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语普通话儿童的元音发展
被引量:
32
1
作者
石锋
温宝莹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454,共11页
本文通过对40名一至六岁说普通话儿童的口语调查和声学分析,从元音的习得顺序和系统性变化两个方面对普通话儿童的7个汉语一级元音/a、i、u、y、■、■、■/的发展进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普通话儿童7个汉语一级元音的习得顺序是/a/>...
本文通过对40名一至六岁说普通话儿童的口语调查和声学分析,从元音的习得顺序和系统性变化两个方面对普通话儿童的7个汉语一级元音/a、i、u、y、■、■、■/的发展进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普通话儿童7个汉语一级元音的习得顺序是/a/>/i/>/■/>/u/>/■/>/■/>/y/;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岁之前,二岁到三岁和三岁以后。儿童元音发音的偏误存在系统性,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音的偏误倾向有所不同。儿童元音的发展也存在系统性,可以用语音类型规律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元音习得
习得顺序
系统性发展
原文传递
汉语儿童英语和汉语语音意识对英语单词认读的作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闻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对小学一到三年级81名汉语儿童进行英语、汉语语音意识以及英语单词认读的测试,同时纳入瑞文推理和工作记忆测试作为控制变量,考察英、汉语音意识的不同成分在英语单词认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儿童的英语、汉语语音意识的各...
对小学一到三年级81名汉语儿童进行英语、汉语语音意识以及英语单词认读的测试,同时纳入瑞文推理和工作记忆测试作为控制变量,考察英、汉语音意识的不同成分在英语单词认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儿童的英语、汉语语音意识的各个水平与单词认读相关均显著,但不同水平的语音意识对单词认读的影响作用不同。(2)在控制了非言语智力因素和工作记忆的条件下,只有英语、汉语的音位意识对汉语儿童的单词认读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意识
英语单词认读
汉语儿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汉语儿童早期代词习得
被引量:
5
3
作者
彭小红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46-147,共2页
通过对一名两岁零两个月小孩的代词习得做个案研究,运用调查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其结果显示:一.理解能力的发展先于口头表达能力。二.单数代词的习得先于复数代词的习得。三.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习得比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单数...
通过对一名两岁零两个月小孩的代词习得做个案研究,运用调查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其结果显示:一.理解能力的发展先于口头表达能力。二.单数代词的习得先于复数代词的习得。三.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习得比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单数代词的习得要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个案研究
代词
习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双及物结构式的儿童语言习得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云秋
高亮
王琛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356,共23页
本文详尽考察了三名汉语儿童04;06岁前双及物结构式的历时发展过程,发现儿童双及物结构式的习得过程极为一致,都先从"给"字双及物结构式开始,并依次经历了独词、"给+R"和双及物结构式几个关键习得阶段。通过特定年...
本文详尽考察了三名汉语儿童04;06岁前双及物结构式的历时发展过程,发现儿童双及物结构式的习得过程极为一致,都先从"给"字双及物结构式开始,并依次经历了独词、"给+R"和双及物结构式几个关键习得阶段。通过特定年龄段儿童产出数据和输入数据,我们发现输入的时量特征与产出的时序特征并非完全对应,用基于互动使用的频率特征对儿童该结构式的习得特征进行解释不够充分,而用生成语法的句法推导分析能较好解释三名儿童该结构式的习得过程,即"R"的标示语属性和"给+R+O"生成的多次移位是前者优先习得、后者延后习得的原因。不过,我们认为双及物结构式的习得特征不能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先天因素、互动输入及认知功能因素都与句法结构的习得有关,其中历时发展过程遵从先天的蓝图,同时也规定了输入在何时起作用。儿童对双及物结构式的整体习得数据支持双及物结构式基于典型动词的概念投射基础生成的结论,也证明双及物结构式是一个原型范畴,给予义是该构式的典型意义。本文认为,四岁汉语儿童的双及物结构式在句法上已基本成熟,某些非现时域双及物结构式没有产出不是句法问题,而是生活经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儿童
双及物结构式
语言习得
原文传递
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
5
5
作者
曾涛
邹晚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04-1409,共6页
本研究利用个案跟踪语料和控制实验数据,考察了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基本层次词汇在产出和理解方面均占优势,名词层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位层次词语的增加。儿童对范畴层次词汇的正确产出和理解率从高到低排...
本研究利用个案跟踪语料和控制实验数据,考察了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基本层次词汇在产出和理解方面均占优势,名词层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位层次词语的增加。儿童对范畴层次词汇的正确产出和理解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基本层次、下位层次和上位层次词汇。本研究为佐证基本层次词语在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中占据概念的主导地位提供了经验支持,并支持原型理论对儿童范畴分类能力发展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儿童
范畴层次
基本层次词语
原型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通话儿童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涌现
6
作者
高亮
李建涛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30,510,511,共17页
儿童早期由请求语法过渡到告知语法,面临习得辨识、架构、表达等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挑战。本研究利用儿童历时跟踪自发语料考察了两名普通话儿童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涌现过程,发现三类告知语法手段在儿童进入双词阶段后很快就出现,但经...
儿童早期由请求语法过渡到告知语法,面临习得辨识、架构、表达等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挑战。本研究利用儿童历时跟踪自发语料考察了两名普通话儿童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涌现过程,发现三类告知语法手段在儿童进入双词阶段后很快就出现,但经历了一个偏误产出与正确产出并存的过程。这一从无到有、由不完善到完善的涌现过程可以从功能需求的角度得到解释:从语言外部的功能或用途来说,功能需求越紧迫的语法手段习得越早;从语言内部对“形-义”配对进行区分的功能需求来说,形式意义越简单的语法手段习得越早。对儿童告知语法涌现过程的考察可以深化人们对于沟通互动塑造语言结构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告知语法
辩识
架构
勾表达
原文传递
从意象图式看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
被引量:
4
7
作者
彭小红
李尤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29-133,共5页
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3岁说汉语儿童的方位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过程,结果显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遵循一定顺序;"上"类及&qu...
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3岁说汉语儿童的方位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过程,结果显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遵循一定顺序;"上"类及"里"类方位词的习得要早于"下"类及"外"类方位词,且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方位词.笔者认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受到儿童早期认知能力、方位词的语义理解难度、语言输入频度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方位词习得
意象图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通话儿童句法发展的里程碑
8
作者
张云秋
彭鹏程
晁代金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8,共14页
句法启动、语序和成分结构、递归和功能标记是普通话儿童的最低限度句法知识,其习得标志着汉语普通话儿童“句法骨骼”的基本形成,可以根据它们的习得年龄段勾勒出汉语普通话儿童句法发展的里程碑。考察5名普通话儿童的早期纵贯性产出语...
句法启动、语序和成分结构、递归和功能标记是普通话儿童的最低限度句法知识,其习得标志着汉语普通话儿童“句法骨骼”的基本形成,可以根据它们的习得年龄段勾勒出汉语普通话儿童句法发展的里程碑。考察5名普通话儿童的早期纵贯性产出语料,发现其句法习得历程为:(1)以语调词–独词句的习得为标记,从1;00岁左右就通过韵律特征(语调)的启动而进入句法发展的萌芽期;1;05~1;06岁,进入双词句阶段时就对语序参数敏感,并且各类简单的成分结构开始涌现,在双词句产出后的两三个月里爆发式增长,功能范畴标记也同时涌现。(2)递归知识的习得稍晚于其他词语数量少的简单成分结构,2;00岁左右对宾语关系从句敏感,主语关系从句则在2;04岁左右产出,而涉及更为复杂的内嵌知识的关系从句则到3;00岁甚至之后才有产出。与印欧语儿童句法发展历程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句法发展
里程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个案研究
被引量:
3
9
作者
彭小红
宋慧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2-96,共5页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4岁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把儿童疑问句习得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疑问句习得的形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各个阶...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4岁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把儿童疑问句习得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疑问句习得的形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各个阶段儿童的疑问形式凸显不一样,这表明儿童早期的疑问句习得受到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疑问句习得
认知能力
语言能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汉语儿童早期“了”字句习得个案研究
被引量:
2
10
作者
彭小红
侯菲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2-85,111,共5页
文章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4岁长期跟踪观察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4岁前儿童已具备基本的时间意识,但仅能习得其中较为典型的类型。从"了"字表示完成和表示事态变化两种不同含义的角度,揭示说汉语儿童早期时间意识是从&qu...
文章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4岁长期跟踪观察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4岁前儿童已具备基本的时间意识,但仅能习得其中较为典型的类型。从"了"字表示完成和表示事态变化两种不同含义的角度,揭示说汉语儿童早期时间意识是从"了"开始的,得出"了"的习得过程、特点及规律,并从认知和心理方面分析影响"了"的习得和影响儿童早期时间范畴习得的原因,以期对儿童早期母语教育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了”字句习得
时间意识
个案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汉语儿童时间词习得个案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彭小红
武红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48-51,共4页
运用个案跟踪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2岁到5岁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发现,在习得时间词的过程中,儿童首先习得"先—然后",再习得"以前—以后"。在这两组时间词中,儿童先习得用来描述事...
运用个案跟踪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2岁到5岁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发现,在习得时间词的过程中,儿童首先习得"先—然后",再习得"以前—以后"。在这两组时间词中,儿童先习得用来描述事件发生次序的词,后习得描述事物发生的某一不确定时间阶段的词。笔者认为儿童对时序长短的认知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时间词
个案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汉语儿童早期方位句发展个案研究
被引量:
1
12
作者
彭小红
黄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9-103,共5页
运用个案跟踪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5岁的语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名儿童最先习得"到"字句;两名儿童的方位句习得是从"无标记"到"有标记"。空间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影响儿童...
运用个案跟踪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5岁的语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名儿童最先习得"到"字句;两名儿童的方位句习得是从"无标记"到"有标记"。空间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影响儿童习得方位句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早期方位句
发展
个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手机语音识别技术对普通话儿童声母发音客观评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13
作者
韩源
姜成惠
+4 位作者
李盛
汪彬昺
王雨晨
邱秋
施星辉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手机语音识别技术对构音正常儿童声母发音的识别率,研究目前较为常见的手机语音识别软件对声母识别效果,为探索语音识别软件在构音障碍儿童语音评估和矫正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应用基于手机i OS系统的两种语音识别软件(X...
目的通过探讨手机语音识别技术对构音正常儿童声母发音的识别率,研究目前较为常见的手机语音识别软件对声母识别效果,为探索语音识别软件在构音障碍儿童语音评估和矫正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应用基于手机i OS系统的两种语音识别软件(XF~@和WX~@)对31例构音正常的儿童进行语音评估,计算识别率,运用SPSS 19.0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语音识别软件的识别率。将目标音根据发音方式与发音部位分类,运用多个率卡方检验与Scheffe可信区间法筛识别率较低的发音类型。结果 WX~@语音识别率为(86.84±3.90)%、XF~@语音识别率(89.01±4.00)%,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种识别软件的识别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发音方式分类,不同声母的识别率存在显著差异,送气塞擦音识别率(82.88%)低于其他部分发音。根据发音部位分类,不同声母的识别率亦存在差异,舌尖前音(92.56%)与舌尖后音(95.15%)低于其他部分发音。结论不同手机语音识别软件与发音类型对构音正常儿童声母发音的识别率有影响。本研究结果对语音识别技术在语音评估及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普通话儿童
语音评估
语音治疗
声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4岁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的声调感知机制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杨婉晴
肖容
梁丹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0-741,共12页
以MMN、p-MMR作为汉语词汇声调感知的神经关联物,探究2~4岁汉语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对声调刺激的失匹配响应,关注范畴信息和偏差大小两个因素对儿童感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范畴间大偏差条件下(T1/T3),诱发明显的MMN;在范畴内或小...
以MMN、p-MMR作为汉语词汇声调感知的神经关联物,探究2~4岁汉语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对声调刺激的失匹配响应,关注范畴信息和偏差大小两个因素对儿童感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范畴间大偏差条件下(T1/T3),诱发明显的MMN;在范畴内或小偏差条件下(T3a/T3、T3b/T3、T2/T3),都未诱发显著的MMR。表明:2~4岁普通话儿童正处于声调感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音位信息和声学信息共同影响其声调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声调感知
声调范畴
偏差大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汉语儿童早期否定习得误用现象个案研究
被引量:
1
15
作者
彭小红
易叔儒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7-100,共4页
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1~3岁儿童长期跟踪观察所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3岁前儿童已具备对否定范畴的认知能力,但还只能习得其中比较典型的结构类型。根据否定词误用的特点把语料中含否定误用句型分成三...
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1~3岁儿童长期跟踪观察所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3岁前儿童已具备对否定范畴的认知能力,但还只能习得其中比较典型的结构类型。根据否定词误用的特点把语料中含否定误用句型分成三大类:分工误用、句法误用和语义误用,并探究否定误用产生的原因,提出帮助儿童习得语言和习得第二外语的可行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否定词习得
误用
个案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儿童早期动补结构习得个案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邓永红
车艳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32-134,共3页
运用调查分析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一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2岁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对所获数据进行儿童早期动补结构习得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动趋式动补结构最早出现且所占比例最大;述语动词大多数是表具体动...
运用调查分析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一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2岁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对所获数据进行儿童早期动补结构习得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动趋式动补结构最早出现且所占比例最大;述语动词大多数是表具体动作的动词;该儿童习得动补结构的手段有模仿、替换、扩展、联结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动补结构习得受到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的共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儿童
动补结构
个案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汉语儿童“不”字否定句发展个案研究
17
作者
彭小红
杨今朝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不"字是主要的否定词,"不"字否定句的发展是说汉语儿童否定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岁半到3岁半早期语言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两名儿童的否定范畴&...
"不"字是主要的否定词,"不"字否定句的发展是说汉语儿童否定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岁半到3岁半早期语言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两名儿童的否定范畴"不"首次出现在1岁半左右,而且在1岁半到3岁半之间,"不"一直占据所有否定词的主导地位,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在3岁半已基本习得"不"字否定词。说汉语儿童"不"字否定句的误用多表现为"不""没有"的混用与泛用,以及"不"的位置错误,这与儿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完善相关,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认知的发展,否定词"不"的误用会逐步且自然地向正确使用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不”
否定句
个案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汉语儿童早期副词习得个案研究
18
作者
车艳
欧伶伶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运用分类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2岁儿童长期跟踪观察得到的语料做分析,试图找出1-2岁儿童早期副词使用的总体状况和习得特点,并探究其原因。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副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否定副词,其次是程...
运用分类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2岁儿童长期跟踪观察得到的语料做分析,试图找出1-2岁儿童早期副词使用的总体状况和习得特点,并探究其原因。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副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否定副词,其次是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不",程度副词中"还"的使用频率最高。文章认为,儿童早期副词习得与语言输入及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副词习得
个案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通话情态动补构式的儿童语言习得
19
作者
张云秋
李建涛
《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2期46-58,共13页
本研究基于三名普通话儿童2;06岁之前的情态动补构式习得数据,分析了肯定式和否定式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不对称习得的功能动因及相关理论问题。本文认为肯定式和否定式的习得路径都是从“VC”建构而来,但习得时量上的不对称性主要受制于...
本研究基于三名普通话儿童2;06岁之前的情态动补构式习得数据,分析了肯定式和否定式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不对称习得的功能动因及相关理论问题。本文认为肯定式和否定式的习得路径都是从“VC”建构而来,但习得时量上的不对称性主要受制于两类情态动补构式的功能语义特征和语境依赖强弱程度,因此也由习得不同类型的情态动补构式时所需的认知负担大小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情态动补构式
早期习得
原文传递
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类图书调查研究
20
作者
张羽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7期73-75,共3页
本文提出了母语习得类图书的概念,对现有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类图书做了分类和描写,并从语言发展关键期、词汇、句长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对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类图书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
汉语儿童
母语习得类图书
图书调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普通话儿童的元音发展
被引量:
32
1
作者
石锋
温宝莹
机构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454,共11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40名一至六岁说普通话儿童的口语调查和声学分析,从元音的习得顺序和系统性变化两个方面对普通话儿童的7个汉语一级元音/a、i、u、y、■、■、■/的发展进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普通话儿童7个汉语一级元音的习得顺序是/a/>/i/>/■/>/u/>/■/>/■/>/y/;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岁之前,二岁到三岁和三岁以后。儿童元音发音的偏误存在系统性,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音的偏误倾向有所不同。儿童元音的发展也存在系统性,可以用语音类型规律进行解释。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元音习得
习得顺序
系统性发展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vowel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order
systematic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H11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儿童英语和汉语语音意识对英语单词认读的作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闻莉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文摘
对小学一到三年级81名汉语儿童进行英语、汉语语音意识以及英语单词认读的测试,同时纳入瑞文推理和工作记忆测试作为控制变量,考察英、汉语音意识的不同成分在英语单词认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儿童的英语、汉语语音意识的各个水平与单词认读相关均显著,但不同水平的语音意识对单词认读的影响作用不同。(2)在控制了非言语智力因素和工作记忆的条件下,只有英语、汉语的音位意识对汉语儿童的单词认读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语音意识
英语单词认读
汉语儿童
Keywords
phonological
awareness,
English
reading,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
分类号
B842.5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汉语儿童早期代词习得
被引量:
5
3
作者
彭小红
机构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46-147,共2页
文摘
通过对一名两岁零两个月小孩的代词习得做个案研究,运用调查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其结果显示:一.理解能力的发展先于口头表达能力。二.单数代词的习得先于复数代词的习得。三.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习得比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单数代词的习得要迟。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个案研究
代词
习得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acquisition
of
pronouns
case
study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双及物结构式的儿童语言习得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云秋
高亮
王琛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356,共23页
文摘
本文详尽考察了三名汉语儿童04;06岁前双及物结构式的历时发展过程,发现儿童双及物结构式的习得过程极为一致,都先从"给"字双及物结构式开始,并依次经历了独词、"给+R"和双及物结构式几个关键习得阶段。通过特定年龄段儿童产出数据和输入数据,我们发现输入的时量特征与产出的时序特征并非完全对应,用基于互动使用的频率特征对儿童该结构式的习得特征进行解释不够充分,而用生成语法的句法推导分析能较好解释三名儿童该结构式的习得过程,即"R"的标示语属性和"给+R+O"生成的多次移位是前者优先习得、后者延后习得的原因。不过,我们认为双及物结构式的习得特征不能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先天因素、互动输入及认知功能因素都与句法结构的习得有关,其中历时发展过程遵从先天的蓝图,同时也规定了输入在何时起作用。儿童对双及物结构式的整体习得数据支持双及物结构式基于典型动词的概念投射基础生成的结论,也证明双及物结构式是一个原型范畴,给予义是该构式的典型意义。本文认为,四岁汉语儿童的双及物结构式在句法上已基本成熟,某些非现时域双及物结构式没有产出不是句法问题,而是生活经验所致。
关键词
汉语儿童
双及物结构式
语言习得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
language
acquisition
分类号
H19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
5
5
作者
曾涛
邹晚珍
机构
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湖南省语言与认知研究基地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04-140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儿童早期范畴分类能力的发展研究"(11BYY0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词汇飞跃的本质"(10YJC740008)
+1 种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儿童基本层次词汇的习得"(09YBB088)
湖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汉语词类的基本层次效应"和"汉语儿童的早期词汇与语义发展"的资助
文摘
本研究利用个案跟踪语料和控制实验数据,考察了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基本层次词汇在产出和理解方面均占优势,名词层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位层次词语的增加。儿童对范畴层次词汇的正确产出和理解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基本层次、下位层次和上位层次词汇。本研究为佐证基本层次词语在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中占据概念的主导地位提供了经验支持,并支持原型理论对儿童范畴分类能力发展的阐释。
关键词
汉语儿童
范畴层次
基本层次词语
原型理论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
category
level,
basic
-
level
words,
prototype
theory
分类号
B842.3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通话儿童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涌现
6
作者
高亮
李建涛
机构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30,510,511,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互动视角下汉语儿童语气系统的发展研究”(23CYY021)支持。
文摘
儿童早期由请求语法过渡到告知语法,面临习得辨识、架构、表达等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挑战。本研究利用儿童历时跟踪自发语料考察了两名普通话儿童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涌现过程,发现三类告知语法手段在儿童进入双词阶段后很快就出现,但经历了一个偏误产出与正确产出并存的过程。这一从无到有、由不完善到完善的涌现过程可以从功能需求的角度得到解释:从语言外部的功能或用途来说,功能需求越紧迫的语法手段习得越早;从语言内部对“形-义”配对进行区分的功能需求来说,形式意义越简单的语法手段习得越早。对儿童告知语法涌现过程的考察可以深化人们对于沟通互动塑造语言结构的理解。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告知语法
辩识
架构
勾表达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informing
grammar
identifying
structuring
expressing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意象图式看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
被引量:
4
7
作者
彭小红
李尤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29-133,共5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8C074)
文摘
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3岁说汉语儿童的方位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过程,结果显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遵循一定顺序;"上"类及"里"类方位词的习得要早于"下"类及"外"类方位词,且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方位词.笔者认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受到儿童早期认知能力、方位词的语义理解难度、语言输入频度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方位词习得
意象图式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acquisition
of
locality
words
image-schema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通话儿童句法发展的里程碑
8
作者
张云秋
彭鹏程
晁代金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8,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1—4岁普通话儿童句法发展研究”(19BYY078)。
文摘
句法启动、语序和成分结构、递归和功能标记是普通话儿童的最低限度句法知识,其习得标志着汉语普通话儿童“句法骨骼”的基本形成,可以根据它们的习得年龄段勾勒出汉语普通话儿童句法发展的里程碑。考察5名普通话儿童的早期纵贯性产出语料,发现其句法习得历程为:(1)以语调词–独词句的习得为标记,从1;00岁左右就通过韵律特征(语调)的启动而进入句法发展的萌芽期;1;05~1;06岁,进入双词句阶段时就对语序参数敏感,并且各类简单的成分结构开始涌现,在双词句产出后的两三个月里爆发式增长,功能范畴标记也同时涌现。(2)递归知识的习得稍晚于其他词语数量少的简单成分结构,2;00岁左右对宾语关系从句敏感,主语关系从句则在2;04岁左右产出,而涉及更为复杂的内嵌知识的关系从句则到3;00岁甚至之后才有产出。与印欧语儿童句法发展历程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句法发展
里程碑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syntactic
development
milestones
分类号
H00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个案研究
被引量:
3
9
作者
彭小红
宋慧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2-96,共5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度科研课题"英汉儿童早期语言习得对比研究"(08C074)
文摘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4岁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把儿童疑问句习得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疑问句习得的形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各个阶段儿童的疑问形式凸显不一样,这表明儿童早期的疑问句习得受到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限制。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疑问句习得
认知能力
语言能力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interrogative
structure
aquisition
cognitive
competence
language
competence
分类号
H319.31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汉语儿童早期“了”字句习得个案研究
被引量:
2
10
作者
彭小红
侯菲菲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2-85,111,共5页
基金
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度教改课题
项目编号:JG1152
文摘
文章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4岁长期跟踪观察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4岁前儿童已具备基本的时间意识,但仅能习得其中较为典型的类型。从"了"字表示完成和表示事态变化两种不同含义的角度,揭示说汉语儿童早期时间意识是从"了"开始的,得出"了"的习得过程、特点及规律,并从认知和心理方面分析影响"了"的习得和影响儿童早期时间范畴习得的原因,以期对儿童早期母语教育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了”字句习得
时间意识
个案研究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acquisition
of
"le"
sense
of
time
case
study
分类号
H19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汉语儿童时间词习得个案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彭小红
武红莉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48-51,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3BGD033)
文摘
运用个案跟踪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2岁到5岁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发现,在习得时间词的过程中,儿童首先习得"先—然后",再习得"以前—以后"。在这两组时间词中,儿童先习得用来描述事件发生次序的词,后习得描述事物发生的某一不确定时间阶段的词。笔者认为儿童对时序长短的认知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时间词
个案研究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time
words
case
study
分类号
H19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汉语儿童早期方位句发展个案研究
被引量:
1
12
作者
彭小红
黄莉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9-103,共5页
文摘
运用个案跟踪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5岁的语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名儿童最先习得"到"字句;两名儿童的方位句习得是从"无标记"到"有标记"。空间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影响儿童习得方位句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早期方位句
发展
个案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locality
sentence
development
case
study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手机语音识别技术对普通话儿童声母发音客观评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13
作者
韩源
姜成惠
李盛
汪彬昺
王雨晨
邱秋
施星辉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出处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515-519,共5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347)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014-037)
文摘
目的通过探讨手机语音识别技术对构音正常儿童声母发音的识别率,研究目前较为常见的手机语音识别软件对声母识别效果,为探索语音识别软件在构音障碍儿童语音评估和矫正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应用基于手机i OS系统的两种语音识别软件(XF~@和WX~@)对31例构音正常的儿童进行语音评估,计算识别率,运用SPSS 19.0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语音识别软件的识别率。将目标音根据发音方式与发音部位分类,运用多个率卡方检验与Scheffe可信区间法筛识别率较低的发音类型。结果 WX~@语音识别率为(86.84±3.90)%、XF~@语音识别率(89.01±4.00)%,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种识别软件的识别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发音方式分类,不同声母的识别率存在显著差异,送气塞擦音识别率(82.88%)低于其他部分发音。根据发音部位分类,不同声母的识别率亦存在差异,舌尖前音(92.56%)与舌尖后音(95.15%)低于其他部分发音。结论不同手机语音识别软件与发音类型对构音正常儿童声母发音的识别率有影响。本研究结果对语音识别技术在语音评估及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语音识别
普通话儿童
语音评估
语音治疗
声母
Keywords
speech
recognition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speech
assessment
speech
therapy
initial
consonant
分类号
H017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4岁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的声调感知机制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杨婉晴
肖容
梁丹丹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0-741,共12页
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简称PAPD)资助。
文摘
以MMN、p-MMR作为汉语词汇声调感知的神经关联物,探究2~4岁汉语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对声调刺激的失匹配响应,关注范畴信息和偏差大小两个因素对儿童感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范畴间大偏差条件下(T1/T3),诱发明显的MMN;在范畴内或小偏差条件下(T3a/T3、T3b/T3、T2/T3),都未诱发显著的MMR。表明:2~4岁普通话儿童正处于声调感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音位信息和声学信息共同影响其声调感知。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声调感知
声调范畴
偏差大小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lexical
tone
perception
the
categories
of
lexical
tones
size
of
deviant
分类号
B8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B842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汉语儿童早期否定习得误用现象个案研究
被引量:
1
15
作者
彭小红
易叔儒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7-100,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08C074)
文摘
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1~3岁儿童长期跟踪观察所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3岁前儿童已具备对否定范畴的认知能力,但还只能习得其中比较典型的结构类型。根据否定词误用的特点把语料中含否定误用句型分成三大类:分工误用、句法误用和语义误用,并探究否定误用产生的原因,提出帮助儿童习得语言和习得第二外语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否定词习得
误用
个案研究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acquisition
of
negative
words
misuse
case
study
分类号
H08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儿童早期动补结构习得个案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邓永红
车艳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32-134,共3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度科研课题(08C074)
文摘
运用调查分析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一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2岁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对所获数据进行儿童早期动补结构习得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动趋式动补结构最早出现且所占比例最大;述语动词大多数是表具体动作的动词;该儿童习得动补结构的手段有模仿、替换、扩展、联结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动补结构习得受到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的共同制约。
关键词
汉语儿童
动补结构
个案研究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verb-complement
constructions
~
case
study
分类号
G61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汉语儿童“不”字否定句发展个案研究
17
作者
彭小红
杨今朝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3BGD033)
文摘
"不"字是主要的否定词,"不"字否定句的发展是说汉语儿童否定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岁半到3岁半早期语言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两名儿童的否定范畴"不"首次出现在1岁半左右,而且在1岁半到3岁半之间,"不"一直占据所有否定词的主导地位,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在3岁半已基本习得"不"字否定词。说汉语儿童"不"字否定句的误用多表现为"不""没有"的混用与泛用,以及"不"的位置错误,这与儿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完善相关,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认知的发展,否定词"不"的误用会逐步且自然地向正确使用过渡。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不”
否定句
个案研究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no"
negative
sentences
case
study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G613.2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汉语儿童早期副词习得个案研究
18
作者
车艳
欧伶伶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度科研课题
项目编号:08C074
文摘
运用分类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2岁儿童长期跟踪观察得到的语料做分析,试图找出1-2岁儿童早期副词使用的总体状况和习得特点,并探究其原因。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副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否定副词,其次是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不",程度副词中"还"的使用频率最高。文章认为,儿童早期副词习得与语言输入及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程度有关。
关键词
说汉语儿童
副词习得
个案研究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adverb
acquisition
case
study
分类号
H0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通话情态动补构式的儿童语言习得
19
作者
张云秋
李建涛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出处
《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2期46-58,共13页
文摘
本研究基于三名普通话儿童2;06岁之前的情态动补构式习得数据,分析了肯定式和否定式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不对称习得的功能动因及相关理论问题。本文认为肯定式和否定式的习得路径都是从“VC”建构而来,但习得时量上的不对称性主要受制于两类情态动补构式的功能语义特征和语境依赖强弱程度,因此也由习得不同类型的情态动补构式时所需的认知负担大小所决定。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情态动补构式
早期习得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modal
verb-complement
construction
early
acquisition
分类号
H193.1 [语言文字—汉语]
H146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类图书调查研究
20
作者
张羽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7期73-75,共3页
文摘
本文提出了母语习得类图书的概念,对现有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类图书做了分类和描写,并从语言发展关键期、词汇、句长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对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类图书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
汉语儿童
母语习得类图书
图书调查
Keywords
mandarin
-
speaking
children
mother
language
acquisition
books
book
survey
分类号
G250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语普通话儿童的元音发展
石锋
温宝莹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2
原文传递
2
汉语儿童英语和汉语语音意识对英语单词认读的作用
闻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说汉语儿童早期代词习得
彭小红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语双及物结构式的儿童语言习得
张云秋
高亮
王琛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5
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研究
曾涛
邹晚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普通话儿童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涌现
高亮
李建涛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7
从意象图式看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
彭小红
李尤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普通话儿童句法发展的里程碑
张云秋
彭鹏程
晁代金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说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个案研究
彭小红
宋慧
《保定学院学报》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说汉语儿童早期“了”字句习得个案研究
彭小红
侯菲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说汉语儿童时间词习得个案研究
彭小红
武红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说汉语儿童早期方位句发展个案研究
彭小红
黄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手机语音识别技术对普通话儿童声母发音客观评估的初步研究
韩源
姜成惠
李盛
汪彬昺
王雨晨
邱秋
施星辉
《口腔医学》
CAS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2~4岁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的声调感知机制
杨婉晴
肖容
梁丹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说汉语儿童早期否定习得误用现象个案研究
彭小红
易叔儒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汉语儿童早期动补结构习得个案研究
邓永红
车艳
《皖西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说汉语儿童“不”字否定句发展个案研究
彭小红
杨今朝
《宜宾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说汉语儿童早期副词习得个案研究
车艳
欧伶伶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普通话情态动补构式的儿童语言习得
张云秋
李建涛
《语言学研究》
2021
0
原文传递
20
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类图书调查研究
张羽
《科教文汇》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