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庞智文 刘宜军 周方园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取浮针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 目的:探讨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取浮针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睡眠质量、软组织张力、腰部核心肌疼痛侧表面肌电特征、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14%(34/35),对照组有效率82.86%(2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局部酸痛评分、肌肉僵硬评分、麻木无力评分、困倦乏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多裂肌位移(force-displacement distance,FDD)、竖脊肌F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多裂肌、髂肋肌、最长肌疼痛侧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优于普通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软组织张力和肌肉疲劳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浮针法 腰椎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