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煤焦油沥青组分组成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玉起 钟梅 亚力昆江·吐尔逊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9-217,共9页
以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依据四组分分析法,将其分为饱和分(Sa)、芳香分(Ar)、胶质(Re)和沥青质(As)。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核磁共振(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元素分析(EA)、相对分子质量(GPC)及紫外(UV)等分析结果... 以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依据四组分分析法,将其分为饱和分(Sa)、芳香分(Ar)、胶质(Re)和沥青质(As)。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核磁共振(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元素分析(EA)、相对分子质量(GPC)及紫外(UV)等分析结果,采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各组分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就分子量而言,As(5008)>Re(1042)>Sa(771)>Ar(602);Sa、Ar、Re和As中C=O的相对含量依次增加,C-O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其中Sa以C—OH为主,As则富含C=O;Sa中的N全部以氨-N形式存在,Ar和As的含氮基团则以吡啶-N镶嵌于芳香层中,Re中的N存在3种形态,其中吡咯-N的比例高达55%;Re和As中,S以砜和硫酸酯2种形态为主,质量分数之和高于75%;就芳香取代度而言,As(σ=0.42)>Re(σ=0.35);Ar、Re和As中环烷环数、芳香环数和杂原子含量均依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煤沥青 四组分 结构参数 元素形态
下载PDF
低温煤焦油分子结构和组成对中间相沥青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智琛 娄斌 刘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0-406,共7页
以低温煤焦油(LCT)为原料,通过糠醛萃取得到不同分子结构和组分分布的萃取油;通过液相炭化工艺,考察了不同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制备的中间相沥青的碳质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剂/油比的提高增加了萃取油中的芳烃含量和烷基侧... 以低温煤焦油(LCT)为原料,通过糠醛萃取得到不同分子结构和组分分布的萃取油;通过液相炭化工艺,考察了不同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制备的中间相沥青的碳质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剂/油比的提高增加了萃取油中的芳烃含量和烷基侧链长度,并对三环芳烃和四环芳烃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富集作用。烷基侧链长度的增加在热缩聚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烷基自由基和活性位点,三环芳烃和四环芳烃相对含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各向异性广域型中间相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煤焦油 中间相沥青 糠醛萃取 广域型结构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仝曜暄 张玉柱 +4 位作者 赵振宁 何继良 朱亚明 程俊霞 赵雪飞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热重分析仪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和4种族组分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利用Flynn-Wall-Ozawa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和Satava-Sestak法计算热解活化能以及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MLP、DMSOS、BA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及其后续增长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分别为G(α)=[-ln(1-α)]^(4/3)、G(α)=[-ln(1-α)]^(4)、G(α)=[-ln(1-α)]2,活化能分别为73.99、180.20、46.09 kJ/mol,lg A分别为5.82、13.57、3.32;BAS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α+(1-α)ln(1-α),E=85.36 kJ/mol,lg A=6.18;DMSO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或三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1-(1-α)^(1/3)]^(2),E=64.42 kJ/mol,lg A=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沥青组分 热解特性 热解动力学 扩散模型 热解机理函数 活化能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合成沥青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思怡 赵雪飞 +2 位作者 何迎莹 赖仕全 高丽娟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炭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和结构材料,能否保障炭材料制品质量的关键在于使用粘结剂性能的好坏,沥青树脂粘结剂因与炭素材料有良好的亲和性而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多聚甲醛为交联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 炭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和结构材料,能否保障炭材料制品质量的关键在于使用粘结剂性能的好坏,沥青树脂粘结剂因与炭素材料有良好的亲和性而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多聚甲醛为交联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沥青树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沥青树脂的软化点、结焦值和β树脂等指标的影响,采用FT-IR表征了沥青树脂的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与多聚甲醛发生了阳离子型缩聚反应,沥青树脂的软化点在136.2~177.3℃、结焦值在27.64%~38.05%、β树脂在22.79%~41.89%可以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沥青树脂 粘结剂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组成及结构的表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吕君 高丽娟 +2 位作者 朱亚明 赵雪飞 王志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31,共5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TCTP)为原料,正庚烷、甲苯和喹啉为萃取剂,采用索氏抽提法分离得到:庚烷可溶物(HS)52.39%,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43.9%,甲苯不溶物3.71%,不含喹啉不溶物。采用元素分析、相对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TCTP)为原料,正庚烷、甲苯和喹啉为萃取剂,采用索氏抽提法分离得到:庚烷可溶物(HS)52.39%,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43.9%,甲苯不溶物3.71%,不含喹啉不溶物。采用元素分析、相对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1 H-NMR等表征方法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及其族组成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LTCTP、HS及HI-TS的相对平均分子量分别为326.5、258.4和361.6;平均分子式分别为C22.74-H22.47N0.249S0.055O1.53、C18.79H22.94N0.083S0.056O0.70和C24.48H21.74N0.387S0.063O2.33,其中杂原子氧主要以Ar-OH结构存在;MLTCTP的平均分子结构是以线性排列为主、面性排列为辅的四环稠环结构,HS平均分子结构为两单苯环线性链接结构,HI-TS的平均分子结构是以面性排列为主的五环稠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族组成 平均分子结构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6
作者 韩辉 田朋军 +3 位作者 王乐 赵杰 陈晓菲 雷刚 《煤炭与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130-134,共5页
中低温煤焦油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加工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结合中低温煤焦油的组成特点,分别从化工原料及精细化学品的提取、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制燃料油、中低温煤焦油沥的加工利用3个方面简单介绍了目前... 中低温煤焦油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加工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结合中低温煤焦油的组成特点,分别从化工原料及精细化学品的提取、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制燃料油、中低温煤焦油沥的加工利用3个方面简单介绍了目前的发展状况。从中低温煤焦油的精细化、多元化、高附加值利用方面提出了未来中低温煤焦油利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精细化学品 加氢 焦油沥青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吕君 朱亚明 +2 位作者 程俊霞 赵雪飞 陈玉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4,共6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一系列多孔炭材料。利用XRD、Raman、碘吸附值、氮气吸附-脱附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不同活化温度下多孔炭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经KOH活化后的多孔炭材料具有...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一系列多孔炭材料。利用XRD、Raman、碘吸附值、氮气吸附-脱附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不同活化温度下多孔炭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经KOH活化后的多孔炭材料具有石墨微晶和无定形碳共存的结构特征,炭材料表面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同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当活化温度为750℃时,多孔炭材料PC-750的BET比表面积可达1 207 m^(2)/g,微孔率为86.74%,活化过程中,温度是控制炭材料形成微孔的关键因素。多孔炭材料PC-750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281.6 F/g,电流密度增大到10 A/g时,容量保持率可达到78.3%。交流阻抗测试显示,此材料内阻较小,是一种良好的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多孔炭 电化学性能 孔结构
下载PDF
低温煤焦油沥青性质分析及应用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海丰 郭明聪 +2 位作者 何莹 朱来福 屈滨 《炭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68,共4页
以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离其轻组分得到重相沥青,通过对2种沥青的组成、性质及炭化后焦样指标、微观结构对比分析,研究2种低温煤焦油沥青的性质差异,探索适合低温焦油沥青深加工利用的应用途径。结果表明:低温煤焦油沥青及重相沥青... 以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离其轻组分得到重相沥青,通过对2种沥青的组成、性质及炭化后焦样指标、微观结构对比分析,研究2种低温煤焦油沥青的性质差异,探索适合低温焦油沥青深加工利用的应用途径。结果表明:低温煤焦油沥青及重相沥青主要由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组成,它们的含量变化,制约着原料的热反应过程;低温煤焦油沥青含有大量的饱和分,经炭化后所得焦样镜下出现大片、小片及镶嵌结构,均一性较差,此种沥青不适合直接用来制备高性能的炭素材料;低温煤焦油重相沥青中饱和分含量明显降低,胶质、沥青质含量升高,炭化后焦样的镜下结构以细镶嵌为主,有少量小片,结构均一且无单一取向性,各向同性度高,可以尝试用来制备各向同性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煤焦油沥青 饱和分 胶质 沥青质 各向同性焦炭
原文传递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对中性红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涛 张亚 焦玉荣 《化工科技》 CAS 2022年第2期6-11,共6页
以纳米ZnO为模板,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碳源制备了多孔炭,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于中性红溶液的吸附研究。考察了多孔炭投加量、温度、ρ(中性红)、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结果的影响,对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过程进行了数学拟合,计算了热力学参数... 以纳米ZnO为模板,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碳源制备了多孔炭,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于中性红溶液的吸附研究。考察了多孔炭投加量、温度、ρ(中性红)、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结果的影响,对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过程进行了数学拟合,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多孔炭加入量为0.4 g/L、t=25℃、ρ(中性红)=40 mg/L、t=90 min,多孔炭对中性红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超过90%。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均可用来描述该吸附等温线,多孔炭对中性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饱和吸附量为155.521 mg/g,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多孔炭 表征 吸附 中性红
下载PDF
煤沥青交联改性处理对碳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程俊霞 满梦瑶 +5 位作者 褚宏宇 吴秋萍 宋帅超 文锡量 朱亚明 赵雪飞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沥青基炭制品的碳结构高度依赖前驱体沥青的性质。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对沥青进行改性处理时,尽管化学交联的反应机理为亲电取代反应,但交联剂、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沥青改性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炭制品结构。以中低温煤沥青为原料,探索3... 沥青基炭制品的碳结构高度依赖前驱体沥青的性质。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对沥青进行改性处理时,尽管化学交联的反应机理为亲电取代反应,但交联剂、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沥青改性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炭制品结构。以中低温煤沥青为原料,探索3种交联剂(对苯二甲醇(PXG)、苯甲醛(BA)、对苯二甲酰氯(TPC))、5种催化剂(对甲苯磺酸、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硼酸)对沥青交联改性后炭制品结构的影响。通过TG-DTG、FT-IR研究交联改性后沥青热稳定性及沥青官能团的变化;借助XRD、Raman表征改性后沥青炭制品的微观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交联剂和催化剂的存在促进了沥青分子的交联,有效阻止了热转化过程中轻组分挥发,提高了沥青的结焦值、软化点、热稳定等指标。以PXG为交联剂,沥青支链上亚甲基CH_(2)的H不易被取代;而以硼酸为催化剂时,支链末端甲基上的H易被取代;以BA为交联剂,取代氢的位置明显发生在芳香环上;以TPC为交联剂、浓硫酸为催化剂时,交联产品的C=0官能团含量增加,说明在这种组合下,TPC参加反应较多。无论与哪种交联剂相结合,浓盐酸为催化剂时,交联反应更易促进苯环上和支链上的C—H键发生取代反应。经过交联改性后的沥青,炭化过程中分子间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减弱,有效阻止碳有序结构的形成,碳无序结构含量I_(D)/I_(G)增大。同时碳微晶层间距d_(002)明显增加,有序堆积平均堆积高度L_(c)减小,芳香层数降低,说明化学交联不仅影响有序碳结构排列,还可抑制碳微晶结构发育。其中硼酸作为催化剂时,催化效果更理想。获得的炭制品d_(002)在同组产品中最大。PXG、硼酸组合与沥青发生交联时,所得碳材料的d_(002)达0.377 nm。本研究为进一步定向调控和构筑沥青基碳材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沥青 交联改性 催化剂 碳微观结构 层间距
下载PDF
原料组成对半焦中间相结构发展的影响
11
作者 徐贤 崔楼伟 +6 位作者 刘杰 施俊合 朱永红 刘姣姣 刘涛 郑化安 李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43-2352,共10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尾油(FHT)和>350℃中低温煤焦油沥青(CTP)为原料,制备出不同微观结构的半焦。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原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原料组成对中间相... 以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尾油(FHT)和>350℃中低温煤焦油沥青(CTP)为原料,制备出不同微观结构的半焦。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原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原料组成对中间相结构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FHT含有25.94%环烷烃且芳环侧链以环烷结构为主,CTP中含有3.92%环烷烃且芳环侧链以短烷基为主,FHT的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比CTP低。热聚实验表明具有环烷结构含量高、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低的原料(FHT),有利于降低炭化反应活性和反应体系黏度,促进中间相有序发展。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半焦的微观结构和微晶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P的氧含量和QI含量高,容易生成镶嵌结构,微晶排列扭曲,取向性差,而FHT中富含环烷结构以及氧含量低,芳烃片层分子更容易有序堆叠形成细纤维结构且内部碳微晶排列更加规整,更易石墨化。此外,利用纤维软件对半焦的光学组织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FHT制备的半焦的纤维结构质量分数为79.84%,而CTP制备的半焦的纤维结构质量分数为2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尾油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组成 中间相 半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中低温煤沥青族组分成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建选 刘涛 +5 位作者 施俊合 徐贤 崔楼伟 李冬 王树宽 逯俊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83-1990,共8页
以>350℃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依次通过正庚烷、甲苯和喹啉溶液将沥青分离成正庚烷可溶物(HS)、正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TI-QS)和喹啉不溶物(QI),然后通过调配得到不同组成的混合沥青,对其进行炭化得到... 以>350℃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依次通过正庚烷、甲苯和喹啉溶液将沥青分离成正庚烷可溶物(HS)、正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TI-QS)和喹啉不溶物(QI),然后通过调配得到不同组成的混合沥青,对其进行炭化得到炭化产物,探究各族组分的分子组成特点及其热解性能。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GPC、NMR、XPS等检测方法分析了原料沥青及其各族组分的组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偏光显微镜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炭化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各族组分分子组成存在明显不同,其杂原子的赋存形态复杂,在不同的族组分中有着显著差异,导致其热反应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要得到高品质的炭化产物需控制HS组分的相对含量在40%~60%,TI-QS组分的相对含量不宜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族组 分子结构 相互作用 光学结构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n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CH2O-modified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 pitches
13
作者 Qiang XIN Shanghong HUANG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293-300,共8页
Rising oil price has brought huge cost pressure for low grad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it is urgent to find alternative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nearly 50000-60000 tons of low temperature coal output in... Rising oil price has brought huge cost pressure for low grad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it is urgent to find alternative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nearly 50000-60000 tons of low temperature coal output in inner Mongolia region, China, which has high toxicity and high polluting. To make the low temperature coal be applicable for road constructions, the formaldehyde is used as cross linking agent, the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is used as catalyst, and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 pitch in Inner Mongolia region is investigated. The road performance (softening point, penetration and ductility) of modified low temperature coal are tested. Results shown that the road performance of modified low temperature coal 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low temperature coal is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other analytical tool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modified low temperature coal, resin content increases and the resin fiber diameter becomes larger with the increasing of formaldehyd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 pitch MODIFICATION road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煤基精制沥青组成对制备针状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亚飞 高峰 +5 位作者 马明明 黄晔 孙智慧 田育成 刘杰 高生辉 《化工科技》 CAS 2022年第2期12-18,共7页
分别以甲苯/正庚烷和洗油/煤油为混合溶剂,结合FTIR、NMR、GPC等分析手段,考察混合溶剂对原料精制的影响,并通过向精制原料中添加煤基柴油,研究了原料组成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苯/正庚烷精制沥青含更多较短侧链的芳烃化合物... 分别以甲苯/正庚烷和洗油/煤油为混合溶剂,结合FTIR、NMR、GPC等分析手段,考察混合溶剂对原料精制的影响,并通过向精制原料中添加煤基柴油,研究了原料组成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苯/正庚烷精制沥青含更多较短侧链的芳烃化合物,杂原子含量更低,其制备得到的针状焦含有更多的纤维结构。同时发现精制原料中加入煤基柴油后,原料的炭化过程得到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精制沥青 煤基柴油 化学组成 针状焦
下载PDF
低温煤焦油沥青及焦油渣配煤炼焦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喜民 徐君 +1 位作者 孙秀环 高占先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1,共5页
用自制1.5kg小焦炉为主要实验工具,以低温煤焦油沥青和焦油渣为改质添加剂,按不同配比与炼焦配合煤进行炼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物与煤共焦化时,焦油和粗苯的产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焦炭产率略有下降。除焦油渣外,各种沥青都使焦炭强度... 用自制1.5kg小焦炉为主要实验工具,以低温煤焦油沥青和焦油渣为改质添加剂,按不同配比与炼焦配合煤进行炼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物与煤共焦化时,焦油和粗苯的产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焦炭产率略有下降。除焦油渣外,各种沥青都使焦炭强度有所改善,尤其是低温煤焦油沥青可使焦炭各向异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增加,从而使焦炭I转鼓强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煤焦油沥青 焦油渣 炼焦 焦炭显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