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运动事件切分的语义类型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宇 李福印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205,292,共12页
本文基于Bohnemeyer et al.(2007)提出的宏事件特征视角,通过诱导实验法对汉语位移性运动事件切分的语义类型进行考察。发现:1)现代汉语位移运动路径大多映射到[到达]、[离开]+[经过]+[到达]和[经过]+[到达]的概念结构上,并用大量连动... 本文基于Bohnemeyer et al.(2007)提出的宏事件特征视角,通过诱导实验法对汉语位移性运动事件切分的语义类型进行考察。发现:1)现代汉语位移运动路径大多映射到[到达]、[离开]+[经过]+[到达]和[经过]+[到达]的概念结构上,并用大量连动式表征复杂运动路径概念;2)受句法特征和词汇化模式驱动,现代汉语运动事件切分的语义类型以Bohnemeyer等的I-类语言(附加语框架语言、连动语言)为主,但兼有II-类、III-类语言(即动词框架语言)的特征。本文倾向于把现代汉语运动事件切分归结为一种互补语言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事件特征 事件切分 运动事件 语义类型学 现代汉语
原文传递
宏事件特征与英汉语位移运动事件的切分——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国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8,共5页
将近70%的英汉语位移运动事件构式拥有类似的概念结构,在英汉语中切分相似。"肇始事件+到达事件"和"经过事件+到达事件"两类子事件组合是英汉语使用者最依赖的组合方式,两类组合之和在英汉语语料中均在90%以上。汉... 将近70%的英汉语位移运动事件构式拥有类似的概念结构,在英汉语中切分相似。"肇始事件+到达事件"和"经过事件+到达事件"两类子事件组合是英汉语使用者最依赖的组合方式,两类组合之和在英汉语语料中均在90%以上。汉语使用者严格遵循时间律,依照子事件自然发生顺序组合子事件,并依此顺序将位移运动事件概念结构投射到语言构式上,体现出刚性特征,而英语使用者则比较灵活,体现出柔性特征,在组合子事件和将位移运动事件概念结构投射到语言构式上时,并不严格依照子事件自然发生顺序,展现出卫星框架语的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事件特征 位移运动事件 切分
下载PDF
宏事件特征与英汉语位移运动事件的切分和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国锋 吴建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97-104,共8页
依照Bohnemeyer等(2007)宏事件特征构式应遵循四条原则:双向唯一性原则,宏事件关系原则,指称唯一性原则和单一向量原则。该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在介绍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宏事件特征理论可以作为英汉位移运动事件... 依照Bohnemeyer等(2007)宏事件特征构式应遵循四条原则:双向唯一性原则,宏事件关系原则,指称唯一性原则和单一向量原则。该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在介绍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宏事件特征理论可以作为英汉位移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在英汉位移运动事件的切分、表征、宏事件特征的取得、各构件的组合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事件特征 英汉位移运动事件
下载PDF
汉语动结式力动态模式及其宏事件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辰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96-101,共6页
Talmy的力动态模式是对传统“致使”概念的总括,包括施加阻力以抵抗、克服、阻碍或移除另一实体的力量趋向,但力动态模式过于概括化,忽视了内部力传递过程。文章基于Talmy的宏事件视角分析汉语动结式力动态模式内部的力传递过程及其时... Talmy的力动态模式是对传统“致使”概念的总括,包括施加阻力以抵抗、克服、阻碍或移除另一实体的力量趋向,但力动态模式过于概括化,忽视了内部力传递过程。文章基于Talmy的宏事件视角分析汉语动结式力动态模式内部的力传递过程及其时间维度。从时间维度上汉语动结式遵循单一性限制、宏事件链接以及单向矢量限制三条原则,在形式—意义映射作用下具备宏事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结式 力动态模式 宏事件 宏事件特征
下载PDF
基于宏事件特征的汉语动结式时体问题的认知实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毅敏 楚军 王诚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3,共5页
根据宏事件特征理论,汉语动结式中动作与结果之间没有时间间隔。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证明了这一论断。但是,实证研究同时发现,汉语动结式具有与英语动结式不同的宏事件特征:当动作与结果之间没有直接致使关系时,动结式不具备宏事... 根据宏事件特征理论,汉语动结式中动作与结果之间没有时间间隔。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证明了这一论断。但是,实证研究同时发现,汉语动结式具有与英语动结式不同的宏事件特征:当动作与结果之间没有直接致使关系时,动结式不具备宏事件特征,动作与结果之间存在时间间隔。汉语动结式这一特殊的时体特征是由其双动词的句法结构和非规约性复合动词的能产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结式 时间间隔 宏事件特征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论现代汉语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关联——基于宏事件特征的认知实证新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楚军 袁毅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传统的"紧密度阶"理论不能准确描述汉语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关联特征。汉语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关联基本符合"宏事件特征"理论的设想:具有宏事件特征的致使结构语义紧密度高,不具备宏事件特征的致使结构语义紧密度低... 传统的"紧密度阶"理论不能准确描述汉语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关联特征。汉语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关联基本符合"宏事件特征"理论的设想:具有宏事件特征的致使结构语义紧密度高,不具备宏事件特征的致使结构语义紧密度低。不同致使结构的语义紧密度受不同语义参数的影响;在句法语义界面上,各语义参数的活跃度也不同;最后,含轻动词的"使"字句有独特的宏事件特征和句法语义关联特征,为轻动词结构的跨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致使结构 宏事件特征 句法语义关联 语义紧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