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被引量:40
1
作者 周志平 陈威巍 +1 位作者 汤勃 赵敏 《传染病信息》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EB病毒可在B淋巴细胞中潜伏感染,干扰机体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增生和转化,并致癌。EB病毒感染非常普遍,与其相关的疾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鼻咽癌及淋巴瘤等。EB病... EB病毒可在B淋巴细胞中潜伏感染,干扰机体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增生和转化,并致癌。EB病毒感染非常普遍,与其相关的疾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鼻咽癌及淋巴瘤等。EB病毒感染最常见及预后最好的疾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病毒性疾病 感染 B-淋巴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HLH-2004方案治疗83例EB病毒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肖莉 宪莹 +5 位作者 戴碧涛 苏庸春 肖剑文 郑启城 赵晓东 于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68-672,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的临床特征,研究HLH.2004方案对EBV—HLH的疗效,分析影响EBV—HLH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的临床特征,研究HLH.2004方案对EBV—HLH的疗效,分析影响EBV—HLH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3例EBV—HLH患儿发病时的临床特征及HLH-2004方案治疗EBV—HLH的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EBV.HLH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①83例患儿中,男45例,女38例,发病年龄6个月~14岁4个月,44例接受HLH-2004方案治疗,3年总体生存率为(55.8±7.9)%。②EBV—HLH患儿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两系或三系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多见;呼吸道症状、咽峡炎、皮疹、神经系统表现较少见;97.3%患儿有铁蛋白升高,大多数患儿有肝脏功能损害和脂质代谢紊乱;骨髓检查示89.0%患儿可见噬血细胞。③贫血程度、白蛋白〈30g/L、CD4^+细胞和CD8^+细胞比值异常、NK细胞比例〈3%以及治疗方式是影响EBV—HLH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EBV.HLH病情重,预后差;HLH-2004诊治方案是治疗儿童EBV—HLH的有效方案;单用对症治疗不能挽救EBV—HLH患儿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治疗结果 儿童 HLH-2004方案 EB病毒
原文传递
成年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郑晓丹 周小鸽 +6 位作者 金妍 谢建兰 魏雪静 陈书媛 梅雪 宫丽平 吕蓓蓓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7-234,共8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ASEBV+T/NK—LPD)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经过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技术,结合临床... 目的探讨成年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ASEBV+T/NK—LPD)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经过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技术,结合临床资料,对20例ASEBV+T/NK—LPD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随访。结果(1)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34岁;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8.7个月;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8/20)、肝脾大(18/20)、淋巴结肿大(17/20);17例随访中11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9个月。(2)组织病理学特点:淋巴结T区明显增宽至弥漫成片,淋巴滤泡不同程度地减少或消失。病变中细胞种类多样至相对单一,以中小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大细胞散在其中。淋巴细胞多数异型性不明显,少数轻或中度异型。6例被膜增厚,9例可见局灶或片状坏死及核碎;3例可见噬血细胞现象;另外,肝、脾、肠黏膜、扁桃体和骨髓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异型淋巴细胞浸润。(3)免疫表型特点:20例都表现出T细胞明显多于B细胞,很多细胞表达颗粒酶B或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仅1例CD56阳性。14例CD4/CD8检测病例中8例以CD8阳性细胞为主,5例以CD4阳性细胞为主,i例CD8和CD4阳性数量相当。(4)全部病例EBER均阳性。阳性细胞最多的区域数量在30~300个/HPF,绝大多数病例中EBER阳性细胞包括大、中、小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扩大的T区。(5)TCR基因重排显示该病细胞群体中既有多克隆(4/7)也有单克隆(3/7)。结论ASEBV+T/NK—LPD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伴淋巴结及肝脾大;淋巴结以T区扩大和轻中度异型淋巴细胞浸润为主;EBV感染的细胞毒性T细胞构成病变主体。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往往死于器官衰竭和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T淋巴细胞 成年人 免疫表型分型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MRI动态增强定量分析联合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良性眼眶淋巴增生性疾病与淋巴瘤的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钱雯 胡昊 +5 位作者 马高 苏国义 许晓泉 刘虎 施海彬 吴飞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联合DWI鉴别良性眼眶淋巴增生性疾病(OLPD)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OLPD患者43例,包括良性OLPD 20例(良性...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联合DWI鉴别良性眼眶淋巴增生性疾病(OLPD)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OLPD患者43例,包括良性OLPD 20例(良性组)和眼眶淋巴瘤23例(淋巴瘤组)。分析肿瘤的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和ADC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ROC分析各参数和联合诊断模型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淋巴瘤组平均ADC值为(0.674±0.126)×10^-3 mm^2/s、Kep值为(1.299±0.566)/min,良性组平均ADC值为(1.030±0.304)×10^-3mm^2/s,Kep为(0.787±0.311)/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间Ktrans值和Ve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37和0.023)。平均ADC值诊断眼眶淋巴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以0.809×10^-3 mm^2/s为阈值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80.0%。Kep诊断眼眶淋巴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以0.863/min为阈值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75.0%。联合平均ADC值和Kep鉴别诊断良性OLPD与淋巴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90.0%。结论平均ADC值和Kep是鉴别良性OLPD与淋巴瘤的重要定量参数。联合DWI和DCE-MRI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淋巴瘤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动态增强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许兰平 黄晓军 +3 位作者 刘代红 陈育红 石红霞 陈定宝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96-99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选自2002年8月至2006年10月行异基因-HSCT患者585例。供者来源分别为:相合同胞327例,HLA 不合亲源供者208例,非血缘供... 目的回顾性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选自2002年8月至2006年10月行异基因-HSCT患者585例。供者来源分别为:相合同胞327例,HLA 不合亲源供者208例,非血缘供者44例,脐带血6例。PTLD 确诊依据为病理学检查,包括以器官侵袭和淋巴结结构破坏为特点的各种弥漫性淋巴增殖改变;如果无法获得病理结果,PTLD 的临床诊断依据为: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高热伴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 EB 病毒负荷增高,临床能除外其他常见原因的发热。结果 PTLD 发生率在配型相合移植组0.3%(1/327),该例患者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移植,加用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常规移植的患者无一例发生 PTLD,半相合移植组为3.4%(7/208),非血缘移植组2.3%(1/44);PTLD发生率在应用 ATC 的患者中为3.4%(9/262),高于常规移植不用 ATG 者(0/323,P=0.005);半相合移植和非血缘供者的移植中 PTLD 发生率高于配型相合的常规移植(7/208,1/44,0/323,P=0.036)。诊断 PTLD 9例中4例为病理检查确诊,5例为临床诊断。PTLD 临床表现不一,2例发生在移植半年之后,表现为局部包块或纵隔肿大,病理证实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其他7例患者均发生在移植后近期(32~78d),表现为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高热伴颈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4例很快出现呼吸衰竭,1例出现昏迷。9例中1例经减免疫抑制剂和用皮质激素治疗后恢复,1例抗病毒药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后恢复,其余7例均在短期内疾病进展死亡。结论 HSCT 后 PTLD 是一组进展迅猛、预后极差、临床和病理异质性的疾病,尤其在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中更要注意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抗原
原文传递
单中心型Castleman病CT影像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颖 段庆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单中心型Castleman病(UCD)的CT影像特征,提高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单中心型CD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11例单中心型CD中1例位于气管,3例位于纵隔,1例位于颈部,1例...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单中心型Castleman病(UCD)的CT影像特征,提高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单中心型CD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11例单中心型CD中1例位于气管,3例位于纵隔,1例位于颈部,1例位于肺门,3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附件区,1例位于大腿根部,11例均行CT检查,其中6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4例行CT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检查。11例病灶均呈单发软组织肿块灶,其中5例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增强检查8例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动脉期及静脉期呈持续性、渐进性强化。结论:单中心型Castleman病在影像学上存在一定的特征性,提高该病在影像学上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术前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Post-transplantatio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Current concepts and futur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被引量:7
7
作者 Fedaey Abbas Mohsen El Kossi +2 位作者 Ihab Sakr Shaheen Ajay Sharma Ahmed Halawa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20年第2期29-46,共18页
Transplant recipients are vulnerable to a higher risk of malignancy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include a wide ... Transplant recipients are vulnerable to a higher risk of malignancy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include a wide spectrum of diseases ranging from benign proliferation of lymphoid tissues to frank malignancy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Two main risk factors of PTLD are:Firstly,the cumulative immunosuppressive burden,and secondly,the oncogenic impact of the Epstein-Barr virus.The latter is a key pathognomonic driver of PTLD evolution.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a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PTLD.The treatment of PTLD includes reduction of immunosuppression,rituximab therapy,either isolated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hemotherapeutic agents,adoptive therapy,surgical intervention,antiviral therapy and radiotherapy.In this review we shall discuss the prevalence,clinical clues,prophylactic measur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and futur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of this devastating dis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Epstein-Barr virus Solid organ transpla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prevention Future therapies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微 遆红娟 +3 位作者 农琳 张爽 张莹 李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EBV-positive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of childhood,儿童EBV+T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儿童EBV+TLPD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EBV-positive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of childhood,儿童EBV+T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儿童EBV+TLPD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比较,EBV原位杂交和T细胞受体γ(T cell receptorγ,TCRγ)基因重排检测。结果:3例儿童EBV+TLPD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2岁、7岁和10岁。就诊时均表现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例2患儿伴有皮疹症状。实验室检查证实体内存在EBV感染。病理组织形态:淋巴结结构破坏,扩张副皮质区内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树枝状增生,伴多量小至中等大异型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细胞毒T细胞相关标记:CD3、CD5、T-bet和TIA-1均阳性,粒酶B 2例阳性,CD4和CD8 2例双阳性、1例双阴性,CD56、CD21和CXCL13均阴性;原位杂交检测3例均EBV阳性;TCRγ基因PCR检测2例阳性。结论:儿童EBV+TLPD是一种少见的活化细胞毒T细胞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EBV原位杂交和分子克隆技术分析有助于诊断。我国病例与国际报道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T淋巴细胞 EB病毒感染 病理学 儿童
下载PDF
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3例临床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天明 邓志娟 +4 位作者 胡冰 胡惠丽 陈荷英 李绍英 刘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9-764,共6页
的探讨儿童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的临床表现、病毒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转归。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例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儿童EBV+LPD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 的探讨儿童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的临床表现、病毒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转归。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例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儿童EBV+LPD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病例总结。结果13例患儿中,男5例、女8例。中位年龄6.0岁(范围1.3-15.0岁)。从发病到诊断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1-24个月)。13例均有发热,9例肝脾淋巴结肿大,4例仅有淋巴结肿大;7例外周血细胞降低,7例肺受累,3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3例心脏受累,3例肠道受累,2例皮肤受累,腹部包块1例。13例均行全血EB病毒-DNA检查,拷贝数1×108/L-1×1011/L。病理学检查:6例为淋巴结病理,2例为皮肤病理,肺、回肠黏膜、肝脏、腹腔肿物、骨髓组织病理各1例;13例中9例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LPD),2例为种痘样水疱病(HV),2例为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 DLBCL)。对13例患儿分别随访至出院后2 d-65个月,9例系统性EBV+T-LPD,其中1例短期内死亡,1例进展为T细胞淋巴瘤死亡,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痊愈,1例行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方案化疗后痊愈,4例病情尚稳定;2例HV患儿1例发展为种HV样淋巴瘤死亡,另外1例仍有症状;2例EBV+ DLBCL,1例出院后短期死亡,1例化疗后病情稳定。结论儿童EBV+LPD常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另外可累及肺、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皮肤等脏器;对于慢性反复不明原因发热伴有淋巴结和(或)肝脾肿大的,伴全血EB病毒-DNA载量持续显著增高时,应警惕EBV+LPD,尽早行增殖病灶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本病预后差,部分进展为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儿童
原文传递
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五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邵世宏 谷海燕 +3 位作者 林东亮 史海磊 张月娟 李玉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2-766,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至2019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5例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目前报道的35例(国外34例,国内1例)文献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 目的探讨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至2019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5例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目前报道的35例(国外34例,国内1例)文献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7岁(18~66岁).临床均以腹痛就诊,可伴有腹泻、消瘦、间断黏液便或口腔、会厌溃疡.消化道内镜表现为回肠末端、结直肠多发点状充血、糜烂、溃疡,其中2例伴胃窦、胃角充血和糜烂,病变不融合、不形成肿物.肠镜活检组织光镜下见黏膜固有层弥漫致密的中等偏小的淋巴细胞浸润,形态单一,细胞核轻度不规则,无核仁,无淋巴上皮病变,可见少量浆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CD3、CD8、T细胞胞质内抗原1均阳性,CD4、CD56、颗粒酶B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10%,原位杂交EBER阴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阳性;1例会诊病例CD3阳性、CD5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10%,其余指标未做.5例患者对症支持治疗并随访观察2~25个月,均带病生存.结论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一种单克隆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发病率低,临床呈惰性过程,可长期存活,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易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或T细胞淋巴瘤,正确的病理诊断和对该病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肠道T细胞淋巴瘤 基因重排 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全血EB病毒DNA载量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牛燕燕 董玉君 +7 位作者 尹玥 许蔚林 梁赜隐 王倩 李渊 刘微 欧晋平 任汉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04-910,共7页
目的探讨全血定量PCR法检测EB病毒(EBV)DNA载量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694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694例... 目的探讨全血定量PCR法检测EB病毒(EBV)DNA载量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694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694例allo-HSCT患者中29例(4.2%)发生PTLD,其中男22例,女7例,中位年龄22(1~52)岁,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1(0.8~20.6)个月。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再生障碍性贫血、HLA配型不合、预处理方案中含有ATG、EBV再活化是PTL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EBV再活化为PT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对于EBV再活化病例进一步分析发现PTLD组中位EBV-DNA载量峰值明显高于非PTLD组(P<0.001),且随EBV-DNA拷贝增高PTLD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ROC曲线分析提示当EBV-DNA载量>1.19×10^(6)拷贝/ml时诊断PTLD的可能性较大(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768)。④全部PTLD病例均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总反应率为86.2%,总生存率为54.3%。结论allo-HSCT后PTLD的发生与EBV再活化高度相关,EBV-DNA载量越高发生PTLD的风险越大,动态监测EBV-DNA载量对预测PTLD发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EB病毒再活化
原文传递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彦宁 周小鸽 +3 位作者 王翠芝 韦萍 张淑红 郑媛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4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原位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复习其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4例中3例是肾移植后... 目的探讨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4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原位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复习其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4例中3例是肾移植后,其中2例为多形性PTLD,1例为单形性PTLD;另1例是异体骨髓移植后PTLD的“早期”病变。2例EB病毒阳性。4例移植后所用免疫抑制剂均以环孢A类药为主,辅以激素。例1~4从移植到诊断PTLD的时间为42、7、129、2个月。例3多形性PTLD的临床分期为Ⅱ期(诊断PTLD后2个月死亡);其余均为Ⅰ期。均存活,诊断PTLD后生存期为40(例1)、26(例2)、5(例4)个月。结论PTLD是发生在器官移植后,具有独特的形态和临床特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部分病例与EB病毒感染有关。其预后与临床分期相关,免疫抑制剂减量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移植 预后 治疗 疱疹病毒4型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兰平 刘代红 +12 位作者 刘开彦 张春丽 王峰蓉 王景枝 王昱 陈欢 张圆圆 闫晨华 韩伟 陈育红 赵婷 张晓辉 黄晓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66-970,共5页
目的了解利妥昔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病毒(EBV)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allo-HSCT后EBV病并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26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EBV病15例... 目的了解利妥昔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病毒(EBV)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allo-HSCT后EBV病并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26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EBV病15例,活检确诊(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11例。利妥昔单抗静脉输注375mg/m2,每周1次。采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标准判定疗效,采用通用的毒性分级标准判定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共应用利妥昔单抗78例次,中位3(1~6)例次。利妥昔单抗输注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2、3、4、8周的累积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11.5±6.3)%、(42.2±10.2)%、(64.4±10.0)%、(74.6±9.4)%、(87.3±7.9)%。总有效率84.6%,CR率73.1%;单个器官受累患者的CR率高于多器官受累患者(10/10比9/16,P=0.023),临床诊断的EBV病患者CR率高于PTLD患者(13/15比6/11,P=0.0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首剂利妥昔单抗应用后的1年和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55.7±10.2)%和(39.6±12.4)%。单器官受累患者的存活率高于多器官受累患者(8/10比5/16,P=0.041),临床诊断的患者存活多于PTLD患者(11/15比2/11,P=0.01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EBV病安全有效,建议根据临床诊断在单器官受累时即开始治疗,同时争取尽早获取病理结果。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需要前瞻性研究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来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56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燕林 谢建兰 +6 位作者 郑媛媛 韦萍 黄雨华 郑晓丹 滕孝静 刘伟 周小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分析EB病毒(EBV)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2002年8月至2015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156例EBV^+T/NK-LP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形态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病毒编码... 目的分析EB病毒(EBV)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2002年8月至2015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156例EBV^+T/NK-LP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形态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及对45例患者进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分析,并随访所有患者。结果(1)156例患者中,男性106例,女性50例,年龄1~75岁,中位年龄20岁,病程2—540个月,中位病程20个月,伴有发热122例(78.2%),淋巴结肿大108例(69.2%),肝脾肿大75例(48.1%)。(2)形态学分级1级33例,2级68例,3级55例。45例做了TCR检测,其中33例(73.3%)检测到克隆性重排,均为2或3级病例。(3)随访时间1—134个月,死亡44例(28.2%)。死亡原因最多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1例(47.7%)。随着分级增高,有死亡百分比增高的趋势,但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T/NK-LPD病例种类多样,表现为系统性、相对局限性和局限性病变,应基于病理和临床参数的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形态学分级与病死率无显著相关性;一旦诊断该病,就要警惕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杀伤细胞 天然
原文传递
淋巴结常见良性病变的针吸细胞学特点及其诊断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宇琪 杨霞 孙维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良性淋巴结病变的针吸细胞学涂片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有活检对照的72例针吸涂片进行细胞成分计量观察。结果:上皮样细胞和干酪性坏死物在淋巴结结核涂片上多见,朗罕巨细胞少见。淋巴细胞、转化中心样细胞和浆细胞是... 目的:观察良性淋巴结病变的针吸细胞学涂片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有活检对照的72例针吸涂片进行细胞成分计量观察。结果:上皮样细胞和干酪性坏死物在淋巴结结核涂片上多见,朗罕巨细胞少见。淋巴细胞、转化中心样细胞和浆细胞是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涂片细胞成分。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淋巴结结核和反应性增生简便快速的筛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病变 良性病变 诊断 针吸细胞学
下载PDF
260例CD5+慢性B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易树华 李增军 +5 位作者 王慧君 刘薇 吕瑞 于珍 齐军元 邱录贵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CD5+B淋巴增殖性疾病(B—LPD)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LPD患者骨髓和(或)外周血细胞免疫表型特点,比较各免疫标志表达差异,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t(11;1... 【目的探讨我国CD5+B淋巴增殖性疾病(B—LPD)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LPD患者骨髓和(或)外周血细胞免疫表型特点,比较各免疫标志表达差异,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t(11;14)以诊断或排除套细胞淋巴瘤。结果①共2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86例(71.5%),套细胞淋巴瘤(MCL)38例(14.6%),其他B.LPD包括脾边缘区淋巴瘤(5例)、毛细胞白血病(3例)、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共10例(3.8%);另外26例(10.0%)患者尚无法确诊亚类,暂定为不能分类的B.LPD(BLPD.U)。MCL患者均经FISH检测t(11;14)阳性而诊断,BLPD—U均为t(11;14)阴性。②所有患者均表达CDl9、CD20和CD5。依据CLL免疫表型积分系统,186例CLL患者积分均为4—5分,CLL患者CD23、sIgM、FMC7、CD22和CDllc阳性率分别为99.5%、11.3%、10.2%、44.1%和51.1%;MCL患者免疫表型积分均为1~3分,上述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0.O%、50.0%、81.6%、92.1%和5.3%;BLPD.U患者上述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3.1%、34.6%、88.5%、92.3%和69.2%;其他B.LPD患者上述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0%、60%、100%、90%和70%。③CLL与MCL比较,CD23、sIgM、FMC7、CD22和CDllc表达在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值均〈0.01);MCL与BLPD.U比较,仅CDllc表达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L与其他B.LPD比较,CDllc的表达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方人群中,MCL中CD23表达率为7%~21%,sIgM的表达率为82%-100%,其免疫标志与本研究类似。结论我国MCL患者CD23阳性率显著高于西方人群,而sIgM表达率显著低于西方人群。CDllc可作为MCL与CLL及其他CD5+B-LPD鉴别的有用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慢性 套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原发皮肤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分类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浩 孙建方 周小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7-651,共5页
原发皮肤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皮肤、但与淋巴结病变不同的异质性病变。虽相对少见,仍是淋巴造血系统病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版WHO淋巴造血组织疾病分类及2018年的皮肤淋巴瘤WHO-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分类... 原发皮肤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皮肤、但与淋巴结病变不同的异质性病变。虽相对少见,仍是淋巴造血系统病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版WHO淋巴造血组织疾病分类及2018年的皮肤淋巴瘤WHO-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分类中,大多数疾病分类较前没有变化,但对一些疾病,如EB病毒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和原发皮肤CD4^+小/中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认知有新的改变,增加了新的病种。本文基于2017年版WHO分类和2018年WHO-EORTC分类介绍皮肤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分类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淋巴瘤 B细胞
原文传递
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一例及其家系基因和蛋白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曦 王晶 +3 位作者 安云飞 金兼弘和 宫脇利男 赵晓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 探讨1例中国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AP蛋白表达.方法 患儿男,6岁,于5岁时发现右腰部肿物,活检提示为伯基特淋巴瘤.其胞兄及表兄均于1岁左右因重症传染性单... 目的 探讨1例中国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AP蛋白表达.方法 患儿男,6岁,于5岁时发现右腰部肿物,活检提示为伯基特淋巴瘤.其胞兄及表兄均于1岁左右因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夭折.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免疫学特征拟诊为XLP.提取患儿及部分亲属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SH2D1A基因,PCR产物直接进行双向序列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SAP蛋白表达.结果 患儿在缓解期EBV-DNA检测为536.9拷贝/ml(>500拷贝/ml为EBV阳性),其SH2D1A基因第2外显子462位核苷酸发生无义突变,碱基C突变为T,形成TGA终止密码子(Arg55X),患儿母亲、姨母及外祖母为该突变携带者.患儿PBMC中S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携带者SAP蛋白表达未见异常.结论 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1例XLP患儿及家系.男性重症EBV感染,甚或无EB病毒感染证据,但具有家族史的淋巴瘤患儿应考虑XLP.SAP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伯基特淋巴瘤 SH2D1A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T细胞精细亚群免疫监测在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的应用
19
作者 田瑞丰 董晓雅 +1 位作者 卢菲 李国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6-1434,共9页
目的分析T细胞精细亚群在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LPD)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细胞占比差异及细胞免疫监测特征。方法观察性研究。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22年5月14日至2024年1月19日间诊断收治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的B-LPD患者194例[男122例、... 目的分析T细胞精细亚群在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LPD)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细胞占比差异及细胞免疫监测特征。方法观察性研究。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22年5月14日至2024年1月19日间诊断收治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的B-LPD患者194例[男122例、女72例、年龄(64±20)岁], 其中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7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3例、滤泡淋巴瘤(FL)17例、毛细胞白血病(HCL)12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LPL/WM)10例、套细胞淋巴瘤(MCL)26例、边缘区淋巴瘤(MZL)20例, 以及CD5-B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未分类(B-LPD-U)10例。同时收集本院健康管理中心2023年11月18日采集的健康对照组(HC)45名[男22名、女23名、年龄(62±17)岁]。利用流式细胞术对T细胞亚群进行精细分群, 根据圈门策略, 按照CD45RA和CD62L的表达情况将CD4^(+)和CD8^(+)T细胞分别划分初始T细胞(TN, CD45RA^(+)CD62L^(+))、中央记忆T细胞(TCM, CD45RA-CD62L^(+))、效应记忆T细胞(TEM, CD45RA-CD62L^(-))、终末分化效应记忆细胞(TEMRA, CD45RA^(+)CD62L^(-));将调节性T细胞(Treg, CD3^(+)CD4^(+)CD127^(low) CD25^(high))划分为CD45RA^(+)的初始Treg(nTreg)和CD45RA-的记忆Treg(mTreg), 以及HLA-DR^(+)的活化Treg(aTreg)。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HC组与各组B-LPD患者的T细胞亚群差异变化。结果 B-LPD各组的CD3^(+)T细胞在淋巴细胞的比例(CCL组13.15%、DLBCL组41.75%、FL组30.52%、HCL组34.24%、LPL/WM组40.58%、MCL组20.67%、MZL组26.36%、CD5-B-LPD-U组17.49%)均小于HC组(64.85%)。B-LPD各组的CD4^(+)T细胞在CD3^(+)T细胞的比例(CCL组46.63%、DLBCL组40.76%、FL组42.77%、HCL组43.81%、LPL/WM组43.02%、MCL组45.58%、MZL组43.95%、CD5-B-LPD-U组46.91%)均低于HC组(54.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LPD相关疾病影响T细胞免疫功能, CD4^(+)TEM增多、CD8^(+)TEMRA减少以及aTreg的增多提示B-LPD抑制CD8^(+)T细胞免疫杀伤, 激活Treg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CD4+T细胞 CD8+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家桀 唐光敏 唐红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CAEBV的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月诊治的9例CAEBV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相关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CAEBV的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月诊治的9例CAEBV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相关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并评估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和随访、预后表现。结果 CAEBV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其他尚有乏力、恶心、皮疹、黄疸等。辅助检查的异常发现包括:贫血、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乳酸脱氢酶及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及胸部影像学的异常表现等。病原学相关检查结果:6例患者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升高,8例EB病毒早期抗原IgG为阳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EB病毒DNA载量(中位数)为3.07×105 copies/mL。9例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噬血细胞综合征,l例死于肺部感染;4例患者进展为淋巴瘤,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CAEBV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常伴有各系统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感染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