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苗枯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5
1
作者 狄广信 关梅萍 +3 位作者 王永才 谢良泰 阮技红 陈兵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8-21,共4页
1990~1992年研究证实浙江省发生的玉米苗枯病的病原菌以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Fusariummoniliformevar.intermediumNeishetLegget)为主;带菌种子和病土是本病的初侵染源;选... 1990~1992年研究证实浙江省发生的玉米苗枯病的病原菌以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Fusariummoniliformevar.intermediumNeishetLegget)为主;带菌种子和病土是本病的初侵染源;选用抗病品种、种子药剂处理和增施磷肥是防治玉米苗枯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枯病 防治 病原菌 鉴定
下载PDF
东北玉米苗枯病病原镰孢菌rDNA ITS鉴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丽娟 徐秀德 +2 位作者 姜钰 董怀玉 刘可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3,137,共4页
从东北地区采集引起玉米苗枯病的镰孢菌种群的菌株,选取12株形态及培养性状不同的菌株,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有7个种,分别是拟轮生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des... 从东北地区采集引起玉米苗枯病的镰孢菌种群的菌株,选取12株形态及培养性状不同的菌株,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有7个种,分别是拟轮生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iutinans)、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及尚未确定种类的F11菌株。F11菌株与Genbank中的镰孢菌株FVS3(DQ885388)的同源性达到99.8%,该菌株与其他测试菌株ITS序列差异显著,可能是一个新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枯病 镰孢菌 rDNA ITS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春元 李洪连 +1 位作者 吴建宇 刘建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8-61,共4页
对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籽粒(或病粒)中串珠镰刀菌的带菌率最高,分离频率为59.61%,其次为木霉菌,分离频率为14.97%。从玉米杂交种中分离到的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串珠镰刀... 对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籽粒(或病粒)中串珠镰刀菌的带菌率最高,分离频率为59.61%,其次为木霉菌,分离频率为14.97%。从玉米杂交种中分离到的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蠕孢菌和禾谷镰刀菌对玉米幼苗的致病力较强,只是发病时间、病害蔓延速度有所差异。病原菌分离频次的高低与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弱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穗粒腐病 玉米苗枯病 致病性
下载PDF
玉米苗枯病抗源筛选与抗性遗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谢慧玲 袁秀云 +2 位作者 汤继华 梁清志 吴伟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通过对72份玉米自交系和29份杂交组合进行玉米苗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在72份自交系中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15份抗病材料,24份中抗材料,10份感病材料,20份高感材料;在29份杂交组合中筛选出12份高抗材料,17份中抗材料.通过部分自交系和相应... 通过对72份玉米自交系和29份杂交组合进行玉米苗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在72份自交系中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15份抗病材料,24份中抗材料,10份感病材料,20份高感材料;在29份杂交组合中筛选出12份高抗材料,17份中抗材料.通过部分自交系和相应杂交组合的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比自交系具有较强的抗性,可以利用抗×抗或抗×感的杂交模式选育玉米苗枯病的抗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枯病 抗源筛选 抗性遗传
下载PDF
防治玉米苗枯病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9
5
作者 邢会琴 马建仓 +1 位作者 毛涛 陈广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9-322,共4页
为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有效防治玉米苗枯病,采用毒力测定法对16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筛选,结果表明,98%烯唑醇、97%多菌灵、70%多·福WP和80%多·福·福锌WP对玉米苗枯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持效期长;98%烯唑醇和97%多菌灵的... 为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有效防治玉米苗枯病,采用毒力测定法对16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筛选,结果表明,98%烯唑醇、97%多菌灵、70%多·福WP和80%多·福·福锌WP对玉米苗枯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持效期长;98%烯唑醇和97%多菌灵的毒性明显高于70%多·福WP和80%多·福·福锌WP;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98%烯唑醇包衣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有较大的影响,能明显降低玉米苗期植株的根重,茎鲜重,株高,发芽率和发芽势;97%多菌灵包衣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不大。因此,在生产上,97%多菌灵可以按要求包衣,防治玉米苗枯病,而98%烯唑醇种子处理时要慎重,以免低温造成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枯病 抑制作用 串珠镰刀菌 杀菌剂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苗枯病菌毒力测定及防效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春元 刘建华 +2 位作者 徐小玉 李洪连 吴建宇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2-46,共5页
选用7种杀菌剂对玉米苗枯病菌(Fusanummoniliform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盆栽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适乐时、烯唑醇、立克秀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4、0.12和0.19μg/g。多菌灵、福... 选用7种杀菌剂对玉米苗枯病菌(Fusanummoniliform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盆栽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适乐时、烯唑醇、立克秀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4、0.12和0.19μg/g。多菌灵、福美双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17和1.77μg/g。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适乐时、福美双拌种对玉米苗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达到54.8%和52.3%,生产上可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荆 玉米苗枯病 串珠镰刀茼 抑制作用 相对防效
下载PDF
玉米苗枯病在聊城地区的发生现状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培宝 任爱芝 《杂粮作物》 CAS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玉米苗枯病是一种由多种镰刀菌侵染的引起真菌病害,近几年来在聊城呈逐步加重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环境条件、病原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对其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聊城地区 发生现状 综合防治 玉米 苗枯病 影响因素 症状 病原
下载PDF
禾谷镰孢荧光定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玉米苗枯病上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葛波 杨洋 +3 位作者 张申萍 王晓鸣 陈国康 段灿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9-415,共7页
为实现对田间土壤中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定量检测,本研究构建了土壤含菌量与玉米苗枯病病情指数的回归模型。基于禾谷镰孢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基因CYP51C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HQ1-F/HQ1-R,利用引物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 为实现对田间土壤中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定量检测,本研究构建了土壤含菌量与玉米苗枯病病情指数的回归模型。基于禾谷镰孢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基因CYP51C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HQ1-F/HQ1-R,利用引物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体系,选取4个玉米自交系品种进行室内苗枯病接种试验,调查其病情指数,利用RT-qPCR体系检测土壤禾谷镰孢含菌量,并对病情指数和土壤禾谷镰孢含菌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仅禾谷镰孢扩增出目的条带并且可从多种病原菌土壤中检测出。RT-qPCR的熔解曲线具有单一吸收峰,扩增曲线的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为104.7%,标准曲线为y=-3.2137x+34.9560(R^2=0.9968),最低可检测到1 pg/μL的DNA。随着土壤禾谷镰孢接菌量的增加,单位土壤禾谷镰孢含菌量呈线性增加,即y=13.603x-85.370(R^2=0.9998)。4个玉米品种的病情指数与土壤禾谷镰孢含菌量的回归曲线分别为y=0.0789x+22.0590(R^2=0.7949)、y=0.0304x+7.8686(R^2=0.9579)、y=0.0458x+23.7540(R^2=0.5420)、y=0.0471x+32.0760(R^2=0.6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土壤 玉米苗枯病 预警
原文传递
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9
作者 田雪亮 陈锡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9-601,共3页
采用玉米种子培养液对串珠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作为玉米苗枯病抗病鉴定指标,并与21个杂交玉米种苗枯病田间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来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胚根、胚... 采用玉米种子培养液对串珠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作为玉米苗枯病抗病鉴定指标,并与21个杂交玉米种苗枯病田间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来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与玉米苗枯病田间发病率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919。该两种方法结果准确,可以作为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枯病 抗病鉴定
下载PDF
玉米苗枯病的研究进展与防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勇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2年第7期33-35,共3页
总结苗枯病国内的研究进展,对该病的症状识别、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制种玉米 苗枯病 防治
原文传递
玉米苗枯病抗病资源的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春元 许小玉 +2 位作者 吴建宇 李洪连 宋伟彬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接种串珠镰刀菌,利用建立的玉米抗苗枯病鉴定指标体系,进行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从47份玉米自交系和2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了2份高抗自交系和3份高抗杂交种,15份抗病自交系和7份抗病杂交种.
关键词 玉米苗枯病 抗性 鉴定
下载PDF
福克戊(FKW)复配种衣剂对玉米苗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多成 肖占文 田开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28,共4页
测定了6种常用农药和2种常用种衣剂对玉米苗枯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0%福.克悬浮种衣剂抑菌效果最好。供试药剂的MIC、复配药剂联合毒力及其对靶标生物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0%福.... 测定了6种常用农药和2种常用种衣剂对玉米苗枯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0%福.克悬浮种衣剂抑菌效果最好。供试药剂的MIC、复配药剂联合毒力及其对靶标生物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0%福.克种衣剂与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复配比例范围为(200-400)∶1,且联合毒力指数在150.11%-197.94%,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安全,最佳复配比为(200-300)∶1。室内接菌条件下与田间小区防治试验表明,福.克与戊唑醇复配剂适宜药种比为1∶(50-60),对玉米苗枯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达95.17%-95.62%,田间达95.13%-9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枯病 福.克悬浮种衣剂 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福克戊复配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杂交制种玉米苗枯病发生规律及发生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旺旺 聂玉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5期111-114,共4页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小区试验及室内病原鉴定等方法,对河西走廊杂交制种玉米苗枯病的流行规律及发病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枯病是由镰孢菌、蠕孢菌、丝核菌及腐霉菌等多种病原复合侵染引起,其中镰孢菌是引起河西走廊玉米苗枯...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小区试验及室内病原鉴定等方法,对河西走廊杂交制种玉米苗枯病的流行规律及发病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枯病是由镰孢菌、蠕孢菌、丝核菌及腐霉菌等多种病原复合侵染引起,其中镰孢菌是引起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的主要病原;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盛发期为4~5叶期;在高密度、NK肥条件下,病害发生重,传播蔓延速度快,尤其当密度达到8.50万株/hm^(2)时,病害发生程度明显加重;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玉米苗枯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枯病 发生规律 发病因子 河西走廊
下载PDF
玉米苗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瑞 王建明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260-263,共4页
对引起山西昔阳县玉米苗枯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分生孢子形态和萌发特性将该菌鉴定为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菌rDNA-ITS的扩增与序列进行测定,测得序列与F.moniliforme同源性为1... 对引起山西昔阳县玉米苗枯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分生孢子形态和萌发特性将该菌鉴定为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菌rDNA-ITS的扩增与序列进行测定,测得序列与F.moniliforme同源性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枯病 病原菌 串珠镰刀菌 PCR扩增 ITS区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