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斌 秦承东 +3 位作者 顾健 郑勇 潘如克 叶尔登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行清创后一期缝合,观察感染有无复发,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内固定有无松动,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个月。患者伤口均...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行清创后一期缝合,观察感染有无复发,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内固定有无松动,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现感染复发;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早期诊断、早期清创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对合并疾病的有效治疗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内固定 手术后感染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腰椎滑脱手术治疗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被引量:235
2
作者 侯树勋 史亚民 +3 位作者 吴闻文 刘汝落 姚长海 吴克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07-7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202例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问题。材料和方法:本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的标准为:(1)无症状或单纯腰痛但经保守治疗可消除疼痛者,无需手术;(2)对38例有腰痛症状的退变性... 目的:通过对202例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问题。材料和方法:本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的标准为:(1)无症状或单纯腰痛但经保守治疗可消除疼痛者,无需手术;(2)对38例有腰痛症状的退变性滑脱和<33%的峡部裂性滑脱,采用前路椎间植骨融合;(3)对有单侧肢体放射痛的轻度峡部裂性滑脱,采用症状侧半椎板减压加对侧椎板及棘突间融合,共99例;(4)对65例滑脱>33%并伴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采用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及椎间融合术。结果:随访前路椎间融合组22例中20例融合(融合率91%)。症状侧半椎板减压,对侧椎板及棘突间融合组随访59例,优良率91.5%,本法的缺点是固定节段过多,有条件时可采用单节段复位固定系统。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及椎间融合组,49例随访1年以上,优良率91.8%,融合率95.9%。结论:腰椎滑脱复位的作用是增加融合面积,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物力学功能,解除对神经的牵拉和压迫,恢复正常矢状面曲线,改善外观和功能。对腰椎滑脱病人,手术的最基本目的是达到滑脱椎体与相应椎体的融合。应该避免单纯的椎板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手术适应症 腰椎滑脱 术式
原文传递
四子散热奄包腹部穴位外敷对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敏玲 廖惠莲 伍慧群 《护理学报》 2011年第1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奄包腹部穴位外敷促进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腰椎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四子散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禁食、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吸氧、止血、抗炎、心理护理和密...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奄包腹部穴位外敷促进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腰椎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四子散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禁食、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吸氧、止血、抗炎、心理护理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四子散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四子散热奄包外敷腹部穴位。监测两组腹胀、肠鸣音、排气排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腹胀、肠鸣音、排气排便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子散热奄包外敷能温经、通络、止痛,使腰椎术后患者疼痛减轻,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减轻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四子散 热奄包 外敷 胃肠功能 中医护理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术后脑脊液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志平 郭昭庆 +4 位作者 孙垂国 曾岩 李危石 齐强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6-911,共6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术后脑脊液漏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腰椎组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腰椎管狭窄症(LSS)、腰椎滑脱(L...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术后脑脊液漏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腰椎组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腰椎管狭窄症(LSS)、腰椎滑脱(LS)、腰椎退变性侧(后)凸(LDS)行腰椎后路减压术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诊断、是否翻修手术、手术方法、减压节段数、融合方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脑脊液漏的诊断、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按l:3配比选择对照组,观察脑脊液漏组术后引流特点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结果:共纳入因退变性腰椎疾患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1425例,其中男675例,女750例,年龄16~80岁,平均54.6±13.1岁。LDH378例,LSS647例,LS304例,LDS96例;初次手术1351例,翻修手术74例;1节段减压635例,2节段减压491例,3节段减压204例,4节段及以上减压95例。术后57例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为4.O%,其中LDH7例,发生率为1.9%;LSS30例,发生率为4.6%;LS13例,发生率为4.3%;LDS7例,发生率为7.3%。4种疾病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翻修手术发生脑脊液漏9例,发生率为12.2%;初次手术发生脑脊漏48例,发生率为3.6%,差异有显著性(P〈0.05)。减压节段数4节段及以上者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3.7%,高于1节段(1.9%)、2节段(3.7%)和3节段(6.9%)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翻修手术和减压节段数≥4是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脑脊液漏患者采用预防感染、体位调节、引流管留置平均5.6d,卧床休息6~7d.无一例出现伤口不愈合或感染,无一例形成脑脊液囊肿或瘘管,但引流量较对照组大。结论:翻修手术与减压节段数≥4是退变性腰椎疾患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并发症 硬膜撕裂 脑脊液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腰椎后路手术全麻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维 刘玉林 张滢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72-117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e plane,ESP)阻滞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腰椎两个节段以内手术的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70岁,BMI 20~27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SP阻滞联合PCIA...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e plane,ESP)阻滞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腰椎两个节段以内手术的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70岁,BMI 20~27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SP阻滞联合PCIA组(EP组)和PCIA组(P组)。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毕均使用PCIA,EP组在麻醉诱导前于俯卧位下行ESP阻滞。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记录阿片类药物和肌松药使用量;记录术后48h以内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记录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记录术后48h以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P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EP组的瑞芬太尼用量、顺式阿曲库铵维持剂量、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总量均明显少于P组(P<0.01);EP组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帕瑞昔布钠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EP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以维持腰椎后路手术更平稳,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后路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下腰段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的评价 被引量:32
6
作者 梅芳瑞 张峡 周跃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大多数效果优良,术后腰腿痛症状很快解除,而患足(趾)麻木却迁延很长一段时间。本文旨在观察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对缓解病人术后患足(趾)麻木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患足麻木症...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大多数效果优良,术后腰腿痛症状很快解除,而患足(趾)麻木却迁延很长一段时间。本文旨在观察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对缓解病人术后患足(趾)麻木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患足麻木症状重,术中见受累神经根明显增粗者,在行髓核切除的同时,将增粗的脊神经鞘膜切开。手术要点是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挑起,在其后外侧做全长的纵行切开,直至露出其下成束的神经纤维。并与术前麻木重,术中见神经根增粗而未做鞘膜切开的20例做比较。结果:切开减压的50例术后麻木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平均为5.2(0~9)天。对照组的20例平均为4(2~7)个月。结论: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患足(趾)的麻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 腰椎 外科手术 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对单节段腰椎骨折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程传喜 王继霜 周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4-857,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在腰椎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拟在全麻下行单节段腰椎手术患者48例,男女各24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胸腰筋膜阻滞组(EG组)和对照组...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在腰椎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拟在全麻下行单节段腰椎手术患者48例,男女各24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胸腰筋膜阻滞组(EG组)和对照组(CG组)。EG组在L3平面超声引导下分别于双侧胸腰筋膜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CG组未行胸腰筋膜阻滞。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无背景剂量。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用量,术后2、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恶心呕吐、颜面部水肿、低体温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G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1 041.5±104.3)μg vs (1147.6±158.2)μg]、术后舒芬太尼用量[(32.5±7.2)μg vs (72.6±13.2)μg]、术后氟比洛芬酯用量[(18.5±3.7)mg vs (40.3±5.3)mg]、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9.2±2.7)次vs (23.1±3.1)次]明显少于CG组(P<0.05)。EG组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G组(P<0.05)。EG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G组(P<0.05)。两组颜面部水肿和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同时减少了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短期疼痛,并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筋膜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术后镇痛 腰椎手术
下载PDF
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腰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被引量:26
8
作者 夏振兰 谭健群 +5 位作者 程惠芳 马倩 潘凤丽 刘海葵 杨燕 黄紫欣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3期9-12,共4页
目的:完善腰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模式,培养护士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护士临床护理思维。方法以病历和文献回顾为理论依据,以科室现使用的临床路径为基础,查阅患者... 目的:完善腰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模式,培养护士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护士临床护理思维。方法以病历和文献回顾为理论依据,以科室现使用的临床路径为基础,查阅患者在手术不同阶段产生的主要护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结合《护理结局分类》形成针对性的腰椎手术患者结局评价指标。经过专家咨询与修改,形成符合腰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构建了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腰椎手术患者住院当天、术前日、手术日、术后1~3 d、术后4~10d不同阶段的临床护理路径。结论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腰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集中了临床护理路径与护理程序的优势,实现了从个案管理到群体化护理,在使用过程中能充分反映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水平与资质,增加护士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结局 腰椎手术 临床路径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闫长红 时莉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ERAS团队,基于文献调研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ERAS干预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ERAS团队,基于文献调研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ERAS干预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66例为ERAS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加速腰椎后路融合术病人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腰椎后路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护理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对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家佳 高宜川 +3 位作者 王赵洋 肖聚慧 任笑盈 张明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腰椎手术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的患者105例。其中术中未用氨甲环酸(TXA)止血,术后用低分...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腰椎手术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的患者105例。其中术中未用氨甲环酸(TXA)止血,术后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抗凝者35例,作为A组;术中应用TXA止血,术后用LMWHC抗凝者35例,作为B组;术中应用TXA止血,术后用利伐沙班抗凝者35例,作为C组。收集各组围手术期TEG与凝血功能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与一致性分析。抗凝终点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根据DVT的发生情况,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与传统凝血指标预测DVT的临床价值。结果3组的TEG与传统凝血指标在各时间点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间仅凝血时间(reaction t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外,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K)与PT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A、C组R与APTT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好;A组最大振幅(MA)与纤维蛋白原(Fib)、B组K与APTT、C组R与PT等相关性及一致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VT组R、K、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MA、综合凝血指数(CI)、INR及PT等指标均高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α角、MA及CI预测DVT发生的价值较高。结论TEG对腰椎术后凝血状态变化情况的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及敏感度,TEG可有效预测DVT的发生,指导抗凝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病变所致疼痛术后缓解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欧阳一雪 赵红伟 +2 位作者 谢佳佳 赵书娥 孟宪中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对腰椎退变性病变所致疼痛的形成、疼痛的常用测量工具、术后疼痛缓解现状以及术后疼痛缓解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以求对其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起到辅助指导作用,最大程度的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 对腰椎退变性病变所致疼痛的形成、疼痛的常用测量工具、术后疼痛缓解现状以及术后疼痛缓解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以求对其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起到辅助指导作用,最大程度的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手术 疼痛缓解
下载PDF
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19
12
作者 高东红 李玖利 +2 位作者 潘佩婵 高小霞 邹小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术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术后予以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辅助进行踝泵运动... 目的:探讨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术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术后予以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辅助进行踝泵运动,对照组予以常规踝泵运动。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两组病人下肢DVT形成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及术后48 h 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变化。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术后48 h治疗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下肢DVT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6%)。结论: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应用于腰椎骨折术后可以有效预防下肢DVT形成,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术后 踝泵运动 深静脉血栓 辅助器 并发症
下载PDF
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珺 李杞泽 +2 位作者 王爽 黄晨晨 贾梦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5例):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组(RD组)、罗哌...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5例):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组(RD组)、罗哌卡因+生理盐水组(R组)和对照组(C组)。RD组、R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以0.5%罗哌卡因20 ml+地塞米松2 ml(10 mg)、0.5%罗哌卡因20 ml+生理盐水2 ml行双侧ESPB,C组不行阻滞。记录患者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术后VAS疼痛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比(D_(1)/D_(2))、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D组和R组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少于C组(P<0.05);RD组和R组术后2、4、8、12、24 h静息和翻身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RD组24、48 h静息和翻身VAS疼痛评分低于R组和C组(P<0.05);RD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R组和C组(P<0.05),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低于R组和C组(P<0.05),D_(1)/D_(2)高于R组和C组(P<0.05),补救镇痛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R组和C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ESPB可为腰椎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手术期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手术 镇痛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在后路腰椎融合术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唐向盛 移平 +1 位作者 杨峰 俞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周围浸润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后路腰椎融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阻滞组30例,术中用罗哌卡因行切口周围浸润联...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周围浸润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后路腰椎融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阻滞组30例,术中用罗哌卡因行切口周围浸润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对照组30例,不进行切口周围浸润或脊神经后支阻滞。分别观察各组术后6h、12h、24h、48h、72h休息及锻炼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疼痛超过4分的患者给予加用镇痛药物。比较两组的VAS评分,首次加用镇痛药物时间、使用量及副作用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手术节段、主要病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学可比性。在融合术后6h、12h、24h、48h休息及锻炼时,阻滞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在术后72h时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迟(P<0.05),同时使用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周围浸润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可显著缓解后路腰椎融合术后48h内疼痛;减少吗啡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早期镇痛提供了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多模式镇痛 术后镇痛 腰椎后路融合术
原文传递
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卜国云 吴叶 +4 位作者 邓树才 杜区成 朱加亮 崔成亮 侯树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637-1641,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初次行腰椎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26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在手...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初次行腰椎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26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在手术缝合深筋膜后向A组患者切口内注射氨甲环酸10 ml(1 g),B组向切口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作为对照,并夹闭引流管1 h。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血液学指标、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第一个24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血D-二聚体浓度、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分别比较A、B两组中单、双节段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检查双下肢血管超声,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A组患者133例,B组患者134例。术前A、B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中失血及输血量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拔管时蛋白浓度A组为(113.6±13.0)g/L,B组为(105.1±14.4)g/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拔管时间A组为(2.1±0.4)d,B组为(2.8±0.8)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引流总量A组患者为(272±124)ml,B组患者为(412±189)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输血5例,B组术后输血15例,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A组患者平均输血(400±100)ml;B组患者平均输血(503±179)ml,两组患者术后输血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切口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伤口失血量、缩短拔管时间、不增加局部血肿压迫神经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了术后失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引流量 术后失血
原文传递
羟考酮在老年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燕 范隆 +4 位作者 张苓 付惠群 阚敏慧 张瑛 葛明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8-680,共3页
目的明确盐酸羟考酮在行后路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行PCIA的老年患者78例,男29例,女49例,年龄65~85岁,BMI 18.5~35.5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羟考... 目的明确盐酸羟考酮在行后路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行PCIA的老年患者78例,男29例,女49例,年龄65~85岁,BMI 18.5~35.5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羟考酮组(Q组)与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9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6和24h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瘙痒、呼吸抑制、皮疹、寒战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4、8、16和24h时Q组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4和8h时Q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16和24h时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术后恶心呕吐明显少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眩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嗜睡、瘙痒、呼吸抑制、皮疹、寒战等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羟考酮应用于老年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PCIA,镇痛效果较舒芬太尼好,发生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 舒芬太尼 后路腰椎融合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不同使用时长对预防腰椎融合术中患者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范志英 焦文仓 +2 位作者 王亚红 张会敏 郑喜灿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术中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不同使用时长对深静脉血栓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择期行腰椎融合术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术中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不同使用时长对深静脉血栓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择期行腰椎融合术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两组均于手术开始即刻启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均使用2次,且2次间隔15 min,试验组每次使用时长为40 min,对照组每次使用时长为30 min,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血流动力学和术中出血量的变化。结果最终纳入60例患者。两组术后均无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超提示,试验组1例(3.3%)、对照组2例(6.7%)有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1,P=0.55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和股总静脉血流峰速的时间效应、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分组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2.466和45.899,P时间均<0.001;F交互=12.707和4.873,P交互<0.001和=0.009;F组间=10.052和43.975,P组间=0.002和0.008)。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851)。结论腰椎融合术术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每次40 min、共2次在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加快股静脉血流峰速方面优于每次30 min、共2次,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了术中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术中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时长 深静脉血栓 基础护理
原文传递
腰椎术后首次下床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规范流程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俊娟 越丽霞 +4 位作者 范丽娟 王俊杰 刘佳 范雷明 高亚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8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首次下床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规范化流程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6月腰椎手术患者共2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实施规范化流程)和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流程)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有症状者)的发生...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首次下床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规范化流程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6月腰椎手术患者共2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实施规范化流程)和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流程)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有症状者)的发生率。结果按AAS和AAN标准:对照组有50例患者在术后首次下床时出现不同症状、不同程度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7.9%;观察组有11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8.3%。结论腰椎术后首次下床规范化流程的实施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避免患者跌倒、骨折、再骨折、切口撕裂、腰椎内固定松动或钉棒断裂骨折或再骨折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从而减少患者投诉或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术后首次下床 体位性低血压 规范化流程 护理
下载PDF
老年患者腰椎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蒋明浩 王云姣 郭曲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腰椎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老年腰椎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应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应用...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腰椎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老年腰椎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应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应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1)观察组在术后多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Ramesay镇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及血氧变化均比对照组稳定(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合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腰椎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腰椎手术 右美托咪定 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
下载PDF
腰椎固定融合术后患者居家康复运动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耿笑微 孙垂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了解初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居家康复行为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方法,对首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收集居家康复运动以及术后症状等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居家康复运... 目的:了解初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居家康复行为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方法,对首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收集居家康复运动以及术后症状等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居家康复运动的具体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39例):患者在6个月时已停止所有康复运动并未进行任何规律的全身运动;B组(99例):患者在6个月后以单一运动为主,即或进行腰背肌训练或进行规律全身运动;C组(31例):患者在6个月后继续进行腰背肌训练并结合规律全身运动。三组患者基线资料除病程外,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术后1年时,三组患者的腰椎JOA改善率、ODI改善率、腰痛VAS改善率、腿痛VAS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441;P=0.299;P=0.329;P=0.176),在"腰部酸胀无力"、"腰椎支撑力量下降"、"脊柱周围肌肉疼痛"三个腰椎不稳定前期症状的发生频率上,B组及C组患者均少于A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P=0.026;P=0.025)。结论:术后1年内不同居家康复运动的实施对于术后1年功能障碍的改善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后坚持规律运动对于远期腰椎不稳定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固定术融合 康复行为 康复训练 腰背肌训练 腰椎不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