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宁夏区域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仲俊涛 米文宝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24,共6页
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宁夏统计年鉴2011》中的数据,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宁夏不同主体功能区和各县市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结果表明: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泾源、彭阳、隆德、红寺堡等县区单... 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宁夏统计年鉴2011》中的数据,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宁夏不同主体功能区和各县市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结果表明: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泾源、彭阳、隆德、红寺堡等县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明显高于银川市辖区、石嘴山市辖区等重点开发区,后者应对前者进行生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CPS 主体功能区 宁夏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分区分级分类调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苗长虹 张佰发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3-153,共11页
科学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流域安全,需要在生态安全基础上对其不同地域空间进行合理功能定位,探索建立分区分级分类调控的新体系。通过构建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维度的指标体系,使用SPSS聚类分... 科学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流域安全,需要在生态安全基础上对其不同地域空间进行合理功能定位,探索建立分区分级分类调控的新体系。通过构建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维度的指标体系,使用SPSS聚类分析,对黄河流域91个地市、739个区县进行功能的分区、分级、分类识别和调控方向分析,结果如下:(1)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粮食生产和资源储存三大功能,使用单位生态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以及采矿业从业人数占比进行分区,可以划分为粮食生产区、资源储藏区和生态保护区。(2)从经济功能入手,使用经济和人口指标,从市区和市域两方面出发,将91个地市进行等级划分,其中西安、郑州、济南和青岛经济发展好、分类级别高,是流域中心性城市,带动着整个流域的发展;兰州、呼和浩特和太原经济发展较好,等级较高,三者可作为区域中心性城市,带动周边区域发展。(3)综合考虑生态、人口、经济、农业和资源,对区县进行分类,同时与主体功能区划进行对比,立足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将739个区县划分为8种类型,分别为发展核心区、适度开发区、生态保障区、限制开发区、粮食保障下的重点开发区、粮食保障下的适度开发区、生态保护下的重点开发区以及生态保护下的适度开发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将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作为前提条件,协调好三者的关系是调控的核心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分区分级分类 调控 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保护 粮食安全 中心城区
原文传递
非正式约束与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研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现有区域经济发展观的重大创新,然而目前我国主体功能区理论建设却仍然薄弱,现有区域经济理论对其缺乏有力解释。非正式约束作为漫长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准则与社会规范,其核心价值必然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现有区域经济发展观的重大创新,然而目前我国主体功能区理论建设却仍然薄弱,现有区域经济理论对其缺乏有力解释。非正式约束作为漫长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准则与社会规范,其核心价值必然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以非正式约束条件为基础,充分考虑非正式约束与经济性要素的相互匹配,经济适宜度不仅可以有力解释非正式约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径选择,而且可以揭示出非正式约束对区域间经济性要素的效率选择,以及由此而生的分工专业化和聚集是主体功能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约束 主体功能区 经济适宜度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合作机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徐莉萍 孙文明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30,共13页
为避免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同质竞争,一般赋予主体功能区异质的目标,这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中的错误观点。为促进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合作,需要在现有理论基础中融入经济发展权公平理论与生态预算理论。本文首先在对主体功能区... 为避免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同质竞争,一般赋予主体功能区异质的目标,这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中的错误观点。为促进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合作,需要在现有理论基础中融入经济发展权公平理论与生态预算理论。本文首先在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现行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论证系统目标不明、子系统目标偏颇是妨碍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合作的根本原因。然后,创新提出异质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子系统应该具有同质的目标,并论证生态预算系统结构与合作机理。最后,建议政府通过各种压力标准对财政转移支付定价,建立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对主体功能区之间财政合作资金加以配套。研究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合作机理,开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财政政策体系改革,将对"细化"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战术方案有着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经济发展权 生态预算 合作机理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原文传递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和FLUS-Markov模型的区域国土空间格局模拟--以福州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崇敏 陈瑾 +3 位作者 张露丹 林森 邱荣祖 胡喜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165,175,共12页
[目的]模拟2030年福州都市圈不同主体功能区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空间分布,预测研究区国土空间格局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基于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遥感监测,OpenStreetMap(OSM),digit elevation model(DEM),夜间灯光及气象等多... [目的]模拟2030年福州都市圈不同主体功能区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空间分布,预测研究区国土空间格局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基于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遥感监测,OpenStreetMap(OSM),digit elevation model(DEM),夜间灯光及气象等多源数据,利用FLUS-Markov模型基于分区模拟和整体模拟方式分别预测研究区203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结构并进行对比,探讨各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强度差异特征。[结果]①2020年福州都市圈各主体功能区模拟精度kappa系数均在0.85以上,说明该模型关键参数的组合设置可以有效地模拟不同功能区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分布格局;②与整体模拟相比,分区模拟结果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指标相对较优,故分区模拟更适用于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覆盖规划。[结论]基于分区模拟方式的福州都市圈2030年模拟结果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发展目标更加吻合,因此,可以结合各功能区发展特点提出各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FLUS-Markov模型 国土空间 福州都市圈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教育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及其优化路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司明 杨晨 《未来与发展》 2014年第11期82-86,共5页
教育空间布局反映了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地理位置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然而,我国教育资源空间布局长期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按照区域要素差异区别发展不同区域的观点,势必改变我国教育空间布局的传统思... 教育空间布局反映了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地理位置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然而,我国教育资源空间布局长期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按照区域要素差异区别发展不同区域的观点,势必改变我国教育空间布局的传统思路和模式。本文对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我国教育空间布局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空间布局 主体功能区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差异化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林子 田健 +2 位作者 赵玉婷 王凯 李小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2-229,共8页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测度绿色发展进程和支撑绿色发展决策的重要方法,然而如果对不同自然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地域都用相同的指标体系去衡量,不仅评价结论有失公允,也不利于反映各自的问题及需求。论文按照“概念模型—体系框架—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测度绿色发展进程和支撑绿色发展决策的重要方法,然而如果对不同自然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地域都用相同的指标体系去衡量,不仅评价结论有失公允,也不利于反映各自的问题及需求。论文按照“概念模型—体系框架—指标体系”的思路,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提出了“框架一致、权重不同”的差异化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采用基于专家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主体功能区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识别不同分区绿色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或优先解决的问题。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开展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表明,绿色发展各目标各要素在长江经济带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性或优先性存在明显差异,应当实施差异化的绿色发展评价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指标体系 主体功能区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演进机制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矢量分析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大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的割裂和冲突,究其本质是其各自对于经济活动两种维度的片面强调。基于要素适宜度的矢量分解,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的理论判断不仅可以揭示主体功能区建设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演进规律,而且通过理论...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的割裂和冲突,究其本质是其各自对于经济活动两种维度的片面强调。基于要素适宜度的矢量分解,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的理论判断不仅可以揭示主体功能区建设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演进规律,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经济系统的长期变动必然同时包括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发展",它们都是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要素适宜度 结构型增长 非结构型增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与新型区域经济协调 被引量:1
9
作者 郝大江 《商业经济》 2010年第14期1-2,23,共3页
基于要素禀赋的空间维度视角,通过经济集聚、集聚外部性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演化的动力分析,揭示出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内在机制根源于要素的空间维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要素匹配。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在区域性要素禀赋基础上的... 基于要素禀赋的空间维度视角,通过经济集聚、集聚外部性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演化的动力分析,揭示出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内在机制根源于要素的空间维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要素匹配。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在区域性要素禀赋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内在机制根源于要素的空间维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要素匹配。从空间维度探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机制这个角度上说,继续沿用空间思维,运用空间分析范式来研究主体功能区必然会有更多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研究成果,从而真正实现主体功能区对于现有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理论的创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形成机制 区域协调
下载PDF
宁夏农村人口梯度转移模式和途径——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丽艳 《宁夏党校学报》 2009年第3期82-85,共4页
随着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宁夏需要从限制开发区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多,农村人口梯度转移模式就是适应这一变化的一种农村人口转移模式,它对促进农村人口职业转变和空间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地区城镇化步伐,... 随着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宁夏需要从限制开发区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多,农村人口梯度转移模式就是适应这一变化的一种农村人口转移模式,它对促进农村人口职业转变和空间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地区城镇化步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农村 主体功能区 人口梯度转移
下载PDF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11
作者 张孟洋 郭维真 《嘉兴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2-65,共4页
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还存在着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约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资本效率,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全方位产业价值链竞争,重新塑造国家及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推动金融资本与产... 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还存在着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约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资本效率,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全方位产业价值链竞争,重新塑造国家及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推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构建跨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推动产业整合和市场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产业价值链 生产型服务业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与制度设计——以黑龙江省为例
12
作者 郝大江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年第7期7-10,共4页
从经济活动的空间维度视角出发,论证了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其实质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促使特定区域非区域性要素与区域性要素之间的相互匹配、相互协调。同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技术,构建了要素匹配测度模型,并通过要素匹配与约束... 从经济活动的空间维度视角出发,论证了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其实质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促使特定区域非区域性要素与区域性要素之间的相互匹配、相互协调。同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技术,构建了要素匹配测度模型,并通过要素匹配与约束层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路径与实施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应以各种要素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科学合理配置为设计重点,确保非区域性要素在各区域性要素之间不再具有进一步提高效益的余地,使得区域经济达到要素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宏观调控机制 制度设计
下载PDF
主体功能视角下皖南旅游区乡村多功能演化特征与影响机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朱跃 杨兴柱 +3 位作者 杨周 郑义刚 杨万明 顾寒月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5-823,共9页
以皖南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主体功能县域旅游地乡村多功能研究框架及其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比分析不同主体功能区乡村多功能差异特征、影响因素、类型模式,并提出提升路径。结果发现:(1) ... 以皖南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主体功能县域旅游地乡村多功能研究框架及其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比分析不同主体功能区乡村多功能差异特征、影响因素、类型模式,并提出提升路径。结果发现:(1) 2006—2017年,不同功能结构在各类主体功能区差异明显,旅游休闲功能比重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比重不断下降。(2)乡村多功能由重点开发区向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梯级递减且差距不断扩大,不同主体功能区乡村多功能扩散收敛和功能强度格局基本吻合。(3)重点开发区乡村多功能演化为城镇带动型,主要受城镇辐射、产业结构、人口集聚的影响;农产品主产区乡村多功能演化为农业现代型,主要受自然条件、政策调控、技术应用的影响;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多功能演化为旅游发展型,主要受旅游发展、生态资源、市场需求的影响。(4)基于乡村多功能测度结果,识别7类极化发展型和4类主导发展型县域,并从主体功能区城乡融合角度建议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演化 旅游地乡村 主体功能区 皖南旅游区
下载PDF
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动态综合评价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旭辉 朱启贵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105,共10页
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动态评价体系构建对引导政府按照正确政绩观要求推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笔者以生态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为切入点,从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五个方... 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动态评价体系构建对引导政府按照正确政绩观要求推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笔者以生态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为切入点,从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五个方面构建了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2010—2014年四个生态主体功能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价,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彼此间差距明显。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缩小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的差距,推进其均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主体功能区 绩效 动态评价 二次加权法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人口—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四川省重点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涂建军 周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人口与经济作为主体功能区的2个核心要素,二者的协调及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以四川省重点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区内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人口与经济作为主体功能区的2个核心要素,二者的协调及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以四川省重点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区内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重点开发区人口与经济间存在耦合关系,在耦合时序上整体处于磨合期;2001-2010年10年间二者耦合程度不断增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二者间的协调关系增强;但区内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在人口—经济间的耦合协调类型以过渡型为主,占重点开发区的80.76%,而协调型仅占1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重点开发区 人口与经济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地理学的空间认识及中国国土空间功能优化方向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孟宝 邓伟 彭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0-176,共7页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随着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方案的提出并成为国家基本战略之一,多尺度国土空间的格局分析及功能分区、优化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国土...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随着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方案的提出并成为国家基本战略之一,多尺度国土空间的格局分析及功能分区、优化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国土空间形成过程、格局及功能的相关关系。指出国土空间开发失衡的根本原因包括:国土空间初始格局影响、不同限定区域主体在利益最大化追求过程中看似“理性”的资源抢占和策略选择;以美好愿望为出发点形成的国土空间规划欠完善及执行保障不到位等。围绕地理学“格局—过程”的基本研究途径和方法,提出通过对国土空间现状的准确把握、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的梳理融合、系统和解析相结合的方法思路运用,配以规划机制的优化、法律的保障及博弈过程中的科学性趋优等使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失衡到平衡,功能从失调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主体功能区 国土空间功能区 失衡 优化
下载PDF
基于三维魔方的芜湖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范树平 程久苗 项思可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2期66-74,共9页
按照一定的分区原则,运用适当分区技术路径,合理选择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资源生态保护度、社会经济发展强度、发展潜力3个方面分别进行指标评价,将评价单元划分不同等级.在此基础上,采用三... 按照一定的分区原则,运用适当分区技术路径,合理选择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资源生态保护度、社会经济发展强度、发展潜力3个方面分别进行指标评价,将评价单元划分不同等级.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魔方法,构建魔方单元与主体功能区对应关系,将市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定性确定禁止开发区域,分区评价及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三维魔方 熵值法 芜湖市
下载PDF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 on built-up area expansion in China 被引量:13
18
作者 LIU Wenchao LIU Jiyuan +1 位作者 KUANG Wenhui NING Ji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6期643-660,共18页
China had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for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 (MFOZ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nce 2010. This study analyzed and compare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 China had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for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 (MFOZ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nce 2010. This study analyzed and compare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in built-up area for China's MFOZs using a China' s Land Use Database (CLUD) derived from high-resolution remotely sensed images in the periods of 2000-2010 and 2010-2013. To sum up: (1) The percentage of built-up area in each of the MFOZ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vealing the gradient feature of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s. (2) Annual growth in built-up area in optimal development zones (ODZs) decreased signifi- cantly during 2010-2013 compared with the period 2000-2010, while annual growth in built-up area in key development zones (KDZ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zones (APZs) and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s (KEFZ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3) In ODZs, the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in built-up area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other regions; the average area increase and rate of increase of built-up area in KDZs was fast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an in other regions; average annual area growth of built-up area in APZs in the northeast,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as twice as high as the previous decade on average; the annual rate of change and increase in the dynamic degree of built-up area were most notable in KEFZs in the central region. (4)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charac- teristics of built-up area expansions in the period 2010-2013 reflected the gradient feature of the plan for MFOZs. But the rate of increase locally in built-up area in ODZs, APZs and KEFZs is fast, so the 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adopt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policies. The conclusions indicated these methods and results were meaningful for future regulation strategies in optimizing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land use chang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town built-up area China
原文传递
我国主体功能区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一带一路”分类区域调控的启示 被引量:9
19
作者 姜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69-78,共10页
我国2011年正式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内学者在主体功能区内涵、功能、调控政策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其成果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通过系统文献梳理,无论是在研究范围上还是在研究深度上,现有研究成... 我国2011年正式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内学者在主体功能区内涵、功能、调控政策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其成果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通过系统文献梳理,无论是在研究范围上还是在研究深度上,现有研究成果仍远远不能满足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需要,尤其是主体功能区的重大创新,其实质是突破传统经济理论"无空间维度"分析范式,而将具有空间特征的区域经济承载主体(资源约束、环境特征)纳入理论分析之中,故而继续沿袭旧有理论分析范式必然无法适应新发展观下的主体功能区建设。因此,在系统分析过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认为揭示主体功能区形成机理和宏观调控机制,其破题之路在于重构传统经济学的空间维度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空间经济 宏观调控机制
下载PDF
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绩效评价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的实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秀杰 符建华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2,共6页
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对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政府服务3个维度出发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绩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维持较好,但存在... 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对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政府服务3个维度出发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绩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维持较好,但存在着生态功能区间发展不平衡和生态功能区内发展不充分的现象;经济绩效对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政府绩效次之、生态绩效较小;针对保护生态安全、创新生态系统、转型经济发展、推进生态旅游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其结论也证实了在重点生态功能区仍然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主体功能区 绩效评价 熵权法 TOPSIS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