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罗志勇 秦舒 +1 位作者 廖宗武 徐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72),对照组采取三角韧带修复,观察组采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72),对照组采取三角韧带修复,观察组采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水平。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以及受伤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位置不佳行二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发生螺钉断裂。结论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取三角韧带修复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疗效相当,但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的复位不良率更高,存在术后断钉风险,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关节功能 复位不良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影像学表现及漏诊原因讨论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义 金宇 +4 位作者 张擎柱 周伟娜 曹向宇 石利涛 翟栋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总结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影像学特点,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出现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率为47.9%,均经CT及X线检... 目的总结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影像学特点,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出现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率为47.9%,均经CT及X线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单纯下胫腓间隙增宽9例,腓骨后移4例,下胫腓间隙增宽并腓骨前移、单纯腓骨前移各3例,腓骨外旋2例,胫腓间隙变窄并腓骨前移、腓骨内旋各1例。1例予二次手术,22例予石膏固定。术后随访6~28个月,均未出现皮肤并发症及深部感染,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骨不连。根据术后踝-后足评分,优2例,良14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70%。结论临床遇及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时,要高度警惕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发生,及时行相关检查,仔细判断踝关节相关参数变化,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复位不良 漏诊
下载PDF
复杂踝关节骨折复位不佳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梁羽 何荣富 +3 位作者 刘绍江 王川 李林涛 钟凤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复杂踝关节骨折复位不良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61例,男29例,女32例;年龄28~68岁,平均46.7岁,所有骨折均属于三柱损伤。结果:12例复杂踝关节骨折复位不... 目的:分析复杂踝关节骨折复位不良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61例,男29例,女32例;年龄28~68岁,平均46.7岁,所有骨折均属于三柱损伤。结果:12例复杂踝关节骨折复位不良,失败率为19.67%,其中:外踝短缩畸形2例,外踝旋转畸形4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漏诊6例。结论:复杂踝关节骨折损伤重,手术复杂,腓骨长度的恢复和旋转畸形的纠正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修复十分关键,而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精确治疗对维持踝关节的长期稳定和降低踝关节远期创伤性关节炎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 复位不良 失败
原文传递
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改良评估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义 金宇 +3 位作者 张擎柱 侯敬 曹向宇 谷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中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改良评估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7行手术治疗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传统组(23例)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踝关节正位、踝穴位,根据下胫...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中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改良评估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7行手术治疗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传统组(23例)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踝关节正位、踝穴位,根据下胫腓联合间隙、踝关节内侧间隙及下胫腓联合重叠判断复位情况;改良组(25例)术中在传统组观察指标上联合透视踝关节侧位观察穹窿间隙以判断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与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3(6~28)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踝关节内侧间隙及踝关节侧位穹窿间隙可以提高下胫腓联合复位的质量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下胫腓联合损伤 内固定 X线片 CT扫描 复位不良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术后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X线评估 被引量:15
5
作者 白露 周雯 +3 位作者 张文涛 张洪雷 黄伟 陈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 评估不同X线投照体位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作用.方法 纳入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患者共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24~56岁,平均35.7岁.所有患者均在就诊时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X线片,并行... 目的 评估不同X线投照体位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作用.方法 纳入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患者共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24~56岁,平均35.7岁.所有患者均在就诊时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X线片,并行双侧踝关节CT检查(扫描层厚为2 mm,图像分辨率为512×512 matrix).在正位X线片上测量下胫腓联合间隙(APTCS)、下胫腓联合重叠(APTFO),侧位X线片上测量腓骨后移距离(FPT),踝穴位X线片上测量内外侧踝穴等宽,CT上测量腓骨前后缘相对下胫腓联合切迹的距离.以CT判定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G值)为“金标准”,判定不同X线投照体位的诊断效能.结果 31例患者中共9例患者诊断为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复位不良患者的APTFO、FPT与正常复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不良患者的APTCS与正常复位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8,P=0.194).以CT的G值为诊断复位不良诊断的“金标准”,APTCS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55.6%,假阳性率为44.4%,假阴性率为18.2%.APTFO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66.7%,假阳性率为40.0%,假阴性率为18.2%.FPT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7.8%,假阳性率为22.2%,假阴性率为0.内外侧踝穴等宽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5.0%,假阳性率为9.1%,假阴性率为25.0%.结论 相对于CT诊断的G值标准,踝关节正位X线片上APTCS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假阳性率较高,踝关节侧位X线片上FPT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具有较好的诊断敏感性.但上述影像学诊断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放射摄影术 下胫腓联合分离
原文传递
高能球磨+硼/碳热还原法制备(Ti,Mo,Nb,Ta,Zr)B_(2)高熵陶瓷粉末的研究
6
作者 曾守君 金永中 +2 位作者 吴翔 苏伟 唐鑫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2,共6页
以TiO_(2)、MoO_(3)、Nb_(2)O_(5)、Ta2O5、ZrO_(2)、B_(4)C和炭黑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硼/碳热还原法制备(Ti,Mo,Nb,Ta,Zr)B2高熵陶瓷粉末,并借助XRD、SEM等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球磨时间、还... 以TiO_(2)、MoO_(3)、Nb_(2)O_(5)、Ta2O5、ZrO_(2)、B_(4)C和炭黑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硼/碳热还原法制备(Ti,Mo,Nb,Ta,Zr)B2高熵陶瓷粉末,并借助XRD、SEM等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球磨时间、还原温度和保温时间是制备高品质(Ti,Mo,Nb,Ta,Zr)B_(2)高熵陶瓷粉末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球磨时间为2h、真空碳热还原温度为1700℃、保温2h时,可制备出粒径约为1~2μm、元素分布均匀且具有单一相成分的高品质(Ti,Mo,Nb,Ta,Zr)B_(2)高熵陶瓷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Mo Nb Ta Zr)B_(2) 高熵陶瓷粉末 高能球磨 硼/碳热还原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