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的器官内淋巴管及其淋巴流向 被引量:1
1
作者 葛兆茹 李跃 +1 位作者 张海东 逄小红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为卵巢恶性肿瘤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墨汁硝酸银水溶液或伊文氏蓝水溶液对 15只家兔的卵巢进行了灌注或注射。结果 卵巢内含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 ,卵巢的集合淋巴管除注入腰淋巴结外 ,还注入盆淋巴... 目的 为卵巢恶性肿瘤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墨汁硝酸银水溶液或伊文氏蓝水溶液对 15只家兔的卵巢进行了灌注或注射。结果 卵巢内含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 ,卵巢的集合淋巴管除注入腰淋巴结外 ,还注入盆淋巴结。结论 在行卵巢癌淋巴结清扫时 ,不但要清扫腰淋巴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淋巴管 淋巴流向 腰淋巴结 盆淋巴结
下载PDF
炭纤维细粉植入小鼠颅内迁移及清除途径的研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费克香 高林 +7 位作者 李国伟 彭先高 龚悌 王虹 张燕翔 郭华雄 赵洋 陈廷煊 《微循环学杂志》 2002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炭纤维细粉在动物颅内的移动规律及被清除的途径。方法 :将炭纤维细粉注入小鼠左侧硬脑膜 (或蛛网膜 )下隙 (硬脑膜下隙组 ,SG ,n =65 )及左侧大脑颞叶皮质 (大脑皮质组 ,CG ,n =65 ) ,阶段处死小鼠 ,取小鼠头部 ,采用组织学... 目的 :探讨炭纤维细粉在动物颅内的移动规律及被清除的途径。方法 :将炭纤维细粉注入小鼠左侧硬脑膜 (或蛛网膜 )下隙 (硬脑膜下隙组 ,SG ,n =65 )及左侧大脑颞叶皮质 (大脑皮质组 ,CG ,n =65 ) ,阶段处死小鼠 ,取小鼠头部 ,采用组织学方法动态观察。结果 :( 1 )注入后 1~ 32周 ,硬脑膜或蛛网膜内面和软脑膜表面 ,可见炭纤维沉积 ,注入后 42~ 78周 ,沉积的炭纤维逐渐减少 ,甚至见不到炭纤维。 ( 2 )CG术后 2周 ,炭纤维移动到脑组织的正常间隙 (细胞外液腔隙 ) ,注入后 4~ 8周 ,炭纤维沉积到左侧背侧海马周围间隙和左侧侧脑室腔面 ;注入后 1 2~ 78周 ,仅 1例标本可见极少量炭纤维沉积于左侧大脑颞叶的细胞外液间隙 ;注入后 62~ 78周 ,所有标本左侧大脑颞叶皮质均未见炭纤维沉积。 ( 3)炭纤维与脑组织接触的界面细胞生长良好。结论 :( 1 )注入颅内的炭纤维可能主要经淋巴途径即神经周围淋巴管 (血管周隙和细胞外液间隙 )及淋巴管前淋巴系统清除 ,不会污染脑组织。 ( 2 )炭纤维注入颅内显示出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细粉植入 小鼠 颅内迁移 清除途径
下载PDF
乳腺癌术中淋巴管显影结扎减少皮下积液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黎明 章蔚 +3 位作者 王松祥 沈俊 孟利伟 徐潮阳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时上肢淋巴管显影结扎对减少皮下积液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入住我院的1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研究组病人在手术时用0.25%亚甲蓝行上肢淋巴管显影,同...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时上肢淋巴管显影结扎对减少皮下积液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入住我院的1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研究组病人在手术时用0.25%亚甲蓝行上肢淋巴管显影,同时行显影淋巴管结扎;对照组病人常规手术不行淋巴管显影。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拔管时间和拔管后积液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平均拔管时间为术后(8.6±10.3)d;对照组为术后(11.5±12.3)d,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研究组拔管后发生积液5例,发生率为5.8%;对照组13例,发生率为15.1%,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对上肢来源的淋巴管进行显影,并将断端予以结扎,可缩短拔管时间,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皮下积液 淋巴管
下载PDF
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通道及前哨淋巴结多样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莹 巩海燕 +2 位作者 杜丽雯 李春莲 栗翠英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3期2586-25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显示乳腺癌前哨淋巴通道(SLC)及前哨淋巴结(SLN)多样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女性乳腺癌患者26例,术前均接受乳晕及深层腺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行超声造影探查SLC和SLN。术中于乳晕及深层腺体内注射亚甲蓝,术后解剖蓝...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显示乳腺癌前哨淋巴通道(SLC)及前哨淋巴结(SLN)多样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女性乳腺癌患者26例,术前均接受乳晕及深层腺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行超声造影探查SLC和SLN。术中于乳晕及深层腺体内注射亚甲蓝,术后解剖蓝染的SLC和SLN,并进一步将超声造影探及的SLN及蓝染的SLN送病理检查。结果用超声造影技术,26例患者探及至少1条SLC及1个SLN。探及到3种类型的SLC,分别为浅层前哨淋巴通道(SSLC)、穿支前哨淋巴通道(PSLC)和深层前哨淋巴通道(DSLC)。探及到5种淋巴引流模式(LDP),分别为SSLC、PSLC、SSLC+PSLC、SSLC+DSLC和SSLC+PSLC+DSLC。超声造影探及的LDP与手术LDP相一致的患者为24例(92.31%)。6例患者探及到分叉的SLC;3例患者探及到中断的SLC,且相对应的SLN没有强化;术后病理证实该3例患者腋窝淋巴结均有癌转移。结论超声造影在术前评估乳腺癌SLC和SLN多样性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对进一步SLN活检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造影 前哨淋巴通道 前哨淋巴结
原文传递
核素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通道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佳 王水 +1 位作者 刘晓安 凌立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通过乳晕下注射99mTc-SC行乳腺癌术前淋巴显像,探讨前哨淋巴通道(SLC)的走行特点。方法:对101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包括3例多中心性/多灶性乳腺癌)行术前淋巴显像,其中成功显示SLC者88例,测量并记录SLC的外侧角即θe。结果:94.32%(... 目的:通过乳晕下注射99mTc-SC行乳腺癌术前淋巴显像,探讨前哨淋巴通道(SLC)的走行特点。方法:对101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包括3例多中心性/多灶性乳腺癌)行术前淋巴显像,其中成功显示SLC者88例,测量并记录SLC的外侧角即θe。结果:94.32%(n=83)的病例有一条主要的SLC,5.68%(n=5)的病例有两条SLCs。SLC主要走行在乳腺的外上象限(n=87,占98.86%),其中7例(7.95%)的θe角为0°-30°,31例(35.23%)的θe角为31°-60°,49例(55.68%)的θe角为61°-90°,所有SLC均终止于腋窝SLN,未发现有内乳区SLN。结论:术前淋巴显像通过乳晕下注射99mTc-SC,显示SLC的走行特点为:主要起源于乳晕的外上边缘、穿越乳腺的外上象限、终止于腋窝SLN。SLC的走行特点与原发肿瘤的部位和数量无关。通过术前对SLC行走路线和数量的认识有助术中正确定位SLN,提高SLNB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通道 核素
下载PDF
O/O型葛根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吸收转运机制及粒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恩媛 吴鸿飞 +2 位作者 鲁传华 桂双英 王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674-2678,共5页
目的:研究O/O型纳米乳经胃肠道吸收转运及其粒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胸导管插管术同时眼眶取血的方法,比较淋巴管阻断及未阻断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考察大鼠灌胃葛根素纳米乳后胃肠道的生物转运效率、主要转运途径和体内血药浓... 目的:研究O/O型纳米乳经胃肠道吸收转运及其粒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胸导管插管术同时眼眶取血的方法,比较淋巴管阻断及未阻断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考察大鼠灌胃葛根素纳米乳后胃肠道的生物转运效率、主要转运途径和体内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粒径的纳米乳对淋巴吸收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口服纳米乳经胃肠道生物转运途径中约有36.8%的药物经淋巴途径转运进入体循环;纳米乳经淋巴途径吸收转运的程度与粒径的大小成反比。结论:O/O型葛根素纳米乳平均约有1/3经淋巴途径、2/3经非淋巴途径吸收进入体循环,经淋巴转运的效率与粒径相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O型纳米乳 葛根素 不同粒径 淋巴途径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