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腹腔镜标准术式的探索:模式化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雪飞 胡明根 +4 位作者 赵国栋 许勇 许大彬 薛瑞华 刘荣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总结阐述本中心肝脏微创外科手术经验-模式化完全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并评估其在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腹腔镜肝脏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操作方式分为... 目的:总结阐述本中心肝脏微创外科手术经验-模式化完全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并评估其在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腹腔镜肝脏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操作方式分为三组:早期开展的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组(early laparoscopic left hemihepatectomy,ELLH)、模式化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组(stylized laparoscopic left hemihepatectomy,SLLH),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组(laparoscopic left lateral sectionectomy,LLLS),对各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72例(早期开展的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26例,模式化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46例),完全腹腔镜左外叶切除术95例。 SLLH 组中位手术时间182 min(范围:120-360 min)、中位失血量150 ml(范围50-1600 ml)、中位住院时间5 d(范围3-12 d,)均低于 ELLH 组(182 min VS.232.5 min,P〈0.01;150 ml VS.300 ml,P〈0.01;5 d VS.7 d,P〈0.05)。SLLH 组中位手术时间长于 LLLS 组(182 min VS 115.5 min,P〈0.01),失血量与住院时间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模式化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是以“一阻二切”方法处理入肝血流、超声刀结合双极电凝离断肝脏实质为核心技术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化繁为简,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肝脏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微创外科 肝脏肿瘤
原文传递
三步法断肝在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雪飞 胡明根 +4 位作者 赵国栋 许勇 许大彬 薛瑞华 刘荣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总结并阐述三步法断肝作为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标准化手术方法和步骤,评估其在治疗肝良性、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步法断肝完成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左肝蒂的离断、肝实质的离断、肝静脉的离断。通过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总结并阐述三步法断肝作为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标准化手术方法和步骤,评估其在治疗肝良性、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步法断肝完成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左肝蒂的离断、肝实质的离断、肝静脉的离断。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90 d手术病死率等指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7例患者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手术,全部采用三步法断肝,平均手术时间(166.7±51.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2.4±91.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3±2.2)d,无中转开腹,90 d手术病死率为零。结论通过三步法断肝,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大范围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微创外科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行大范围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尹磊 阮祥 +6 位作者 张协群 袁波 俞文隆 傅晓辉 姜小清 张宝华 张永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39-943,共5页
目的分析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临床特点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3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并发症发生的严重程度分... 目的分析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临床特点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3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并发症发生的严重程度分为两组:低Clavien-Dindo分级组(LCD)及高Clavien-Dindo分级组(HC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LCD组219例,HCD组116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BismuthⅢa/Ⅳ型、右半肝/扩大右半肝/右三叶切除是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术前减黄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4.18%(67/196),与未减黄组的35.25%(49/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96)。剂量反应曲线及Logistic回归提示,胆红素<140μmol/L病人与胆红素≥140μmol/L病人术后并发症风险存在统计学差异(OR=1.917,95%CI 1.147~3.203,P=0.0130)。进行统计学校正后,统计学关联仍然存在,其中胆红素<140μmol/L组,减黄率59.2%(151/255),胆红素≥140μmol/L组,减黄率56.3%(45/80)例。结论在联合大范围肝切除的HCCA病人中,对于TB≥140μmol/L的病人,术前应常规行减黄治疗。特别是对于右半肝切除、术前高INR的病人,更应引起足够重视。减黄方式对术后总体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影响,可根据病情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减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大范围肝切除 Clavien-Dindo分级 血清总胆红素
原文传递
脾动脉结扎在肝门胆管癌行大范围肝切除中的临床作用研究
4
作者 徐楠 杨云川 +3 位作者 周迟 马翔 鲁正 崔培元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4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脾动脉结扎在肝门胆管癌(HCCA)患者行大范围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行大范围肝切除的22例HCCA患者为对照组,行大范围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的12例患... 目的研究脾动脉结扎在肝门胆管癌(HCCA)患者行大范围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行大范围肝切除的22例HCCA患者为对照组,行大范围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的12例患者为试验组,统计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临床资料,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资料。结果试验组术前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动脉结扎后并不会影响脾脏功能,在术后第5天总胆红素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腹腔引流量以及术后Clavien-DindoⅢ~Ⅴ级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总费用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CCA患者行大范围肝切除时联合脾动脉结扎安全有效,对于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周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结扎 胆管肿瘤 肝门胆管癌 大范围肝切除
原文传递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组织TNF-α/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会 朱宇麟 +1 位作者 王忠慧 陈磊杰 《西部医学》 2020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组织TNF-α/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30~280 g,随机分为单纯肝切除组(SH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将两组大鼠肝左、中叶切除,残肝(右、尾叶)...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组织TNF-α/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30~280 g,随机分为单纯肝切除组(SH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将两组大鼠肝左、中叶切除,残肝(右、尾叶)作不同处理:SH组不阻断其血流,IR组阻断血流30min后恢复灌注。术后1、6、12、24、48h时取各组大鼠残肝组织,测定残肝组织TNF-α、IL-6水平、CyclinD1、Cdk4、STAT-3 mRNA表达及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各时点IL-6表达降低,TNF-α于1~12h明显升高,24h、48h时CyclinD1、Cdk4、STAT-3 mRNA及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下调了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组织TNF-α/IL-6/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最终可能抑制了肝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大部切除 残肝组织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普萘洛尔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浩 陈文哲 潘卫东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4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肝大部分切除组(PH组)和肝大部分切除+普萘洛尔组(PHP组),每组15只。SO组大鼠术后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PH组和PHP组...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4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肝大部分切除组(PH组)和肝大部分切除+普萘洛尔组(PHP组),每组15只。SO组大鼠术后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PH组和PHP组大鼠切除肝左叶和肝中叶,切除的肝脏体积约为大鼠肝脏体积的70%,PH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PHP组术后给予5 mg/ml的普萘洛尔溶液2 ml灌胃,12 h后各组重复给药1次。术后24 h再次开腹,测定门静脉压力,抽取门静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D ̄乳酸变化,摘取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及鉴定,计算细菌移位率,切取小肠壁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小肠黏膜损伤情况,并进行小肠黏膜损伤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比较3组大鼠门静脉压力、血浆内毒素及D ̄乳酸变化;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3组细菌移位率;采用Kruskal Wallis test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比较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变化。结果PH组大鼠门静脉压力(13.8±2.4)cm H2O(1 cmH2O=0.098 kPa),显著高于SO组的(8.2±2.0)cm H2O和PHP组的(10.8±2.4)cm H2O(t=6.84、3.38,均为P<0.01)。PH组大鼠血浆内毒素(13.7±4.1)pg/ml,高于SO组的(2.0±0.5)pg/ml和PHP组(6.8±2.0)pg/m(lt=9.44、5.26,均为P<0.01)。SO组、PH组、PHP组大鼠分别有1、8、3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细菌移位率分别为7%、53%、20%,PH组大鼠细菌移位率与SO组和PH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菌培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PH组的血浆D ̄乳酸水平(26±5)mg/ml,高于SO组的(6±3)mg/ml和PHP组的(15±4)mg/m(lt=13.08、6.49,均为P<0.01)。PH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评分的中位数(5分)较SO组(1分)和PHP组(3分)高(U=47.33、38.64,均为P<0.01)。SO组大鼠小肠黏膜完整,连续的黏液层覆盖在上皮细胞上;PH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绒毛破坏,绒毛缩短、局灶性损害,细胞线粒体肿胀或消失、线粒体脊退化,细胞间隙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肝大部分切除术 肠黏膜屏障 细菌移位 内毒素 大鼠
原文传递
EHEC预防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研究
7
作者 高梅鷟 石铁锋 +2 位作者 王铁 王向东 吕洪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261-2264,2268,共5页
目的研究EHEC(ethylhydroxyethylcellulose,二乙基羟基纤维素)是否可以降低实验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测定EHEC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情况,以及EHEC对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大肠杆菌吸... 目的研究EHEC(ethylhydroxyethylcellulose,二乙基羟基纤维素)是否可以降低实验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测定EHEC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情况,以及EHEC对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大肠杆菌吸附肠黏膜的能力和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术前应用E-HEC可以降低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静脉内应用EHEC可以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应用EHEC可以降低大肠杆菌吸附肠黏膜的能力;体外实验中,EHEC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DNA的合成。结论EHEC可以有效地预防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EC 肝部分切除 肠道菌群移位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