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囊游仆虫皮层和营养核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顾福康 季玲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研究纤毛虫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结构的分化及其调节机理,本文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营养期包囊游仆虫背、腹面皮层表膜下合3种方式排列组成的纵微管层以及深部微管;口区皮层内含高电子密度的杆状小体;口围带小膜基部含电子致密带和小... 为研究纤毛虫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结构的分化及其调节机理,本文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营养期包囊游仆虫背、腹面皮层表膜下合3种方式排列组成的纵微管层以及深部微管;口区皮层内含高电子密度的杆状小体;口围带小膜基部含电子致密带和小膜托架,棘毛基体基部及基体下微管束形成围棘纤维篮;背纤毛基体下方也含微管结构;大核染色质附着在核膜上,核膜其他区域有规则排列的核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游仆虫 皮层 营养核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阔口尖毛虫形成包囊期间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顾福康 季玲妹 +1 位作者 倪兵 李恭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阔口尖毛虫形成包囊期间,细胞质内出现条带状或管道样的内质网和由不同大小的囊泡组成的包囊壁前体。并且,前体的产生与内质网有关;细胞质内发生自噬泡消化现象,这是细胞将原有结构和能量进行贮存、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大核向细胞... 阔口尖毛虫形成包囊期间,细胞质内出现条带状或管道样的内质网和由不同大小的囊泡组成的包囊壁前体。并且,前体的产生与内质网有关;细胞质内发生自噬泡消化现象,这是细胞将原有结构和能量进行贮存、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大核向细胞质突出形成阿米巴形结构,这与大核向细胞质排出部分核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阔口尖毛虫 包囊壁前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包囊游仆虫包囊形成和解脱过程中大、小核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08-213,共6页
包囊游仆虫形成包囊时大核除经历形态大小的变化外,大核DNA含量也低于正常大核水平;细胞脱包囊前,在大核一端或两端发生染色质粗浓集,是大核DNA复制的结果;染色质粒在整个大核内浓集时,大核DNA含量已达到正常大核水平,此时DNA复制结束,... 包囊游仆虫形成包囊时大核除经历形态大小的变化外,大核DNA含量也低于正常大核水平;细胞脱包囊前,在大核一端或两端发生染色质粗浓集,是大核DNA复制的结果;染色质粒在整个大核内浓集时,大核DNA含量已达到正常大核水平,此时DNA复制结束,细胞脱包囊。小核在游仆虫形成包囊和脱包囊过程中,其形态大小、DNA含量等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 包囊游仆虫 大核 小核
下载PDF
A TEM study on pre-excystment cellular structures of Euplotes encysticus 被引量:5
4
作者 GUTUKANG JUNMEIXU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25-133,共9页
Right before the excystment of an Euplotes encysti-cus sawtooth-like folds appeared among the pellicle plas- malemma, the inner and outer alveolar membranes were still sticking together, and were not distinguishable. ... Right before the excystment of an Euplotes encysti-cus sawtooth-like folds appeared among the pellicle plas- malemma, the inner and outer alveolar membranes were still sticking together, and were not distinguishable. Mi- crotubular layers already formed at the sites beneath the dorsal cortical pellicle corresponding to vegetative cells,but they still proceed to be organized on the ventral struc-tures. Cristae, highly-tangled with tubular-type struc-tures, appeared on the mitochondria, and we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vegetative cells. In the cor-tical ciliatures, such as ciliary shafts, kinetosomes, sur-rounding fibrillar cirral baskets, and attached structures of ciliatures, etc.,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rest- ing cysts which are degenerated or lost. All the cilia- ture microtubules of ciliary shafts are of the 9+2 pattern,but the microtubule-like structure aggregates at triplet - microtubule centers of many kinetosmes, are still under various stages of differentiation. Microtubules beneath the kinetosomal rows are of a developmentally elongated stage; crowded chromatins of various shapes and sizes are found in macronucleus, but there are no nuclear pores (formed by nuclear membrane as in resting cysts) on the nuclear membrane where these chromatins attac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plotes encysticus EXCYSTMENT PELLICLE kinetosome macronucleus
下载PDF
纤毛虫大核提取方法上的改进及其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顾立刚 赵柳 顾福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59,共3页
以包囊游仆虫(Euplotesencysticus)为材料,对Arikawa等报道的纤毛虫大核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即:用去垢剂TritonX 1 0 0处理细胞,结合玻璃微吸管的物理破碎,得到完整的大核后,应用扫描电镜观察。
关键词 纤毛虫 大核 提取 扫描电镜
下载PDF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six species of Epistylis inferred from 18S-ITS1 sequences 被引量:1
6
作者 缪炜 余育和 +1 位作者 沈韫芬 张锡元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2年第3期280-288,共9页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six species of Epistylis (i. e. E. plicatilis, E. urceolata, E. chrysemydis, E. hentscheli, E. wenrichi, and E. gale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equences of the first internal transcrib...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six species of Epistylis (i. e. E. plicatilis, E. urceolata, E. chrysemydis, E. hentscheli, E. wenrichi, and E. gale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equences of the first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ITS-1) of ribosomal DNA (rDNA). Amplified rDNA fragment sequences consisted of 215 or 217 bases of the flanking 18S and 5.8S regions, and the entire ITS-1 region (from 145 to 155 bases). There were more than 33 variable bases between E. galea and the other five species in both the 18S region and the ITS-1 region. The affiliation of them was assessed using Neighbor-joining (NJ), maximum parsimony (MP) and maximum likelihood (ML) analyses. In all the NJ, MP and ML analyses E. galea, whose macronucleic position and shape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other five species, was probably diverged from the ancestor of Epistylis earlier than the other five species. The topology in which E. plicatilis and E. hentscheli formed a strongly supported sister clade to E. urceolata, E. chrysemydis, and E. wenrichi was consistent with variations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peristomial lip. We concluded that the macronucleus and peristomial lip might be the important phylogenetic characteristics within the genus Episty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stylis 18S-ITS1 region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method in SITU (prepare DNA from field-sampled SPECIES for PCR) macronucleus.
原文传递
华美游仆虫大、小核的透射电镜和生化抽提扫描电镜观察
7
作者 赵柳 尹飞 +1 位作者 倪兵 顾福康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8-971,共4页
应用透射电镜术和生化抽提扫描电镜术显示,华美游仆虫大核核膜表面形成孔状结构,并有相当数量的附着物;小核核膜表面也有孔状结构,但附着物较少.此外,非分裂期大核染色质凝缩排列形成染色质团,染色质团由染色质颗粒构成,各个染色质颗粒... 应用透射电镜术和生化抽提扫描电镜术显示,华美游仆虫大核核膜表面形成孔状结构,并有相当数量的附着物;小核核膜表面也有孔状结构,但附着物较少.此外,非分裂期大核染色质凝缩排列形成染色质团,染色质团由染色质颗粒构成,各个染色质颗粒含有许多均质的染色质小体;大核DNA合成期间,大核复制带区的染色质团分解成染色质小体.据所得结果认为,染色质小体是构成游仆虫大核的基本结构单元;大、小核形态上的差异与其在无性生殖期间核、质间的功能活动及物质联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美游仆虫 大核 小核 透射电镜术 生化抽提扫描电镜术
原文传递
棘尾虫接合生殖期间核对形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史新柏 丘子健 +1 位作者 卢莉 徐振康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完成了四项实验,即1.促成棘尾虫无小核系与有小核系接合;2.诱导无小核系自系接合;3.在正常接合对上摘除全部大核或一个接合体的大核及小核;4.在正常接合后体上对老大核碎块和新大核胚基进行损伤实验。以改进过的黑色素法显示这些实... 本文完成了四项实验,即1.促成棘尾虫无小核系与有小核系接合;2.诱导无小核系自系接合;3.在正常接合对上摘除全部大核或一个接合体的大核及小核;4.在正常接合后体上对老大核碎块和新大核胚基进行损伤实验。以改进过的黑色素法显示这些实验的结果,发现第一次接合形态发生和小核的有性过程都主要是由大核支持的,小核在第一次形态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这些核产物可从一个有核接合体穿过细胞质桥去支持另一无核接合体的发育。本文还发现接合第二次形态发生由新大核胚基控制。损伤染色体和多线染色体时期的大核胚基,第二次形态发生消失或不正带。越过第二次形态发生的大核胚基显著增强耐受损伤的能力,这些结果符合Prescott等(1973)对棘尾虫大核遗传装置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尾虫 接合生殖 形态发生
下载PDF
多节核棘尾虫无小核系虫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洪超 史新柏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1期91-92,共2页
纤毛虫细胞具有大核和小核之分。多年来认为大核控制当代无性系细胞的全部代谢活动,小核只在有性生殖时起产生两性原核和受精的作用,从而更新无性系。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小核对当代无性系细胞的皮层形态及形态发生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纤毛虫细胞具有大核和小核之分。多年来认为大核控制当代无性系细胞的全部代谢活动,小核只在有性生殖时起产生两性原核和受精的作用,从而更新无性系。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小核对当代无性系细胞的皮层形态及形态发生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此工作是在草履虫上(Ng等,1981,1984,1987)和贻贝棘尾虫上(史新柏等,1983,1990;Lu等,1989)完成的。但小核对大核的影响在任何纤毛虫上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核棘尾虫 无小核系 大核
下载PDF
Cis-platin去似织毛虫Histriculus similes小核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星吟 陈琳 金立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3,共4页
用4种浓度的cis_platin(顺式二胺二氯铂)处理似织毛虫的G1期细胞,共建立无小核细胞系7个。所有被处理的细胞都要经历一个生长抑制期,无小核细胞的获得率与cis_platin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所有失去小核的细胞核,约70%的细胞... 用4种浓度的cis_platin(顺式二胺二氯铂)处理似织毛虫的G1期细胞,共建立无小核细胞系7个。所有被处理的细胞都要经历一个生长抑制期,无小核细胞的获得率与cis_platin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所有失去小核的细胞核,约70%的细胞的大核形态和数目异常。结果表明:似织毛虫的小核对于保持大核形态和数目的稳定性发挥着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PLATIN 似织毛虫 大核 小核 体功能 顺式二胺二氯铂
下载PDF
碳纳米管(CNTs)与贻贝棘尾虫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诸颖 赵群芬 +2 位作者 蔡小青 李宇国 李文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用显微技术观察了贻贝棘尾虫对碳纳米管(CNTs)的摄取以及虫体分裂时CNTs在其体内的分布,测定了0.1、0.5、1.0、5.0、10、50和200μg·mL?17个浓度的CNTs与贻贝棘尾虫存活率的响应曲线,发现加CNTs后第5天虫体的存活率分别为111%、107... 用显微技术观察了贻贝棘尾虫对碳纳米管(CNTs)的摄取以及虫体分裂时CNTs在其体内的分布,测定了0.1、0.5、1.0、5.0、10、50和200μg·mL?17个浓度的CNTs与贻贝棘尾虫存活率的响应曲线,发现加CNTs后第5天虫体的存活率分别为111%、107%、75%、70%、53%、43%、38%左右,表明高浓度的CNTs对细胞的生长有与浓度相关的抑制作用,而当浓度降至足够低时,CNTs对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用PI染色的方法初步探讨了高浓度CNTs对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的原因,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CNTs损伤了贻贝棘尾虫大核和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棘尾虫 碳纳米管 毒性 存活率 大核
下载PDF
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DNA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77-83,共7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显微光度计和定量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 DNA 含量的变化特征,获得如下结果:(1)游仆虫细胞周期分成 G_1期、S 期和 D 期,各个时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速率分别为36%、59%和5%。(2... 应用光学显微镜、显微光度计和定量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 DNA 含量的变化特征,获得如下结果:(1)游仆虫细胞周期分成 G_1期、S 期和 D 期,各个时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速率分别为36%、59%和5%。(2)游仆虫细胞周期中,G_1期大核迅速增大,但此时大核无 DNA 合成现象,DNA 分布密度随大核增大而降低;S 期大核前期增大,此后变小,大核 DNA 含量连续增加,大核 DNA 分布密度也随着增高。8期结束后,大核 DNA 含量相当于 G_1大核的两倍;D期大核又显著增大,DNA 分布密度稍高于 G_1期大核的水平。(3)由游仆虫孚尔根反应大核的形态,大核 DNA 三维吸收图像和显微光度术定量分析数据表明,游仆虫大核 DNA 含量的变化仅发生在 S 期,S 期大核中 DNA 合成与大核改组带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仆虫 无性 生殖 大核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日本赭纤虫接合生殖的研究——一种体核和生殖核隔代发生的生殖现象的发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伟仪 史新柏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72-83,共12页
用改进的蛋白银染核法研究了日本赭纤虫哈尔滨品系的接合生殖,发现小核减数分裂的次数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特点与争论中的Miyake等(1979)的结果相同,证明Suzuki(1957)的小核有一次不均等分裂和四对染色体等结论确属误解。还发现本种纤毛... 用改进的蛋白银染核法研究了日本赭纤虫哈尔滨品系的接合生殖,发现小核减数分裂的次数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特点与争论中的Miyake等(1979)的结果相同,证明Suzuki(1957)的小核有一次不均等分裂和四对染色体等结论确属误解。还发现本种纤毛虫具有体核(大核)与生殖核(小核)隔代发生的生殖现象。即接合中新大核不来自当代的合子核,而来自上代部分小核的保留和直接发育,当代的合子核只发育成当代的新小核,它们在下一次接合时可能再一部分供发育成下代大核之用,另一部分供减数分裂和受精之用。这种按合现象是在其他纤毛虫中未见报导的。讨论后认为,这种特殊接合现象不是本品系自接所特有,就是本种所固有,但以往被研究者们忽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纤虫属 日本赭纤虫 接合生殖
下载PDF
四膜虫接合过程中旧大核内基因的彻底降解
14
作者 潘惟钧 陶英 樊启昶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形态学和遗传学方法早巳证明四膜虫接合过程中旧大核退化消失,其基因型对接合后代不发生影响。本文以1种具有强大复制优势而且是抗药性的rDNA分子,rdna-A3,为指标,证明在接合过程中旧大核内上万个rDNA分子没有1个能进入新大核,从而在基... 形态学和遗传学方法早巳证明四膜虫接合过程中旧大核退化消失,其基因型对接合后代不发生影响。本文以1种具有强大复制优势而且是抗药性的rDNA分子,rdna-A3,为指标,证明在接合过程中旧大核内上万个rDNA分子没有1个能进入新大核,从而在基因分子水平上证明旧大核的退化是极为彻底的。同时检测了接合过程中旧大核内DNA发生降解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膜虫 接合 大核 基因降解
下载PDF
多节核棘尾虫的发现及其与邻近属种的形态比较
15
作者 史新柏 李洪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0-14,共5页
黑龙江省帽儿山镇沼泽地生存着一种在体形和皮层形态上酷似贻贝棘尾虫的腹毛类纤毛虫。其大核呈多个结节相连的索状,这与传统的棘毛虫属的特征有别。但S期大核复制带两个仍在两端出现,这一点全似棘尾虫属。又鉴于腹毛类的其它属中也有... 黑龙江省帽儿山镇沼泽地生存着一种在体形和皮层形态上酷似贻贝棘尾虫的腹毛类纤毛虫。其大核呈多个结节相连的索状,这与传统的棘毛虫属的特征有别。但S期大核复制带两个仍在两端出现,这一点全似棘尾虫属。又鉴于腹毛类的其它属中也有大核结节数目不同的种(Borror,1983),故单纯大核结节数目不同不应被视为属间差别,因此本文将此虫定为棘尾虫属一新种,名之为多节核棘尾虫。据此,棘尾虫属的传统鉴别特征在核形上也予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毛类纤毛虫 新种 多节核棘尾虫
下载PDF
似织毛虫的小核体功能的研究
16
作者 刘星吟 金立培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2年第3期71-79,共9页
用四种浓度的 Cis-platin(顺式二胺二氯铂)处理似织毛虫的 G1期细胞,共建立无小核细胞系7个。所有被处理的细胞都要经历一个生长抑制期,其无小核的得率与 Cis-platin 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活体观察表明,所有失去小核的细胞体积变小,... 用四种浓度的 Cis-platin(顺式二胺二氯铂)处理似织毛虫的 G1期细胞,共建立无小核细胞系7个。所有被处理的细胞都要经历一个生长抑制期,其无小核的得率与 Cis-platin 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活体观察表明,所有失去小核的细胞体积变小,活动能力减慢。蛋白银染色观察显示,无小核细胞口围带变短,约30%的细胞的口围带小膜数比对照组减少,约70%的细胞其大核形态和数目异常。结果说明:似织毛虫的小核对于保持其正常的大核数目和形态结构以及口围带结构的正常大小起着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似织毛虫 大核 小核 体功能 真核生物 细胞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一种腹柱虫包囊形成和解脱过程中核的行为研究
17
作者 雷红灵 王重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12-14,共3页
腹柱虫Gastrostylasp.成包囊过程中,其纤毛器的分化不论是从细胞前端或是细胞后端开始,其大、小核的变化是相同的。首先,两个大核先出现复制带,然后两个大核融合成一个圆球形融合大核。另外也观察到二核包囊和四核包囊,融合大核在包囊... 腹柱虫Gastrostylasp.成包囊过程中,其纤毛器的分化不论是从细胞前端或是细胞后端开始,其大、小核的变化是相同的。首先,两个大核先出现复制带,然后两个大核融合成一个圆球形融合大核。另外也观察到二核包囊和四核包囊,融合大核在包囊进入休眠之前出现复制带,改组后的融合大核在休眠包囊中分裂为二。在成包囊过程中,两个小核中的一个被吸收。出包囊时,小核分裂为二,融合大核行无丝分裂成为两个大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柱虫 包囊 形成 解脱过程 核行为 纤毛虫
下载PDF
衰老型上海四膜虫细胞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的形态和形态发生
18
作者 张春田 宋铭晶 朱雷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44-48,共5页
记述了衰老型上海四膜虫细胞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其大核经无丝分裂,成为近似相等的两部分,分别传给前、后仔虫.小核的有无与大核的分裂机制无关.分裂前期其旧口器在新口器发生时被逐渐吸收,只剩下一些痕迹.在新口... 记述了衰老型上海四膜虫细胞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其大核经无丝分裂,成为近似相等的两部分,分别传给前、后仔虫.小核的有无与大核的分裂机制无关.分裂前期其旧口器在新口器发生时被逐渐吸收,只剩下一些痕迹.在新口器分化趋于完全时也开始重建,最后恢复正常形态.新口器位于分裂沟后,且和旧口器在细胞的同侧,分裂末期成为后仔虫的口纤毛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四膜虫 形态发生 无性生殖 四膜虫 纤毛虫
下载PDF
冠突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 cristata)实验再生研究
19
作者 侯连生 庞延斌 张作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3期325-331,共7页
冠突伪尾柱虫(Pseudvurostyla cristata) 含约70枚大核。我们用显微手术横切G1期细胞,得前后两块相等断片;分别培养。60小时后,断片再生完成。在再生过程中,随细胞体积增大,大核数目也增加。大核的数目和细胞体积存在着一定的均衡关系... 冠突伪尾柱虫(Pseudvurostyla cristata) 含约70枚大核。我们用显微手术横切G1期细胞,得前后两块相等断片;分别培养。60小时后,断片再生完成。在再生过程中,随细胞体积增大,大核数目也增加。大核的数目和细胞体积存在着一定的均衡关系。在细胞无性分裂过程中,许多大核改组后,融合成一个融合大核。这个融合大核具两个仔虫的大核数目和DNA量。我们用显微手术得到含融合大核的后断片。在后断片再生后恢复的虫体内,我们发现本应分配到两个仔虫中去的大核数目,被限制在一个虫体的大核数目上。这说明了细胞质可以影响和调节大核的数目。并还证明了这种虫体大核DNA量较正常虫的大核DNA量约多一倍。其中大部分虫体分裂时,大核不经改组就开始融合和分裂;从而使DNA量回复正常。同讨还发现小部分虫体通过排出大核多余核物质方式来调节大核DNA量。这些现象说明了细胞核质之间存在着一种调节相对平衡和相互协调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伪尾柱虫 实验再生
下载PDF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顾福康 倪兵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毛膜内的现象。毛基体中周围三联体微管的中央形成微管形结构聚合体,基体附属结构仅存在基体间连接及纤毛器托架的残余物;非纤毛区皮层表膜下未见微管层。纤毛区皮层含纤毛器腔周围微管层(相当于表膜下微管层)、纤毛器深部及附近的微管束和分散的微管群。并且,纤毛区皮层囊泡内含有呈不同形态的纤毛杆结构;大核核孔明显变大,核孔数目减少,核孔内膜附着染色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游仆虫 休眠包囊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