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R系统外加磁场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耿淑英 付伟章 +1 位作者 王静 郑书联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715-4724,共10页
SBR反应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率,提出在SBR反应体系再外加一个磁场来提高其运行性能.研究了不同磁感应强度对反应系统污染物降解效率的影响,并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磁场条件下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 SBR反应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率,提出在SBR反应体系再外加一个磁场来提高其运行性能.研究了不同磁感应强度对反应系统污染物降解效率的影响,并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磁场条件下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磁场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BR系统的运行性能,且当磁感应强度为7×10^(-2)T时效果最明显.其中,外加磁场对SBR反应系统中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显著,在7×10^(-2)T时脱氮率从无磁场的65.69%提高到85.98%.外加磁场显著提高了污泥脱氢酶活性,因而也会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对不同磁感应强度下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比较发现,7×10^(-2)T磁场下活性污泥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最高.实验SBR反应器中的细菌域共鉴定出14个门,主要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5.3%~61.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8.6%~46.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3%~47.2%)、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0.4%~4.0%)为主.重要的脱氮细菌:如α-Proteobacteria的Rhodoblastus、Paracoccus;β-Proteobacteria的Alicycliphilus、Comamonas、Xenophilus、Acidovorax、Dechloromonas、Thauera;δ-Proteobacteria的Desulfovibrio;Planctomycetes门等,在中等磁感应强度尤其是7×10^(-2)T时,丰度最高,与脱氮效率增加有内在的联系.典型的PAOs如Acinetobacter、Pseudomonas、Propionicimonas等,在中等磁场条件下含量较高,与除磷率变化趋势相同.活性污泥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污水处理效率存在一定相关性,外加磁场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磁场增强作用 污染物 去除效率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双层空竹超表面中基于BIC的局域太赫兹磁场增强的研究
2
作者 阎晓娜 高新卓 +1 位作者 刘馨怡 金钻明 《光学仪器》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设计了包含双层空竹的超表面,通过调节其晶格周期实现了不同阶晶格模式与超表面本征模式间的耦合,获得了3个强耦合区,并在两个晶格周期处实现了弗里德里希–温特根型连续域束缚态(Friedrich-Wintgen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FW-B... 设计了包含双层空竹的超表面,通过调节其晶格周期实现了不同阶晶格模式与超表面本征模式间的耦合,获得了3个强耦合区,并在两个晶格周期处实现了弗里德里希–温特根型连续域束缚态(Friedrich-Wintgen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FW-BIC)。基于耦合模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进一步证明了结构的有效性。讨论了在介质间隔层中基于强耦合和FW-BIC的局域磁场增强,发现最大磁场强度是入射太赫兹波磁场强度的41 209倍,且该值是单纯的由超表面电磁共振产生的磁场强度的4倍。这项研究将为强场太赫兹产生和太赫兹非线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强耦合 连续域束缚态 耦合模理论 磁场增强
下载PDF
磁场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特征
3
作者 郭凤倩 刘云根 +4 位作者 赵兴杰 杨思林 徐超 殷发金 马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6-175,共10页
为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构建了磁场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探究在0、15和55 mT磁场强度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磁场能够提高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15 mT磁场提升效果不明显,但55... 为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构建了磁场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探究在0、15和55 mT磁场强度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磁场能够提高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15 mT磁场提升效果不明显,但55 mT磁场能显著提高NH_(4)^(+)-N和COD的去除率(p<0.05),相较于无磁场强化系统分别提升了46.37%和13.74%.②系统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之和占总体的74%~76%.磁场有利于功能性菌的富集,尤其在55 mT磁场作用下,Proteobacteria及该菌门下的Arenimonas、Rhodobacter、Thiocystis和Thiocapsa等菌属丰度显著提升.③冗余分析显示,Proteobacteria与TP、NH_(4)^(+)-N和COD去除率均呈正相关,是驱动污染物去除的关键微生物,表明磁场对系统去污能力的提升与该菌门及门下菌属丰度升高有关.④基于FAPROTAX数据库功能预测结果,化能异养和好氧化能异养功能是影响系统净化效果的主要功能型,且55 mT磁场下还发现大量光营养、光能自养和厌氧光养细菌功能型,表明该系统中Thiocystis和Thiocapsa等光合细菌丰度提升对污染物的去除发挥重要作用.综上,磁场通过改变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菌群结构,进而影响系统的净化效果,可为推广磁场应用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人工湿地 磁场强化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磁场强化多相介质分离技术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车中俊 赵立新 葛怡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9-2851,共13页
概述了国内外基于磁场来强化非均相介质分离的研究进展,对相关的强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根据磁场作用的非均相介质类别介绍了不同领域磁场辅助多相介质分离技术、设备及工作原理,如磁选机、涡电流分选机、重介质磁力旋流器、磁盘分... 概述了国内外基于磁场来强化非均相介质分离的研究进展,对相关的强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根据磁场作用的非均相介质类别介绍了不同领域磁场辅助多相介质分离技术、设备及工作原理,如磁选机、涡电流分选机、重介质磁力旋流器、磁盘分离器、磁场辅助分离气-固旋流器、磁流化床等。根据应用领域可简要概括为磁场辅助固体分离(具有不同导磁性的固体)、气-固分离、固-液分离、液-液分离等。总结了磁场分布、磁场与颗粒作用、磁场与流场耦合的模拟方法,为磁场强化多相介质分离提供依据。针对普通设备分离能力存在的瓶颈问题,文中提出应综合考虑磁场与设备操作参数等因素以最大限度提高分离效率,应加强磁场与流场耦合研究并将磁场强化分离领域扩大至非磁性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强化 多相介质 分离 数值模拟 旋流器 优化
下载PDF
磁场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红艳 《江西建材》 2019年第11期25-26,共2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水污染给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磁场强化技术在水污染的处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对磁场强化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展望了磁场强化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磁场强化技术 水污染 处理
下载PDF
析氧反应中的磁增强效应与研究进展
6
作者 胡浩攀 卢俊铭 +6 位作者 孙立贤 徐芬 黄鹏儒 彭洪亮 邹勇进 褚海亮 张焕芝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17-1926,共10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来电解水制氢,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供应不稳定和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有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然而,在电解水过程中,阳极发生的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具有缓慢的动力学反应过程,严重制约了... 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来电解水制氢,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供应不稳定和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有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然而,在电解水过程中,阳极发生的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具有缓慢的动力学反应过程,严重制约了电解水的速度和效率.前期,研究者希望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以提高电解水反应速率.后来,研究发现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之间存在矛盾.近年的研究表明,通过在电催化过程引入外磁场,可以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其电催化性能.而磁场对OER过程存在几种增效机理,主要包括磁热效应、磁流体动力学效应、自旋选择效应,实际反应中往往存在协同作用.本文总结有关机理,并简要介绍磁场增强OER过程相关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外磁场在OER过程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氧反应 磁场增强电催化 自旋选择效应 磁流体动力学效应 磁热效应
原文传递
Interplay between out-of-plane magnetic plasmon and lattice resonance for modified resonance lineshape and near-field enhancement in double nanoparticles array
7
作者 丁佩 王俊俏 +3 位作者 何金娜 范春珍 蔡根旺 梁二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472-477,共6页
Two-dimensional double nanoparticle (DNP) arrays are demonstrated theoretically, suppor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ut-of-plane magnetic plasmons and in-plane lattice resonances, which can be achieved by tuning the... Two-dimensional double nanoparticle (DNP) arrays are demonstrated theoretically, suppor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ut-of-plane magnetic plasmons and in-plane lattice resonances, which can be achieved by tuning the nanoparticle height or the array period due to the height-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d the periodicity-dependent lattice resonance.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two plasmon modes can lead to a remarkable change in resonance lineshape and an improvement on magnetic field enhancement. Simultaneous electric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enhancement can be obtained in the gap region between neighboring particles at two resonance frequencies as the interplay occurs, which presents “open” cavities as electromagnetic field hot spots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n detection and sensing. The results not only offer an attractive way to tune the optical responses of plasmonic nanostructure, but also provide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plasmon interactions in periodic nanostructure or metamaterials comprising multipl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plasmon lattice resonance field enhancement nanoparticles array
下载PDF
Sedimentation acceleration of remanent iron oxide by magnetic flocculation 被引量:13
8
作者 Mathias Stolarski Christian Eichholz +1 位作者 Benjamin Fuchs Hermann Nirschl 《China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5-150,共6页
Sedimentation based processe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to separate particles from a liquid phase. Since the advent of the "Nanoworld" the demand for effectiv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has rapidly risen, calling fo... Sedimentation based processe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to separate particles from a liquid phase. Since the advent of the "Nanoworld" the demand for effectiv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has rapidly risen, call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eparation concepts, one of which lies in hybrid separation using the superposi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for magnetic particles. Possible product portfolio of such separation consists of pigment production, nanomagnetics production for electronics and bio separation, A promising step in that direction is magnetic field enhanced cake filtration, which has by now progressed from batch to continuous ooeration. In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in a mass force field the settling behaviour of particles strongly depends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concentra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s. By adjusting the pH, the interparticle forces, in particular the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can be manipulated. For remanent magnetic particles such as magnetite, pre-treatment in a magnetic field could lead to a change of interparticle interactions. By magnetizing the particles apart from van der Waals attraction and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an additional potential is induced, the magnetic attraction, which could easily dominate the other potentials and result in agglomeration in the primary minimum. By sedimentation analysis, a wide spectrum of parameters like pH,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nd concentr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a strong increase of sedimentation velocity by magnetic flocculation of the raw suspension. This leads to a rise in throughput due to the acceleration of sedimentation kinetics by imparting a non-chemical interaction to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the feed stream of the separation appar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flocculation field enhanced separation Cake filtration magnetic structuring magnetic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磁增强光电子电离便携式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制及其在挥发性还原态硫化物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金旭 侯可勇 +6 位作者 赵无垛 陈文东 蒋吉春 刘巍 李庆运 田地 李海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450,共7页
还原态硫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本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磁增强光电子电离便携式飞行时间质谱,对还原态硫化物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光电子由真空紫外灯发射的10.6 e V的光子照射金属电极表面产生,通过调节引出电压控制光电子能量发... 还原态硫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本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磁增强光电子电离便携式飞行时间质谱,对还原态硫化物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光电子由真空紫外灯发射的10.6 e V的光子照射金属电极表面产生,通过调节引出电压控制光电子能量发生光电子电离。为提高光电子电离的效率,在电离区中设置了环形磁铁。利用SIMION软件模拟发现磁场的引入使电子呈螺旋运动,增加电子运动路径,同时实现电子向电离区中心的汇聚。实验结果表明,磁场的引入使3种还原态硫化物H2S,SO2和CS2的灵敏度分别提高了5.3、9.4和6.9倍,50 s检测时间对3种物质的检测限分别达到0.14、0.52和0.31 mg/m3(S/N=3)。结果表明,磁增强光电子电离的便携式飞行时间质谱仪有望应用于挥发性硫化物的源排放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态硫化物 磁增强光电子电离 便携式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监测
下载PDF
磁场增强压电悬臂梁震动发电装置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权威 李坤 +3 位作者 严玲 周金龙 王雨 陈王丽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8,92,共5页
在压电悬臂梁的自由端施加非均匀磁力增加梁的振幅,探索研究了磁力对悬臂梁的谐振频率漂移、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非均匀磁场斥力,压电悬臂梁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得到明显提高。当负载电阻为100 kΩ,振动台(LDS)用0... 在压电悬臂梁的自由端施加非均匀磁力增加梁的振幅,探索研究了磁力对悬臂梁的谐振频率漂移、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非均匀磁场斥力,压电悬臂梁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得到明显提高。当负载电阻为100 kΩ,振动台(LDS)用0.200 V正弦电压驱动时,由尺寸75 mm×7.8 mm×0.35 mm的锆钛酸铅镧(PLZT)长压电片和80 mm×7.8 mm×0.10 mm黄铜片构成的压电悬臂梁在谐振频率的电压和功率输出分别为19.02 V和1.8 m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悬臂梁 振动传感器 压电发电 磁场增强振动
下载PDF
磁场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涛 张典典 +3 位作者 王志强 董博颖 马江红 袁路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9-31,33,共4页
从磁场强化技术的降解机理及降解效果方面介绍了磁性吸附剂和趋磁细菌处理污水技术、光磁耦合污水处理技术以及磁场强化生物法处理污水技术等,展望了磁场强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并阐明了其工业化应用需克服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 磁场强化技术 污水处理 降解机理 降解效果
下载PDF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增磁增矩负载角恒定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兵强 林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0,67,共6页
针对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常规控制技术下存在的最大输出转矩限制问题,提出一种适于弹翼负载模拟系统特殊运行条件的增磁增矩负载角恒定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在保证系统一定稳定裕量和较优转矩/电流比的前提下增加电机转矩输出... 针对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常规控制技术下存在的最大输出转矩限制问题,提出一种适于弹翼负载模拟系统特殊运行条件的增磁增矩负载角恒定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在保证系统一定稳定裕量和较优转矩/电流比的前提下增加电机转矩输出能力。分别从空间矢量图和转矩—负载角特性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在电压极限圆和电流极限圆限制条件下的电流矢量轨迹及该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技术动态性能优异,在保证系统一定稳定裕量的前提下,可稳定输出10倍额定转矩,使得弹翼负载模拟系统可以选用容量小和惯量小的电机,从而削弱惯性力矩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增磁增矩 负载角恒定控制 弹翼负载模拟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