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茎秆耐穿刺强度的倒伏遗传研究 被引量:77
1
作者 丰光 刘志芳 +2 位作者 李妍妍 邢锦丰 黄长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33-2138,共6页
以沈单16和郑单958玉米单交种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玉米茎秆穿刺仪,对玉米地上第三茎节中部椭圆形短轴垂直于茎秆进行穿刺,测定玉米茎秆穿刺阻力。通过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茎秆穿刺阻力... 以沈单16和郑单958玉米单交种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玉米茎秆穿刺仪,对玉米地上第三茎节中部椭圆形短轴垂直于茎秆进行穿刺,测定玉米茎秆穿刺阻力。通过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茎秆穿刺阻力为性状,研究控制玉米茎秆倒伏性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两个单交种的F2分离世代群体均呈双峰分布,BC1和BC2群体分离世代呈多峰分布,说明玉米茎秆耐穿刺性遗传为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1对加-显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D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34.5%~45.7%,多基因遗传力41.6%~56.3%,两者在控制玉米茎秆耐穿刺遗传特性上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抗倒伏性状的有效选择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穿刺 抗倒性 遗传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 被引量:64
2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5 位作者 陈传永 刘月娥 张译天 刘秀芝 赵久然 王荣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9-638,共10页
【目的】研究并明确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可为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结构、实现玉米高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JK968为试验材料,设置6.0×10~4株/hm^2(D1)、7.5×10~4株/hm^2(... 【目的】研究并明确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可为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结构、实现玉米高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JK968为试验材料,设置6.0×10~4株/hm^2(D1)、7.5×10~4株/hm^2(D2)和9.0×10~4株/hm^2(D3)3个密度水平,以及乙烯利矮壮素复配剂(EC)和喷施清水为对照(CK)2个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以及茎秆性状对化学调控的响应。【结果】(1)倒伏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中在D1密度条件下,JK968的倒伏率分别比D2和D3低69.1%和83.4%;EC处理可显著降低倒伏率,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0%、19.8%和41.0%。(2)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和重心高度在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EC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和穗位系数略降低,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显著降低。(3)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乳熟期达最大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呈降低趋势;不同节间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表现为地上部第3节>第4节>第5节;EC处理后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4)穗粒数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EC处理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较对照增加。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EC处理后产量分别较对照高438.8 kg·hm^(-2)、1041.3 kg·hm^(-2)和3376.5 kg·hm^(-2),增幅分别为3.6%、8.2%和27.8%。【结论】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增加、重心高度上移、基部节间伸长、基部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下降。EC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性状 种植密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1
3
作者 张洪生 赵明 +2 位作者 吴沛波 翟延举 姜雯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以郑单958、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中密度(52500株/hm2)、高密度(75000株/hm2)条件下对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条件下,两个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受影响均不显著,除第1节间茎秆长度显著增加外,其他节间受密度影响不显著,... 以郑单958、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中密度(52500株/hm2)、高密度(75000株/hm2)条件下对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条件下,两个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受影响均不显著,除第1节间茎秆长度显著增加外,其他节间受密度影响不显著,而基部(第3节间)茎的粗度显著减少;中密度条件下,金海5号各节间茎秆穿刺强度均显著大于郑单958。高密度条件下,金海5号各节间茎秆穿刺强度显著减弱,而郑单958除第3节间穿刺强度显著减弱外,其他节间没有明显变化。高密度条件下,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都显著降低。两个品种在高密度下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中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穿刺强度
下载PDF
施钾量对高产夏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3
4
作者 李波 张吉旺 +4 位作者 崔海岩 靳立斌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93-2099,共7页
倒伏是玉米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施钾量对高产夏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为钾肥科学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设置6个施钾水平,研究高产条件下施钾量对夏玉米基部茎节穿刺强度、伤流量和... 倒伏是玉米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施钾量对高产夏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为钾肥科学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设置6个施钾水平,研究高产条件下施钾量对夏玉米基部茎节穿刺强度、伤流量和产量的影响,并观察基部第3茎节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施钾肥能显著提高茎秆的穿刺强度,DH661和ZD958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17.90%和25.57%,但不同茎节提高幅度不同。伤流液的强度随着施钾量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开花前促进作用大,吐丝期DH661和ZD958施钾180kghm2时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4.30%和29.68%。单位面积内维管束增加,特别是小维管束增多是提高茎秆穿刺强度的关键。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DH661和ZD958分别在施钾180kghm2和240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钾量 穿刺强度 伤流液 茎秆显微结构
下载PDF
玉米茎叶和根系的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 被引量:39
5
作者 宋凤斌 戴俊英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6-258,共3页
在人工控制和自然条件下,就玉米茎叶和根系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比地下部根系敏感,中度干旱胁迫仅在苗期具有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的作用,而对不同品种玉米其他各生育... 在人工控制和自然条件下,就玉米茎叶和根系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比地下部根系敏感,中度干旱胁迫仅在苗期具有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的作用,而对不同品种玉米其他各生育时期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抗旱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在干旱条件下可通过增加叶面积、干物质累积量、根量和根活跃吸收表面积来抵御干旱,以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适应性 茎叶 根系生长发育 自然条件 人工控制 抑制作用 生育时期 玉米品种 干旱条件 地下部 地上部 反应比 抗旱性 叶面积 累积量 干物质 表面积 苗期 根量
原文传递
中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春来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0期130-134,共5页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中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中使用的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不多等因素,致使田间病原菌数量增加,中国玉米茎腐病有逐...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中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中使用的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不多等因素,致使田间病原菌数量增加,中国玉米茎腐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对玉米茎腐病危害逐年加重的现状,笔者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发病症状表现、病情分级标准、病害侵染规律、抗性鉴定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侵染规律 防治策略
下载PDF
玉米秸秆能量指标的测定和利用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库丽霞 陈彦惠 +2 位作者 岳建芝 张百良 吴连成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通过对15个杂交种及其22个亲本自交系的茎秆热值及其化学组分的测定,结果表明:秸秆热值与秸秆产量和子粒产量关系密切;不同材料间、同一材料不同部位间的热值及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材料的热值及纤维素、木质素含... 通过对15个杂交种及其22个亲本自交系的茎秆热值及其化学组分的测定,结果表明:秸秆热值与秸秆产量和子粒产量关系密切;不同材料间、同一材料不同部位间的热值及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材料的热值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增多,半纤维素含量逐渐减少;热值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间有密切相关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0523.6+13273.4X1+15908.9X2,初步确定纤维素、木质素作为秸秆的主要能量指标;根据热值、产量性状结果,认为豫玉25、沈单16、农大108和豫玉34是目前生产上可以大面积推广的高热值、高产的理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利用 能量指标 茎秆热值 化学组分 秸秆产量 子粒产量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玉米茎秆与根系抗倒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汪黎明 李建生 +4 位作者 姚国旗 穆春华 孟昭东 刘德友 戴景瑞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4,81,共7页
以45份杂交种、69份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茎基部抗推力(PRBS)、穗下节间抗折力(BRFI)和拔根力(VRPR)3个抗倒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自交系3个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PRBS与BRFI呈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和杂交种中,茎秆直径与PRBS、B... 以45份杂交种、69份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茎基部抗推力(PRBS)、穗下节间抗折力(BRFI)和拔根力(VRPR)3个抗倒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自交系3个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PRBS与BRFI呈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和杂交种中,茎秆直径与PRBS、BRFI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抗折强度与BRFI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茎秆弹性模量也与PRBS呈显著正相关;自交系PRBS、BRFI、VRPR在抽雄和灌浆两个时期都表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的自交系中,兰卡斯特群自交系3个抗倒性状表现较差,变异度也较小,其他类型种质中,材料间存在较高多样性,现有的主要种质都存在目标性状比较优异的种质;杂交种PRBS、BRFI与亲本相应性状均值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根系 抗倒性
原文传递
乙烯利和激动素对玉米茎秆抗倒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文彬 冯乃杰 +6 位作者 张盼盼 李东 张洪鹏 何天明 赵晶晶 徐延辉 王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6-1334,共9页
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明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为试验材料,在5、7、9展叶期分别喷施乙烯利(ETH)和激动素(KT),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灌... 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明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为试验材料,在5、7、9展叶期分别喷施乙烯利(ETH)和激动素(KT),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灌浆期基部茎秆形态、力学、化学组分及成熟后的倒伏率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德美亚1号’5展叶期喷施KT,节间直径显著增加21.11%,节间密度增加13.23%;与对照相比,‘德美亚2号’7展叶期喷施ETH,使基部节间总长度显著降低14.41%,节间直径显著增加10.70%,节间密度显著增加15.46%。‘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7展叶期喷施ETH,分别与对照相比,折断力显著增加26.04%和16.77%,穿刺强度显著增加22.77%和14.62%。‘德美亚2号’9展叶期喷施ETH,节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的化学组分总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25.49%。KT对两个品种茎秆力学影响表现不同,ETH对两个品种茎秆力学调控效果优于KT处理。两种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两种玉米收获期的倒伏率。节间直径与折断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5**),节间化学组分总含量和节间直径与倒伏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两个品种9展叶期喷施KT,产量比对照极显著增加22.24%和19.98%,喷施ETH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综上,KT于两个品种9展叶期喷施可显著增加产量,ETH于两个品种7展叶期喷施对抗倒伏性调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激动素 玉米 茎秆形态 茎秆力学特性 抗倒性 产量
下载PDF
玉米茎剪断力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玉香 周道玮 +1 位作者 张玉芬 梁存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6-771,共6页
玉米秸秆是东北农牧交错地区冷季重要饲料来源。决定玉米秸秆饲料品质的结构部位是茎,茎的剪断力直接反映其物理特征。本文选择四密21、农大3138和登海1号3个玉米品种进行试验。将玉米植株叶片、叶鞘及果穗等去除,按50cm高度分段,研究... 玉米秸秆是东北农牧交错地区冷季重要饲料来源。决定玉米秸秆饲料品质的结构部位是茎,茎的剪断力直接反映其物理特征。本文选择四密21、农大3138和登海1号3个玉米品种进行试验。将玉米植株叶片、叶鞘及果穗等去除,按50cm高度分段,研究了玉米茎不同高度处剪断力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进,茎的剪断力逐渐增大,茎下部的剪断力大于上部。测定剪断力之后的茎,选择登海1号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分析剪断力与茎含水量及酸性洗涤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减小,剪断力增大,二者具有负相关关系;剪断力随着酸性洗涤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关系。本文研究证明,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用作饲料消化率逐渐下降,尤其在生长后期,消化率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剪断力
下载PDF
玉米残体分解对不同肥力棕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英德 汪景宽 +4 位作者 王思引 孙雪冰 李君薇 张明垚 高晓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9-1037,共9页
以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29 a)形成的高、低两种肥力水平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部位玉米残体为试验试材,分别向两种土壤中加入玉米根茬和茎叶,进行田间原位培养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低肥力土壤添加玉米根茬(LF+R)、低肥力土壤添加玉... 以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29 a)形成的高、低两种肥力水平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部位玉米残体为试验试材,分别向两种土壤中加入玉米根茬和茎叶,进行田间原位培养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低肥力土壤添加玉米根茬(LF+R)、低肥力土壤添加玉米茎叶(LF+S)、高肥力土壤添加玉米根茬(HF+R)、高肥力土壤添加玉米茎叶(HF+S)和未添加玉米残体的对照处理(LF,HF)。本研究旨在探明玉米根茬、茎叶添加后不同肥力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变化规律,为构建合理的秸秆还田与施肥措施,减少土壤侵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添加玉米残体后低肥力棕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大级别团聚体(>2 mm和1~2 mm)有机碳贡献率的提升幅度比高肥力棕壤大,说明低肥力土壤对外源有机质的响应更敏感,向大团聚体转化的速率更快。2)培养结束时,高肥力棕壤添加茎叶处理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添加根茬处理,而添加根茬处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添加茎叶处理;低肥力棕壤中根茬和茎叶添加处理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之间差异不明显。3)在田间原位培养过程中,棕壤>2 mm和1~2 mm团聚体所占比例和团聚体稳定性呈现出前期(0~360 d)快速增加,后期(360~720 d)趋于稳定的趋势。可以看出,玉米残体对土壤团聚体团聚化过程的作用强度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表明,作物残体输入对棕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与棕壤肥力水平和不同残体部位间的差异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土壤肥力 玉米残体 根茬 茎叶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玉米茎流速率及耗水量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聂文果 张盹明 +2 位作者 徐先英 唐进年 金红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0-234,共5页
河西沙漠绿洲边缘农作物生产用水短缺,为了发展绿洲边缘的生态产业,对绿洲边缘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玉米耗水量作了测试分析。采用植物热平衡茎流(Sap Flow System)计,对沙漠绿洲边缘沙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玉米整株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季节变... 河西沙漠绿洲边缘农作物生产用水短缺,为了发展绿洲边缘的生态产业,对绿洲边缘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玉米耗水量作了测试分析。采用植物热平衡茎流(Sap Flow System)计,对沙漠绿洲边缘沙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玉米整株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及耗水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得出:玉米径流速率日变化呈现出单峰曲线峰值为14:00时为69.7303gm/hr。玉米在全生育期的茎流速率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平均值)为68.71gm/hr。以玉米密度为67500株/hm2计算茎流耗水量,在生长季节中玉米茎流速率高峰时期的6、7、8三个月蒸腾所需生理用水量为6478.2m3/hm2。5月和9月共用水160m3,全生育期需水量8878.2m3/hm2,比同样条件下种植药用黄芪植物多用水量4678.2m3/hm2。另外玉米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中的光量子密度(PFD)、大气温度(Tair)、相对湿度(RH)、水汽压亏缺(VPD)等有着及其密切的相关关系,经回归分析得出了玉米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为沙漠绿洲边缘种植农作物玉米合理用水方案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流速率 日变化 季节变化 节水 回归分析
下载PDF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倒伏率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邓妍 王创云 +5 位作者 赵丽 张丽光 郭虹霞 王陆军 牛学谦 王美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6-223,共8页
为探明黄土高原雨养区不同春玉米品种茎秆性状、田间土壤水分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其与产量和倒伏率的关系,于2015,2016年选用不同茎秆抗倒性的2个品种(郑单958和晋单86)作为材料,设置了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共5个... 为探明黄土高原雨养区不同春玉米品种茎秆性状、田间土壤水分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其与产量和倒伏率的关系,于2015,2016年选用不同茎秆抗倒性的2个品种(郑单958和晋单86)作为材料,设置了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分析了玉米茎秆农艺性状、抗倒力学特性、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与产量和倒伏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增加,郑单958株高和穗位高先升高后降低,但穗位高系数变化不大,晋单86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系数逐渐增加;基部第3节间农艺性状和力学性状均先增加后降低,郑单958以种植密度7.50万株/hm^2达最大值,且节间直径处理间差异显著,而晋单86种植密度6.00万株/hm^2达最大值,且种植密度6.00万株/hm^2以上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群体密度增加,拔节-吐丝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均先上升后降低,且郑单958和晋单86分别以种植密度7.50万,6.00万株/hm^2达最大值,而灌浆-成熟期先降低后上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拔节期、大喇叭期和吐丝期土壤蓄水量与节间直径、节间干质量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单位茎长干物质量与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性能呈显著正相关;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弯曲性能、节间干质量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率呈显著负相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郑单958和晋单86分别以7.50万,6.00万株/hm^2最高,产量分别提高7.67%~25.74%,20.36%~29.6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45%~17.71%,14.14%~20.38%,而种植密度达7.50万株/hm^2时出现倒伏,且郑单958较低。根据品种特性进行合理密植,协调茎秆生长、土壤水分应用,更有利于降低倒伏率,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茎秆 农艺性状和力学性状 土壤蓄水量 产量 倒伏率
下载PDF
不同氮源发酵的玉米秸基质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超杰 王吉庆 王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62-164,共3页
该试验分别以烘干鸡粪、尿素和硫酸铵为氮源发酵的玉米秸基质为原料,采用玉米秸基质∶蛭石=6∶4(体积比)为育苗基质,以草炭∶蛭石=2∶1(体积比)为对照,进行春季番茄育苗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源及配比发酵的玉米秸基质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 该试验分别以烘干鸡粪、尿素和硫酸铵为氮源发酵的玉米秸基质为原料,采用玉米秸基质∶蛭石=6∶4(体积比)为育苗基质,以草炭∶蛭石=2∶1(体积比)为对照,进行春季番茄育苗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源及配比发酵的玉米秸基质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5%烘干鸡粪氮+75%化学肥料氮发酵生产的玉米秸基质,在番茄日历苗龄35 d、40d时,其幼苗平均株高与对照基质相近,平均茎粗、平均根体积、平均最大根长均高于对照;日历苗龄40 d时,番茄幼苗地上部、地下部平均单株干重均略高于对照,采用该氮源配方发酵生产的玉米秸基质可以替代草炭用于番茄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 发酵氮源 基质 番茄育苗
下载PDF
玉米拔节后不同水分处理对植株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庆军 崔金虎 +4 位作者 王洪预 温海娇 高亚男 罗利红 韩海飞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09,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研究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春玉米植株性状、水分利用特性、茎秆强度与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株高增加,穗位高和茎秆强度有所增加,对茎粗的影响相对较小。干旱胁迫下适度灌...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研究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春玉米植株性状、水分利用特性、茎秆强度与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株高增加,穗位高和茎秆强度有所增加,对茎粗的影响相对较小。干旱胁迫下适度灌水,玉米的茎秆强度和株高、茎粗及穗位高呈正相关关系;在灌水量达田间持水量100%的处理下,玉米的茎秆强度和株高、茎粗及穗位高呈负相关,即玉米的茎秆强度随株高和穗位高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从而增加了倒伏的风险。随着灌水量的增多,玉米产量提高不明显,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灌水量 茎秆强度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行向和种植方式对玉米穗下节间与茎倒伏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胜群 刘铁东 +3 位作者 宋凤斌 王洋 齐晓宁 朱先灿 《土壤与作物》 2016年第3期159-165,共7页
行向和种植方式是调节玉米冠层结构的重要措施。但行向和种植方式是否影响基部茎节的抗倒伏相关性状还不清楚。本研究在吉林省玉米种植区进行,采用均匀垄(行距为65 cm)和宽窄行(宽行距为80 cm,两窄行距为40 cm)的种植方式,行向分别为东... 行向和种植方式是调节玉米冠层结构的重要措施。但行向和种植方式是否影响基部茎节的抗倒伏相关性状还不清楚。本研究在吉林省玉米种植区进行,采用均匀垄(行距为65 cm)和宽窄行(宽行距为80 cm,两窄行距为40 cm)的种植方式,行向分别为东西向、南北向和南偏西20°,探讨行向和种植方式对倒伏相关的玉米基部节间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宽窄行种植的玉米的穗高系数低于均匀垄。行向影响玉米基部第二茎节的横向压碎强度、第二、第四和第六茎节的含水量以及第四茎节的茎粗系数。行向和种植方式互作对第二和第六茎节的横向压碎强度、第四茎节的单位长度鲜质量、鲜密度以及茎粗系数的影响显著。因此选择宽窄行种植方式和适宜的行向可以提高玉米基部茎节倒伏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向 玉米 宽窄行 茎倒伏
下载PDF
玉米茎秆纤维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飞前 刘小刚 +4 位作者 王红武 黄长玲 吴宇锦 胡小娇 刘志芳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8,共5页
利用B73与By804构建的高油玉米群体为材料,对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探讨茎秆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及与茎秆穿刺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利用B73与By804构建的高油玉米群体为材料,对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探讨茎秆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及与茎秆穿刺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木质素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0.10%。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纤维素和木质素与茎秆穿刺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纤维品质 穿刺强度
原文传递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凤启 丁勇 +4 位作者 张君 赵霞 马智艳 赵发欣 唐保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5期12-17,共6页
为了阐述不同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对密度响应,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6个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浚单20’、‘金海5号’、‘利民33’)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60000、90000、112500、127500株/hm2)下不同品... 为了阐述不同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对密度响应,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6个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浚单20’、‘金海5号’、‘利民33’)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60000、90000、112500、127500株/hm2)下不同品种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品种棒三叶面积及茎粗系数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在不同品种或不同叶位存在差异。产量构成因素如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4个种植密度中,‘金海5号’、‘伟科702’、‘郑单958’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产量为最高;其他3个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回归分析发现在10个已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行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株型性状 棒三叶 茎粗
下载PDF
玉米抗茎秆倒伏相关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燕树锋 刘海芳 +6 位作者 孙书库 铁双贵 卢彩霞 岳润清 齐建双 韩小花 郭书磊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53-2358,共6页
以6个玉米F1代杂交组合(DF-1×DF-2,DF-1×DF-3,DF-1×DF-4,DF-2×DF-3,DF-2×DF-4,DF-3×DF-4)为材料,研究了密度、组合方式和农艺性状对玉米F1代杂交组合成熟期茎秆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茎秆倒伏率... 以6个玉米F1代杂交组合(DF-1×DF-2,DF-1×DF-3,DF-1×DF-4,DF-2×DF-3,DF-2×DF-4,DF-3×DF-4)为材料,研究了密度、组合方式和农艺性状对玉米F1代杂交组合成熟期茎秆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茎秆倒伏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6个F1代杂交组合中4个组合茎秆倒伏率显著的增加,而2个组合茎秆倒伏率增加不显著;组合方式对玉米茎秆倒伏具有显著的影响,自交系DF-1组配的3个F1代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率居于前3位,105 000株/公顷密度时DF-1×DF-3和DF-1×DF-4的茎秆倒伏率分别为94.64%和62.80%,这表明自交系DF-1可能含有致F1代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的基因;茎秆倒伏率与株高、穗位高和穗上节间数之间经相关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与茎粗之间经相关分析达到显著水平,而与穗下节间数、穗叶宽、穗上叶宽和穗下叶宽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认为,自交系DF-1可能含有致F1代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的基因,可用于抗茎倒基因定位及基因挖掘研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2个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率增加不显著,这表明通过高密度筛选获得抗倒耐密的F1代杂交组合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倒伏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玉米茎秆纤维素含量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飞前 刘小刚 +4 位作者 王红武 黄长玲 吴宇锦 胡小娇 刘志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6,共7页
以B73×By804和郑58×HD568构建的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不同时期玉米茎秆纤维素含量,通过表型分析、联合方差分析以及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玉米茎秆纤维素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纤维素含... 以B73×By804和郑58×HD568构建的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不同时期玉米茎秆纤维素含量,通过表型分析、联合方差分析以及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玉米茎秆纤维素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纤维素含量变异丰富,遗传力高,两个群体纤维素含量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均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两个群体在生育后期纤维素含量差异明显。符合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C),遗传率分别是71.04%和8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纤维素 抗倒性 遗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