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Exoskeleton Robots 被引量:51
1
作者 Di Shi Wuxiang Zhang +1 位作者 Wei Zhang Xilun D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12,共11页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exoskeleton robots integrate sensing, control,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nd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nics, robotic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cience, medicine, and other interdisciplin...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exoskeleton robots integrate sensing, control,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nd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nics, robotic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cience, medicine, and other interdisciplinary areas. In this review, the typical products and prototypes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ehabilitation robots are introduced and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ecause the goal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to recover patients’ sporting ability to the normal level, studying the human gait is the foundation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ehabilitation robot research. Therefore, this review critically evaluates research progress in human gait analysis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developments in the mechanic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exoskeleton robots.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typical prototypes, it can be deduced that these robots can be connected to human limbs as wearable forms;further, it is possible to control robot movement at each joint to simulate normal gait and drive the patient’s limb to realize robot-assist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refore human–robot integ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in this context, rigid-flexible-soft hybrid structure design, customized personalized gait generation, and multimodal information fusion are three key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 method lower limb exoskeleton Mechanical design REHABILITATION ROBOT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人机交互力自适应导纳控制 被引量:21
2
作者 屠尧 朱爱斌 +3 位作者 宋纪元 申志涛 张小栋 曹广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6,共8页
对于下肢具有残余肌力的下肢瘫痪病人,基于标准步态轨迹被动训练的康复方案无法满足锻炼肌肉的康复训练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人机交互力自适应控制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策略,并设计了可实现康复训练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以健康人体... 对于下肢具有残余肌力的下肢瘫痪病人,基于标准步态轨迹被动训练的康复方案无法满足锻炼肌肉的康复训练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人机交互力自适应控制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策略,并设计了可实现康复训练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以健康人体行走步态为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位置控制参考,以穿戴者的自身腿部用力作为力控制约束,根据穿戴者自身腿部力量大小,智能控制和调整步态曲线,以更加适应穿戴者的康复训练需求。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完全被动的康复训练模式,自适应力控制模式能够有效地调整康复过程中人机交互力,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康复训练需求,从而大大提高受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进程,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导纳控制 自适应滑模控制 下肢外骨骼
下载PDF
并联式下肢康复外骨骼运动学及工作空间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伟海 徐颖俊 +1 位作者 王建华 张建斌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58-166,共9页
针对下肢瘫痪病人,设计一种新型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式下肢外骨骼机构进行研究,运用指数积公式对该机构的位置正反解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该机构的雅可比矩阵和运动奇异性进行分析。以工作空间最大为目标函数,分析影响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 针对下肢瘫痪病人,设计一种新型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式下肢外骨骼机构进行研究,运用指数积公式对该机构的位置正反解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该机构的雅可比矩阵和运动奇异性进行分析。以工作空间最大为目标函数,分析影响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主要因素,如连杆长度、运动副转角、人体关节角度等对工作空间的约束。采用边界搜索法确定工作空间边界,计算出相应形状的工作空间面积,分析各机构参数对工作空间的影响。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满足人体正常行走时髋关节和膝关节运动范围要求,以提高机构运动学性能为目标,进行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机构参数进行优化,能提高运动学性能指标,该机构能够用于下肢瘫痪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为进一步并联机构的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指数积公式 位置正反解 工作空间
下载PDF
一种多功能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贾丙琪 毕文龙 +3 位作者 魏笑 徐国鑫 赵彦峻 孙一栋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4,共6页
针对老年人以及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和运动代步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多功能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利用辅助起立机构和腿部外骨骼实现对使用者下肢的康复训练。分别了建立外骨骼机器人单腿支撑阶段和双腿支撑阶段5杆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方... 针对老年人以及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和运动代步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多功能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利用辅助起立机构和腿部外骨骼实现对使用者下肢的康复训练。分别了建立外骨骼机器人单腿支撑阶段和双腿支撑阶段5杆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推导出动力学模型,计算各关节所需的理论力矩;建立虚拟样机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仿真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准确性和外骨骼机器人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电机选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结构设计 动力学计算 仿真分析
下载PDF
Structure Design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for Gait Training 被引量:11
5
作者 LI Jianfeng ZHANG Ziqiang +1 位作者 TAO Chunjing JI Ru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78-887,共10页
Due to the close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machine in process of gait training,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should be safe, comfortable and able to smoothly transfer desired driving force/moments to the patie... Due to the close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machine in process of gait training,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should be safe, comfortable and able to smoothly transfer desired driving force/moments to the patients. Correlatively, in kinematics the exoskeletons are required to be compatible with human lower limbs and thereby to avoid the uncontrollable interactional loads at the human-machine interfaces. Such requirement make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exoskeletons very difficult because the human-machine closed chains are complicated. In addition, both the axis misalignments and the kinematic charact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oskeleton and human joint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y analyzing the DOF(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whole human-machine closed chain, the human-machine kinematic incompatibility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is studie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which are kinematically compatible with human lower limb, is proposed. Applying this method, the structure synthesis of the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containing only one-DOF revolute and prismatic joints is investigated; the feasible basic structures of exoskeletons are developed and classified into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quasi-anthropopathic feature, structural simplicity and wearable comfort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a joint replacement and structure comparison based approach to select the ideal structures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is proposed, by which three optimal exoskeleton structures are obtained.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human-machine closed chain formed by the exoskeleton and human lower limb should be an even-constrained kinematic system in order to avoid the uncontrollable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al loads. The presented method for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is universal and simple, and hence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kinds of wearable exoskelet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t training lower limb exoskeleton structure design kinematic compatibility even-constrained kinematic chain
下载PDF
医疗助力下肢外骨骼设计及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小龙 赵彦峻 +2 位作者 葛文庆 王滢 张忠东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2,共6页
针对人体下肢受伤康复等问题,设计了医疗助力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对下肢外骨骼系统进行了基本结构设计,把下肢运动分单腿、双腿支撑的不同时期,进行了下肢外骨骼系统动力学计算.通过Lagrange方程,得到各关节力矩计算公式,建立了三维模型,... 针对人体下肢受伤康复等问题,设计了医疗助力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对下肢外骨骼系统进行了基本结构设计,把下肢运动分单腿、双腿支撑的不同时期,进行了下肢外骨骼系统动力学计算.通过Lagrange方程,得到各关节力矩计算公式,建立了三维模型,利用基于接口的协同仿真技术并结合ADAMS和MATLAB软件对外骨骼进行联合仿真,得到单腿支撑时期各关节角度变化曲线及力矩变化曲线,对比仿真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通过下肢外骨骼仿真分析设计,为后期下肢外骨骼运动控制及模型制造提供重要数据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动力学计算 LAGRANGE方程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下肢步行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被引量:8
7
作者 尹孟可 郭士杰 +1 位作者 孙磊 张建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8-44,共7页
针对人体生物学特点及户外步行助行要求,设计了一款下肢步行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为实现外骨骼机器人对人体下肢助力柔顺性目标,研究并提出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比较外骨骼关节力矩控制分别采用传统... 针对人体生物学特点及户外步行助行要求,设计了一款下肢步行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为实现外骨骼机器人对人体下肢助力柔顺性目标,研究并提出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比较外骨骼关节力矩控制分别采用传统PID及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的跟随效果。由仿真和试验结果可知,模糊自适应PID算法相较于经典PID算法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等优点。模糊自适应PID算法对关节力矩跟踪效果有明显改善。在步态周期30%~40%时,误差最大;在步态周期15%~20%时,误差最小,为0.5 N·m。模糊自适应PID算法力矩跟踪曲线更加平滑,与参考输入幅值更为接近,支撑相最大误差为7%,且可以有效抑制外骨骼助力行走过程中带来的关节抖动。力矩跟踪能够达到理想的跟随效果,能够使得不同穿戴者的髋关节助力更加柔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步行助力 模糊自适应PID算法 力矩跟随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设计及其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夏田 桓茜 +2 位作者 陈宇 徐建林 韩瑞琪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2-456,共5页
采用电机驱动方式,设计一种用于辅助行走和康复训练的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装置.将下肢外骨骼简化为矢状面内的五杆机构,建立相应的D-H(Denavit-Hartenberg)模型,推导出一个步态周期内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坐标方程.在ADAMS环境... 采用电机驱动方式,设计一种用于辅助行走和康复训练的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装置.将下肢外骨骼简化为矢状面内的五杆机构,建立相应的D-H(Denavit-Hartenberg)模型,推导出一个步态周期内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坐标方程.在ADAMS环境下,对下肢外骨骼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所得到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坐标变化曲线表明:下肢外骨骼各关节在空间中具有连续的运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五杆机构 运动学方程 D-H模型 仿真分析 ADAMS软件
下载PDF
人体步态数据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9
作者 姚健 张乾勇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8期184-188,共5页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和下肢康复机器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人体运动的步态数据对其完成步态识别与控制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取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步态信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测量足底压力与关节角度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包含微处理器、...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和下肢康复机器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人体运动的步态数据对其完成步态识别与控制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取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步态信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测量足底压力与关节角度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包含微处理器、足底压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模块,能实现步态数据的自动解算、采集和存储。利用该系统成功采集了不同实验对象在不同速率下足底压力数据和关节的角度数据,结果显示出一定的步态特性,为进一步的步态分析与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步态数据采集系统 步态分析与识别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伺服电机驱动控制方案设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振雷 熊汇雨 +3 位作者 郭庆 王歆然 蒋丹 刘干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87,共6页
介绍了可穿戴式下肢外骨骼运动总体控制方案。针对人体髋关节和膝关节运动机理,采用了盘式伺服电机驱动二自由度下肢外骨骼模拟人体下肢摆腿运动控制技术来提高关节运动的响应性能,同时利用4个三维力传感器分别测量人大腿和小腿与外骨... 介绍了可穿戴式下肢外骨骼运动总体控制方案。针对人体髋关节和膝关节运动机理,采用了盘式伺服电机驱动二自由度下肢外骨骼模拟人体下肢摆腿运动控制技术来提高关节运动的响应性能,同时利用4个三维力传感器分别测量人大腿和小腿与外骨骼相互作用力,可用于外骨骼“人主机辅”控制模式算法设计中。在外骨骼2个关节处利用编码器获得关节角度、角速度信息既可用于外骨骼拉格朗日模型参数辨识,也可以作为反馈控制信号用于外骨骼“机主人辅”控制模式中。下位机采用LabVIEW驱动NI主控器实现信号传输与控制,上位机采用MATLAB/Simulink环境设计反馈控制算法与下位机进行实时通信,保证可穿戴式下肢外骨骼能够完成两种运动控制模式的目标,同时提高试穿员的可穿戴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盘式电机 人机接触力 机主人辅
下载PDF
下肢可穿戴外骨骼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飞 彭兴禹 徐尤南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169,共7页
下肢外骨骼研究一直是外骨骼发展研究领域的热门。在下肢外骨骼的研究中主要分为两种驱动类型,即:有动力系统驱动和无动力被动式下肢外骨骼;在有动力驱动的下肢外骨骼中,又分为刚性下肢外骨骼和柔性下肢外骨骼。对两种不同驱动类型的下... 下肢外骨骼研究一直是外骨骼发展研究领域的热门。在下肢外骨骼的研究中主要分为两种驱动类型,即:有动力系统驱动和无动力被动式下肢外骨骼;在有动力驱动的下肢外骨骼中,又分为刚性下肢外骨骼和柔性下肢外骨骼。对两种不同驱动类型的下肢外骨骼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介绍其发展状况、结构原理、装备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它们的性能,以及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有动力 无动力 可穿戴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基于柔性驱动关节的下肢外骨骼双模态切换控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朝峰 杜志江 +1 位作者 张慧 董为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525,共13页
为了提高外骨骼关节柔性以及穿戴舒适性,设计了基于柔性驱动关节的可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同时针对下肢外骨骼在控制的不同相位阶段其侧重点不同的特点,提出基于双模态切换的混合控制策略。首先,针对下肢外骨骼关节的柔性问题,设计了基于... 为了提高外骨骼关节柔性以及穿戴舒适性,设计了基于柔性驱动关节的可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同时针对下肢外骨骼在控制的不同相位阶段其侧重点不同的特点,提出基于双模态切换的混合控制策略。首先,针对下肢外骨骼关节的柔性问题,设计了基于双平行弹簧的串联弹性体,并将其安装于外骨骼关节驱动模块,通过双编码器实现关节力矩和位置信息的反馈。然后,分析外骨骼在不同步态相位的运动特征,提出了双模态切换控制策略,即支撑相采用自适应阻抗控制算法来提高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摆动相采用自抗扰-终端滑模控制算法来提高响应速度和跟踪精度。最后,通过控制仿真和主被动跟踪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相较于传统PID(比例-积分-微分)和自抗扰控制算法的优越性。被动跟踪实验结果说明当关节误差收敛范围在±5%时,收敛时间可达0.28 s;在主动跟踪实验中,实验人员穿戴外骨骼时髋关节和膝关节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7°和1.28°,说明本文控制算法可以实时跟踪人体运动意图,满足人机交互柔顺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柔性驱动关节 双模态切换控制 人机交互
原文传递
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对人体步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峻霞 蔡运红 刘琪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5-794,共10页
本文拟探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对人体下肢相应关节参数与肌肉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变化,进而为优化其结构、提高其系统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采集受试者的行走数据,以人体下肢各关节在矢状面上的关节角度作为下肢外骨骼仿真分析... 本文拟探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对人体下肢相应关节参数与肌肉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变化,进而为优化其结构、提高其系统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采集受试者的行走数据,以人体下肢各关节在矢状面上的关节角度作为下肢外骨骼仿真分析的驱动数据,运用人体生物力学分析软件Anybody分别建立了人体模型(即未穿戴下肢外骨骼的人体模型)和人-机系统模型(即穿戴下肢外骨骼后的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情况下人体下肢运动时的运动学参数(关节力、关节力矩)及肌肉参数(肌肉力、肌肉激活程度、肌肉收缩速度、肌肉长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人体穿戴下肢外骨骼后行走的步态满足正常步态,但会出现个别肌肉力突增的现象;下肢主要肌肉的最大肌肉激活程度均未超过1,说明肌肉均未出现疲劳或损伤状况;股直肌的最大肌肉激活程度增加最多(0.456),半腱肌的最大肌肉激活程度增加最少(0.013),提示下肢外骨骼最容易引起股直肌疲劳或损伤。通过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为避免出现个别肌肉力突增导致人体下肢损伤,在设计下肢外骨骼时,要特别注意人体体段长与下肢外骨骼杆长的一致性和运动的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步态 人机耦合
原文传递
下肢康复外骨骼人机耦合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佳俊 张舒 徐鉴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1年第4期55-63,共9页
在行走过程中,患者与外骨骼之间的交互力,决定了患者使用外骨骼的安全性、舒适度以及外骨骼的性能,因而在康复外骨骼的相关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可穿戴式的下肢康复外骨骼为研究对象,考虑了患者和外骨骼的耦合作用,给出了人机交... 在行走过程中,患者与外骨骼之间的交互力,决定了患者使用外骨骼的安全性、舒适度以及外骨骼的性能,因而在康复外骨骼的相关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可穿戴式的下肢康复外骨骼为研究对象,考虑了患者和外骨骼的耦合作用,给出了人机交互力模型,同时考虑了足底-地面接触力的影响,从而基于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人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考虑患者在不同康复训练阶段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特别地,在主动康复阶段,从人机交互力模型的角度,给出了基于人机交互力的外骨骼位置阻抗控制中参考轨迹修正量的实际物理解释,并且设计了阻抗PID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使用人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能够对人机交互力进行有效的分析;进一步,本文在康复训练的主动阶段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降低人机交互力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下肢外骨骼 人机交互 动力学模型 控制
下载PDF
基于SVMBP的下肢外骨骼步态检测及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德政 吕继亮 +2 位作者 屈盛官 尹鹏 李小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38,共10页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用于辅助人体下肢运动的智能化可穿戴装置,而人体步态识别是实现外骨骼机器人智能化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检测系统,并将硬件系统集成于智能传感鞋中,小巧而实用;在此基础上...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用于辅助人体下肢运动的智能化可穿戴装置,而人体步态识别是实现外骨骼机器人智能化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检测系统,并将硬件系统集成于智能传感鞋中,小巧而实用;在此基础上以下肢助力外骨骼样机为试验平台,完成了人体步态数据采集试验。另外,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逆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算法模型进行优化和整合,提出了基于SVMBP的运动识别算法,试验结果表明基于SVMBP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态检测系统能够完成6路足底压力信号的采集与实时显示,SVMBP算法对步行相位的平均分类识别准确率达99.39%,其平均识别准确率高于单一的SVM和BPNN算法,对于步行中各相位的识别更稳定,增强了算法的可靠性并且提高了算法的识别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感鞋 步态检测识别 支持向量机 神经网络 SVMBP模型 下肢外骨骼
原文传递
液压驱动下肢外骨骼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翰 韩亚丽 +1 位作者 李沈炎 史传棋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7,共8页
研究基于液压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旨在实现人体下肢的运动康复。设计结构紧凑型液压驱动下肢外骨骼整体机构。建立了下肢外骨骼多连杆机构模型,基于拉格朗日法对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针对下肢外骨骼的快速随动控制提出了一种滑模控... 研究基于液压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旨在实现人体下肢的运动康复。设计结构紧凑型液压驱动下肢外骨骼整体机构。建立了下肢外骨骼多连杆机构模型,基于拉格朗日法对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针对下肢外骨骼的快速随动控制提出了一种滑模控制器,并运用MATLAB进行了控制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外骨骼采用该控制算法具备良好的跟踪效果。搭建了外骨骼系统软硬件平台,通过预设步态跟踪控制实验,验证了机构的合理性与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液压驱动 滑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康复下肢外骨骼的脑电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毕文龙 魏笑 +2 位作者 谭草 赵彦峻 刘文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952-6958,共7页
为解决失能人群自主移动的问题,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已广泛应用于外骨骼领域,但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因信噪比低等原因导致识别率一直难以提高。为提高基于脑机接口下肢外骨骼的信号识别率,采用粒子... 为解决失能人群自主移动的问题,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已广泛应用于外骨骼领域,但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因信噪比低等原因导致识别率一直难以提高。为提高基于脑机接口下肢外骨骼的信号识别率,采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PSO-SVM)算法提高脑电信号识别率,取得了86.52%的脑电信号识别率。首先建立共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CSP)数学模型对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随后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优化脑电信号分类关键参数,将最终的实验数据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比较,最后进行算法的验证及下肢外骨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准确明显高于传统支持向量机分类。所提出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对脑电信号的特征识别方法可实现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的精确识别,为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外骨骼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MI) 脑电信号(EEG) 支持向量机(SVM) 特征识别 下肢外骨骼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育民 骆婷 +3 位作者 郭思宇 周晶 罗阳 严伟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5-293,共9页
下肢外骨骼的研究涉及了机器人、机电工程、仿生学、生物工程和力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对下肢外骨骼开展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是其进行结构设计、意图识别、控制策略、助力评估等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 下肢外骨骼的研究涉及了机器人、机电工程、仿生学、生物工程和力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对下肢外骨骼开展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是其进行结构设计、意图识别、控制策略、助力评估等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的综合分析,分别从正运动学、逆运动学、经典力学分析法、肌骨系统模型法等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当前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并对下肢外骨骼运动学与动力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 下肢外骨骼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下肢助力外骨骼的能量耗散仿真及拓扑设计
19
作者 武瑞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220-223,共4页
随着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结构的不断发展,运动能量耗散不断地被降低。目前,多种下肢关节的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取得新的进展,然而对于更高能效比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还缺乏有效的参考。提出基于肌肉能量消耗对比,优化设计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 随着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结构的不断发展,运动能量耗散不断地被降低。目前,多种下肢关节的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取得新的进展,然而对于更高能效比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还缺乏有效的参考。提出基于肌肉能量消耗对比,优化设计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拓扑结构以提高能效比。首先,仿真分析下肢肌肉群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同时为了消除不同质量和负重方式对肌肉群能量耗散的影响,采用无质量主动拓扑结构进行助力,研究在相同速度下对下肢各肌肉群能量耗散对比;再对比已有文献外骨骼顺应性的特点,优化设计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拓扑结构;最后,得到了一个主被动混合助力的拓扑结构的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无质量主动拓扑仿真计算表明,提出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拓扑结构降低了12.8%的能量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机器人 下肢外骨骼 能量耗散 拓扑优化
下载PDF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田 桓茜 +1 位作者 陈宇 徐建林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54-159,共6页
采用电机驱动方式,设计出一种用于辅助老年人和患者生活的服务型机器人——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通过建立人体行走姿态时的D-H数学模型,推导出了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行走姿态中的坐标方程.在ADAMS环境下进行人机耦合的仿真,结... 采用电机驱动方式,设计出一种用于辅助老年人和患者生活的服务型机器人——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通过建立人体行走姿态时的D-H数学模型,推导出了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行走姿态中的坐标方程.在ADAMS环境下进行人机耦合的仿真,结果表明:下肢外骨骼各关节在空间中具有连续的运动轨迹,满足各关节运动的可达性,符合人体下肢的运动特性.搭建样机试验平台,测取了三个关节角度随周期的变化曲线,验证了下肢外骨骼装置的运动轨迹,并且试验运动曲线和仿真曲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运动学 D-H模型 耦合仿真 ADA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