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兴安地块下泥盆统古地磁结果对其古地理位置的制约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张东海
黄宝春
赵千
张也
-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502-1514,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29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190071)资助
-
文摘
兴安地块对中亚造山带的晚古生代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古地理位置目前仍无可靠古地磁数据限制.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的一个下泥盆统泥鳅河组紫红色粉砂岩剖面开展了系统古地磁学研究,11个采点均显示高低温双分量特征.低温分量在地理坐标系下与现代地磁场接近,应为近代获得的黏滞剩磁或热黏滞剩磁;高温分量显示单一负极性特征,在35.7%褶皱展开处获得最大集中,经与同时代乌里雅斯太陆缘和中蒙古额尔古纳地块的古地磁数据进行对比,认为其可能遭受了附近309~299 Ma(石炭-二叠纪负极性超时期间)的花岗岩浆侵入热事件改造而获得重磁化特征剩磁分量:D/I=28.6°/-33.2°,k=18.6,α95=10.9°,对应的古地磁极为λp/φp=17.3°S/97.1°E(dp/dm=7.0°/12.4°).结合同时代周边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分析认为:晚石炭世中蒙古-额尔古纳地块、乌里雅斯太陆缘和兴安地块纬度差异小于3°,可能已形成统一陆块,位于28°~30°N附近;此时西伯利亚位于45°~50°N附近而华北和松辽-锡林浩特地块则位于赤道低纬度地区;古亚洲洋此时仍未关闭,主洋盆为贺根山洋而非索伦洋.
-
关键词
古亚洲洋
兴安地块
同褶皱重磁化
下泥盆统泥鳅河组
古地磁学
-
Keywords
Paleo-Asian Ocean
Xing'an block
synfolding remagnetization
lower devonian niqiuhe formation
paleomagnetism
-
分类号
P318.4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534.44
[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