;高温、高碱度、高w([C])、低w((TFe))可以降低锰分配比;渣量越小,锰收得率越高。此外,讨论了进一步提高转炉锰收得率的控制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终点 锰矿 分配比 直接合金化 收得率
原文传递
An investigation of 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manganese in hyperaccumlator plant Phytolacca acinosa Roxb. using SRXRF analysis 被引量:9
20
作者 XU Xiang-hua SHI Ji-yan +3 位作者 CHEN Ying-xu XUE Sheng-guo WU Bei HUANG Yu-y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46-751,共6页
Phytolacca acinosa Roxb. (P acinosa)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manganese hyperaccumulator plant from southern China. It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manganese(Mn) polluted soil for its high biomass a... Phytolacca acinosa Roxb. (P acinosa)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manganese hyperaccumulator plant from southern China. It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manganese(Mn) polluted soil for its high biomass and fast growth. Knowledge of the tissue loca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eavy metals can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on metal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mechanisms.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RXRF) microprobe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cellular distributions of Mn and other elements in root, stem, leaf, petiole and midrib of P. acinosa. The highest Mn content was found in the vascular tissues of root, stem, petiole and midrib. Cortex in root played a key role in Mn absorption and Mn was limited in the vascular bund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in stem. Moreover, Mn content in leaf epidermi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esophyll,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sequestration of Mn in leaf epidermis might be one of the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s of P. acinosa. The significance of other elemental (such as P, S, K, Ca, Fe, Zn and Cu)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Mn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ACCUMULATOR Phytolacca acinosa Roxb. manganese element distribution SRXR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