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与紫花苜蓿的间作效应 被引量:51
1
作者 刘景辉 曾昭海 +3 位作者 焦立新 胡跃高 王莹 李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与紫花苜蓿的间作表明,间作青贮玉米边际效应显著,并因品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大喇叭口期,间作青贮玉米光照强度和透光率比单作的提高,在基部为15.3%~88.1%和15.1%~89.0%,在中部为52.1%~74.1%...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与紫花苜蓿的间作表明,间作青贮玉米边际效应显著,并因品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大喇叭口期,间作青贮玉米光照强度和透光率比单作的提高,在基部为15.3%~88.1%和15.1%~89.0%,在中部为52.1%~74.1%和51.2%~73.0%。全生育期内,间作青贮玉米平均透光率比单作的提高,在基部为49.5%~62.1%,中部为40.7%~56.6%。5~30cm土层地温从上到下呈递减趋势,同一土层温度均为间作高于单作;5cm土层生育期内的平均地温间作比单作提高了1.0%~1.8%。收获期,间作青贮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比相同种植面积的单作玉米分别提高了2.3%~20.9%、0.4%~7.6%和2.2%~19.6%。间作复合群体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比单作玉米分别提高了30.8%~59.1%和99.4%~137.5%,而鲜草和干草产量比单作玉米分别降低了22.7%~32.3%和17.6%~28.2%,比单作紫花苜蓿分别提高了156.7%~202.4%和176.5%~197.5%。间作紫花苜蓿初花期鲜草和干草产量及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表现出边行劣势,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间作复合群体可充分利用田问光照和地温条件,并且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覆盖地面、防风固沙、培肥地力的作用,第2年5~6月份即可收获第一茬,不仅可以解决内蒙古因缺草而影响养殖业发展的问题,而且为间作青贮玉米提供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紫花苜蓿 间作 光照强度
下载PDF
玉米、苜蓿间作的产草量及光合作用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玉香 周道玮 张玉芬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本实验将玉米与苜蓿间作,研究单作及间作玉米、苜蓿的产量、产值以及光合作用。间作条件下,玉米、苜蓿产量均低于单作,但是间作的土地单位面积产值增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缓解了农牧交错地区的草畜矛盾。单作及间作玉米、苜蓿光合作用... 本实验将玉米与苜蓿间作,研究单作及间作玉米、苜蓿的产量、产值以及光合作用。间作条件下,玉米、苜蓿产量均低于单作,但是间作的土地单位面积产值增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缓解了农牧交错地区的草畜矛盾。单作及间作玉米、苜蓿光合作用测定结果显示,间作玉米与单作玉米比较,净光合速率呈现下降趋势;间作苜蓿与单作苜蓿相比,净光合速率也有所下降。对于间作玉米,水分成为其生长的限制因子,对于间作苜蓿,光合有效辐射成为其生长限制因子。作者认为粮草间作在农牧交错地区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学 玉米 苜蓿 间作 产量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玉米苜蓿间作的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成婧 吴发启 +3 位作者 路培 王健 云峰 吴光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7,共4页
为了在种植作物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采用玉米苜蓿间作的种植模式,研究其蓄水保土效益。试验对玉米苜蓿间作与单作玉米的土壤含水量,径流量以及产沙量进行观测,进而研究两者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玉米苜蓿间作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玉... 为了在种植作物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采用玉米苜蓿间作的种植模式,研究其蓄水保土效益。试验对玉米苜蓿间作与单作玉米的土壤含水量,径流量以及产沙量进行观测,进而研究两者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玉米苜蓿间作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玉米单作地的土壤含水量;玉米苜蓿间作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小于玉米单作,说明了玉米苜蓿能够有效地减少径流的冲刷侵蚀,具有良好的拦沙性能;经计算得出玉米苜蓿间作的蓄水效益为87%,保土效益为98%,表明玉米苜蓿间作的蓄水保土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苜蓿 间作 单作 蓄水效益 保土效益
下载PDF
施氮和种植模式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邵泽强 刘书奇 +2 位作者 勾千冬 依德萍 陆文龙 《东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6-11,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玉米和紫花苜蓿产量、吸氮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设置了2个施氮水平(N_(0)、N_(1))和4种种植模式(MM、MA、IMA46、IMA26)。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增加玉米和紫花苜蓿的...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玉米和紫花苜蓿产量、吸氮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设置了2个施氮水平(N_(0)、N_(1))和4种种植模式(MM、MA、IMA46、IMA26)。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增加玉米和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吸氮量。在不施氮肥(N_(0))条件下,与玉米单作(MM)相比,IMA46处理和IMA26处理可以使玉米产量、吸氮量、根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增加72.9%、138.6%、37.0%、34.7%、43.0%和41.1%、73.5%、18.7%、8.8%、18.4%;在施氮肥(N_(1))条件下,与玉米单作(MM)相比,IMA46处理和IMA26处理可以使玉米产量、吸氮量、根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增加21.9%、56.7%、41.0%、21.7%、30.4%和6.8%、21.2%、25.5%、12.2%、14.6%。无论施氮与否,与紫花苜蓿单作(MA)相比,间作体系紫花苜蓿根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综上所述,IMA46模式在作物产量产值、氮素吸收以及根系构型方面均优于其他模式,可以在白浆土种植区域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紫花苜蓿间作 产量 吸氮量 根系形态
原文传递
带幅设计对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光环境特征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吴玉环 王自奎 +1 位作者 刘亚男 马千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4-155,共12页
探究间作带幅设计对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光环境特征、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影响,提出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玉米/苜蓿间作群体最佳带幅比例。研究设置了玉米单作(SM)、紫花苜蓿单作(SA)以及玉米/紫花苜蓿1∶2(I_(12))、2∶2(I_(22))和2... 探究间作带幅设计对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光环境特征、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影响,提出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玉米/苜蓿间作群体最佳带幅比例。研究设置了玉米单作(SM)、紫花苜蓿单作(SA)以及玉米/紫花苜蓿1∶2(I_(12))、2∶2(I_(22))和2∶4(I_(24))间作5种种植模式,并采用田间试验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玉米和苜蓿的干物质产量及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指标;建立了考虑光线入射角度和群体冠层结构几何关系的玉米/苜蓿间作群体辐射传输模型,并用实测值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2018年,单作处理的苜蓿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间作处理(P<0.05),而在2019年各间作处理苜蓿的干物质分别比单作高197.8、180.3和197.0 g·m^(-2);处理I_(12)、I_(22)和I_(24)两年总的玉米生物量比SM处理高12.1%、0.9%和23.9%。所有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在2019年均大于1.0,表现出间作优势。辐射传输模型可准确模拟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间作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9.0和66.6μmol·m^(-2)·s^(-1)。除玉米和苜蓿生育前期及玉米收获后,不同间作处理苜蓿群体冠层上方的PAR均低于单作苜蓿。2018和2019年I_(12)、I_(22)和I_(24)间作处理玉米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处理高52.5%、9.3%、51.7%和28.5%、9.6%、21.0%,而间作苜蓿的LUE仅在2019年显著高于单作19.2%、32.4%和20.9%(P<0.05)。因此,合理的玉米/苜蓿间作带幅搭配可改善苜蓿的光照环境,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尤其是玉米/紫花苜蓿2∶4间作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优势显著,建议在具有类似气候的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苜蓿间作 光合有效辐射 辐射传输模型 光能截获 光能利用效率
下载PDF
Nitrogen acquisition,fixation and transfer in maize/alfalfa intercrops are increased through root contact and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to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 被引量:8
6
作者 SHAO Ze-qiang ZHENG Cong-cong +4 位作者 Johannes APOSTMA LU Wen-long GAO Qiang GAO Ying-zhi ZHANG Jin-j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240-2254,共15页
Nitrogen(N)fixation by legumes and nitrogen transfer to cereal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pathways for overyielding and higher N use efficiency in cereal/legume intercropping systems.However,the extent to whic... Nitrogen(N)fixation by legumes and nitrogen transfer to cereal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pathways for overyielding and higher N use efficiency in cereal/legume intercropping systems.However,the extent to which root morphology contributes to N fixation and transfer is unclear.A two-factorial green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quantify the N fixation,transfer and root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ze/alfalfa intercropping system in two consecutive years using the 15N-urea leaf labeling method,and combining two N levels with three root separation techniques.N application could inhibit N fixation and transfer in a maize/alfalfa intercropping system.Irrespective of the N application level,compared with plastic sheet separation(PSS),no separation(NS)and nylon mesh separation(NNS)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otal biomass(36%)and total N content(28%),while the N fixation rate also sharply increased by 75 to 134%,and the amount of N transferred with no root barrier was 1.24–1.42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with a mesh barrier.Redundancy analysis(RDA)showed that the crown root dry weight(CRDW)of maize and lateral root number(LRN)of alfalfa showed the strongest associations with N fixation and transfer.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root contact for the enhancement of N fixation and transfer via changes in root morphology in maize/alfalfa intercropping systems,and the overyielding system was achieved via increases in maize growth,at the cost of smaller decreases in alfalfa biomass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alfalfa intercropping nitrogen fixation and transfer root morphology nitrogen utilization
下载PDF
玉米+苜蓿间作系统饲料生产潜力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桂国 杨在宾 董树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436-3445,共10页
【目的】评价不同玉米(Zea mays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间作模式下饲料干物质、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和养分瘤胃降解率等的差异,为生产应用玉米+苜蓿间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苜蓿、玉米行数比分别为2﹕2、3﹕2、4﹕2和5... 【目的】评价不同玉米(Zea mays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间作模式下饲料干物质、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和养分瘤胃降解率等的差异,为生产应用玉米+苜蓿间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苜蓿、玉米行数比分别为2﹕2、3﹕2、4﹕2和5﹕2,共4个间作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以玉米、苜蓿单作为对照组。测定各处理干物质及营养物质产量、养分瘤胃降解率、可降解营养成分产量,以及苜蓿、玉米茎秆在瘤胃中降解前后解剖结构的变化和收获产物用作绵羊全日粮时瘤胃细菌总数的变化。【结果】玉米苜蓿间作系统及苜蓿单作干物质、营养物质及可利用营养物质产量均随苜蓿栽培年限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玉米单作、苜蓿单作及各间作处理在干物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和苜蓿间作提高了粗蛋白质的产量、瘤胃降解率及可降解蛋白质产量,且随苜蓿间作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与苜蓿单作相比,玉米+苜蓿间作提高了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总能产量,降解率及相应的可利用营养成分产量;间作系统收获产物在瘤胃内降解时增加了瘤胃细菌数量,使苜蓿和玉米茎秆中更多的组织细胞被降解,从而提高了营养物质的降解率。【结论】玉米+苜蓿间作系统在营养物质产出上比单作系统具有更大的生产潜力,同时提高了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和可降解营养物质产量,是一种可行的饲料生产模式,为今后在农区建立反刍动物饲料供应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苜蓿 间作 饲料生产潜力 机理
下载PDF
施氮和根系分隔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立波 邵泽强 陆文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1,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施氮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和固氮能力的影响,为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氮素管理和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紫花苜蓿不同...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施氮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和固氮能力的影响,为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氮素管理和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紫花苜蓿不同茎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增幅分别为22.4%、18.4%、16.9%;降低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固氮率、固氮量、豆血红蛋白含量,降幅分别为33.8%、64.5%、29.4%、17.0%、55.4%。在不施氮条件下,与塑料板分隔(PSS)处理相比,根系不分隔(NS)和根系尼龙网分隔(NNS)处理紫花苜蓿不同茎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降低26.1%、29.1%、36.9%和13.6%、12.9%、23.5%,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固氮率、固氮量、豆血红蛋白含量分别增加69.5%、76.4%、148.2%、52.9%、73.3%和49.3%、61.4%、66.0%、41.9%、43.3%;与NNS处理相比,NS处理使紫花苜蓿不同茎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降低14.0%、18.8%、19.5%,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固氮率、固氮量、豆血红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3.5%、9.3%、49.5%、7.8%、20.9%。在施氮条件下,与PSS处理相比,NS和NNS处理紫花苜蓿不同茎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降低23.9%、28.3%、32.3%和12.6%、15.3%、23.5%,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固氮率、固氮量、豆血红蛋白含量分别增加45.5%、97.6%、105.5%、30.0%、42.6%和42.8%、45.5%、58.6%、26.2%、18.2%;与NNS处理相比,NS处理使紫花苜蓿不同茎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降低12.9%、15.4%、18.1%,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固氮率、固氮量、豆血红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9%、35.8%、29.6%、2.9%、20.7%。综上,施氮和根系分隔均会促进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紫花苜蓿不同茎级根系的生长,但会抑制紫花苜蓿的固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紫花苜蓿 间作 施氮 根系分隔 根系形态 固氮能力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牧区青贮玉米与苜蓿立体种植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和祥 赵淑银 +3 位作者 郭克贞 刘虎 魏学敏 贾金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0,共5页
灌溉制度设计与作物种植模式紧密联系,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作物种植模式日益多元化,各种间作、混作和立体种植模式的出现,给优化灌溉制度的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田间灌溉试验的基础上,引入模拟灌溉制度的ISAREG模型研究立体种植... 灌溉制度设计与作物种植模式紧密联系,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作物种植模式日益多元化,各种间作、混作和立体种植模式的出现,给优化灌溉制度的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田间灌溉试验的基础上,引入模拟灌溉制度的ISAREG模型研究立体种植模式下的灌溉制度,对青贮玉米与苜蓿立体种植实际灌溉制度的评价表明,其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均存在不适宜的问题,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在验证模型和参数率定的基础上模拟多种灌水方案,得出了青贮玉米与苜蓿立体种植模式下的优化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制度优化 青贮玉米 苜蓿 立体种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