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山地区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135
1
作者 姜常义 程松林 +3 位作者 叶书锋 夏明哲 姜寒冰 代玉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北山裂谷带的中带,岩体形态为相互联通的岩盆状,出露面积约180km^2。由角闪辉长岩、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斜长岩组成,岩相带呈同心环状展布,相互间呈渐变过渡关系。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为27... 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北山裂谷带的中带,岩体形态为相互联通的岩盆状,出露面积约180km^2。由角闪辉长岩、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斜长岩组成,岩相带呈同心环状展布,相互间呈渐变过渡关系。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为274+4Ma。岩相学、岩石化学、造岩矿物晶体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了非常发育的分离结晶作用。橄榄辉石岩和橄榄辉长岩主要由早期结晶相聚集而成,橄榄石是最初的液相线相,单斜辉石是数量最多的分离结晶相。斜长岩由残余岩浆结晶而成。母岩浆应该是高镁的拉斑玄武岩浆。Nd、Sr、Pb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充分证明了岩浆与围岩之间的物质交换。同化混染作用明显地改变了侵入岩的同位素组成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除斜长岩外,各种岩石的TiO_2、Na:O、K_2O、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稀土元素丰度均很低,受同化混染作用影响较小的样品的ε_Nd(t)=+6.80,这些特征证明其岩浆源区属亏损型地幔。FeO~*和SiO_2含量证明,熔融作用开始时,源岩为二辉橄榄岩;当熔融作用持续到一定程度时,源岩物质转化为方辉橄榄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明,熔融作用发生于尖晶石稳定域内。综合各方面要素可以证明,中坡山北岩体是塔里木板块二叠纪期间第四种类型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坡山北岩体 早二叠世 同化混染 分离结晶 岩浆源区 北山裂谷 新疆
下载PDF
南秦岭宁陕地区花岗岩类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深部地质信息 被引量:41
2
作者 张宏飞 欧阳建平 +1 位作者 凌文黎 陈岳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32,共11页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8之间,εNd(t)值变化于-2.41—-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0—1.71Ga之间,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规律变化。宁陕岩体群的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深部地壳,在岩浆源区中,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占有主要比例,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然而,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比例逐渐增高。根据花岗岩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指示,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主要由垫托于佛坪群之下的晚元古代基性岩浆物质组成。从该穹窿的东部到西部,地壳深部含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比例逐渐增高,由此反映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物质呈现出东西分带,具南北向构造,这不同于佛坪穹窿地表浅部物质的环形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同位素组成 深部地质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葫芦岩体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夏明哲 姜常义 +3 位作者 钱壮志 孙涛 夏昭德 卢荣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49-2760,共12页
葫芦岩体位于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东段,地表出露面积0.75km^2。主要岩石类型有辉长闪长岩、辉长岩、辉石岩、辉橄岩、橄揽岩。岩相之间多呈渐变过渡关系,局部也有侵入接触。主量元素化学组成基本上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相对富集 L... 葫芦岩体位于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东段,地表出露面积0.75km^2。主要岩石类型有辉长闪长岩、辉长岩、辉石岩、辉橄岩、橄揽岩。岩相之间多呈渐变过渡关系,局部也有侵入接触。主量元素化学组成基本上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相对富集 LREE、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较弱的同化混染作用。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四件样品ε_(Nd)(t)值(+6.4~+7.1),一件样品的ε_(Sr)(t)=+3.4,其余三件的ε_(Sr)(t)值(-10.1~-9.3),^(206)Pb/^(204)Pb(18.091~18.513)、^(207)Pb/^(204)Pb(15.459~15.528)、^(208)Pb/^(204)Pb(37.526~38.126)。元素地球化学和 Nd、Sr、Pb 同位素体系表明,源区软流圈来源的岩浆中混入了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岩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明,熔融作用发生于尖晶石稳定域内。由此可见,岩体是尖晶石稳定域内占主体的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岩体 地球化学 岩浆源区 东天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5
4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3 位作者 莫宣学 段丽萍 廖忠礼 王立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1,共11页
笔者在综合分析最近十多年来的Sr、Nd、Pb同位素资料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岩浆源区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冈底斯中段火山岩的岩浆源区逐渐从普通地幔向EMⅡ方向演化;西段晚期火山岩源区的演化方向为... 笔者在综合分析最近十多年来的Sr、Nd、Pb同位素资料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岩浆源区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冈底斯中段火山岩的岩浆源区逐渐从普通地幔向EMⅡ方向演化;西段晚期火山岩源区的演化方向为俯冲带壳幔混合源→造山带上地壳源→下地壳源。②西羌塘岩浆源区主要为不具富集或亏损的幔源物质;囊谦盆地、大理海东火山岩源区较深,为大洋型软流圈地幔+消减组分混合源;藏北羊湖、雄鹰台 鲸鱼湖、西昆仑以及北羌塘巴毛穷宗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为EMⅡ;鱼鳞山超钾质火山岩为经历了大陆地壳物质强烈交代作用的EMⅡ型岩浆源区;西秦岭火山岩源于亏损地幔,腾冲新生代火山岩源区为受到地壳物质交代的EMⅡ。③西羌塘、可可西里、西昆仑和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具两种演化趋势———鱼鳞山、普鲁、雄鹰台 鲸鱼湖岩区和腾冲火山群向EMⅡ方向演化,而泉水沟、黑石北湖、阿什库勒则分别沿0Ma的地幔 上地壳混合线方向演化。④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岩浆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同位素示踪 岩浆源区 演化趋势 新生代火山岩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邻区
下载PDF
库鲁克塔格地区火山岩的岩浆过程与源区组成 被引量:24
5
作者 姜常义 白开寅 +2 位作者 黑爱芝 赵晓宁 张虹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共11页
在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的震旦纪和寒武纪沉积岩地层中 ,分布有四层火山岩。它们分别产出于早震旦世的贝义西组、晚震旦世的扎摩克提组和水泉组以及早寒武世的西山布拉克组。其中 ,西山布拉克组和水泉组火山岩均属碱性玄武岩系列 ;扎摩克... 在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的震旦纪和寒武纪沉积岩地层中 ,分布有四层火山岩。它们分别产出于早震旦世的贝义西组、晚震旦世的扎摩克提组和水泉组以及早寒武世的西山布拉克组。其中 ,西山布拉克组和水泉组火山岩均属碱性玄武岩系列 ;扎摩克提组火山岩分属碱性玄武岩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 ;贝义西组火山岩具有明显的双峰式组合特征 ,大部分属碱性火山岩。它们的多元素配分曲线均呈现出板内玄武岩的大隆起特征。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少部分火山岩具有负铕异常。西山布拉克组和水泉组火山岩的SiO2 饱和度低于扎摩克提组拉斑玄武岩。相应地 ,前者的不相容元素丰度普遍高于后者。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部分熔融程度的差异所致。稀土元素的强烈分馏以及重稀土元素显著贫化 ,意味着这些火山岩源自于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Ba/Nb、La/Nb、Ba/La、Ba/Th和Rb/Nb比值证明 ,这些火山岩全部源自于富集型地幔源区 ,而且主要是EMI型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岩浆过程 地幔源区
下载PDF
Cenozoic volcanism and lithospheric tectonic evolution in Qiangtang area,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15
6
作者 CHI Xiaoguo LI Cai JIN W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7期1011-1024,共14页
Following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the Cenozoic vol- canic activities are rather frequent in the Qiangtang area of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eries: alk... Following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the Cenozoic vol- canic activities are rather frequent in the Qiangtang area of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eries: alkaline basalt series,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shoshonitic series and peralkaline potassic-ultrapotassic series. Geochemical data suggest that the magma sources of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have transferred from spinel lherzolite mantle in the early stage to garnet peridotite enriched mantle (EM2) in the later stage. The high Mg# number and extremely high Cr-Ni-Co abundance of high-K calc-alkaline and shoshonitic series andesites in the Qiangtang area indicate that the primary magma might be derived from subduction of conti- nent lithosphere from the Lhasa block. Incompatible element ratios of La/Rb, Zr/Rb, Rb/Nb, K/Nb, Pb/La and K/La of peralkaline potassic-ultrapotassic series lavas in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 teau are lower than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s and higher than and similar to oceanic island ba- salts. This signature indicates that the primary magma derive from a paleo-mantle wedge inter- fused by fluids derived from asthenosphere and/or subducted mantle lithosphere. But the above element ratios of ultrapotassic lavas in southern Tibet and ultrapotassic lamprophyres in eastern Tibet are higher than and similar to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s, which means that the primary magma sources contained a large quantity of crust contaminant from fluids and/or melts derived from subducted continent lithosphere. The studies result supports that the indian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has underthrust beneath Tibet to about the middle of the plateau, and Eurasian (Qaidam basin) mantle lithosphere has underthrust beneath the Qiangtang area of northern Tibet Plateau. In the paper we demonstrate further that the pulsing cycles of potassic-ultrapotassic volcanism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result from an asthenospher pulsing upwelling caused by the intraplate subduction and the stress relaxation in hinterl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ozoic VOLCANISM magmatic source LITHOSPHERE tectonic evolution NORTHERN Tibet.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第三系火成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惠民 谢忠怀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在进行岩石的化学组成、稀土元素、同位素等分析的基础上,文中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第三系火成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和成因。济阳坳陷第三系玄武岩可分为拉斑系列和碱性系列,碱性系列玄武岩主要为钠质系列,该区第三系玄武质岩浆岩主要... 在进行岩石的化学组成、稀土元素、同位素等分析的基础上,文中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第三系火成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和成因。济阳坳陷第三系玄武岩可分为拉斑系列和碱性系列,碱性系列玄武岩主要为钠质系列,该区第三系玄武质岩浆岩主要为大陆裂谷成因的大陆拉斑玄武岩,玄武质岩浆的喷发深度为150~230km。济阳坳陷火山岩随着层位的变新岩浆分异程度降低,越晚形成的岩浆基本代表原始岩浆,第三系不同层位的玄武岩及其基性侵入岩源区均为上地幔,且侵入岩与火山岩同源,并且在岩浆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不同源区之间的混合作用,而且熔融程度从古新统到渐新统是逐渐降低,反映出岩浆的地幔源的深度在逐渐加大。这些认识对岩浆岩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成因 岩浆源 板块构造环境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广西金牙金矿床形成条件浅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福春 《矿产与地质》 1992年第1期35-42,共8页
文章分析了与金牙金矿矿床形成有关的岩性、构造和岩浆岩;探讨了金的来源、活化条件和迁移形式;利用地质地球化学热力学计算了成矿的物理化学参数。
关键词 构造 岩浆岩 热力学 成矿 金矿
下载PDF
岩浆热液白钨矿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对流体源区与演化过程的示踪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锟言 刘飚 +1 位作者 吴堑虹 李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12,共14页
南岭地区中生代发育大量岩浆热液型钨矿床,但是成矿岩体类型、侵位深度以及围岩性质存在差异,且成矿过程中受多期流体活动与大气降水的影响,流体源区与演化过程复杂。本文对不同类型钨矿床中多阶段白钨矿进行了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结... 南岭地区中生代发育大量岩浆热液型钨矿床,但是成矿岩体类型、侵位深度以及围岩性质存在差异,且成矿过程中受多期流体活动与大气降水的影响,流体源区与演化过程复杂。本文对不同类型钨矿床中多阶段白钨矿进行了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S型花岗岩侵入相关的白钨矿氧同位素值最高(5.7‰~7.8‰),A型花岗岩侵入相关的最低(2.9‰~4.5‰),I型花岗岩侵入相关的落在二者之间(5.6‰)。不同类型钨成矿早期流体均主要为岩浆水,后期成矿过程中外来流体贡献不同,其中大气降水对夕卡岩和云英岩型钨矿化影响较小,而石英脉型矿化存在较大比例的大气降水的加入。此外,单颗粒石英脉型白钨矿的氧同位素组成也存在较大的不均一性,核部到边部逐渐降低的趋势反映了多期次的流体活动。综合分析认为,早期结晶的白钨矿尽管经历岩浆分异、流体出溶与热液沉淀,仍保留岩浆熔体的部分氧同位素特征,而早—晚阶段白钨矿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详细记录了流体源区特征与演化过程。夕卡岩与云英岩型白钨矿形成主要与强烈的水岩反应相关,而石英脉中白钨矿沉淀主要与大量的大气降水加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 白钨矿 氧同位素 流体源区 南岭地区
下载PDF
鲁西莱芜矿山岩浆杂岩体源区及成因:地球化学、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明波 高继雷 +5 位作者 张永明 张照录 刘丽萍 李亚东 马明 刘晓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7-306,共20页
为限定鲁西莱芜地区典型矽卡岩矿床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及岩石成因,对矿山岩浆杂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全岩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1±1~129±1 Ma),具高镁埃达克质... 为限定鲁西莱芜地区典型矽卡岩矿床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及岩石成因,对矿山岩浆杂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全岩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1±1~129±1 Ma),具高镁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富集LREE和LILEs(Rb、Ba、K、Sr),亏损HREE和HFSEs(Nb、Ta、Ti、P),Eu负异常不明显或有弱的正异常。岩石具有较高的(^(87)Sr/^(86)Sr)_(i)比值(0.706728~0.707^(86)7)和较低的ε_(Nd)(t)值(-17.67~-13.84)、ε_(Hf)(t)值(-19.1~-12.2);(^(206)Pb/^(204)Pb)_(i)为16.833~16.955、(^(207)Pb/^(204)Pb)_(i)为15.339~15.346和(^(208)Pb/^(204)Pb)_(i)为37.052~37.117。岩浆源区呈现出EM1型富集地幔与下地壳的混合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初步认为,岩体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由古太平洋板片回转引发的伸展环境,是EMI型岩石圈地幔熔体与下地壳部分熔融的长英质岩浆混合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区 矿山杂岩体 SR-ND-PB同位素 锆石HF同位素 岩浆源区 壳幔混合作用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lithium-rich tuffs in the Sichuan basin,western Yangtze:Implication for the magmatic origin and final closure of eastern Paleo-Tethys 被引量:2
11
作者 Yuan Peng Mianping Zheng +3 位作者 Yongsheng Zhang Enyuan Xing Baoling Gui Fanfan Zuo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72-285,共14页
The felsic volcanogenic tuffs named"green-bean rocks"(GBRs),characterized by a green or yellowish green color,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Yangtze platform and have a high lithium content(286-957 pp... The felsic volcanogenic tuffs named"green-bean rocks"(GBRs),characterized by a green or yellowish green color,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Yangtze platform and have a high lithium content(286-957 ppm).This paper studies the ages,origin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GBRs in the Sichuan basin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through the whole-rock geochemistry and zircon trace elements by using U-Pb dating and Hf-O isotopes.The GBR samples from the Quxian and Beibei sections yielded zircon U-Pb ages of 245.5±1.8 Ma and 244.8±2.2 Ma.These samples can be used as the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marker of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boundary(EMTB)for regional correlation.The whole-rock and zircon geochemistry,and zircon Hf-O isotopes exhibited S-type geochemical affinities with high positiveδ^(18)0 values(9.28‰-11.98‰),low negativeε_(Hf)(t)values(-13.87 to-6.79),and T_(DM)^(2)ages of 2150-1703 Ma,indicating that the lithium-rich GBRs were generated by the remelting of the pre-existing ancient Paleoproterozoic layer without mantle source contamination in the arcrelated/orogenic tectonic setting.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the lithium-rich GBRs in the western Yangtze platform were derived from arc volcanic eruptions along the Sanjiang orogen,triggered by the closure of the eastern Paleo-Tethys Ocean and the syn-collision between the continental Indochina and Yangtze blocks at ca.247 Ma.This was marked by a major shift from I-type magmas with intermediateε_(Hf)(t)values to S-type magmas with low negativeε_(Hf)(t)values.Collectively,our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the GBRs and decodes the closure of the eastern Paleo-Teth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bean rock Lithium-rich Sichuan basin Western Yangtze platform magmatic source Eastern Paleo-Tethys
原文传递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兴地Ⅱ号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昭德 石福品 +1 位作者 胡秀军 姜常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5-816,共12页
兴地Ⅱ号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形态为不规则的漏斗状岩盆,出露面积约10km^2。岩石类型主要有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方辉辉石岩、二辉辉石岩、单辉辉石岩、橄榄辉... 兴地Ⅱ号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形态为不规则的漏斗状岩盆,出露面积约10km^2。岩石类型主要有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方辉辉石岩、二辉辉石岩、单辉辉石岩、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等,岩石类型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体的稀土元素含量低(∑REE=10.73×10^(-6)~77.44×10^(-6)),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_N=4.06~7.73和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尤其是Nb、Ta、Ti、P等,δEu为0.90~2.46多数岩石显示出正铕异常。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运移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以及斜长石的聚集/堆晶。原生岩浆为富镁拉斑玄武岩,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局部遭受了陆壳的同化混染。兴地Ⅱ号岩体与金川岩体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而且兴地Ⅱ号岩体已见有铜镍矿化。因此,兴地Ⅱ号岩体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岩浆源区 兴地Ⅱ号岩体 库鲁克塔格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笔架山东基性-超基性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6
13
作者 夏昭德 夏明哲 +2 位作者 王垚 姜常义 凌锦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共8页
笔架山东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是笔架山岩带中最东边的一个岩体,岩体形态为椭圆状,出露面积约5km2。由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含橄辉长岩、辉长岩以及辉绿岩组成。含橄榄石较多的岩石属拉斑玄武岩... 笔架山东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是笔架山岩带中最东边的一个岩体,岩体形态为椭圆状,出露面积约5km2。由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含橄辉长岩、辉长岩以及辉绿岩组成。含橄榄石较多的岩石属拉斑玄武岩系列,而辉长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Nd、Sr、Pb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岩浆与围岩之间存在物质交换。笔架山东岩体的岩浆源区为OIB型地幔源区,原生岩浆为高镁拉斑玄武岩浆[w(MgO)=11.2%],这些性质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其他基性-超基性岩体的特征相似,表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二叠纪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源区主要为OIB型地幔,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架山东岩体 同化混染 分离结晶 岩浆源区 新疆
下载PDF
东秦岭160~140Ma Cu(Mo)和Mo(W)成矿作用的差异性:来自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及其岩浆源区的证据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雷 闫臻 +4 位作者 王宗起 王瑞廷 宁磊 甘昌简 代军治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83-2401,共19页
东秦岭地区在商丹断裂带南北两侧分别形成了矽卡岩-斑岩型Cu(Mo)矿床和斑岩-矽卡岩型Mo(W)矿床,两者均形成于160~140Ma。通过对不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岩体对比研究发现,Mo(W)矿床主要分布在商丹断裂带北侧的北秦岭和华北板块南缘,主... 东秦岭地区在商丹断裂带南北两侧分别形成了矽卡岩-斑岩型Cu(Mo)矿床和斑岩-矽卡岩型Mo(W)矿床,两者均形成于160~140Ma。通过对不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岩体对比研究发现,Mo(W)矿床主要分布在商丹断裂带北侧的北秦岭和华北板块南缘,主要分布有新太古代至奥陶纪地层,由一系列变质程度不同的火山岩和沉积岩组成。Cu(Mo)矿床主要位于商丹断裂带南侧的南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主要分布古生代地层,由粉砂岩、绢云板岩、灰岩、杂砂岩及白云岩等组成。Mo(W)矿床的成矿岩体以花岗斑岩为主,具有高硅、富钾,贫镁铁,较高的岩浆分异程度;Cu(Mo)矿床的成矿岩体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具有低硅、低钾,富镁铁,低分异的特征。Mo(W)成矿岩体亏损Ba,富集U、Nb等元素,Cu(Mo)成矿岩体相对富集Ba,亏损U、Nb等元素;Cu(Mo)成矿岩体∑REE略高于Mo(W)成矿岩体,未表现出明显的Eu异常,而Mo(W)成矿岩体具有负Eu异常。Cu(Mo)和Mo(W)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结晶温度,Mo(W)成矿岩体具有相对较高的形成压力和氧化态。Mo(W)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以辉石为残留相,Cu(Mo)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则是以极少量角闪石为残留相。相对于Mo(W)矿床,Cu(Mo)矿床的成矿岩体具有较高的εNd(t)值(-28.8^-12.1和-4.75^-2.73)和εHf(t)值(-38^-7.9和-3.79^+1.79),这说明Cu(Mo)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中含有相对较多的地幔物质,而Mo(W)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中含有相对较多地壳物质。由于两种矿化位于不同的构造单元以及成矿岩体在岩石地球化学、温压条件、氧化还原状态和岩浆源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160~140Ma岩浆活动在商丹断裂带南北两侧形成不同矿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0~140Ma Mo(W)和Cu(Mo)成矿 成矿岩体 岩浆源区 东秦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玻乌勒山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吉林 张文强 +3 位作者 徐立明 刘玉 卢昱润 黄继民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1期46-52,共7页
大兴安岭玻乌勒山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样品SiO2平均质量分数为59.93%,属中性岩,过铝质、富碱,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中性火山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44.06~212.88)×10-6),铕异常不明显(δEu值介于0.75~0.99之间... 大兴安岭玻乌勒山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样品SiO2平均质量分数为59.93%,属中性岩,过铝质、富碱,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中性火山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44.06~212.88)×10-6),铕异常不明显(δEu值介于0.75~0.99之间),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分馏系数(La/Yb)N介于10.49~13.47之间。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La、Ce、Rb、Ba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和Ti等,火山岩样品主要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火山活动与古亚洲洋或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有关。区内地、物、化、遥异常特征显著,综合预测圈出成矿有利地段2处,具有寻找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预测 岩浆源区 玛尼吐组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北缘钼矿化——进展、规律、问题与成因初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翼飞 江思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94,共38页
兴蒙造山带及其南侧受古亚洲洋南向俯冲所影响的华北板块北缘内各有1条显著的中生代斑岩钼成矿带,并在东西两侧首尾相连。文章综述了伸展环境下的斑岩钼矿床的研究进展,对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北缘内这2条钼成矿带的成矿背景、分布规律... 兴蒙造山带及其南侧受古亚洲洋南向俯冲所影响的华北板块北缘内各有1条显著的中生代斑岩钼成矿带,并在东西两侧首尾相连。文章综述了伸展环境下的斑岩钼矿床的研究进展,对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北缘内这2条钼成矿带的成矿背景、分布规律、矿床共生组合特点、成矿岩浆的属性、巨量金属和水的来源以及斑岩铜、钼矿化的异同等进行了总结,并从成矿岩浆源区塑造过程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巨型钼成矿带的形成特点。这2条钼成矿带在地质特征和区域矿床组合上非常相似,具有相似的启动时间和峰值时间,与区域内的斑岩铜矿化在时代上具有不共生的特点,矿化特征也与美国科罗拉多地区产出的高F型斑岩钼化类似,二者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显示,南、北2条钼成矿带的成矿岩浆与古生代斑岩铜成矿岩浆以及中生代的碱性岩浆均具有相似的特征,为脱水熔融的产物,并与古老陆下岩石圈地幔包体、新生代软流圈地幔玄武岩具有显著的差别。研究认为,南钼矿带的岩浆源区是亏损金属和水的古老岩浆源区在古生代洋片俯冲过程脱水交代改造后的产物,北钼矿带的岩浆源区是古生代洋片俯冲增生形成的富水源区。成(含)矿岩石Sr同位素研究显示,南、北2条钼成矿带成矿源区均启动于Rb/Sr比值较低的源区,受到上部高Rb/Sr比值地壳的混染;Nd同位素特征的对比研究显示,二者初始Nd值差别极大,但是Sm/Nd比值非常相似,显示放射性成因Nd的积累在三叠纪以后是一致的,也说明初始Nd值的差别是成矿源区塑造前所形成和继承的,同时也说明初始Nd值的差异可能掩盖了Mo成矿岩浆形成的真正原因。通过与世界范围内其他典型钼成矿带的对比研究,认为南、北2条钼成矿带成矿的岩浆源区位于陆下岩石圈地幔,古生代期间古亚洲洋向南、北两侧的俯冲在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钼矿床 高F型 富集型岩浆源区 造山带水化 金属的富集与再富集 俯冲后成矿 兴蒙造山带 华北板块北缘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黑石北湖新生代钾质火山岩的成因 被引量:4
17
作者 宁维坤 迟效国 +2 位作者 刘建峰 赵芝 李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55-1360,共6页
昆仑岩带新生代钾质火山活动是青藏高原北缘深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记录。有关岩浆源区的性质和岩浆产生的机制一直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阐述了昆仑岩带黑石北湖钾质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与西昆仑康西瓦和泉水沟新生代火山岩... 昆仑岩带新生代钾质火山活动是青藏高原北缘深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记录。有关岩浆源区的性质和岩浆产生的机制一直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阐述了昆仑岩带黑石北湖钾质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与西昆仑康西瓦和泉水沟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成因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昆仑火山岩带玄武质岩石的K2O和Na2O含量变化较大,从钠质过渡到钾质,硅碱图显示玄武质初始岩浆向钾质安粗岩方向演化。黑石北湖火山岩的高场强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岩浆源区具有EMⅡ的性质。岩石LREE的强烈富集和HREE的强烈分馏指示岩浆来自富集型含石榴子石地幔源区。不相容元素K/Nb、Ba/La等比值具有岛弧火山岩与OIB型玄武岩的过渡特征,指示源区为曾遭受软流圈流(熔)体交代的古俯冲地幔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火山岩 岩浆作用 岩浆源区 新生代 青藏高原北部
下载PDF
锡铜共生矿床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18
作者 赵凤上 刘鹏 +2 位作者 江丞曜 包志安 朱韧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2-906,共15页
文章在总结全球锡铜共生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成矿地质特征、热液蚀变组合、金属来源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等方面综述了锡铜共生这类矿床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锡铜共生矿床中岩浆过程和热液过程。研究表明,锡铜矿床主要发育在与... 文章在总结全球锡铜共生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成矿地质特征、热液蚀变组合、金属来源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等方面综述了锡铜共生这类矿床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锡铜共生矿床中岩浆过程和热液过程。研究表明,锡铜矿床主要发育在与俯冲相关的板块边缘,弧后、后碰撞等岩石圈伸展环境,并伴随着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全球锡铜共生矿床的形成时代以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为主,其空间分布广泛但局部集中产出,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南美玻利维亚、欧洲康沃尔和厄尔士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根据成矿特征,这类矿床可将分为2类:第一类矿区除发育与锡成矿有关的高分异、还原性钛铁矿系列岩浆岩以外,还发育有大规模基性或碱性岩浆活动;第二类矿区则仅发育与锡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并未发育基性或碱性岩浆作用。目前对于锡和铜的物质起源仍有争议,其中锡主要来源为高分异花岗岩,而铜的物质来源比较复杂。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提出对锡铜共生矿床的研究展望:①采用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Sn、Cu、Ba同位素)进行联合示踪;②在开展精细矿物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不同阶段的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进行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查明锡铜共生的精细化过程和成矿物源归属。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或将提高对锡铜共生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为该类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铜共生 氧化还原条件 岩浆过程 热液过程 物质来源
下载PDF
广东三水盆地玄武岩源区特征与南海早期演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煜 方念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13,共19页
南海在扩张前是否经历了陆内裂谷阶段是南海成因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三水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其新生代以来喷发的双峰式火山岩具备大陆裂谷的岩石组合特征。通过对其中玄武岩主微量元素分析认为三水盆地玄武岩可以分为亚碱性和碱... 南海在扩张前是否经历了陆内裂谷阶段是南海成因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三水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其新生代以来喷发的双峰式火山岩具备大陆裂谷的岩石组合特征。通过对其中玄武岩主微量元素分析认为三水盆地玄武岩可以分为亚碱性和碱性玄武岩系列,两者均显示出明显的Nb、Ta正异常,相对于大陆地壳具有较低的Th/Sc、La/Nb和U/Al×1000,陆壳混染程度低;首次对盆地内玄武岩进行^(40)Ar-^(39)Ar测年,结合前人年代学结果表明玄武质岩浆强烈喷发的时段为61~54 Ma,其中亚碱性玄武岩喷发时间(60 Ma)早于碱性玄武岩(56 Ma);通过熔融柱模型反演得到亚碱性岩浆源区起止熔融温压分别为1517℃(3.03 GPa)和1471℃(2.25 GPa),深度为101~76 km,碱性岩浆源区起止熔融温压分别为1555℃(3.33 GPa)和1506℃(2.48 GPa),深度为110~84 km,整体为石榴石-尖晶石橄榄岩过渡区且呈逐渐变深的趋势。综合岩浆源区特征以及岩石组合特征认为三水盆地在古新世具备大陆裂谷特征。通过对比三水盆地与南海扩张期岩浆活动的分布时段及源区特征,发现三水盆地与南海扩张期岩浆活动时间分布存在较长间隔,深部过程差异较大,三水盆地岩浆活动与南海扩张并无直接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三水盆地 南海演化 岩浆源区 熔融柱模型
下载PDF
辽东地区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丽君 吕晓瑜 王岐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6期501-507,共7页
辽东地区新太古代构成了华北陆块重要结晶基底.以辽吉古元古代裂谷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微陆块.北部微陆块由新太古代付家堡子片麻杂岩(U-Pb法2730 Ma)、虎庄片麻岩(U-Pb法2524.85 Ma)、连山关花岗岩(U-Pb法2563 Ma)组成,南部微陆块由得胜... 辽东地区新太古代构成了华北陆块重要结晶基底.以辽吉古元古代裂谷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微陆块.北部微陆块由新太古代付家堡子片麻杂岩(U-Pb法2730 Ma)、虎庄片麻岩(U-Pb法2524.85 Ma)、连山关花岗岩(U-Pb法2563 Ma)组成,南部微陆块由得胜片麻杂岩(U-Pb法2519 Ma)组成.北部微陆块岩石地球化学显示钾玄岩系列—钠质钙碱系列,正铕异常—负铕异常轻稀土富集型特征.岩浆演化由钠质钙碱系列→钾质钙碱系列.源区性质为地壳深熔,相当于变质泥岩、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由造山早期构造拉张环境上侵就位(付家堡子片麻杂岩)→造山主期(虎庄片麻岩)和造山晚期(连山关花岗岩)挤压环境同构造上侵就位.地壳演化由造山早期拉张→主造山挤压.南部微陆块岩石地球化学显示高铝、镁特征,与埃达克岩相近,稀土总量低,属负铕异常轻稀土富集型.岩浆具钠质演化趋势.源区性质具板片俯冲重熔特征,相当基性岩部分融熔,为板片俯冲构造背景.南部微陆块埃达克岩存在,暗示2500 Ma年前后,南部微陆块向北俯冲,形成辽东地区太古宙统一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 变质深成岩 岩石地球化学 岩浆源区 构造背景 辽东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