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1
作者 陈声祥 张巧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研究进展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分子生物学方法 病害发生规律 60年代 病害防治 防治方法 防病效果 80年代 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 病原形态 介体昆虫 比较鉴定 防治措施 华北 流行 相似性 寄主 成灾 稻区
原文传递
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路银贵 曹永胜 +2 位作者 田兰芝 邸垫平 苗洪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0,共4页
通过对农大108、郑单958和德玉18等3个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后株高与单株产量的测定,按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值推导出了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即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依次为1,4/5,2/3,1/2,1/3,其对应病株的病级分别是0... 通过对农大108、郑单958和德玉18等3个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后株高与单株产量的测定,按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值推导出了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即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依次为1,4/5,2/3,1/2,1/3,其对应病株的病级分别是0,1,2,3,4级;明确了0—4级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即0,1,2,3,4级病株,产量损失率依次为0.25%,50%,75%和100%。利用该分级标准对10个生产品种的玉米粗缩病病情进行调查,构建了回归方程Y=-0.253+1.02X。利用16个生产品种对方程进行检验,检验准确率为:理论产量损失率与实际产量损失率没有显著差异。应用此方程,可预测玉米粗缩病导致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分级标准 病情指数 产量损失
下载PDF
玉米抗粗缩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薛林 张丹 +3 位作者 徐亮 金萌萌 彭长俊 徐辰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23-2129,共7页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按UPGMA方法,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粗缩病 抗性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64份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永坤 李新海 +4 位作者 肖木辑 李明顺 苑森行 王向东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48-1854,共7页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2年3种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以3种环境的平均病株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2份、抗病系17份、中抗系18份、感病系12份和高感系5份。采用70对SSR引物在64份自交系中检测出276个等位基因变异...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2年3种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以3种环境的平均病株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2份、抗病系17份、中抗系18份、感病系12份和高感系5份。采用70对SSR引物在64份自交系中检测出27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57,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可将供试系划为6个杂种优势亚群BSSS、PA、Lancaster、旅大红骨、四平头和PB。根据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反应,发现PB和四平头亚群的病株率较低(1.6%和4.9%),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病株率 遗传变异 SSR标记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及自交系抗病性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启唐 李钊敏 董哲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年,观察品种、自交系及育种材料的发病率表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对185份自交系抗病鉴定表明不同种质材料的选系抗病性差异悬殊。对6个亲本自交系双列杂交的9个杂交种抗病性分析结果,亲本对后代有一定遗... 在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年,观察品种、自交系及育种材料的发病率表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对185份自交系抗病鉴定表明不同种质材料的选系抗病性差异悬殊。对6个亲本自交系双列杂交的9个杂交种抗病性分析结果,亲本对后代有一定遗传力,各亲本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自交系 抗病性 一般配合力
下载PDF
河南省部分地区玉米粗缩病暴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晓婷 高飞 +2 位作者 张立荣 孙炳剑 李洪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玉米粗缩病由灰飞虱传播,病原主要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近年来其在河南省局部地区多次暴发,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为带毒虫量大,耕作制度适合病害传播,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联防意识缺乏等。并结合河南省生... 玉米粗缩病由灰飞虱传播,病原主要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近年来其在河南省局部地区多次暴发,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为带毒虫量大,耕作制度适合病害传播,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联防意识缺乏等。并结合河南省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当调整播期,预测预防病害发生,选育利用抗病品种,清除田间杂草和虫源等的"避、除、抗、防"综合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暴发原因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强 李晚忱 +1 位作者 王振营 何康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分布、病症特征、病原、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和特点、流行规律、品种抗病性等方面回顾玉米粗缩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引起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有Maize rough dwarfvirus(MRDV)、Rice black strea... 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分布、病症特征、病原、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和特点、流行规律、品种抗病性等方面回顾玉米粗缩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引起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有Maize rough dwarfvirus(MRDV)、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virus(RBSDV)和Mal de Río Cuarto virus(MRCV),在我国流行的是RBSDV,主要依靠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间作套种尤其是麦/玉米种植模式与玉米粗缩病暴发流行密切相关,主要是为病毒和传毒介体提供了栖息繁衍环境和循环寄主。目前玉米粗缩病抗性种质资源缺乏,应用的防治技术还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求。协调高效的种植模式(间套种)与防病需求之间的关系,研发简便、实用、高效的防病治病措施,抗玉米粗缩病种质资源的创新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病原 灰飞虱
原文传递
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国胜 侯玮 +3 位作者 陈举林 李平海 闫保罗 刘善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71-73,共3页
以郑单958为试料,研究了7个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与病害的发生关系密切。5月11日春播(早播)或6月15日以后麦后播种发病轻,减产少;5月18日、5月25日、6月1日、6月8日套种发病重,减产多。据此,提出适... 以郑单958为试料,研究了7个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与病害的发生关系密切。5月11日春播(早播)或6月15日以后麦后播种发病轻,减产少;5月18日、5月25日、6月1日、6月8日套种发病重,减产多。据此,提出适当调整播种期、改变种植模式,采用早播或者麦后直播、适当晚收的种植模式,可避免或减轻粗缩病的危害,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播期 玉米粗缩病 发病率 产量性状
下载PDF
玉米种质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延玲 刘书义 +2 位作者 白雪峰 王鹏 李国强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3,11,共3页
采用罩笼法对6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登海3622、金海5号、农大108对粗缩病具有抗性,其中农大108的抗性还表现在灰飞虱对它的趋向性较弱上。结合不同品种的种质分析,发现不同血缘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Reid种质... 采用罩笼法对6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登海3622、金海5号、农大108对粗缩病具有抗性,其中农大108的抗性还表现在灰飞虱对它的趋向性较弱上。结合不同品种的种质分析,发现不同血缘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Reid种质血缘为主的品种抗性较差,含有PB种质血缘的品种则表现出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粗缩病 抗性 种质
原文传递
江苏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与流行因素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益军 程兆榜 +3 位作者 范永坚 张文荟 成长庚 王诗白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传播介体。苏北地区灰飞虱 1年发生 5代 ,以第一代灰飞虱发生数量最大 ,其自然带毒率为 0~ 30 %。病区第一代灰飞虱带毒率一般为 1 6 %~ 30 % ,其余各代均可检测到带毒个体。小麦上第一代灰飞虱是玉米... 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传播介体。苏北地区灰飞虱 1年发生 5代 ,以第一代灰飞虱发生数量最大 ,其自然带毒率为 0~ 30 %。病区第一代灰飞虱带毒率一般为 1 6 %~ 30 % ,其余各代均可检测到带毒个体。小麦上第一代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灰飞虱带毒率及其发生数量与玉米粗缩病发生轻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播期决定了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高峰期和玉米敏感期 (一般是玉米出苗至 6叶龄期 )的吻合程度 ,吻合期越长 ,病害越严重。前茬作物、播种方式、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等都通过影响玉米的播期或灰飞虱的发生数量来间接影响当地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试验证明 ,玉米粗缩病病源在各地普遍存在 ,一旦耕作制度及气候条件适合于灰飞虱的生存繁衍和传毒危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灰飞虱 发病规律 流行因素 病毒病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陶永富 刘庆彩 徐明良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近年来已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培育高抗粗缩病的玉米新品种是减轻产量损失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文从病原、病症、鉴定方法、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抗病QTL定位和抗病育种方面综述玉米抗粗缩病理论与研... 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近年来已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培育高抗粗缩病的玉米新品种是减轻产量损失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文从病原、病症、鉴定方法、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抗病QTL定位和抗病育种方面综述玉米抗粗缩病理论与研究进展,展望玉米抗粗缩病抗病育种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 辅助选择
原文传递
河北省主推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抗性鉴定及病情指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路银贵 邓风 +3 位作者 苗洪芹 田兰芝 邸垫平 张增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93,共4页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5.37~80.05,产量损失率为15.55%~74.01%。以邢抗2号、费玉2号、费玉4号、沈玉17和农大108的病情严重度较轻,病情指数低于40,表现为感病,其他品种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表现为高感。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相关,且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R=0.982)比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的相关性(R=0.756)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抗病性 病情指数 产量损失
下载PDF
Molecular Mapping of Three Loci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Maize (Zea mays L.) Rough Dwarf Disease 被引量:10
13
作者 F. Wang  Y.S. Zhang  Y.L. Zhuang  G.Z. Qin  J.R. Zhang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8-179,共2页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MRDD) is a viral disease tha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orld and causes great losses in grain yield.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关键词 玉米 疾病 农作物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我国粮食作物病毒病发生与防控现状 被引量:9
14
作者 燕飞 孙丽英 +1 位作者 尚佑芬 陈剑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7,共5页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概述,并展望下一阶段防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小麦黄花叶病毒 玉米粗缩病
下载PDF
玉米不同播期与玉米粗缩病发生及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磊 杨诚 +3 位作者 刘玉升 赵玖华 王升吉 尚佑芬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69,75,共5页
2009-2011年连续3年,对不同玉米播期的灰飞虱发生情况、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从4月25日至6月19日每隔5d,连续12次播期的试验区,3年灰飞虱成虫种群的消长动态基本相同,在6月14日达到高峰;4月30日之前和... 2009-2011年连续3年,对不同玉米播期的灰飞虱发生情况、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从4月25日至6月19日每隔5d,连续12次播期的试验区,3年灰飞虱成虫种群的消长动态基本相同,在6月14日达到高峰;4月30日之前和6月19日以后播种,粗缩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灰飞虱发生高峰期前播种发病率最高,不适于播种,且在5月20日至5月30日播种玉米产量损失最大。因此,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适当早播和晚播,避免玉米苗期与一代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遇,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不同播期 玉米粗缩病 灰飞虱 产量
下载PDF
引起玉米粗缩病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山东分离物的分子特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佳 朱芹芹 +4 位作者 袁从阳 孙作文 李向东 周涛 范在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0-543,共4页
Four isolates of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ize plants showing rough dwarf symptom in Linyi and Tai’an,Shandong province.The S10 genomic sequences of these isolates were determine... Four isolates of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ize plants showing rough dwarf symptom in Linyi and Tai’an,Shandong province.The S10 genomic sequences of these isolate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14 other RBSDV isolates.All of the four sequences were 1 801 base pairs(bp)long including the 5’-UTR of 21 bp and the 3’-UTR of 103 bp.They all contain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1 677 bp(22-1698),encoding the coat protein(CP)of 558 amino acids.The sequences of these four RBSDV isolates and those of the major cp gene of 14 other isolates available in the GenBank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Recombin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isolate Lym2 was likely a recombinant of isolates Lym1 and Zhj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玉米粗缩病 分子特性 分离物 山东 呼肠孤病毒科 VIRUS 轴对称结构
原文传递
高效、准确的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爱红 邸垫平 +3 位作者 张晓芳 路银贵 田兰芝 苗洪芹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建立高效、准确的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通过将玉米人工接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研究了温度对RBSDV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的影响以及玉米接种苗龄、接种强度及接种时间对人工接种鉴定效果的... 为建立高效、准确的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通过将玉米人工接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研究了温度对RBSDV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的影响以及玉米接种苗龄、接种强度及接种时间对人工接种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在灰飞虱体内的循回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平均温度分别为18.50、23.50、27.50℃时,循回期分别为36.27、21.76、16.38 d;在玉米芽鞘期至2叶1心期接种,接种强度每苗为7~10头虫,接种时间72~96 h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其它处理;感病对照郑单958、掖107、掖478发病充分,病情指数为97.70%~100.00%。用已知抗性水平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进行验证,鉴定结果表明该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可客观反映供试玉米材料的实际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人工接种 鉴定
原文传递
玉米GY220×1145组合粗缩病抗性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石明亮 薛林 +12 位作者 梁奎 黄殿成 黄小兰 胡加如 江建华 阮方松 陈国清 陆虎华 程玉静 陈小晖 孙权星 彭长俊 洪德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玉米粗缩病是近年严重影响中国玉米生产的病害,研究其QTL定位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玉米粗缩病抗性育种效率。该研究调查了GY220×114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09个家系(F10∶11)在2个环境下粗缩病的抗感表型值,结... 玉米粗缩病是近年严重影响中国玉米生产的病害,研究其QTL定位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玉米粗缩病抗性育种效率。该研究调查了GY220×114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09个家系(F10∶11)在2个环境下粗缩病的抗感表型值,结合该组合由272个DNA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分别采用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Win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 2.0软件中CIM方法,检测了玉米粗缩病的抗性位点。结果表明:(1)运用Win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中CIM法,检测到5个抗玉米粗缩病的QTL,解释表型变异的6.9%~17.6%,其中有3个QTL在2个环境下都检测到。5个QTL的加性效应变异幅度为-8.57~11.94。(2)用QTL Network 2.0软件中CIM法,检测到1个控制玉米粗缩病的位点MRDD2-22,解释表型变异的9.0%,加性效应为6.93。在第5连锁群与13连锁群之间存在1对非主效QTL间的互作,解释表型变异的7.4%,互作效应为-7.70。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都检测到的位点是MRDD2-22,位于第4染色体长臂g7M7806~n142标记区间,抗性等位基因来自自交系1145,平均加性效应为9.3。MRDD2-22位点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重组自交系(RIL)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玉米粗缩病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邸垫平 易晓云 +2 位作者 苗洪芹 路银贵 田兰芝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410,共7页
本文选用3个抗病自交系(齐319、X178、沈137)和3个感病自交系(掖107、掖478、沈5003)按照NCII交配设计配制9套杂交组合研究了玉米抗粗缩病遗传规律。2009-2010年在曲阳、保定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鉴定亲本、F1、F2群体的玉米粗缩病抗性... 本文选用3个抗病自交系(齐319、X178、沈137)和3个感病自交系(掖107、掖478、沈5003)按照NCII交配设计配制9套杂交组合研究了玉米抗粗缩病遗传规律。2009-2010年在曲阳、保定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鉴定亲本、F1、F2群体的玉米粗缩病抗性,并采用灰飞虱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亲本材料的抗病性。运用QGA station软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遗传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是控制玉米粗缩病抗性的主要遗传组分,分别占表型变异的44.8%和13.1%,杂合显性效应表现负向杂种优势,抗病育种可加以利用。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抗粗缩病遗传中普遍存在,但因材料不同而表现负向或正向效应。玉米粗缩病抗性易受环境影响,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为39.8%,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培育抗粗缩病玉米品种应依据基因型选配适当的亲本材料,抗病品种宜进行多年多点鉴定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粗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抗性遗传
原文传递
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田灰飞虱及玉米粗缩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纪祥龙 韦岚岚 +2 位作者 郭排军 高俊平 冯世勇 《生物灾害科学》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通过田间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制剂用量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田灰飞虱及粗缩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00 m L/100kg对田间灰飞虱和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26%和82.23%,显著高于200 m L/100kg和400 m L/100kg... 通过田间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制剂用量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田灰飞虱及粗缩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00 m L/100kg对田间灰飞虱和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26%和82.23%,显著高于200 m L/100kg和400 m L/100kg浓度处理,且对玉米安全无药害,可在玉米生产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灰飞虱 玉米粗缩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