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营养管理模式对头颈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营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小平 邓春萌 +3 位作者 王杰 蒋振华 李莹 彭欢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管理模式对头颈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住院的头颈恶性肿瘤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头颈肿瘤常规饮食指导,研究组由营养支持小组给予全程营养管理,手...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管理模式对头颈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住院的头颈恶性肿瘤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头颈肿瘤常规饮食指导,研究组由营养支持小组给予全程营养管理,手术前后(入院后及术后3 d)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2002)对其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进行筛查、评定。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统计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29.7%~48.4%的头颈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不同阶段存在营养风险,通过实施全程营养管理模式,研究组术后营养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体质量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段肌围、前白蛋白、血肌酐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全程营养管理模式能明显改善头颈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及早对有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足)的患者进行规范、科学的营养干预,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营养管理 营养评估 恶性肿瘤 头颈部 营养支持小组 模式
原文传递
CT引导辅助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引导^125 I粒子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肿瘤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姜玉良 吉喆 +4 位作者 郭福新 孙海涛 范京红 李卫燕 王俊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2-845,858,共5页
目的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人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在剂量学层面探讨该技术的治疗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一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 目的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人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在剂量学层面探讨该技术的治疗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一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共42例。处方剂量给予110~160 Gy。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与术前计划相对比,剂量学参数包括D90、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设计并制作3D打印模板42块。入组患者的GTV平均体积为28.6cm^3,术后GTV平均D90 142.6 Gy。术后验证D90、mPD、V100、V150、V200的均值分别为142.6Gy、77.3Gy、92.48%、68.40%、42.98%,术前则分别为144.5和70.2Gy、91.45%、63.12%、34.74%。其中D90、V100、CI、EI、HI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D、V150、V200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6、-2.863、-4.778,P〈0.05)。结论3D打印模板定位、定向准确,针对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主要指标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预计划的设计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放射性粒子植入 剂量学 头颈部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头颈部肿瘤放疗对机体损害的临床研究——附28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方 《罕少疾病杂志》 2002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放疗对头颈部肿瘤患者造成放射性损害的诊疗及防范措施。方法对1984~2001年收治的28例头颈癌放疗后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23例,女5例,年龄18~68岁。原发头颈肿瘤分别为:鼻咽癌24例,硬腭癌1例,喉癌1例,食道癌1例,... 目的探讨放疗对头颈部肿瘤患者造成放射性损害的诊疗及防范措施。方法对1984~2001年收治的28例头颈癌放疗后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23例,女5例,年龄18~68岁。原发头颈肿瘤分别为:鼻咽癌24例,硬腭癌1例,喉癌1例,食道癌1例,腮腺混合瘤1例。放射性损害34例次:局部骨髓炎伴瘘管6例,神经损伤4例,上腔静脉综合征1例,鼻咽闭锁1例;腭瘘2例,颌面颈淋巴回流障碍2例,放疗诱发第二原发癌10例,局部溃疡大出血4例,颞颌关节强直4例。经保守治疗、手术及综合治疗,死亡11例,其中6例死于放疗所致并发症,5例死于第二原发癌,生存期为3~43年。健在15例,已存活7~37年。结论严格掌握放疗指征,杜绝不必要放疗;精确设计放射野和剂量,采用高能放射源及立体定向技术等均能预防放射性损伤。综合治疗对这些损伤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临床研究 放射疗法 机体损害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张开国 张芬 蒋鹏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实施尼妥珠单抗+放化疗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2例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掷骰子分为基础组和综合组,每组36例,基础组行放化疗,综合...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实施尼妥珠单抗+放化疗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2例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掷骰子分为基础组和综合组,每组36例,基础组行放化疗,综合组加用尼妥珠单抗,对比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综合组的临床缓解率(58.33%),和临床控制率(88.89%)均高于基础组(30.56%、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5.143,P=0.018、0.023)。随访1年后综合组生存率(80.56%)高于基础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时辅以尼妥珠单抗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且能维持高缓解率和控制率,提升远期生存率,适用于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头颈部 近远期疗效 尼妥珠单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梁梦晴 李志萍 孟箭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76-281,共6页
目的构建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2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目的构建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2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根治手术。根据LDVT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4)和未发生组(n=200)。统计两组患者临床信息,通过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入组患者围手术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在是否患有高血压、术前是否抗凝治疗、D-二聚体(D-dimer)水平、术后卧床时间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有明显差异(P<0.05)。将多元Logistic回归获取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语言软件计算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4(95%可信区间0.778~0.849),提示其具有良好的判别和校准效果。决策曲线分析证实,在10%~75%的阈值概率区间内,预测模型的净收益较高。结论基于高血压病史、术前预防性抗凝治疗、D-二聚体水平≥0.5 mg/L、术后卧床≥3 d、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176来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并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LDVT有良好的风险预测性,可用于提供个体化LDVT风险评估,指导治疗决策,减少LDVT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头颈部恶性肿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改良胸大肌肌皮瓣与传统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大型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光 王洋 +4 位作者 张建雅 毛驰 张雷 刘睿 郭玉兴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比较改良胸大肌肌皮瓣(modified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mPMMF与传统胸大肌肌皮瓣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PMMF)在修复颌面部及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8例原发... 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比较改良胸大肌肌皮瓣(modified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mPMMF与传统胸大肌肌皮瓣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PMMF)在修复颌面部及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8例原发口腔颌面部及口咽部恶性肿瘤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术后遗留口腔-咽部大型缺损,分别使用常规胸大肌皮瓣和改良胸大肌皮瓣进行术区组织缺损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改良胸大肌皮瓣及传统胸大肌皮瓣血管蒂的长度分别为18cm^(2)6cm(平均21.6cm)以及17cm^(2)3cm(平均19.3cm)。皮岛的面积分别为5×15到6×28cm^(2)(平均5.3×19.5cm^(2))以及5×7cm^(2)到5×12cm^(2)(平均5.0×8.7cm^(2))。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改良胸大肌皮瓣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评分及术后生存质量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传统胸大肌皮瓣组,并且颈部外观及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相比传统胸大肌肌皮瓣,改良胸大肌皮瓣的血管蒂更长,面积更大,外形更灵活可以修复多种形状的缺损,副损伤小,颈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更好,且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更大,术后功能及生存质量更好,在修复颌面部及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方面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恶性肿瘤 改良胸大肌肌皮瓣 肩关节活动范围 术后生存质量
下载PDF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坤 夏晨 毛俊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4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4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对照组给予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比较两组皮瓣面积、皮瓣制备时间、皮瓣成活、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制备时间为(78.12±9.55)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2±8.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存活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9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社会功能、情感角色评分分别为(74.41±6.06)分和(75.51±5.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5.52)分和(70.03±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和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游离腹直肌皮瓣 恶性肿瘤 头颈部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对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素芬 韦江红 +2 位作者 李芳莲 易华 王利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精氨酸(Arg)的肠内营养(EN)对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效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术后24 h内对试验组病人进行管饲强化Arg的EN支持。对照组病人... 目的:探讨强化精氨酸(Arg)的肠内营养(EN)对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效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术后24 h内对试验组病人进行管饲强化Arg的EN支持。对照组病人实施等氮、等热量的常规营养支持。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0天检测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体重(Wt)等营养指标,同时观察术后切口的恢复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病人的体重、血清TP、ALB和PA等营养指标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切口甲级愈合较对照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亦较对照组短,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化Arg的EN支持能有效地改善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 精氨酸 肠内营养
下载PDF
应用“Bonnet bypass”治疗头颈部巨大恶性肿瘤2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袁国艳 吴平安 +3 位作者 杨光华 何伟成 张作洪 张振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Bonnet bypass”治疗头颈部巨大恶性肿瘤的可行性,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采用Bonnet bypass方法治疗的2例头颈部巨大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先用Bonnet bypass方法行对侧颈总动脉-同侧大脑中动脉搭桥手... 目的探讨“Bonnet bypass”治疗头颈部巨大恶性肿瘤的可行性,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采用Bonnet bypass方法治疗的2例头颈部巨大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先用Bonnet bypass方法行对侧颈总动脉-同侧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二期扩大切除头颈部巨大恶性肿瘤;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内动脉搭桥及根治性肿瘤切除手术。其中1例患者术后4个月肿瘤复发,6个月后搭桥血管闭塞,21个月后因肿瘤进展死亡;另1例患者术后5个月搭桥血管闭塞,12个月肿瘤复发,16个月后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应用“Bonnet bypass”治疗颈部巨大恶性肿瘤,分期行血管重建和根治性肿瘤切除可以很好地控制局部病变,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net血管搭桥术 头颈部巨大恶性肿瘤 大隐静脉
下载PDF
头颈部多原发癌(附12例分析)
10
作者 黄方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9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对头颈部多原发癌病因、发展规律、诊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先证癌或第二癌的病变器官为头颈部共12例,男10例,女2例,确诊第二癌时年龄36~73岁,平均56.83岁。同时癌为4例(均为双重癌),异时癌8例(双重癌7例,三重癌1例)。先证癌为头... 目的对头颈部多原发癌病因、发展规律、诊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先证癌或第二癌的病变器官为头颈部共12例,男10例,女2例,确诊第二癌时年龄36~73岁,平均56.83岁。同时癌为4例(均为双重癌),异时癌8例(双重癌7例,三重癌1例)。先证癌为头颈癌10例,为胃肠道、肺部癌瘤2例,其中10例接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例放弃治疗。结果1~35年随访,死亡8例:先证癌治愈而死于第二癌5例。死于先证癌1例(第二癌治愈),死于第一、二癌2例(同时癌未愈),生存期7个月~35年;健在仍在随访4例(其中带瘤生存2例,无瘤生存2例)均在2年以上。结论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灭活,肿瘤的多中心起源学说是多原发癌的主要发病机制;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定期的影像学及内窥镜定期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发现;应用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免疫组化、遗传学标记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可提高其确诊率;及时合理的治疗对其功有令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头颈部 原发性 多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