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种植模式
1
作者 林丽艳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第4期18-22,共5页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2020年以早稻作为头季稻,开展头季稻、再生稻和冬马铃薯品种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每667m^(2)产量以农优90最高,达496.7 kg,比佳辐占(CK)显著增产7.19%;再生季每667m^(2)产量也以农优90最高,达328.3 ...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2020年以早稻作为头季稻,开展头季稻、再生稻和冬马铃薯品种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每667m^(2)产量以农优90最高,达496.7 kg,比佳辐占(CK)显著增产7.19%;再生季每667m^(2)产量也以农优90最高,达328.3 kg,但与CK差异不显著。冬马铃薯每667m^(2)产量以闽薯1号最高,达3 278 kg,比费乌瑞它(CK)显著增产14.22%。分析农优90和闽薯1号品种组合的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效益,每667m^(2)纯利润达4 322元,说明选择适宜的品种搭配,对推广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季稻 再生稻 冬马铃薯 水旱轮作 模式
下载PDF
头季稻后期营养器官碳水化合物含量对再生稻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任天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32-37,共6页
通过对头季稻后期营养器官碳水化合物(TCC)含量的测定、调节和不同含量下再生稻农艺性状的考察,结果表明:头季稻后期茎鞘贮藏TCC浓度变化与生育进程是二次回归关系,并与全保留茎鞘稻桩的单茎再生苗、穗数和再生稻株高、穗长、穗平着粒... 通过对头季稻后期营养器官碳水化合物(TCC)含量的测定、调节和不同含量下再生稻农艺性状的考察,结果表明:头季稻后期茎鞘贮藏TCC浓度变化与生育进程是二次回归关系,并与全保留茎鞘稻桩的单茎再生苗、穗数和再生稻株高、穗长、穗平着粒、实粒、千粒重、单株产量均呈正相关;剪叶留穗后的茎鞘TCC含量,与上述再生稻性状也呈正相关;随冠层叶位的下降,叶片对再生稻的效应逐渐减弱;TCC含量增加,对再生稻生育进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营养器官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东北区主要粮豆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实现率及其提高途径 被引量:7
3
作者 马树庆 袁福香 郭春明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3-208,共6页
在计算东北各地主要粮豆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根据现实单产占各级资源生产潜力的比率,分析了各地主要作物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实现率及其地理分布.东北区各地作物气候资源实现率差别较大,主要... 在计算东北各地主要粮豆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根据现实单产占各级资源生产潜力的比率,分析了各地主要作物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实现率及其地理分布.东北区各地作物气候资源实现率差别较大,主要产粮区作物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实现率依次为 30%、40%和 50%左右,中低产区依次为24%、30%和40%左右.通过改土治水,采用良种良法和增加农田投入,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实现率可以逐年提高,最终可达到100%,即主要产粮区作物单产可达到18000kg/hm^2~20000kg/hm^2.表1,图4,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豆作物 气候 生产潜力 实现率 东北区
下载PDF
襄阳市襄州区主要粮食作物施肥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4
作者 段建设 姚全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4期29-32,共4页
襄州区地处鄂西北,是襄阳市粮食主产区之一。为了解襄州区主要粮食作物施肥现状,以襄州区2023年农户施肥调查数据为主要依据,分析了全区主要粮食作物的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次数及施肥方式。针对大部分作物有机肥施用不足、施肥不够... 襄州区地处鄂西北,是襄阳市粮食主产区之一。为了解襄州区主要粮食作物施肥现状,以襄州区2023年农户施肥调查数据为主要依据,分析了全区主要粮食作物的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次数及施肥方式。针对大部分作物有机肥施用不足、施肥不够精准“、三新”(肥料新产品、施肥新装备和施用新技术)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化肥施用定额制、加大“三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育科学施肥主体和构建科学施肥机制的对策,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粮食作物 施肥现状 对策 湖北襄阳 襄州区
下载PDF
主要农作物除草剂药害比较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董璞 武玉臻 《农技服务》 2008年第12期76-77,共2页
造成主要农作物药害的除草剂品种有磺酰脲类、二苯醚类、苯氧羧酸类的部分品种,以及百草枯、草甘膦、乙草胺等,但以磺酰脲类除草剂造成的药害较为常见。笔者探讨了药害的表现及其补救、预防措施。
关键词 主要农作物 除草剂 药害
下载PDF
山西省3种典型作物主产区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6
作者 刘洋 李廷亮 +2 位作者 栗丽 张晋丰 陈婷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7,共8页
【目的】探明研究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试验分别在山西省小麦、玉米和谷子种植区,各选择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代表性县域,在每个县域选取100个采样点,分析其耕层土壤微量元素(Fe、Mn、Zn、Se)量,及其与pH... 【目的】探明研究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试验分别在山西省小麦、玉米和谷子种植区,各选择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代表性县域,在每个县域选取100个采样点,分析其耕层土壤微量元素(Fe、Mn、Zn、Se)量,及其与pH、有机质、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的关系。【结果】研究区耕层土壤Fe、Mn、Zn和Se分别为30.42 g/kg、626.55 mg/kg、78.06 mg/kg和0.283 mg/kg。各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量总体表现为:小麦种植区>玉米种植区>谷子种植区,尽管3个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整体处于中等(或适量)及以上水平,但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研究区整体Fe缺乏比例最大,谷子种植区整体微量元素缺乏比例最大。不同土壤类型中,石质土、潮土、粗骨土、褐土和红黏土的微量元素量,显著高于棕壤、黄绵土、栗褐土和风沙土(P<0.05),其中石质土微量元素量最高,棕壤和风沙土量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与4种微量元素均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4种微量元素均极显著正相关。种植制度、土壤类型、pH和有机质4种影响因素对土壤含Se量的综合解释率最高,为47.9%;含Mn量变化仅受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影响,其综合解释率为8.1%。【结论】尽管现阶段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耕层土壤Fe、Mn、Zn和Se的4种微量元素总体处于中等(适量)及以上水平,但仍然需要注重对Fe的补充,以及提升谷子种植区整体养分量。土壤含Se量受环境变化影响最大,而Mn在土壤中的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主要粮食作物 耕层土壤 微量元素 含量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国华 邓化冰 +2 位作者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邦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对 2 0个中稻品种 (或组合 )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除精米粒形 (长宽比 )头季稻与再生稻无多大变化外 ,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头季稻均高于再生稻 ,而糊化温度的碱消值则低... 对 2 0个中稻品种 (或组合 )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除精米粒形 (长宽比 )头季稻与再生稻无多大变化外 ,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头季稻均高于再生稻 ,而糊化温度的碱消值则低于再生稻 ;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品种 (组合 )间存在明显差异 ,但大多数品种 (组合 )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比头季稻高 ,而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则比头季稻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头季稻 再生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中国主要农作物生物质能生态潜力及时空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朱开伟 刘贞 +2 位作者 吕指臣 蒲刚清 郭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285-4301,共17页
[目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可开发潜力的估算是农业生物质能科学开发利用研究的关键和基础。同时农作物秸秆还田具有维护和增强土壤功能的作用,因此对农业生物质能生态潜力的评估,是实现农业生物质能可持续开发的重要前提。基于此,考虑土... [目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可开发潜力的估算是农业生物质能科学开发利用研究的关键和基础。同时农作物秸秆还田具有维护和增强土壤功能的作用,因此对农业生物质能生态潜力的评估,是实现农业生物质能可持续开发的重要前提。基于此,考虑土壤生态要求,研究不同还田比情景下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生物质能生态潜力,并对其时空间特性和结构构成进行分析,为中国农业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结合相关历史统计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文献调研和专家预测等方法,对未来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各省(市、自治区)播种面积占比、主要农作物种植比例和单产进行预测;其次,在分析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秸秆的草谷比、工业比、饲料比和燃烧比进行设计,并从保护土壤功能的角度,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运用情景分析法,设计高、中、低三种秸秆还田比情景;最终,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的角度,对中国主要农作物最终可利用生物质能潜力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结果](1)到2050年,低还田比(0.3)、中还田比(0.5)和高还田比(0.75)情景下中国主要农作物最终可利用生物质能分别为1.86亿吨标煤、0.93亿吨标煤、0.15亿吨标煤,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主要农作物最终可利用生物质能会发生空间、时间和种类构成集聚的现象;(2)在低、中还田比情景下,中国主要农作物最终可利用生物质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华中,其中河南、黑龙江、山东、新疆等地占比较大;从时间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8月、9月和10月,从构成上来看主要是由稻谷、小麦和玉米秸秆构成;(3)在高还田比情景下,从空间上来看则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其中广西、云南、河南、黑龙江等地占比较大,时间上则集中在1月、2月、11月和12月,在构成上则仅由小麦、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秸秆 主要农作物 可再生能源
下载PDF
再生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源库流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易镇邪 周文新 +1 位作者 秦鹏 屠乃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8,共9页
以6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再生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源库流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再生稻叶面积指数为主季稻的1/8~1/5,穗粒数和产量为主季稻的1/3左右,但齐穗至齐穗后10d再生稻光合速率较主季稻高20%~70%,孕穗至成... 以6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再生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源库流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再生稻叶面积指数为主季稻的1/8~1/5,穗粒数和产量为主季稻的1/3左右,但齐穗至齐穗后10d再生稻光合速率较主季稻高20%~70%,孕穗至成熟期再生稻净同化率是主季稻的2.7—6.0倍;再生稻与主季稻枝梗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大,再生稻剑叶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主季稻,而残留在茎鞘中的比例大大降低;再生稻外观品质优于早稻与晚稻,而加工品质介于早稻与晚稻之间。本试验条件下,主季稻属增库增产型,而再生稻属源库互作型。为使再生稻高产,应选用穗粒数较多的品种,充分发挥再生稻光合速率与净同化率高的优势,采取积极的栽培措施,促进再生稻叶面积的扩展、穗粒数的提高与物质运转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主季稻 源库流特性 高产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内蒙古优势作物水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彬 妥德宝 +2 位作者 程满金 郭富强 赵沛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216-222,共7页
利用2013-2014田间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传统种植条件下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内蒙古优势作物(玉米、马铃薯、大豆)水肥利用效率、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商品组成和最终产量,探讨了水肥一体化'以肥调水,以水促肥'的作用机理,... 利用2013-2014田间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传统种植条件下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内蒙古优势作物(玉米、马铃薯、大豆)水肥利用效率、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商品组成和最终产量,探讨了水肥一体化'以肥调水,以水促肥'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内蒙古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种植,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作物在高效利用水肥资源的情况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50%~62.89%;肥料利用率提高16.0%~60.6%,玉米、马铃薯和大豆产量分别提高22.01%、171.60%和63.76%。总体来看,内蒙古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作物 传统种植 水肥一体化 产量 内蒙古
下载PDF
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登科 刘会桃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17-18,25,共3页
对20个水稻品种(组合)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精米粒形(长宽比)头季稻与再生稻无多大变化外,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头季稻均高于再生稻,而糊化温度的碱消值则低于再生稻;头... 对20个水稻品种(组合)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精米粒形(长宽比)头季稻与再生稻无多大变化外,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头季稻均高于再生稻,而糊化温度的碱消值则低于再生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品种(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大多数品种(组合)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比头季稻高,而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则比头季稻低;总体评价是再生稻的米质比头季稻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季稻 再生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几种主要灾害及减灾对策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松 秦晓燕 +1 位作者 刘俊林 赵会章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1期61-63,共3页
在分析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潮、低温冷害、盐碱和霜冻等几种主要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粮油糖三大作物影响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早播、玉米芽栽、浇水压盐及开沟起垅深穴覆膜栽培的减灾对策和措施,经各地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分析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潮、低温冷害、盐碱和霜冻等几种主要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粮油糖三大作物影响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早播、玉米芽栽、浇水压盐及开沟起垅深穴覆膜栽培的减灾对策和措施,经各地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了巨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开沟 早播 大面积推广 覆膜栽培 农业生产 作物 粮油 效益 措施
下载PDF
施肥和杂草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锋 赵灿灿 +3 位作者 何琼杰 吕会会 管奕欣 谷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023-6031,共9页
常年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以及农业新技术的高投入,使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出现了生产力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失调和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来评估施肥和杂草多样性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采用裂区实... 常年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以及农业新技术的高投入,使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出现了生产力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失调和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来评估施肥和杂草多样性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采用裂区实验设计,施肥作为主因素,杂草多样性作为次因素。化肥和有机肥两个施肥处理,在两个施肥处理中进行杂草多样性设置,实验盆中心种植作物(冬小麦8株),四周种植杂草(8株),杂草种类选择野燕麦、苜蓿、菊苣、播娘蒿。杂草多样性处理设为0、1、2、4种杂草处理,0种杂草处理仅种植作物,有6盆;1种杂草处理为每盆种1种杂草,有12盆;2种杂草处理为每盆种两种杂草,有12盆;4种杂草处理为每盆种4种杂草,有6盆。结果表明:在两种施肥处理中,增加杂草多样性显著增加了土壤碳氮比和p H值,碳氮比都是在4种杂草处理中最高。施化肥处理中,增加杂草多样性显著影响真菌和细菌比,真菌和细菌比在4种杂草处理中最大,显著高于0、1、2种杂草处理。在施有机肥处理中,增加杂草多样性显著影响阳性菌和阴性菌比,阳性菌和阴性菌比在0种杂草处理中最低,显著低于1、2、4种杂草处理。在两个施肥处理中,土壤碳氮比与各类群微生物量显著相关,杂草多样性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改变微生物群落构成,并且微生物群落结构转变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PLFA) 施肥 杂草多样性 主要农作物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病害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章力干 石心怡 +5 位作者 王玉宝 杨欣润 余舫 江彤 常婷婷 马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93-100,共8页
秸秆还田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农业措施,对于农作物病害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却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为明确秸秆还田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病害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病害类型、环境条件和农业管理方式下的具体表现,该研究采用Meta方法,系统分... 秸秆还田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农业措施,对于农作物病害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却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为明确秸秆还田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病害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病害类型、环境条件和农业管理方式下的具体表现,该研究采用Meta方法,系统分析了公开发表的中国范围内秸秆还田对作物病害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会显著增加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增幅分别达9.5%和12.2%(P<0.05)。病害类型、环境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会显著改变秸秆还田对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具体地,病毒病害和土传病害对秸秆还田的响应较为敏感;亚热带季风气候下还田病害显著减轻,温带季风气候下显著加重,水田下还田病害较轻,旱地,尤其是冬小麦与春玉米轮作下还田病害加重显著,微酸性土壤中还田病害轻于微碱性土壤,此外,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5 g/kg、土壤小于7000 kg/hm^(2)、初始碳氮比大于15时还田均会导致病害的加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秸秆还田病害发生与年平均降雨量、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初始碳氮比和土壤pH值呈正相关。综上,通过增加初始氮肥用量、改善土壤墒情以及在微酸性土壤上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秸秆还田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病害发生。研究可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病害的绿色防控以及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秸秆 病害 主要粮食作物 发病率 病情指数 META分析
下载PDF
头季与再生季稻米品质比较及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晓云 彭志勤 +3 位作者 陈春莲 张志英 文春燕 尹建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6,共7页
为了明确头季—再生稻种植模式下稻米品质变化规律及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也为选择适宜的优质型再生稻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质型恢复系靓占、亮莹所配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头季—再生稻模式进行种植,分析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性... 为了明确头季—再生稻种植模式下稻米品质变化规律及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也为选择适宜的优质型再生稻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质型恢复系靓占、亮莹所配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头季—再生稻模式进行种植,分析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性状差异及其不同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季稻米精米率显著优于头季稻;再生季稻米的外观品质优于头季稻,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优于头季稻,再生季稻谷粒型更细长;头季稻直链淀粉含量低于再生稻,崩解值则反之;高留桩再生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显著优于低留桩再生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及RVA谱特征值存在显著正相关,选择优质型品种有利于改善头季和再生季的稻米品质;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加工品质影响较大,高留桩有利于提高再生稻的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头季稻 再生稻 留桩高度 品质性状
原文传递
陇东主要农作物旱灾综合评估指数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小利 杨兴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0,27,共5页
综合考虑水分亏缺量,持续时间、作物水分敏感度等几个因素,建立陇东农业旱灾综合评估指数。应用小波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该区冬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生育期不同时段旱灾指数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农业旱灾的演变趋势做了初... 综合考虑水分亏缺量,持续时间、作物水分敏感度等几个因素,建立陇东农业旱灾综合评估指数。应用小波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该区冬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生育期不同时段旱灾指数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农业旱灾的演变趋势做了初步的探讨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农作物 旱灾指数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不同色泽无花果果皮色素变化特征及其与果实糖分累积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丽春 徐翔宇 +1 位作者 李金平 马会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60,共7页
以5个不同果皮颜色的普通型无花果品种的秋果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素的变化,以及果皮色素含量与果实糖分累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花果果皮中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先降后升,花色苷含量在成熟期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以5个不同果皮颜色的普通型无花果品种的秋果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素的变化,以及果皮色素含量与果实糖分累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花果果皮中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先降后升,花色苷含量在成熟期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无花果果皮颜色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果实成熟期不同色素的含量因品种而异,红色和紫色品种果皮中的花色苷含量远高于黄色和黄绿色品种。紫色品种M121成熟期不仅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而且叶绿素含量在5个品种中名列第二,一方面揭示了决定无花果色泽的色素多样性,另一方面表明了M121品种在抗氧化活性等方面具有的潜在的优势。无花果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持续上升,可溶性糖的大量积累早于花色苷的大量积累。各品种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果实发育 秋果 色素 可溶性糖
原文传递
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比较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邱洁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第2期13-15,共3页
对南平市建阳区9个水稻主栽品种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稻米碾磨品质、稻米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高于头季稻;再生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均低于头季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碱消值、直... 对南平市建阳区9个水稻主栽品种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稻米碾磨品质、稻米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高于头季稻;再生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均低于头季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表现出再生稻的稻米品质优于头季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季稻 再生稻 稻米品质 比较试验
下载PDF
杂交稻头季与再生季镉积累分配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艳方 陈基旺 +4 位作者 崔璨 王晓玉 陈平平 周文新 易镇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4,共10页
【目的】探究杂交稻头季与再生季镉积累分配特性差异,为再生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Y两优9918和甬优4149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比较头季与再生季产量与镉积累分配特性。【结果】1)甬优4149再生季产量显著低... 【目的】探究杂交稻头季与再生季镉积累分配特性差异,为再生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Y两优9918和甬优4149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比较头季与再生季产量与镉积累分配特性。【结果】1)甬优4149再生季产量显著低于头季,而Y两优9918表现相反;两品种再生季有效穗数、结实率显著高于头季,而千粒重显著低于头季;2)两品种头季成熟期根、茎、叶、穗镉含量均显著低于再生季,再生季糙米镉含量为0.13~0.17 mg/kg,显著高于头季;3)再生季各器官镉含量、镉积累量、日均镉积累速率、镉转移系数与富集系数均大于头季,Y两优9918与甬优4149再生季镉总积累量分别是头季的4.28和2.67倍,再生季糙米镉含量分别是头季的1.63和1.42倍;4)头季穗部镉主要来自灌浆中期-成熟期,而再生季主要来自齐穗前,镉积累最快阶段存在品种间差异;5)两品种稻桩镉积累量在再生季全生育期内表现累积趋势,但各生育阶段的表现存在品种间差异,Y两优9918以灌浆中期为界先降后升,甬优4149表现先降后升再降趋势。6)本研究条件下,Y两优9918头季产量低于甬优4149,但再生季产量表现相反,两品种全年产量差异不大;甬优4149器官镉含量、积累量、日均积累速率及富集系数一般高于Y两优9918。【结论】再生季镉超标风险大于头季,在镉污染稻作区应慎重发展再生稻,同时再生季降镉措施的应用应以齐穗前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头季 再生季 镉积累分配
下载PDF
潜江市几种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家琼 刘克芝 +5 位作者 邹娟 黄小菁 丁亨虎 张德才 张国栋 余延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02-3006,3010,共6页
利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湖北省潜江市中稻、棉花、油菜、小麦对土壤和肥料有效养分表观利用率和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养分当季相对利用率中稻分别为36.1%、12.8%和58.7%,棉花分别为25... 利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湖北省潜江市中稻、棉花、油菜、小麦对土壤和肥料有效养分表观利用率和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养分当季相对利用率中稻分别为36.1%、12.8%和58.7%,棉花分别为25.1%、18.5%和33.6%,小麦分别为20.1%、11.8%和39.4%,油菜分别为17.8%、4.9%和23.4%。在N、P、K配施的情况下,作物每千克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中稻分别为27.9、4.4和30.7 g,棉花分别为53.7、10.6和45.5 g,小麦分别为26.4、3.9和25.0 g,油菜分别为40.7、9.6和37.3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3414”肥料试验 肥料利用效率 潜江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