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不稳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4
1
作者 方国华 曾青东 +1 位作者 骆剑敏 樊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不稳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 10 0例腰腿痛病人 ,根据每一病人的腰椎功能位X线片和腰椎MRI图片 ,确定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及有无节段不稳 ,并分析二者间关系。结果 :L3~S1共有 36个节段不稳 ,占 12 % ... 目的 :探讨腰椎不稳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 10 0例腰腿痛病人 ,根据每一病人的腰椎功能位X线片和腰椎MRI图片 ,确定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及有无节段不稳 ,并分析二者间关系。结果 :L3~S1共有 36个节段不稳 ,占 12 % ;腰椎不稳 2 9例 ,占病人总数的 2 9% ,L4/ 5、L3/ 4、L5 /S1的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 2 2 %、10 %和 4% ;腰椎不稳与病人年龄分组呈现密切正相关 ,腰椎不稳与单节段退变及总退变度密切正相关。结论 :腰椎不稳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腰椎不稳 病理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50
2
作者 顾广飞 张海龙 +5 位作者 贺石生 顾昕 张立国 丁悦 贾建波 周旭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42例微创通道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加MIS—TLIF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8例...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42例微创通道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加MIS—TLIF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48~79岁,平均61.7岁。病变节段为L3-4例,L4~5 26例,L5—S1 12例;其中间歇性跛行伴单侧下肢症状24例,伴双侧下肢症状1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的情况。患者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情况及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170min,平均150.4min;术中出血50-400ml,平均147.1ml,无输血病例;术后住院天数5~18d,平均8.8d;术中1例出现硬膜囊撕裂,1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间融合时融合器打入上位椎体中,术后3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随访6~1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7.3±1.0,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9±0.8和2.0±0.8,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t=25.319和29.334,P〈0.01);术前下肢痛VAS评分为7.9±0.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0±0.5和1.0±0.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改善(t=49.584和41.885,P〈0.01);ODI评分术前为75%±6%,术后3个月随访时为16%±6%,末次随访时为1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75和56.323,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I级和Ⅱ级为40例(95.3%),无螺钉断裂及松动发生;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16例,良22例,可4例。结论MIS—TLIF手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不稳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 被引量:38
3
作者 谭军 贾连顺 +2 位作者 袁文 周许辉 王广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 32例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 ,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 ,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 ...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 32例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 ,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 ,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 ,刮除终板的软骨层 ,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椎板切除物 ,最后植入双条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平均失血量较常规手术无显著差别。 2 8例获得手术后的 3个月随访 ,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恢复 ,行走距离增加最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 2 .8~ 6 .7mm ,平均高度 4 .2mm ,术后椎间高度 1 1 .8~ 1 4 .3mm ,平均 1 2 .6mm。在 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 1 0 .8~ 1 3 .2mm ,平均 1 1 .6mm。椎间孔 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6mm。 2 7例显示椎间隙的活动度小于 2°,椎体与植骨块交界处无透亮区。 1例植骨块吸收 ,但症状改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 ,最终缓解。结论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满足充分减压 ,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骨性融合治疗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治疗 下腰椎不稳 骨移植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导航引导椎弓钉加椎间钛笼稳定腰椎椎节的手术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郭东明 蔡维山 +3 位作者 徐中和 刘恩志 严翰 钟波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48-650,共3页
目的 :探讨导航技术在腰椎内植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2 0例下腰椎节失稳手术 ,采用导航下的椎弓钉加后路椎间钛笼植入技术。共 49个椎节 ,98枚椎弓钉 ,5 8个钛笼。内植完成后即作X线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 ;术后作CT椎... 目的 :探讨导航技术在腰椎内植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2 0例下腰椎节失稳手术 ,采用导航下的椎弓钉加后路椎间钛笼植入技术。共 49个椎节 ,98枚椎弓钉 ,5 8个钛笼。内植完成后即作X线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 ;术后作CT椎弓根层面扫描。结果 :内植物位置理想 ,进钉点均差 2 2mm (最大 3mm) ,角度均差 3°(最大 5°) ;Cage深度均差 1 8mm (最大 3 2mm) ,轴线角度均差 2° (最大 4°)。CT椎弓钉位置评级 :理想 94枚( 96% ) ,4枚突破椎弓根外侧皮质 ( 4% ) ,Ⅱ级 3枚 ,Ⅲ级 1枚。结论 :导航引导椎弓钉、椎间钛笼植入 ,只需 1次X线成像就能做出虚拟的手术环境和路径 ;导航的瞬时追踪功能 ,使术者的手术工具做到实时监测 ,内植物达到精确制导 ,使操作形象、多维化 ,实时感强 ,是一种理想内植物引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 内固定手术 椎弓钉加椎间钛笼植入 计算机X线影像导航
下载PDF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上关节突磨削程度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瑞 孙兆忠 +4 位作者 房清敏 任佳彬 王红艳 郑振阳 刘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在建立工作通道时上关节突磨削程度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共396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在建立工作通道时上关节突磨削程度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共396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下同)患者。随访时间2年2个月~2年6个月,平均2年3个月,剔除67例失访者。分别于术前、术后行术区关节突关节三维CT+重建,根据上关节突磨削程度分为微量磨削组(磨削程度<25%)、少量磨削组(磨削程度25%~33%)、中量磨削组(磨削程度33%~50%)、大量磨削组(磨削程度>50%)共4组;采用VAS评分、JOA腰痛评分、临床改善率、腰椎不稳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术后即刻VAS评分分别为(1.33±0.57),(1.69±0.51),(1.81±0.67),(2.12±1.0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VAS评分分别为(1.26±0.35),(1.65±0.16),(3.72±0.65),(4.79±1.43),其中中量、大量磨削组VAS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两年JOA评分分别为(24.37±1.78),(24.81±1.88),(18.62±3.71),(19.57±4.16);术后2年临床有效率分别为微量磨削组93.42%,少量磨削组95.89%,中量磨削组77.78%,大量磨削组50.00%,中量、大量磨削组有效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腰椎不稳发生率:术后2年微量磨削组3.29%,少量磨削组4.79%,中量磨削组44.44%,大量磨削组75.00%,中量、大量磨削组腰椎不稳发生比例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手术中,上关节突磨削程度超过33%时可影响腰椎稳定性,并出现相应症状,应尽量减少对上关节突的磨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上关节突 腰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腰椎不稳
原文传递
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腰椎不稳的关系 被引量:26
6
作者 谢冬晓 丁文元 +5 位作者 申勇 张英泽 马铮 王辉 胡彬欣 胡静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腰椎不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2011年12月因腰腿痛在我院行腰椎MRI和常规X线片检查的年龄≥40岁的患者430例,男210例,女220例,年龄40~73岁。观察... 目的:探讨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腰椎不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2011年12月因腰腿痛在我院行腰椎MRI和常规X线片检查的年龄≥40岁的患者430例,男210例,女220例,年龄40~73岁。观察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及分布特点;根据腰椎是否稳定分为腰椎稳定组和腰椎不稳定组,分析其与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腰椎稳定组患者分为腰椎曲度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其与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430例共计2150个腰椎椎间盘中,124例(28.84%)154个(7.16%)椎间盘终板存在Modic改变,其中Ⅰ型34例(7.91%)、34个椎间盘(1.58%),Ⅱ型72例(16.74%)、100个椎间盘(4.65%),Ⅲ型18例(4.19%)、20个椎间盘(0.93%);L2/3 14个,L3/4 24个,L4/5 50个,L5/S1 66个,其发生率分别为0.65%、1.12%、2.32%、3.07%;其中Modic改变位于终板前部79个,后部31个,整个终板44个;仅累及上终板52个,仅累及下终板41个,累及上、下终板61个。腰椎不稳定组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36.68%,腰椎稳定组为19.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ic Ⅰ、Ⅱ、Ⅲ型中腰椎不稳的发生率分别为82.35%、69.44%、33.3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曲度正常组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11.11%,腰椎曲度异常组为2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以Ⅱ型最多见,以L4/5和L5/S1节段多发;其与腰椎不稳和腰椎曲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ModicⅠ型改变与腰椎不稳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MODIC改变 腰椎不稳 腰椎曲度
下载PDF
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27
7
作者 范顺武 赵兴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4期241-244,共4页
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然而在临床上,有关不稳和滑脱的界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滑脱的复位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理清。我们在复习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 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然而在临床上,有关不稳和滑脱的界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滑脱的复位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理清。我们在复习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经验和本期刊出的几篇相关论文,与同道一起探讨以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临床方案
下载PDF
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204例中、长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子平 陆耀刚 +2 位作者 王秀会 夏胜利 吴佩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髓核切除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行髓核摘除,分析中、长期腰椎的稳定性。结果中、长期随访,发生腰椎不稳14例。其中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式24例,有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髓核切除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行髓核摘除,分析中、长期腰椎的稳定性。结果中、长期随访,发生腰椎不稳14例。其中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式24例,有10例发生腰椎不稳,占全部腰椎不稳的71.4%。单一节段一侧椎板开窗术式119例,无腰椎不稳发生,椎间隙狭窄发生率为21.0%。结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无动力性不稳者,仅行开窗髓核切除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不必使用内固定融合以预防远期腰椎运动节段的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摘除术 腰椎不稳
下载PDF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3
9
作者 孙天胜 赵广民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4期239-241,共3页
腰椎滑脱症和腰椎不稳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腰椎疾患。在同一个病例中,两种病变经常同时存在,但两种病变的概念是有区别的,腰椎滑脱应是一种静态概念,而腰椎不稳则是一个力学上的动态概念。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 腰椎滑脱症和腰椎不稳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腰椎疾患。在同一个病例中,两种病变经常同时存在,但两种病变的概念是有区别的,腰椎滑脱应是一种静态概念,而腰椎不稳则是一个力学上的动态概念。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之间的滑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腰椎不稳 脊柱融合术 临床方案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光磊 路世勇 +6 位作者 魏勇 朱海波 段强民 吕云亮 常西海 李福东 闫德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诊断、椎管手术减压范围及固定融合原则。[方法]对本院2000年2月~2006年10月158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常规检查腰椎正侧位,前曲后伸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手术采用后路减压...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诊断、椎管手术减压范围及固定融合原则。[方法]对本院2000年2月~2006年10月158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常规检查腰椎正侧位,前曲后伸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手术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体间或横突植骨融合,1周后根据内固定情况戴支具或不戴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活动。[结果]术前椎管横截面积56~114mm^2,平均74mm^2,术后椎管横截面积204~296mm^2,平均221mm^2,比术前扩大3倍。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5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3.7分,术后平均13.2分,症状体征改善率85%,术前术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根据改善率优108例,良46例,可3例,差1例,全组优良率97.5%。[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周定,植骨融合,可有效的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解除患者症状,是目前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 腰椎不稳 椎管减压 内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17
11
作者 林振宗 赵慧毅 +3 位作者 陈辉东 陈国能 于万胜 冯庆烈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和上下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31例经 8~ 31个月随访 ,平均 14个月。依据日本JOA评分法 ;优良率87 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和上下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31例经 8~ 31个月随访 ,平均 14个月。依据日本JOA评分法 ;优良率87 1%。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钉 内固定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不稳症 手术方式
下载PDF
传统和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汤国庆 陈勇 +5 位作者 钱红兵 张征石 陈吉 承彬 王勇 王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和对比微创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TLIF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月行MIS-TLIF和TLIF手术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65例患者,其中MIS-TLIF 20例、T... [目的]探讨和对比微创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TLIF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月行MIS-TLIF和TLIF手术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65例患者,其中MIS-TLIF 20例、TLIF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辐射量、住院时间和平均费用。对比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及术后融合率。[结果] MIS-TLIF组手术时间及射线暴露时间明显长于TLIF组(P<0.05),出血量明显少于TLIF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LIF组(P<0.05);耗材费用明显高于TLIF组(P<0.05),但非耗材费用明显低于TLIF组(P<0.05)。MIS-TLIF组2例椎弓根螺钉不佳,但无神经症状未做特殊处理。TLIF组3例切口感染,1例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术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腰椎融合评价标准,MIS-TLIF组和TLIF组融合率分别为85.00%和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可以达到传统TLIF治疗相同的临床效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花费少等优点,但术中时间和辐射量大,内置物费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光磊 魏勇 +6 位作者 齐尚锋 朱海波 段强民 吕云亮 路世勇 李福东 徐宏光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2期130-131,共2页
腰痛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统计分析,在西方国家约有50%~80%的成人患有腰痛,其中1/4需要就诊。腰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症是脊柱外科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随着对腰痛的研究,腰椎不稳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 腰痛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统计分析,在西方国家约有50%~80%的成人患有腰痛,其中1/4需要就诊。腰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症是脊柱外科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随着对腰痛的研究,腰椎不稳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功能重建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择2000年2月至2006年10月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手术治疗患者15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不稳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轴向椎体间融合术微创治疗腰骶椎失稳症 被引量:14
14
作者 戎利民 董健文 +4 位作者 刘斌 冯丰 史德海 谢沛根 蔡道章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价轴向椎体间融合术(AxiaLIF)微创手术治疗L5/S1失稳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尾骨尖旁2cm切口,在G臂X线透视下,经骶椎前方建立工作通道,骨性通道入口在S1-2之间,用特殊工具经轴向的工作通道切除椎间盘、植骨,最... 目的评价轴向椎体间融合术(AxiaLIF)微创手术治疗L5/S1失稳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尾骨尖旁2cm切口,在G臂X线透视下,经骶椎前方建立工作通道,骨性通道入口在S1-2之间,用特殊工具经轴向的工作通道切除椎间盘、植骨,最后拧入长度合适的轴向固定螺栓。治疗12例L5/S1失稳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随访观察椎间融合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70min,术中出血50—90ml,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于术后第2天戴腰围活动。随访时间3~9个月,VAS和ODI分别由术前6.66±0.89和61.18±7.93降至术后3个月2.08±0.79和21.5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融合情况:1例于术后6个月完全融合,10例部分融合,1例尚未见融合。结论轴向椎体间融合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为L5/S1,节段提供一个安全而微创的椎体间融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症 轴向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疗效 被引量:14
15
作者 朱家佳 王源基 +1 位作者 祝怡飞 张明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918-292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两种方式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患者85例,其中... 目的探讨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两种方式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患者85例,其中行单纯自体骨环形植骨者25例作为对照组(A组),60例行Cage植骨融合者作为观察组(B组)。术后随访15~18个月,平均(16.23±2.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融合率、脊柱稳定性、融合节段椎体成角、术前与术后相对椎间隙高度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JOA评分、ROM值及SUK融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JOA评分、椎间成角及椎间隙相对高度(术后首次复查)比术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B组术后1个月JOA评分比A组高,但A组手术费用明显少于B组(P <0.05);A组术后3个月融合情况较B组强,但脊柱稳定性较B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两组植骨量均有丢失,但A组椎间隙相对高度较B组低,且成角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JOA评分及ROM值无差异(P> 0.05)。结论两种植骨方式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均可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症状改善明显,但自体骨融合从早期融合情况和经济效益来看更有优势,而Cage植骨融合更能保持脊柱长久稳定,可承担机体较高强度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 椎间盘突出 腰椎失稳 椎弓根螺钉系统
下载PDF
腰椎固定融合术后患者居家康复运动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耿笑微 孙垂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了解初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居家康复行为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方法,对首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收集居家康复运动以及术后症状等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居家康复运... 目的:了解初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居家康复行为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方法,对首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收集居家康复运动以及术后症状等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居家康复运动的具体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39例):患者在6个月时已停止所有康复运动并未进行任何规律的全身运动;B组(99例):患者在6个月后以单一运动为主,即或进行腰背肌训练或进行规律全身运动;C组(31例):患者在6个月后继续进行腰背肌训练并结合规律全身运动。三组患者基线资料除病程外,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术后1年时,三组患者的腰椎JOA改善率、ODI改善率、腰痛VAS改善率、腿痛VAS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441;P=0.299;P=0.329;P=0.176),在"腰部酸胀无力"、"腰椎支撑力量下降"、"脊柱周围肌肉疼痛"三个腰椎不稳定前期症状的发生频率上,B组及C组患者均少于A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P=0.026;P=0.025)。结论:术后1年内不同居家康复运动的实施对于术后1年功能障碍的改善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后坚持规律运动对于远期腰椎不稳定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固定术融合 康复行为 康复训练 腰背肌训练 腰椎不稳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华永均 王人彦 +2 位作者 郭志辉 朱利民 陆建阳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9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收治且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腰椎不稳症50例,均有顽固性或反复下腰痛,有单侧或单侧为主的下肢放射痛,X线片及CT片显示腰...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收治且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腰椎不稳症50例,均有顽固性或反复下腰痛,有单侧或单侧为主的下肢放射痛,X线片及CT片显示腰椎不稳。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20例22间隙,男8例,女12例;年龄26-66岁;峡部裂性Ⅰ度滑脱2例,退行性滑脱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融合部位L3,41例,L4,512例,L5S19例。双侧固定组30例30间隙,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2岁;峡部裂型Ⅰ度滑脱4例,退行性滑脱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融合部位L3,43例,L4,515例,L5S11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并对其椎间隙高度、前凸角的变化、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腰痛基本消失,下肢放射痛均消失,无感染、硬脊膜损伤等发生。单侧固定组术后无医源性神经症状,双侧固定组术后1例足下垂。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0.8±4.3)个月。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好转率(RIS)评定,两组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且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增加病变椎间隙高度。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更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加单侧椎弓根钉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经济实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椎弓根钉系统 脊柱融合术 经孔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寅良 王强 朱和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5-7,10,共4页
目的 比较Quadrant通道下与非通道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患者中,21例采用Quadrant通道下改良TLIF(通道组),44例采用非通道改良TLIF(... 目的 比较Quadrant通道下与非通道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患者中,21例采用Quadrant通道下改良TLIF(通道组),44例采用非通道改良TLIF(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 65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及改善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与非通道下改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具有椎旁肌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腰痛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
下载PDF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磊 王宸 张学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评价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对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LIF治疗慢性下腰痛患者39例,分别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和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ODI评分表)对所选病例在术前1 d... 目的:评价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对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LIF治疗慢性下腰痛患者39例,分别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和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ODI评分表)对所选病例在术前1 d和术后6个月进行评分。结果:入选病例随访时间7-34个月,平均21.4个月。JOA评分组术后6个月评分改善率为(74.42±11.96)%,与ODI评分组的(75.17±10.56)%相比,P〉0.05。JOA评分组改善优良率为94.87%,与ODI评分组的92.31%相比,P〉0.05。两种评价方法在患者的术后改善率及改善优良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LIF手术方式对主要以腰椎不稳症和(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慢性下腰痛近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腰痛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不稳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勇 刘桂秀 +3 位作者 胡涛 周荣华 陈绍站 邵泽豹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腰椎不稳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经后外侧小切口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73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JOA评分、观测影像学改变及植骨融合率评价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腰椎不稳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经后外侧小切口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73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JOA评分、观测影像学改变及植骨融合率评价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3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0.24±3.68)分,术后3个月为(20.18±3.89)分、术后2年为(20.83±4.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29例,良22例,中17例,差5例,优良率为69.9%。椎间隙高度:术前为(5.83±1.71)mm,术后3个月为(9.45±1.36)mm、术后2年为(8.96±1.28)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2年的节段活动度、矢状滑移距离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为87%。结论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重建腰椎生理前凸,并能改善腰椎生物力学环境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年龄<60岁、病程<24个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腰椎不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