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卧位通气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氧合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云 杜凤燕 +2 位作者 陆玉梅 丁磊 王美兰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4期1952-1954,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氧合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20年5月—2022年5月选取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8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氧合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20年5月—2022年5月选取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8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实施俯卧位通气联合肺保护性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氧合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 d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和动脉氧分压(PaO 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 d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率、压疮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一次性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病人氧合指标,预防相关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肺保护性策略 ICU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氧合指标 预后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吴迅 熊爱华 +2 位作者 肖昕 周晓光 叶贞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在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HRF)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3例HRF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肺保护通气策略组(LPSV,n=27)和传统机械通气组(CMV,n=26)。对两组患儿疾病极期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在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HRF)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3例HRF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肺保护通气策略组(LPSV,n=27)和传统机械通气组(CMV,n=26)。对两组患儿疾病极期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及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比较:LPSV组的吸气峰压(PIP)和平均气道压(MAP)分别为2.50±0.28和1.04±0.25kPa,明显低于CMV组(2.97±0.35和1.28±0.30kPa)(P<0.01);呼气末正压(PEEP)为0.61±0.08kPa,明显高于CMV组(0.53±0.09kPa)(P<0.01);两组吸入氧浓度、吸气时间和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LPSV组的pH为7.29±0.10,低于CMV组(7.38±0.12);PaCO2为7.13±1.02kPa,高于CMV组(5.40±1.06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通气过程中,LPSV组的气漏发生率明显低于CMV(4%vs35%,P<0.01),两组的脑室内出血、肺出血和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无显著差异。LPSV组的病死率为11%(3/27),显著低于CMV组[35%(9/26)]。结论肺保护通气策略是一种HRF患儿适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可显著降低气漏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型 肺保护性通气 机械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大磊 肖昕 +4 位作者 郝虎 张清华 黄润忠 周冬 周晓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29-1230,1240,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RDS早产儿(胎龄29~34周)72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行机械通气;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应用肺保护性策略。随机分成保护通气组37例和传...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RDS早产儿(胎龄29~34周)72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行机械通气;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应用肺保护性策略。随机分成保护通气组37例和传统通气组35例,对二组患儿疾病极期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发生率及病死率等进行分析。结果保护通气组吸气峰压(PIP)和平均呼吸道压(MAP)分别为(2.08±0.25)kPa和(0.98±0.29)kPa,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2.90±0.29)kPa和(1.25±0.24)kPa];呼气末正压(PEEP)为(0.65±0.10)kPa,明显高于传统通气组(0.45±0.08)kPa;二组吸气氧体积分数(FiO2)(0.65±0.12vs0.66±0.18)、吸气时间(Ti)[(0.54±0.10)svs(0.60±0.21s)]和通气频率(VR)[(45±12)次/minvs(42±12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护通气组血pH为7.29±0.20,低于传统通气组(7.40±0.21);pa(CO2)为(6.85±1.72)kPa,高于传统通气组(4.65±0.90)kPa;二组pa(O2)分别为(6.79±1.80)kPa和(6.74±1.4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SaO2(0.85±0.17vs0.86±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气过程中,保护通气组气漏发生率(2.7%)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17.2%);二组动脉导管开放、肺出血和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保护通气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病死率也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结论RDS早产儿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可维持适当的肺气体交换,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降低VALI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 机械通气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早产儿肺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小芳 陈运彬 邓燕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766-769,774,共5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在早产儿肺出血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2例肺出血早产儿随机分成肺保护通气策略组(LPSV,n=29)和传统机械通气组(CMV,n=23)。对两组患儿疾病极期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在早产儿肺出血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2例肺出血早产儿随机分成肺保护通气策略组(LPSV,n=29)和传统机械通气组(CMV,n=23)。对两组患儿疾病极期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脑室内出血(VIH)、动脉导管开放(PDA)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处理前胎龄,体重,入院日龄,出生1 min Apgar评分,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以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等指标均无差异(P>0.05)。予以不同通气模式后呼吸机参数比较:LPSV组的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呼气末正压(PEEP)和吸气时间(Ti)分别为(25.1±2.2)cmH2O,(10.2±2.4)cmH2O,(6.2±0.7)cmH2O和(0.53±0.1)s,CMV组分别为(29.3±2.6)cmH2O,(13.3±2.7)cmH2O,(6.9±0.7)cmH2O和(0.69±0.1)s,LPSV组均明显低于CMV组,P均<0.01。LPSV组与CMV组的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吸频率分别为(64±15)%,(45±10)次/m与(63±15)%,(42±9)次/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LPSV组的pH(7.30±0.08)低于CMV组(7.35±0.08),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45±6)mmHg高于CMV组(40±7)mmHg,P<0.01;LPSV组和CMV组的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为(60±8)mmHg,(86±4)%,(149±6)次/min,(37.7±3.7)mmHg与(59±9)mmHg,(87±3)%,(151±7)次/min,(38.5±3.0)mmHg,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过程中,LPSV组的VALI发生率明显低于CMV组(10.3%vs 34.8%,P<0.05),LPSV组和CMV组的VIH(10.3%vs.17.4%)和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13.8%vs.21.7%)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V组的病死率10.3%(3/29)显著低于CMV组39.1%(9/2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通气策略是一种肺出血早产儿适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可有效降低VALI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出血 肺保护性通气 机械通气 早产儿
下载PDF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在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中的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葛颖 万勇 +3 位作者 王大庆 苏小林 李俊英 陈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 ,压力控制通气 (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0例 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 PCV组和 VCV组进行机械... 目的 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 ,压力控制通气 (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0例 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 PCV组和 V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均实行允许高碳酸血症策略和肺开放策略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PCV组通气 2 4 h气道峰压低于 VCV组 ,而平均气道压高于 VCV组 ;两组通气 2 4 h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 ,而 VCV组上升更明显 ;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 ,PCV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 ;两组治疗2 4 h后 Pa O2 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 ,PCV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对于 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 ,PCV和 V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 ,防止气压伤的发生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PC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更有效 ;主张对于 ARDS患者尽量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肺保护策略
下载PDF
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建丽 李爽 +3 位作者 靳蓉 黄莉 徐艳霞 周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VT)和传统VT机械通气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治疗中的安全性的差异,评估小VT通气策略的疗效。方法将133例AHRF患儿分为传统VT通气组32例和小VT通气组101例,根据VT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监测肺动态顺应性(Cdyn)、...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VT)和传统VT机械通气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治疗中的安全性的差异,评估小VT通气策略的疗效。方法将133例AHRF患儿分为传统VT通气组32例和小VT通气组101例,根据VT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监测肺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功(WOB)、呼吸道阻力(Raw)、呼吸道闭合压(P0.1)、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观察患儿氧合改善情况、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撤机情况以及患儿转归情况。结果 1.小VT组与传统VT组,Cdyn、Raw在上机1 d、3 d,WOB在上机3 d、5 d,P0.1在上机5 d、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小VT通气24 h氧合改善较传统VT通气明显,pa(O2)、p(A-a)(O2)、O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小VT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危重患儿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Cdyn、Raw、WOB、P0.1等呼吸力学指标有助于判断机械通气过程中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判断撤机时机。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方面,小VT通气优于传统VT通气。小VT通气在降低AHRF患儿病死率方面,并不优于传统VT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肺保护通气策略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儿童
原文传递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改善高风险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栾芳 栾永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73-277,共5页
背景肺部并发症是引起术后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多种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术后肺部并发症( postoperativepulmonary complication, PPC )。预防PPC的方法很多,“肺保护性通气”是其中之一。目的了解“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否有效改... 背景肺部并发症是引起术后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多种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术后肺部并发症( postoperativepulmonary complication, PPC )。预防PPC的方法很多,“肺保护性通气”是其中之一。目的了解“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否有效改善高风险患者PPC。内容阐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否有效改善合并吸烟、高龄、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心脏和神经系统等危险因素患者的PPC。趋向对于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重症患者,建议使用低潮气量和较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pressure, PEEP)水平进行机械通气,并且在患者手术期间应该维持该参数设置。对于其他危重患者,低潮气量通气好处的证据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也不应该盲目扩大化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注意低潮气量通气在保护肺功能的同时可能引起高碳酸血症,而且较高的PEEP可能引起肺过度膨胀、颅内压升高以及对循环产生较大干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一些合并症的意义还不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 术后肺部并发症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现状和再认识 被引量:13
8
作者 喻文亮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381-1383,共3页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一直是近20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标准治疗。小潮气量通气、相对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及限制平台压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主要构成。依据近年相关临床研究,现回顾并总结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现状,提...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一直是近20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标准治疗。小潮气量通气、相对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及限制平台压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主要构成。依据近年相关临床研究,现回顾并总结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现状,提出临床医师在临床中应该采取的最佳通气策略。同时结合应力与应变从理论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机制和对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应力 应变
原文传递
肺保护策略机械通气的再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韩春姿 席修明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2期16-18,56,共4页
通常认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应用肺保护策略机械通气可降低病死率,主要由于潮气量的降低。对已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再次分析,发现平台压与患者病死率明显相关。平台压低于30cmH2O时,潮气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 通常认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应用肺保护策略机械通气可降低病死率,主要由于潮气量的降低。对已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再次分析,发现平台压与患者病死率明显相关。平台压低于30cmH2O时,潮气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不影响患者预后。但选择小潮气量可能对病人有害。随机对照研究在试验设计、统计学分析、病人同质性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现有资料看,潮气量和平台压都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肺保护策略 平台压
下载PDF
设置最佳呼气末正压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俊辉 韩志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2,共5页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俯卧位手术围术期呼吸管理复杂且机械通气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发生率高。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不仅可以降低围术期VILI发生率,还可以预防PPCs,改善预后。相较于固定的呼气末...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俯卧位手术围术期呼吸管理复杂且机械通气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发生率高。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不仅可以降低围术期VILI发生率,还可以预防PPCs,改善预后。相较于固定的呼气末正压(PEEP)值,基于患者个体差异设置最佳PEEP更具有优势及和应用前景,是肺保护通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对LPVS与最佳PEEP的可行性以及设置最佳PEEP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全身麻醉尤其是俯卧位手术患者提供更好的肺保护,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术后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辉 陈刚 +3 位作者 王萍 赵仕浩 吴刚 汪方清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输液量、单肺通气时间、出血量、心率、平均动脉压、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氧化应激指标、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输液量、单肺通气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通气时、手术结束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90 min时,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双肺通气时,两组炎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研究组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0%vs. 27.50%,P<0.05)。术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除丙二醛低于对照组外,其余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为理想,可避免血流动力学指标大幅波动,缓解炎性反应,促进肺功能改善,同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肺部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癌根治术 胸腔镜检查 右美托咪定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肺结核毁损肺机械通气中运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智 雷琳 +6 位作者 李剑 杨梁梓 柯学 傅佳鹏 刘志超 傅向东 李国保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8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结核性毁损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结核性毁损肺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研究组予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机...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结核性毁损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结核性毁损肺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研究组予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机械通气疗法[潮气量为6-8m 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为5-9cm H_2O],对照组予以常规机械通气疗法(潮气量为10-12m L/kg,PEEP为0-4cm H_2O)。观察对比两组受试者通气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二者平均通气时间、肺气压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差异。结果通气后,两组患者PaCO_2水平均较通气前显著降低,两组患者PH值水平、氧合指数与PaO_2水平则较通气前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气压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改善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降低肺气压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上机时间等方面优于常规通气策略,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毁损肺 机械通气 肺保护策略 PEEP 潮气量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映霞 王钟杰 陈培锦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0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机械通气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潮气量5-8 ml/kg,PEEP为静态P-V曲线低位转折点压力之上2 ...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机械通气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潮气量5-8 ml/kg,PEEP为静态P-V曲线低位转折点压力之上2 cm H_2O,气道平台压不超过30-35 cm H_2O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照组采用量8-15 ml/kg,PEEP为4-8 cm H_2O,气道平台压不超过35-40 cm H_2O的常规通气策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pH、PO_2、PCO_2、氧合指数等指标及病死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第1天、第3天氧合指数、PO_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RDS患者采取小潮气量、限制气道平台压和适当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改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气道平台压 血气分析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钟华强 黄可赞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变化情况以及带机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通气后8 h、24 h、48 h的Pa O2、Pa CO2、Pa O2/Fi 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VALI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能明显改善氧合,缩短带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VALI发生,对ARDS的临床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ARDS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群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0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PCV组和V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PCV组和V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PCV组通气24h气道峰压低于VCV组,而平均气道压高于VCV组;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PCV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同时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24h后PaO2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CV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对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PCV和V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防止气压伤的发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PC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更有效;主张ARDS患者尽量采用PCV模式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肺保护策略
下载PDF
APRV与小潮气量A/C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保护性作用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嘉文 梁艳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小潮气量辅助/控制(A/C)通气方式与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实施肺保护的差别,寻找更利于ARDS病情的机械通气的方式。方法前瞻性、对比观察APRV和小潮气量A/C通气方式对ARDS病人氧合指数、肺... 目的对比观察小潮气量辅助/控制(A/C)通气方式与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实施肺保护的差别,寻找更利于ARDS病情的机械通气的方式。方法前瞻性、对比观察APRV和小潮气量A/C通气方式对ARDS病人氧合指数、肺顺应性、血液动力学及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APRV通气方式与小潮气量A/C组(对照组)相比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血液动力学稳定,肺顺应性增加,带机时间缩短。结论 APRV通气方式可从限压、小潮气量方面,打开肺通气策略实施肺的保护性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小潮气量 打开肺通气策略
下载PDF
持续气管内吹气在急性肺损伤幼猪通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忠良 任涛 +3 位作者 蔡映云 陆国平 龚敬宇 梁永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2-506,共5页
目的观察持续气管内吹气联合保护性低通气压控制通气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幼猪的疗效。方法12只上海小白猪,内毒素60μg/kg静脉维持诱导肺损伤。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机械通气组(MV,n=6)和联合气管内吹气组(TGI,n=6)。... 目的观察持续气管内吹气联合保护性低通气压控制通气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幼猪的疗效。方法12只上海小白猪,内毒素60μg/kg静脉维持诱导肺损伤。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机械通气组(MV,n=6)和联合气管内吹气组(TGI,n=6)。呼吸机设置参数为吸气峰压10cmH20(1cmH2O=0.981kPa);呼吸末正压2cmH2O;呼吸频率30次/min,吸气时间0.4s;流速20L/min。TGI组经留置婴儿胃管给予2L/min空气吹入,调节呼吸机吸氧浓度使吸入混合气体所测氧浓度为0.4。记录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通气功能和呼吸力学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急性肺损伤成模后4h,与MV组比较,TGI组呼气潮气量、通气效率指数显著升高(P〈0.01),平均气道阻压下降(P〈0.05)。动脉血气分析提示TGI组pH值明显纠正,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P〈0.01);同时氧分压、氧合指数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顺应性和平均气道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提示TGI组肺组织炎症程度及出血状况明显减轻。结论持续气管内吹气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效率,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并改善氧合能力,在急性肺损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气管内吹气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有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郝万江 郑艳玲 +2 位作者 李永 李永跃 矫傲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7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8例,死亡9例,治愈率为75.7%。无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主要死于...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7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8例,死亡9例,治愈率为75.7%。无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主要死于原发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是ARDS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临床机械通气过程中实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早期定时肺复张、选择最佳PEEP、毫不犹豫早上机早撤离,可最大限度发挥机械通气的功效并减少并发症,大大提高ARDS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有创机械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肺复张
下载PDF
肺动态顺应性导向呼气末正压滴定法用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佳祥 史晓莉 +2 位作者 梁昌盛 马星钢 胥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7-990,共4页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全麻气管插管管理的重点之一,有助于提高患者术中氧合,减少肺部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和肺复张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关于PEEP的具体设置和使用尚无...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全麻气管插管管理的重点之一,有助于提高患者术中氧合,减少肺部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和肺复张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关于PEEP的具体设置和使用尚无一致意见。近年来肺动态顺应性导向PEEP滴定法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此方法能够针对不同个体制定出合适的通气策略,对患者的肺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本文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为基础,对肺动态顺应性导向PEEP滴定法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态顺应性 呼气末正压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单肺通气 术后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个体化呼气末正压对后腹腔镜肾癌手术老年患者术中肺通气效果及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雨涵 苏杨 王立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究在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手术中,采用动态调整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LPVS)对术中肺通气效果及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 目的探究在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手术中,采用动态调整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LPVS)对术中肺通气效果及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后腹腔镜肾癌手术患者138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A组)和个体化PEEP组(B组),每组69例。A组设置潮气量(tidal volume,V_(T))为8 ml/kg[两组患者V_(T)按照预测体重(predicted body weight,PBW)设置],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RR)为12~20次/min;B组通过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滴定最佳PEEP值,联合低V_(T)(6 ml/kg)及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RMs)。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_(1))、改侧卧位后5 min(T_(2))、气腹后每隔30 min(T_(3)、T_(4)、T_(5))、手术结束即刻(T_(6))的Cdyn、气道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PaCO_(2)及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S100⁃β)、IL⁃6、TNF⁃α的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 d POD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与T_(1)时比较,两组患者T_(3)~T_(6)时Cdyn及rSO_(2)均下降(P<0.05),Pplat及PaCO_(2)均升高(P<0.05),B组患者T_(4)~T_(6)时OI下降,A组患者T_(3)~T_(6)时OI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_(3)~T_(6)时Cdyn及Pplat升高(P<0.05),T_(4)~T_(6)时rSO_(2)与OI升高(P<0.05),T_(4)~T_(6)时PaCO_(2)下降(P<0.05),拔管时间缩短(P<0.05),术后第3天的血清S100⁃β、IL⁃6及TNF⁃α浓度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3 d POD发生率23.9%(16例)高于B组10.4%(7例)(P<0.05),而两组患者的POD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佳PEEP联合低V_(T)和RMs的LPVS可改善后腹腔镜肾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末正压 动态顺应性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后腹腔镜肾癌手术 老年患者 术后谵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