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贵港六梅金矿的成因类型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港 陈懋弘 +4 位作者 马克忠 葛锐 郭申祥 吴启强 原其生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0年第4期479-496,共18页
六梅金矿床位于广西贵港市大平天山岩体东北部,矿体赋存于寒武系黄洞口组细碎屑岩中,受高角度断裂构造的控制。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的切割关系,将矿床热液活动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黄铁矿—毒砂—石英阶段(Ⅱ),方铅... 六梅金矿床位于广西贵港市大平天山岩体东北部,矿体赋存于寒武系黄洞口组细碎屑岩中,受高角度断裂构造的控制。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的切割关系,将矿床热液活动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黄铁矿—毒砂—石英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砷)黝铜矿—铁白云石—石英阶段(Ⅲ),石英—铁白云石阶段(Ⅳ),其中Ⅱ阶段为主要的成矿阶段。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和(砷)黄铁矿,EPMA分析结果显示金主要以“不可见”的次显微—超次显微包体金形式存在。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石英或方解石中的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主成矿阶段温度平均为181℃,平均盐度[w(NaCl)]为9.36%,密度为0.946 g/cm3,显示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H、O同位素组成(δD值介于-73‰^-57‰之间,δ18OH2O值介于2.3‰~6.1‰之间)显示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有关,且后期有大气降水混入;载金硫化物δ34SV-CDT值介于-0.8‰~0.5‰之间,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上述特征表明六梅金矿与典型的卡林型金矿有较大区别,特别是缺乏卡林型金矿特有的低温矿物组合(雌黄—雄黄—辰砂),相反却含有较多的贱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更接近于与岩浆活动有关的远端低温热液矿床。结合区域上矿床和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次火山岩)斑岩型金矿(龙头山金矿)—矽卡岩型银铅锌矿(头闸银铅锌矿)—远端低温热液型金矿(六梅金矿)的大平天山岩浆热液系统成矿模式。该模式暗示着六梅金矿往深部及向大平天山岩体方向应该存在中温热液脉状和矽卡岩型银铅锌矿床。该文建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模型对大瑶山地区类似矿床的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毒砂 黄铁矿 不可见金 远端低温热液矿床 六梅金矿 广西贵港
下载PDF
湘南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与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陶琴 韩润生 +6 位作者 赵冻 吴鹏 田旭峰 赵太成 杨航 宗志宏 邓安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604,共19页
【研究目的】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湘南地区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矿床之一。为了深化研究该矿床成岩成矿机制、高效指导深部找矿勘查,需要揭示与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建深部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湘南地区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矿床之一。为了深化研究该矿床成岩成矿机制、高效指导深部找矿勘查,需要揭示与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建深部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研究方法】应用热液矿床的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定位找矿预测方法,开展矿区内-136 m、-176 m、-256 m中段典型穿脉剖面的矿化蚀变测量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探讨了成矿元素、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构建了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从花岗斑岩体(内带)→接触带→围岩(外带),依次为钨钼(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花岗斑岩带(Ⅰ)→磁铁(钨锡)矿化石榴石矽卡岩带(Ⅱ-1)→钨钼-磁黄铁矿化石榴石矽卡岩带(Ⅱ-2)→铅锌矿化结晶灰岩带(Ⅲ)→强方解石化灰岩带(Ⅳ)的分带规律,各带对应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绢云母)→磁铁矿+透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白钨矿+锡石+黄铁矿+石榴石)→白钨矿+辉钼矿+磁黄铁矿+(锡石+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石榴石+符山石+透辉石+角闪石+萤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方解石+石英→方解石+石英。进一步揭示了各蚀变带矿化元素分布规律:W、Mo→Fe、W、Sn(Bi、Mo)→W、Sn、Bi、Mo(Cu)→Pb、Zn(W、Sn、Cu)→Pb、Zn、Ag的水平分带规律。【结论】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以岩体为中心至两侧围岩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明显,各带内特征矿物组合和矿化指示元素的变化规律对矿体的赋存空间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蚀变空间分带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元素空间变化规律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 矿产勘查工程 湘南地区
下载PDF
江西大湖塘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及其成矿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南庆 黄剑凤 +2 位作者 秦润君 张炳远 余振东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江西大湖塘地区近年发现了一批大-特大型钨铜多金属矿矿床,矿床类型均为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型,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基底中的成矿元素被活化并参与成矿;矿化受燕山期断裂及其岩体与围岩接触面的控制,根据岩体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 江西大湖塘地区近年发现了一批大-特大型钨铜多金属矿矿床,矿床类型均为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型,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基底中的成矿元素被活化并参与成矿;矿化受燕山期断裂及其岩体与围岩接触面的控制,根据岩体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判断,细粒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为成矿岩体或成矿地质体;该区的成矿作用与区域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直接相关,并受深部作用过程和浅部构造环境的双重控制;其成矿机理是基于成矿系统内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耦合,成矿实际上是深部过程背景与表层岩石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湖塘地区钨铜多金属矿床 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控岩控矿机制 成矿机理 江西省
下载PDF
Magmatic-Hydrothermal Superlarge Metallogenic Systems——A Case Study of the Nannihu Ore Field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长明 成秋明 +2 位作者 张寿庭 邓军 谢淑云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391-403,共13页
Located in the Qinling (秦岭) molybdenum metallogenic belt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the Nannihu (南泥湖) molybdenum (-tungsten) ore field, consisting of the Nannihu, Sandaozhuang (三道幢),... Located in the Qinling (秦岭) molybdenum metallogenic belt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the Nannihu (南泥湖) molybdenum (-tungsten) ore field, consisting of the Nannihu, Sandaozhuang (三道幢), and Shangfang (上房) deposits, represents a superlarge skarn-porphyry molybdenum (-tungsten) accumulation. Outside the ore field, there are some hydrothermal lead-zinc-silver deposits found in recent years, for example, the Lengshuibeigou (冷水北沟), Yindonggou (银涧沟), Yangshuwa (杨树凹), and Yinhegou (银河沟) deposits. Ore-forming fluid geochemistry indicates that these deposits belong to the same metallogenic system. The hydrothermal solution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primary magmatic water in the early stage and from the mixture of the primary magmatic water and meteoric water in the later stage, with an obvious decreasing tendency in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gas-liquid ratio of fluid inclusions.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data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substances and related porphyrie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lower crust, and a hidden magmatic chamber is indicated by aeromagnetic anomaly and drill hol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Nannihu granite body extends to being larger and larger with depth increasing. The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was the consequence of lithospheric extension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the tectonic regime when the main compressional stress changed from NS-trending to EW-tre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matic-hydrothermal metallogenic system superlarge deposit ore-forming fluid dynamic process Nannihu ore field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中-晚三叠世区域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井国正 王晓云 +6 位作者 张志强 何俊江 张里斌 王凤林 刘颜 石文杰 谭俊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11,共23页
东昆仑成矿带在早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一系列脉状金矿床、脉状银铅锌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但这些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东昆仑东段以其多样的矿床类型为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想场... 东昆仑成矿带在早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一系列脉状金矿床、脉状银铅锌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但这些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东昆仑东段以其多样的矿床类型为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在总结归纳东昆仑东段主要类型矿床时空分布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各类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构造背景及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探讨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东段各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240~220 Ma),均是东昆仑古特提斯陆陆碰撞及后碰撞伸展作用的产物。此外,区内及外围东昆北地体中的各类矿床均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且与该时期广泛发育的深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不同类型的矿化可能是该岩浆-热液系统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巴颜喀拉板块深俯冲及板块断离诱发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及随后的大规模岩浆-流体活动,富含金属挥发分的岩浆热液与上地壳的岩石和流体发生交代和流体混合,最终形成区内巨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基于该成矿系统,东昆仑东段具有寻找多类型共生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斑岩-矽卡岩型 成因联系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找矿方向 东昆仑东段
下载PDF
广西镇龙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来自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港 陈懋弘 +5 位作者 葛锐 李杨林 王昱 庞宏海 黄锐 吴启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4-1874,共21页
镇龙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位于广西“山字形构造”前弧一个较大的短轴背斜构成的穹窿中,矿床(点)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和泥盆系碎屑岩中。为探讨各矿床(点)之间的成因联系,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及氢-... 镇龙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位于广西“山字形构造”前弧一个较大的短轴背斜构成的穹窿中,矿床(点)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和泥盆系碎屑岩中。为探讨各矿床(点)之间的成因联系,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及氢-氧-硫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为水溶液、气液两相包裹体,且含CO 2和CH_(4)包裹体较多,偶见含NaCl子晶的包裹体。高温矿床均一温度为320~339℃,盐度为8%~9%NaCl eqv;中温矿床均一温度为280~299℃,盐度为7%~8%NaCl eqv;低温矿床均一温度为160~179℃,盐度为5%~6%NaCl eqv。石英中流体包裹体δD V-SMOW集中在-55‰~-80.1‰之间,δ^(18)O_(V-PDB)集中在-9.1‰~-18.8‰之间,氢-氧同位素图解主要落在岩浆水的范围内,并有向大气降水偏移的趋势,表明上述矿床流体的主要来源可能是岩浆水,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单矿物的硫同位素峰值集中在-2‰~2‰之间,其中毒砂以正值为主,辉锑矿以负值为主,总体具有相对均一的硫源,说明硫化物中的硫均来自岩浆。上述研究表明,镇龙山地区矿床(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分带特点,岩体及其边缘发育斑岩型高温热液矿床,外围逐渐过渡到中温和中低温热液矿床,建立了镇龙山地区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水平和垂直矿化分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广西镇龙山
下载PDF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铁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7
作者 王续文 李宇轩 安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4-1228,共15页
铁元素是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参与成矿的重要金属元素之一,岩浆-热液矿床中富铁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斑铜矿、毒砂、菱铁矿)的δ^(56)Fe值变化较大(-2.07‰~+1.58‰),指示铁同位素在岩浆演化、流体出溶和热液演化过... 铁元素是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参与成矿的重要金属元素之一,岩浆-热液矿床中富铁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斑铜矿、毒砂、菱铁矿)的δ^(56)Fe值变化较大(-2.07‰~+1.58‰),指示铁同位素在岩浆演化、流体出溶和热液演化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分馏,因此,在约束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成矿金属的迁移-富集-沉淀过程和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整理和分析前人研究资料,文章总结了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岩浆演化、流体出溶和热液演化过程中铁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现状。岩浆演化过程中铁同位素会发生显著分馏,如部分熔融过程中,熔体相比残余固相富集重铁同位素;矿物分离结晶会引起残余熔体铁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主要受含Fe2+或Fe3+矿物结晶的影响,如磁铁矿分离结晶会导致残余熔体铁同位素组成变轻,总体反映岩浆氧化还原状态对铁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作用,因此,含矿岩体铁同位素组成及其变化可用于确定岩浆的氧化还原状态。流体出溶是含矿岩浆演化成为岩浆热液矿床的关键过程,出溶流体相对于母岩富集轻铁同位素,但实验研究表明出溶流体铁同位素组成可能受其中铁的迁移形式、与流体平衡的含Fe2+或Fe3+矿物的比例、相分离和流体混合等多种因素影响。热液演化过程中,含铁热液矿物沉淀会引起流体铁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磁铁矿沉淀会导致流体富集轻铁同位素,而含铁硫化物(如磁黄铁矿)沉淀则会使得流体逐渐富集重铁同位素,显示热液流体氧化还原状态对铁同位素分馏的控制作用。由于黄铜矿被认为可以有效记录流体的铁同位素组成,其铁同位素值被用于区分热液流体氧化还原状态。铁元素作为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直接参与成矿的元素,为直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岩浆演化、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同位素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地球化学行为 应用研究现状
下载PDF
广西贵港砷矿沟银铅锌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港 陈懋弘 +2 位作者 葛锐 郭申祥 吴启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2-676,共15页
一般而言,岩浆热液矿床除与侵入岩体有关外,与地层和构造关系也比较密切,控矿因素往往比较复杂,确定其中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往往是成矿预测成败的关键。广西贵港砷矿沟银铅锌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西南部龙山鼻状构造的最西南段,是大平天山... 一般而言,岩浆热液矿床除与侵入岩体有关外,与地层和构造关系也比较密切,控矿因素往往比较复杂,确定其中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往往是成矿预测成败的关键。广西贵港砷矿沟银铅锌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西南部龙山鼻状构造的最西南段,是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一部分。矿床以顺层产出的矽卡岩型矿体为主,切层的脉状矿体为辅。系统的野外测量和研究表明,脉状矿体形态简单,主要受控于近直立的NNW向断层;层状矽卡岩型矿体形态十分复杂,除受控于大平天山和龙头山岩体外,还受寒武系黄洞口组灰岩夹层、加里东期复杂褶皱形态以及NNW向断层的联合控制。其中大平天山和龙头山岩体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热源,并控制了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带;寒武系黄洞口组灰岩夹层是形成矽卡岩型矿体的岩性条件,控制了矿层的数量和厚度;近EW走向的复式褶皱控制了矿体的具体形态和产状;NNW向断层控制了矿段的平面空间位置。本文在正确理解上述岩浆-地层岩性-褶皱-断层等控矿因素的基础上,确定NNW向断层为主要的流体通道,其东西两侧20~70m的范围内寒武系黄洞口组灰岩夹层可以形成层状矽卡岩型矿体,据此由东往西划分了3个矿段,经钻探验证成功在矿区西部发现了新的矿段。本次成矿预测改变了前人以近EW走向灰岩追索找矿的思路,转为沿NNW走向断层(节理)追索层状矿体,把一个被前人否定评价的矿床给予了肯定评价并获得成功。这一认识和经验对复杂褶皱地区,受多要素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控矿因素 成矿预测 砷矿沟银铅锌矿床 广西贵港
下载PDF
广西贵港新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港 陈懋弘 +2 位作者 李杨林 王昱 吴启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6-526,共21页
广西贵港新民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平天山岩体的南东边缘,是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以切层产出的热液脉型矿体为主,顺层的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为辅。系统的野外测量和研究表明,脉状矿体形态简单,主要受控于近直立的北... 广西贵港新民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平天山岩体的南东边缘,是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以切层产出的热液脉型矿体为主,顺层的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为辅。系统的野外测量和研究表明,脉状矿体形态简单,主要受控于近直立的北北西向断层;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主要受围岩地层中的灰岩夹层控制。为查明成矿流体的类型、性质、演化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的显微测温、成分及H-O-S同位素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矿机制,并进一步完善了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新民铜多金属矿床可以分为以下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早期金属硫化物阶段、晚期金属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脉阶段。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为398~286℃,盐度w(NaCl_(eq))=13.0%~6.2%;早期金属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为374~163℃,盐度w(NaCl_(eq))=9.3~4.3%;晚期金属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为340~151℃,盐度w(NaCl_(eq))=8.0%~2.6%;方解石-石英脉阶段均一温度为298~150℃,盐度w(NaCl_(eq))=5.4%~1.6%。主成矿阶段(早期和晚期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以高中温、中盐度的NaCl-H_(2)O-CO_(2)±N_(2)体系为主,流体沸腾和流体混合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H-O同位素组成(δD值介于-86‰~-64‰,δ^(18)O_(H_(2)O)值介于0.33‰~7.47‰)显示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有关,且后期有大气降水混入。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1.4‰~2.6‰,推测硫源与晚白垩世岩浆-热液系统有关。新民铜多金属矿床为晚白垩世区域岩石圈减薄、伸展环境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并与邻区的Au-Cu-Pb-Zn-Ag矿床共同构成了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矿床成因 新民铜矿 广西贵港
下载PDF
安徽青阳高家塝钨钼矿床与狮金山钼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系统
10
作者 徐晓春 吴迪 +3 位作者 傅仲阳 白茹玉 许心悦 宋朝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2-508,共17页
安徽青阳高家塝钨钼矿床和狮金山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过渡带北段,均赋存于青阳‒九华复式花岗岩体北缘的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中,两者在空间上紧密相邻,成矿元素组合分别为W-Mo和Cu-Pb-Zn-Au。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工作基础... 安徽青阳高家塝钨钼矿床和狮金山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过渡带北段,均赋存于青阳‒九华复式花岗岩体北缘的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中,两者在空间上紧密相邻,成矿元素组合分别为W-Mo和Cu-Pb-Zn-Au。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工作基础上,对两个矿床赋矿花岗闪长斑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石矿物S、Pb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并厘定了狮金山矿床赋矿花岗闪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矿石中辉钼矿Re-Os年龄。研究显示,高家塝钨钼矿床和狮金山钼铜多金属矿床赋矿花岗闪长斑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合年代学研究,指示为同一期岩浆事件产物,成岩物质以壳源为主;矿石矿物S、Pb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两矿床受同一岩浆热液体系控制,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年龄与赋矿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显示,两个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基本同时,且矿石类型、元素组合及其分带与岩体产状、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断裂构造关系密切,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明显不同,反映矿质富集和沉淀受控于地质及物理化学条件。由此推测,高家塝钨钼矿床和狮金山钼铜多金属矿床属于同一岩浆‒热液成岩成矿系统的产物,区内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与相关围岩接触带部位是寻找此类钨钼铜多金属矿床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系统 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高家塝钨钼矿床 狮金山钼铜多金属矿床 江南过渡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