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价值 被引量:40
1
作者 乌日娜 杨敬平 徐喜媛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7期1232-1233,共2页
目的探讨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将肺功能及ACT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136例。每月填写1次ACT,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前药物治疗时、应用ACT 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目的探讨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将肺功能及ACT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136例。每月填写1次ACT,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前药物治疗时、应用ACT 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和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观察哮喘患者在药物治疗、肺功能检查,应用ACT 6个月末时ACT使用率、治疗的依从性、哮喘控制情况。结果每月1次坚持应用ACT 132例,使用率97%;坚持使用规范的治疗128例,治疗依从性达94%;症状完全控制率达47%,良好控制率达74.2%。ACT评分治疗6个月后较入选时升高,肺功能指标亦有明显改善,FEV1与ACT评分呈正相关(r=0.82,P<0.01)。结论肺功能及ACT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哮喘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哮喘控制测试 管理
下载PDF
肺功能检查临床实用方法指标及含义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明娟 郑劲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5-577,580,共4页
肺功能检查既是一门医学计量测试技术,也是一种研究呼吸生理的无创性工具,更是一项诊断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金标准,如同测量血压对诊断心血管疾病一样重要。肺功能检查需要指导者耐心教导和受试者的高度配合,文章主要就临床上常用的肺功... 肺功能检查既是一门医学计量测试技术,也是一种研究呼吸生理的无创性工具,更是一项诊断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金标准,如同测量血压对诊断心血管疾病一样重要。肺功能检查需要指导者耐心教导和受试者的高度配合,文章主要就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方法、指标及含义做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检查 肺通气功能 肺弥散功能 支气管反应性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祁玉凤 邵强 沈兵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9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的关系。方法将六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9年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的关系。方法将六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9年9—12月收治的106例COPD患者按照CAT评分法进行疾病状态评定,分为病情轻微组(11例)、中等组(28例)、严重组(41例)、非常严重组(26例),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COPD患者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血气分析[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的差异,探讨各指标与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AT评分越低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EV1/FVC、PEF)越高(均P<0.05);患者CAT评分越低,PaO_(2)越高,PaCO_(2)越低(均P<0.05),sPAP也越低(P<0.05);尤其在CAT评分>20分的患者,上述差异尤其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EV1、FEV1/FVC、PEF、PaO_(2)与CAT评分呈负相关,PaCO_(2)、sPAP与CAT评分呈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的CAT评分与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血气分析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说明CAT评分可以有效预测COPD患者的换气和通气功能障碍,评价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血气分析 肺动脉收缩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
原文传递
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及气道反应性测定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皓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1-703,共3页
儿童时期的肺功能测定对于临床及科研均非常重要。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包括潮气呼吸、阻断、体描以及快速胸腹腔挤压。其中最常用的是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其主要参数为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是反映气道阻塞的2个非常... 儿童时期的肺功能测定对于临床及科研均非常重要。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包括潮气呼吸、阻断、体描以及快速胸腹腔挤压。其中最常用的是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其主要参数为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是反映气道阻塞的2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协助哮喘的诊断,判断治疗的效果。经典的是6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做的以1秒量FEV1(也可以用呼气峰流速PEF)为判断指标的支气管激发试验。近15年来,出现了以脉冲振荡原理监测平静呼吸时吸入支气管激发剂时气道阻力的变化,以最小激发累积剂量(Dmin)为判断指标的激发试验方法。此方法可应用于4岁以上的儿童,明显扩大了检测范围,为临床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 支气管激发试验 儿童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气道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霞 魏春华 +1 位作者 王新强 温明春 《国际呼吸杂志》 2017年第12期905-910,共6页
目的 通过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与肺泡灌洗液中气道炎症细胞、肺功能、血清总IgE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明确 FeNO 对哮喘的诊断价值,并寻求适用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监测、评估与管理的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哮喘患者103... 目的 通过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与肺泡灌洗液中气道炎症细胞、肺功能、血清总IgE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明确 FeNO 对哮喘的诊断价值,并寻求适用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监测、评估与管理的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哮喘患者103例及健康对照组49例,对其分别进行 FeNO 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哮喘患者行 BALF 检查;同时进行肺功能,记录 FEV1%pred、 FEV1/FVC、最大呼气中 期 流 速 (MMFR)、呼 气 峰 流 速 (PEF);行 血 常 规、血 清 总IgE 检 查。结果 将FeNO 的影响因素引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 FeNO 主要受年龄、过敏性鼻炎、吸烟指数的影响,与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 (EOS%)呈显著正相关 (r=0.278,P =0.007)。外周血 EOS%增高,FeNO 值增加,但外周血 EOS%在不同 FeNO 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2.868, P =0.062);血清总IgE随 FeNO 增加显著,且其在不同 FeNO 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4.407,P =0.015)。ROC曲线示 PC20 的曲线下面积 AUC:0.853,95%CI :0.778~0.928,FeNO 曲线下面积 AUC:0.712,95%CI :0.628~0.796。PC20≤8g/L为阳性判断标准时的灵敏度 (0.837 vs0.674)以及特异度 (0.776vs0.571)均高于以 FeNO 浓度≥26.5ppb的阳性阈值。结论 FeNO 与肺泡灌洗液 EOS及血清总IgE关系密切,在评估哮喘患者嗜酸性气道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相比,FeNO 在诊断哮喘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哮喘的诊断上 FeNO 检测不能完全替代支气管激发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泡灌洗液 肺功能 血清总IGE 气道炎症 支气管激发 试验
原文传递
过敏原及致敏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苗青 关辉 +7 位作者 许巍 刘晓颖 皇惠杰 刘永革 王燕 任亦欣 李珍 向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过敏原及致敏模式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哮喘患儿127例,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对尘螨、霉菌、动物皮屑、花粉、蟑螂5类共计18种常见吸入过敏原的致敏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化学发光法检... 目的探讨过敏原及致敏模式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哮喘患儿127例,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对尘螨、霉菌、动物皮屑、花粉、蟑螂5类共计18种常见吸入过敏原的致敏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采用儿童肺功能仪检测第1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常规采集无名指指端血,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首位过敏原为尘螨,阳性率为56.7%,其次是霉菌类(31.5%)、动物皮屑(29.1%);尘螨过敏者FeNO、外周血EOS数量均高于其他4类过敏原过敏者(P均<0.05)。非致敏29例、单一致敏39例、多重致敏59例,其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重致敏者FeNO、EOS数量明显高于非致敏及单一致敏者(P均<0.05)。尘螨、动物皮屑、花粉致敏者FeNO与外周血EOS数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8、0.279、0.202,P均<0.05)。结论哮喘患儿多重致敏者气道炎症反应重;过敏原及致敏模式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功能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嗜酸性粒细胞 儿童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肺功能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彩虹 刘晓萌 +4 位作者 姜勇 刘静 王冲 杨召川 曲政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第8期682-68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的变化,并与肺功能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量表进行比较,探讨三者与儿童支气管哮喘不同病情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108例不同分期的支气管哮... 目的通过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的变化,并与肺功能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量表进行比较,探讨三者与儿童支气管哮喘不同病情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108例不同分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为急性发作期47例(47.44%),慢性持续期40例(40.37%),临床缓解期21例(21.19%)。对患儿进行FeNO检测的同时,并进行肺功能检测及C-ACT量表调查。结果慢性持续期患儿FeNO水平与急性发作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8±25.47)×10^-9比(46.98±27.50)×10^-9](P>0.05),临床缓解期患儿FeNO水平明显降低[(24.43±10.71)×10^-9],与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期哮喘患儿C-ACT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指标测定表明,急性发作期用力呼气峰流速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与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缓解期与慢性持续期PEF%、FEV1%和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肺功能相关指标、C-CAT量表比较,FeNO浓度更能反映支气管哮喘患儿慢性持续期以及临床缓解期气道炎性反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功能检测 哮喘控制测试
原文传递
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侯萍 单丽沈 +3 位作者 蔡栩栩 张晗 王植嘉 尚云晓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CT)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哮喘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哮喘门诊就诊的136例5~15岁哮喘儿童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CT)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哮喘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哮喘门诊就诊的136例5~15岁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FeNO水平、肺功能和ACT评分,分析三者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FeNO水平与ACT评分水平呈负相关(r=-0.251,P〈0.005)。FeNO水平与肺功能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呈负相关(r=-0.206,P〈0.05),与FEV1及PEF不相关。ACT评分与肺功能FEV1/FVC呈正相关(r=O.242,P〈0.01),与FEV1及PEF不相关。结论针对所有研究对象,哮喘儿童FeNO水平与ACT评分呈负相关,与FEV1/FVC呈负相关,ACT与肺功能FEV1/FVC呈正相关,然而分组研究后,三者不具备稳定的相关性。FeNO评估哮喘儿童气道炎症,ACT评估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水平,肺功能评价哮喘患儿气道阻塞情况,三者是从儿童哮喘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估,互为补充,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共同应用可提高儿童哮喘控制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功能 哮喘控制测试
原文传递
肺功能检查用于诊断5岁以上儿童哮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万莉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哮喘患儿气道内炎症和临床症状出入很大,只根据症状常不能全面反映炎症程度,应用肺功能检测可提供呼吸生理改变的信息,帮助了解疾病变化情况和评估气道炎症,动态监测肺功能还可指导临床用药及制定疗程。比如,我们曾对147例哮喘缓... 哮喘患儿气道内炎症和临床症状出入很大,只根据症状常不能全面反映炎症程度,应用肺功能检测可提供呼吸生理改变的信息,帮助了解疾病变化情况和评估气道炎症,动态监测肺功能还可指导临床用药及制定疗程。比如,我们曾对147例哮喘缓解期儿童进行肺功能检测,发现其中40.1%的患儿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力增高,提示哮喘缓解期儿童气道高反应性可持续存在,应该给予长期控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检查 哮喘
原文传递
儿童支原体肺炎312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肺功能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蓉 余静 +5 位作者 李艳 谢坚 何晓芸 王敏 刘亚琼 吉庸 《临床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治疗经过及转归情况,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12例中男183例,女139例;年龄5个月~14岁,平均(6.7±2.1)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治疗经过及转归情况,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12例中男183例,女139例;年龄5个月~14岁,平均(6.7±2.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312例(100%),发热253例(81.1%),气促63例(20.2%),喘息82例(26.3%),胸痛24例(7.7%),肺外表现92例(29.5%);肺部有阳性体征133例(42.6%);血白细胞数正常149例(47.8%),轻度增高132例(42.3%);中性粒细胞数正常178例(57.5%),轻度升高82例(26.3%);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216例(69.2%);胸片肺实质阴影179例(57.3%),肺不张52例(16.7%);84例行胸部CT,表现为大片浸润影34例(40.5%),斑片状影21例(25.0%),肺不张11例(13.0%);76例行肺通气功能,52例(68.4%)有轻中度受损,多为小气道功能改变;36例行支气管舒张试验,5例阳性(13.8%);40例支气管激发试验,8例阳性(20.0%)。转归:住院时间(17±4)d,出院时治愈252例(80.8%),好转57例(18.3%),死亡3例(0.9%)。随访(6.3±1.3)个月,出院时胸部CT有病变的33例患儿中病变基本吸收25例,仍有8例(9.5%)肺不张,肺通气功能轻中度受损的24例患儿中21例正常,仍有6例(25.0%)轻度受损,6例肺功能轻度受损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0例阳性,21例肺功能正常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1例(4.7%)阳性。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部分患儿可有肺通气功能受损,暂时气道反应性增高,临床大多预后良好,但对重度患儿可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脓肿及坏死性肺炎等,并可引起肺外并发症,甚至迁延不愈,应重视定期随访,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影像学 肺功能 支气管舒张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双相高分辨CT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相关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君 刘文亚 +1 位作者 木合拜提.买合苏提 党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11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高分辨CT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查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呼吸双相肺CT扫描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轻度组8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6例与极重度组16例,4组均行呼吸双相全肺高分辨率CT检查,...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高分辨CT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查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呼吸双相肺CT扫描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轻度组8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6例与极重度组16例,4组均行呼吸双相全肺高分辨率CT检查,检测深吸气末、深呼气末肺密度、呼吸双相肺密度差及肺容积,分析肺密度与肺容积和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4组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肺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FEV1/FVC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肺容积均相应增加,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重建后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肺容积与FVC、FEV1、FEV1/FVC有明显相关性(P<0.01);深呼气末肺容积与残气量占最大肺总量百分比预计值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深吸气相肺密度与FEV1/FVC、残气量值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呼吸双相高分辨率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测定具有良好相关性,可用于评价肺气肿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分辨率CT 肺密度 肺容积 肺功能测定
原文传递
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其日间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虞欣欣 郑劲平 +6 位作者 高怡 谢燕清 安嘉颖 刘文婷 钟丽萍 吴仲平 朱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51-1356,共6页
背景哮喘患者呼气峰值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等肺功能指标存在昼夜变异的特点,评估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影响的研究均要求患者在1 d中的相同时间点进行肺功能检测,而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是否存在日... 背景哮喘患者呼气峰值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等肺功能指标存在昼夜变异的特点,评估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影响的研究均要求患者在1 d中的相同时间点进行肺功能检测,而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是否存在日间差异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日间变异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就诊的202例哮喘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均完成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根据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时间分为上午检测组(上午组)81例和下午检测组(下午组)121例;根据患者的病程分组,病程≤6个月为初诊组98例,>6个月为复诊组104例,其中初诊组和复诊组又根据检测时间分为初诊上午组、初诊下午组和复诊上午组、复诊下午组;参照中国肺功能指南气道高反应性分级,根据使FEV_(1)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EV_(1))将患者分为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主要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呼气峰值流量(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50%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MEF50%pred)、25%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25%)占预计值百分比(MEF25%pred)〕及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使FVC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VC)、PD20-FEV_(1)、使P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PEF)、使MM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MEF)、使MEF25%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25%)、使MEF50%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50%)〕。结果上午组和下午组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FEV_(1)%pred及PD20-PEF均高于复诊组(P<0.05);初诊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吸功能试验 肺功能 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
下载PDF
扶正固本通络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肺通气功能、血清炎症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施乐 陈伟斌 +1 位作者 王树霞 金莹莹 《河北中医》 2019年第5期657-661,666,共6页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通络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肺通气功能、血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证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布地奈德福...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通络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肺通气功能、血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证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固本通络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4]及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77.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NF-α、IL-6及IL-4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固本通络法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证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肺气虚 呼吸功能试验 炎症 T淋巴细胞亚群 中药疗法 扶正固本
下载PDF
大容量肺灌洗对尘肺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韶炜 毛翎 +4 位作者 刘锦铭 杨文兰 施瑾 张悦 卞陆琴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大容量肺灌洗对尘肺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脱离粉尘作业不超过6个月的尘肺患者41例进行全肺大容量肺灌洗(WLL),对灌洗前和灌洗后1周的临床症状、静态肺功能(PVT)和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大容量肺灌洗对尘肺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脱离粉尘作业不超过6个月的尘肺患者41例进行全肺大容量肺灌洗(WLL),对灌洗前和灌洗后1周的临床症状、静态肺功能(PVT)和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灌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灌洗后1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后峰值摄氧量从(2140.6±353.2)ml/min上升到(2374.6±362.4)ml/min,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从(82.2%+13.7%)上升到(91.0%±14.0%),峰值公斤摄氧量从(30.6±3.5)ml/min上升到(34.2±3.7)ml/min,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从(30.6±3.1)上升至(26.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LL术能使尘肺患者运动状态时的摄氧能力和通气效率显著提高,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病 全肺大容量肺灌洗 肺功能 心肺运动试验
原文传递
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激发试验、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虹 刘艳琳 +4 位作者 陈燊 董李 华云汉 郭依华 唐素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肺功能(FEV1)、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的相关性,临床缓解期哮喘儿童FeNO水平与运动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135例(发作期组),临床缓解期115例...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肺功能(FEV1)、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的相关性,临床缓解期哮喘儿童FeNO水平与运动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135例(发作期组),临床缓解期115例(缓解期组),健康体检儿童140例(对照组),均进行FeNO测定、FEV1检测和C-ACT评分,分析哮喘不同时期FeNO水平与FEV1、C-ACT是否存在相关性。同时临床缓解期哮喘儿童进行运动激发试验,分析缓解期FeNO水平与运动激发试验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1)发作期组FeNO、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发作期组FeNO、FEV1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缓解期组Fe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发作期组FeNO与FEV1之间存在负相关(r=-0.181,P=0.035),缓解期组及对照组的FeNO与FEV1之间无相关性。(3)缓解期组FeNO与运动激发试验之间存在正相关(r=0.230,P=0.013)。(4)发作期组、缓解期组FeNO与C-ACT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r=-0.213,-0.209,P=0.013,0.025)。结论哮喘儿童FeNO水平可用于评估哮喘病情的控制程度。运动激发试验是评估哮喘气道高反应的另一简易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一氧化氮 肺功能 运动激发试验 儿童
下载PDF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CT定量分析及与肺功能和视觉评估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永华 叶彩儿 +2 位作者 余鑫锋 吴恩福 杜龙龙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研究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的CT定量参数与视觉评估(VS)、肺功能检查(PFT)指标的相关性,探讨CT定量分析对评估DILD肺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DILD组(实验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各行深吸气屏气下CT薄层检查,并且实验组患者再行... 目的:研究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的CT定量参数与视觉评估(VS)、肺功能检查(PFT)指标的相关性,探讨CT定量分析对评估DILD肺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DILD组(实验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各行深吸气屏气下CT薄层检查,并且实验组患者再行PFT。利用CT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图像数据并得到相应肺功能参数:平均肺密度(MLA),两肺总容量(TLV),PI值(pixel indexes,像素指数,分为-1 024~-950,-950~-700,>-700区)。半定量的CT视觉评分包括病变严重性及病变范围。CT定量参数与PFT及VS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不同肺弥散功能组间的CT定量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轻中度组与重度组间PI-1 024~-95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LV、PI-950~-700显著减小(P<0.05),而MLA、PI>-700显著增大(P<0.01)。②TLV与TLC呈正相关(r=0.619,P<0.01);PI>-700与VCMAX、FVC、DLCO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1、-0.739、-0.753,P<0.01);PI>-700与VS呈正相关(r=0.709,P<0.01);PI-950~-700与VCMAX、FVC、DLCO呈正相关。结论:CT定量指标是可用于评估DILD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随访的一种客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定量分析 视觉评估 肺功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容积评估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垦 邹利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22-924,共3页
目的 探讨MSCT结合三维后处理肺容积评估的价值,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3 4例,肺气肿组2 6例,均在3d内完成PFT及CT检查。采用GELightspeed 16层螺旋CT ,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AW 4.2工作... 目的 探讨MSCT结合三维后处理肺容积评估的价值,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3 4例,肺气肿组2 6例,均在3d内完成PFT及CT检查。采用GELightspeed 16层螺旋CT ,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AW 4.2工作站中肺定量分析软件测定不同呼吸时相全肺容积及区间A(-10 2 3Hu~-90 0Hu)体素指数(VIA)。结果 CT肺容积指标中,最大呼气末容积(Vex)与残气量(RV) (r =0 90 8)、最大吸气末容积(Vin)与肺总量(TLC) (r =0 897)的相关性最好,容积差(Vin -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容积比(Vin/Vex)与残气量及肺总量比(RV/TLC) ,VIAin与TLC ,VIAex与RV也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MSCT肺容积指标与PFT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肺功能状况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容积 肺功能试验 三维
下载PDF
New disease severity class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Shanghai 被引量:8
18
作者 Xie Guogang Zhang Yingying Zhou X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7期3046-3050,共5页
Background 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presented a new ABCD group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We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of spirome... Background 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presented a new ABCD group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We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of spirometric classification and the new GOLD classification with exacerbations,and to compare symptoms in different ways.Methods We investigated 848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from 24 hospitals.The annual frequencies of acute exacerb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classification.The symptom level was assessed using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 and 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 questionnaire.Results A total of 848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According to spirometric classification,there were 32 patients of grade Ⅰ (3.8%),315 of grade Ⅱ (37.1%),366 of grade Ⅲ (43.2%),and 135 of grade Ⅳ (15.9%).According to GOLD 2011 classification,there were 59 patients of group A (7.0%),172 of group B (20.3%),55 of group C (6.5%),and 562 of group D (66.3%).In spirometric classification,the annual frequencies of acute exacerbation and 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 were respectively 1 (0-3) and 0 (0-2) for grade Ⅰ; 1 (0-5) and 0 (0-2) for grade Ⅱ; 2 (0-6) and 1 (0-3) for grade Ⅲ,and 3 (0-6) and 2 (0-3) for grade Ⅳ.In GOLD 2011,respectively 0 (0-3) and 0 (0-1) (group A),1 (0-4) and 0 (0-3) (group B),1 (0-5) and 0 (0-3) (group C),and 3 (0-6) and 1 (0-3) (group D).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C (Z=-1.347,P=0.178; Z=-0.772,P=0.440,respectively).The coincidence rate using mMRC=1 and CAT=10 as cutoff points was 86.6% (734/848,x=0.706),compared with 77.9% (661/848,K=0.60) using mMRC=2 and CAT=10.Conclusions Lung function test may be a better predictor of acute exacerbation and 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 of COPD.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use mMRC=1 as cutoff point for assessing COPD sy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 EXACERBATION lung function test
原文传递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nd diabetes 被引量:10
19
作者 Venkat Rajasurya Kulothungan Gunasekaran Salim Surani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20年第8期351-357,共7页
Diabetes mellitus (DM)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and its prevalence has beensteadily increasing all over the world. DM and its associated micro and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result in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 Diabetes mellitus (DM)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and its prevalence has beensteadily increasing all over the world. DM and its associated micro and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result in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re usually manifested as retinopathy, neuropathy,nephropathy and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generally affect the cardiovascularsystem. In addition to these complications, DM also affects the lungs because of itsrich vascularity and abundance in connective tissue (collagen and elastin). DMhas been found to cause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proliferation ofextracellular connective tissue in the lungs, leading to decline in lung function in arestrictive patter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includes a diverse group ofdisease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in the pulmonary parenchyma.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is one of thecommon type of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IPFi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progressive fibrosis leading to progressive respiratoryfailure.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lung as the target organ in DM and theassociation of DM and ILD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IP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mellitus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METFORMIN Diabetes complications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Restrictive lung disease HYPERGLYCEMIA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肌肉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雷 彭继海 张鸣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肌肉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8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肘屈伸、膝屈伸的等速肌力测试,记录60°/s和180°/s角速度时每次屈伸运动的峰力矩。结...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肌肉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8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肘屈伸、膝屈伸的等速肌力测试,记录60°/s和180°/s角速度时每次屈伸运动的峰力矩。结果:肘、膝屈伸力量与运动后心率、呼吸频率和6min步行试验呈正相关,与运动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伸膝疲劳性与6min步行试验、运动心率、运动后呼吸频率呈负相关,与运动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肘、膝屈伸力量与舒张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r=0.297—0.369,P<0.05)、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舒张后(r=0.19,P>0.05;r=0.254—0.313,P<0.05)、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舒张后(r=0253—0.312,P<0.05)、6min步行测试后IC(r=0.288—0.342,P<0.05)呈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肌肉功能减弱可能是全身性的,与过度充气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肌肉功能 等速肌力测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