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区域水量水质联合配置研究Ⅱ:实例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守平 魏传江 +3 位作者 王浩 侯丽娜 毕彦杰 周翔南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8-949,共12页
为检验流域/区域水量水质联合配置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在湟水干流进行实例应用研究。进行了基准年的供需平衡、耗水平衡分析和水质模拟,对当地水质型缺水进行了识别。构建需水方案和工程方案集,以需水中方案和工程方案3为推荐方案。以改进... 为检验流域/区域水量水质联合配置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在湟水干流进行实例应用研究。进行了基准年的供需平衡、耗水平衡分析和水质模拟,对当地水质型缺水进行了识别。构建需水方案和工程方案集,以需水中方案和工程方案3为推荐方案。以改进的"三次平衡"思想为指导,模拟现有污染治理水平下,2030年水功能区纳污量;分析了耗水平衡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配。结果表明,随着本研究方案的实施,各水资源分区生态用水比例均在60%以上;水质型缺水率仅为0.4%;2030年COD和氨氮纳污量分别为4 585.51 t和244.63 t,污染物总量得到控制;各水功能区水质均达标。证实流域/区域水量水质联合配置理论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 配置 三次平衡 总量控制 湟水干流
原文传递
湟水干流西宁段河流健康评价模型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鹏全 吴元梅 +2 位作者 张丽娟 杨旭亮 苏志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5,共7页
为识别河流健康状况和揭示河流受损成因,基于河长制工作任务构建了五方面29项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赋分标准与权重,提出了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将其应用于湟水西宁段河流健康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准则层指标水资源保... 为识别河流健康状况和揭示河流受损成因,基于河长制工作任务构建了五方面29项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赋分标准与权重,提出了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将其应用于湟水西宁段河流健康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准则层指标水资源保护60分,水环境治理65分,水生态修复54分,水污染防治35分,水域岸线管理63分,评价区域河流健康综合得分56分,评价等级为Ⅲ级,属亚健康水平,达到黄色预警。河长应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对该段河流进行保护、修复、治理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河长制 层次分析法 湟水干流
下载PDF
湟水干流西宁~民和段河道生态基流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万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3期75-79,共5页
湟水是青海省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河流,湟水干流西宁~民和段也是青海省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之一。本文以乐都水文站和民和水文站断面为控制节点,利用实测水文资料,通过历史水文资料法,初步确定西宁~民和段河段生态基流量为4.55m^3... 湟水是青海省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河流,湟水干流西宁~民和段也是青海省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之一。本文以乐都水文站和民和水文站断面为控制节点,利用实测水文资料,通过历史水文资料法,初步确定西宁~民和段河段生态基流量为4.55m^3/s。这将为湟水中下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目标提供了现实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基流量 西宁~民和段 湟水干流
下载PDF
基于可控蒸散发的狭义水资源配置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守平 蒲强 +1 位作者 李丽琴 廖苏珊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5期13-18,共6页
以流域"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模式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为基础,构建针对区域目标蒸散发(ET)的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结合流域分区经济耗水和生态耗水计算方法,给出评估模型分析过程,提出基于可控ET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以流域"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模式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为基础,构建针对区域目标蒸散发(ET)的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结合流域分区经济耗水和生态耗水计算方法,给出评估模型分析过程,提出基于可控ET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湟水干流为例,利用针对区域目标ET的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阐述当地近5 a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配置格局提供建议。实例应用表明,基于区域目标ET的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可为流域分区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水循环 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 蒸散发 湟水干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