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油气田开发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56
1
作者 韩大匡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5期51-57,共7页
回顾了我国油气田开发所走过的不平凡光辉历程,简要叙述了我国油气田的储层地质特点、主要类型和已形成的技术系列,揭示了近年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对策和开发好高含水、低渗透、稠油、海洋等主要类... 回顾了我国油气田开发所走过的不平凡光辉历程,简要叙述了我国油气田的储层地质特点、主要类型和已形成的技术系列,揭示了近年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对策和开发好高含水、低渗透、稠油、海洋等主要类型油田和各种复杂气田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气田开发 技术系列 高含水油田 低渗透油田 稠油油田 海洋油田 复杂气田 技术发展方向
下载PDF
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基本矛盾和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文江 谭先红 +2 位作者 余焱冰 孟宏渠 姜维东 《石油科技论坛》 2013年第5期12-16,64-65,共5页
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细小、流体流动困难、孔隙度低、储量丰度较低等地质特点,以及采油井自然产能低、注水井吸水能力差等开发特点,针对海上油田的开发条件,研究了海上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极限注采井距、平面波及系数和纵向动用程度、... 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细小、流体流动困难、孔隙度低、储量丰度较低等地质特点,以及采油井自然产能低、注水井吸水能力差等开发特点,针对海上油田的开发条件,研究了海上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极限注采井距、平面波及系数和纵向动用程度、注采平衡等问题,分析了海上低渗透油藏开发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矛盾,即"少井开发"与"建立有效注采"的矛盾、"高效动用"与"波及程度低"的矛盾、"高速开发"与"注采不平衡"的矛盾,指出矛盾产生的主控因素是海上油田开发井少,导致原因是海洋环境和开采高成本。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现海上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突破方向,指出应从提高单井产量、降低单井工程投资分摊两方面入手,在井型井网和注采方式上探索有效开发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低渗透油田 开发矛盾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低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峰 宋昭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0-165,共6页
以降低启动压力理论为依据,结合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相对渗透率影响等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降低油层注入压力的机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原油流动能力;表面活性剂能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变... 以降低启动压力理论为依据,结合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相对渗透率影响等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降低油层注入压力的机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原油流动能力;表面活性剂能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变,减小水驱毛管阻力;表面活性剂能增加水相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2%、注入量为0.5 VP(VP为孔隙体积)时,选择含水率低于70%注入活性剂驱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田 启动压力 表面活性剂 注入压力 界面张力 驱油机制
下载PDF
非均质低渗油藏压裂井产能及动用半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英宪 高红立 +1 位作者 张俊 任晓宁 《复杂油气藏》 2012年第3期53-55,共3页
针对低渗透油田具有非均质以及流体流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基于椭圆流理论给出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均质油藏压裂井产能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定量评价平面非均质性质以及启动压力梯度对压裂井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启动压力梯度... 针对低渗透油田具有非均质以及流体流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基于椭圆流理论给出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均质油藏压裂井产能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定量评价平面非均质性质以及启动压力梯度对压裂井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非均质性越强,压裂井产能越低。基于产能计算方程,得到了平面非均质低渗油藏压裂井的有效动用半径,为低渗油藏压裂井的生产以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非均质 产能 压裂井 动用半径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低效井技术经济评价标准的建立
5
作者 朱海慧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2年第3期38-40,3-4,共3页
由于低渗透油田地质条件和开发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低产低效井,目前矿场没有统一的界定低产低效井的标准,常常以主观判断为主。根据经济评价的盈亏平衡原理,深入分析单井成本、税金的构成,建立了抽油和提捞两种... 由于低渗透油田地质条件和开发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低产低效井,目前矿场没有统一的界定低产低效井的标准,常常以主观判断为主。根据经济评价的盈亏平衡原理,深入分析单井成本、税金的构成,建立了抽油和提捞两种不同开采方式低效井的技术经济界限模型,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各油田低效井的界限标准,提出的低效井技术经济评价标准不但可以用于低渗透油田,也可推广到其他类型的油田,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低效井 技术经济界限模型
下载PDF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65
6
作者 李莉 韩德金 周锡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5-87,共3页
在大庆外围“三低”油藏开发实践中 ,发展了油藏综合描述技术、优化井网设计、注水开发综合调整技术和多种开采方式新技术 ,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和油田采收率 ,为外围油田有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非达西渗流 井网优化 开发设计 开发调整 开采方式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牟学益 刘永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8-59,共2页
胜利油区五号桩油田桩 74块为低渗透油田。根据该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测量结果 ,结合现场生产数据 ,初步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提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应以早期注水为宜。
关键词 五号桩油田 低渗透油田 启动压力梯度 早期注水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发展现状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华 张宁生 +1 位作者 王志伟 张益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4期38-40,共3页
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过去一直以注水为主 ,目前注水开发技术投资较大且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而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的最终目的 ,因此 ,研究更经济有效的开采方式是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水平的新课题 ,针对低渗透油... 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过去一直以注水为主 ,目前注水开发技术投资较大且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而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的最终目的 ,因此 ,研究更经济有效的开采方式是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水平的新课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 ,介绍了有发展潜力的注气法、微生物采油、化学驱、电动力学法、震动波法等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方法的原理、适用性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提高采收率 油田开发 微生物采油技术 原油 震动波法
下载PDF
纳米液驱油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9
作者 宫军 徐文波 陶洪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纳米技术是指至少一维尺寸在0.1~100nm范围,并且仅仅由于尺寸的变化而生产极其特殊性能的技术,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的表征及应用。纳米液是由纳米剂分散于水中的纳米液滴构成的溶液,纳米液在采油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驱油... 纳米技术是指至少一维尺寸在0.1~100nm范围,并且仅仅由于尺寸的变化而生产极其特殊性能的技术,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的表征及应用。纳米液是由纳米剂分散于水中的纳米液滴构成的溶液,纳米液在采油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驱油剂,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文章主要介绍了纳米液在采油方面的意义、机理及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液 采收率 渗透率 低渗透油田
下载PDF
聚表剂溶液的性能和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克亮 赵利 +1 位作者 邵金祥 高洪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针对葡北油田的油层特点和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要求,在室内进行了聚表剂性能评价,研究了水驱极限含水条件下聚表剂的合理注入参数和驱油效果。通过与普通中分聚合物进行对比发现,聚表剂具有低浓高黏和降低界面... 针对葡北油田的油层特点和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要求,在室内进行了聚表剂性能评价,研究了水驱极限含水条件下聚表剂的合理注入参数和驱油效果。通过与普通中分聚合物进行对比发现,聚表剂具有低浓高黏和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选定0.57PV段塞情况下,聚表剂的驱油效果要比普通中分聚合物驱油效果好,水驱之后聚表剂驱油的采收率达到10%以上。结合葡北油层渗透率较低的实际情况,建议选用的体系黏度为30mPa·s,此时Ⅲ型聚表剂相应的浓度为600mg/L,注入段塞大小为0.57PV,原油采收率的提高值为1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剂 采收率 界面张力 注入方式 低渗透油田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田注空气驱油调研及认识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艳秋 宋考平 孙建松 《中外能源》 CAS 2012年第4期59-63,共5页
海塔油田经过近十年的勘探开发,年产油已达80×104t,成为大庆油田外围上产的主产区。但海塔油田探明储量中特低渗透储量比例高,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储量接近一半。针对海塔油田特低渗透储量比例大,常规注水开发难以有效动... 海塔油田经过近十年的勘探开发,年产油已达80×104t,成为大庆油田外围上产的主产区。但海塔油田探明储量中特低渗透储量比例高,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储量接近一半。针对海塔油田特低渗透储量比例大,常规注水开发难以有效动用的实际,积极探索特低渗透油田难采储量有效动用新途径。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对特低渗透油田注空气技术,包括适用条件、注入方式和用量、跟踪分析调整、应用效果、采油工艺及地面设备等进行调研,为特低渗透油藏实施注空气驱油提供借鉴。同时,结合海塔油田的实际,在国内海拉尔油田优选出先导试验区,开展注空气驱现场试验,见到了初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海拉尔油田注空气驱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有效动用部分难采储量,加快海塔油田上产步伐。可见,对于特低渗透油藏,空气驱的技术经济效益明显好于水驱,注空气开发技术可作为一项战略性技术储备,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田 注空气驱 调研 先导试验 实践认识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及评价指标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二涛 黄伟 +2 位作者 甘庆明 吕亿明 王百 《石油矿场机械》 2012年第8期69-72,共4页
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系统效率指标,发现仅以绝对系统效率值作为考核指标,由于没有同一比较基准,不能准确反映机采系统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实测计算表明,低渗透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存在最大值。采用系统效率实现率指标,能够... 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系统效率指标,发现仅以绝对系统效率值作为考核指标,由于没有同一比较基准,不能准确反映机采系统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实测计算表明,低渗透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存在最大值。采用系统效率实现率指标,能够在同一基准上评价1口井、1个区块或1个油田的系统效率管理工作,并能量化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提升潜力,完善机采系统节能降耗考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抽油机井 系统效率 最大值
下载PDF
吐哈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液体系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伊向艺 卢渊 马红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4-86,共3页
油井压裂改造技术作为油田增产的主体技术已日趋成熟,对压裂效果影响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压裂液体系研究一直是各油田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吐哈油田针对油田储层及油藏类型开展了压裂液体系的适应性评价研究,尤其是水基压裂液应用了胶囊破... 油井压裂改造技术作为油田增产的主体技术已日趋成熟,对压裂效果影响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压裂液体系研究一直是各油田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吐哈油田针对油田储层及油藏类型开展了压裂液体系的适应性评价研究,尤其是水基压裂液应用了胶囊破胶技术、延迟胶联技术、低温破胶技术及低残渣稠化剂,满足了吐哈低渗深井油藏在不同油藏温度及压裂施工条件下对压裂液性能的要求,为保证压裂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油田 低渗透油藏 压裂液体系 水基压裂液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电爆震解堵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晓明 刘斌 +2 位作者 沈田丹 陈正辉 张学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0,87,共4页
电爆震是低渗透油田新兴的一种油水井物理解堵技术,已在国内多个油田修井作业中得到应用。2009年长庆油田在姬塬地区实验性应用该技术措施解堵水井18口,其中16口取得明显效果,2口井无效,措施有效率88.9%。该技术现场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电爆震是低渗透油田新兴的一种油水井物理解堵技术,已在国内多个油田修井作业中得到应用。2009年长庆油田在姬塬地区实验性应用该技术措施解堵水井18口,其中16口取得明显效果,2口井无效,措施有效率88.9%。该技术现场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占井时间短,井筒无伤害,成本低廉,在低渗透油田解堵效果比较明显。但该技术选井条件要求高,可与其他措施解堵技术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爆震 解堵技术 低渗透油田 油水井措施
下载PDF
新型数字化抽油机的特点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濮新宏 雷钧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3年第7期61-63,共3页
阐述了新型数字化抽油机的特点及节能效果。指出,新型数字化抽油机是根据长庆油田数字化油田建设要求,以实现低成本开发上产的整体目标而开发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自动优化调整平衡和冲次等特点,能够进行远程数据传输和控制,与... 阐述了新型数字化抽油机的特点及节能效果。指出,新型数字化抽油机是根据长庆油田数字化油田建设要求,以实现低成本开发上产的整体目标而开发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自动优化调整平衡和冲次等特点,能够进行远程数据传输和控制,与油田数字化平台融合性好;符合长庆低渗透油田对抽油机低成本运行、低费用维护的要求,达到了节能降耗、减员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抽油机 低渗透油田 数据采集 节能
下载PDF
生物法处理油田生产污水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佩庆 高鹏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63-266,共4页
总结了生物法,尤其是专性联合菌群在油田生产污水处理领域应用的理论原理、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陆上油田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生物法应用于油田生产污水回注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法与传统物化法相比在处理油田生产污水,特别是... 总结了生物法,尤其是专性联合菌群在油田生产污水处理领域应用的理论原理、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陆上油田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生物法应用于油田生产污水回注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法与传统物化法相比在处理油田生产污水,特别是含聚污水和特低渗透油田采出水等水质复杂、注水标准要求高的生产水方面具备突出优势,但同时该工艺仍存在技术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法 含油生产污水 含聚污水 低渗精细注水
原文传递
钢质连续抽油杆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德崇 孙希庆 +2 位作者 朱泽军 孙明磊 张泉一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3-74,共2页
在低渗透油藏中,往往需要采用深抽甚至超深抽工艺开采,而目前普通抽油杆不能完全适应工艺的需要。对 钢质连续抽油杆性能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钢质连续抽油杆深抽、防偏磨和提高泵效等特性。现场应用证明,在 低渗透油田采用钢质连续抽... 在低渗透油藏中,往往需要采用深抽甚至超深抽工艺开采,而目前普通抽油杆不能完全适应工艺的需要。对 钢质连续抽油杆性能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钢质连续抽油杆深抽、防偏磨和提高泵效等特性。现场应用证明,在 低渗透油田采用钢质连续抽油杆能加深泵挂,减轻管杆偏磨,不同程度地提高泵效,延长油井检泵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质连续抽油杆 低渗透油田 深抽 泵效 防偏磨 管杆 检泵周期 工艺 性能 特性
下载PDF
水平井抽油泵研制及其在低渗透油田浅层油藏应用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庆华 赵亚杰 +2 位作者 申峰 董涛 刘建刚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0,共3页
水平井采油方式的应用为薄差油层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途径,但延长油田油层埋深浅,油井动液面低,泵挂位置井斜角大,常规有杆泵易出现柱塞与泵筒偏磨、阀闭合不严、漏失严重、泵效低等。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三级柱塞结构并增加扶正器、... 水平井采油方式的应用为薄差油层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途径,但延长油田油层埋深浅,油井动液面低,泵挂位置井斜角大,常规有杆泵易出现柱塞与泵筒偏磨、阀闭合不严、漏失严重、泵效低等。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三级柱塞结构并增加扶正器、游动阀强启闭、两级强制复位固定阀、非接触式弹性间隙密封等结构设计研制了水平井抽油泵。现场试验效果表明,水平井抽油泵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大幅度降低整泵的漏失量,提高泵效,延长检泵周期,为低渗透油田浅层油藏水平井开发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水平井 抽油泵 大斜度 井斜
下载PDF
张天渠油田长_2~1油藏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国顺 王建淮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低渗透油田在国内外广泛分布,对于这类非常规储层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评价,需要有一套规范的评价指标,以利于总结这类油田的研究成果,指导同类型油田下一步挖潜。以张天渠油田长12油藏为例,提出低渗透油田7类10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可供... 低渗透油田在国内外广泛分布,对于这类非常规储层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评价,需要有一套规范的评价指标,以利于总结这类油田的研究成果,指导同类型油田下一步挖潜。以张天渠油田长12油藏为例,提出低渗透油田7类10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可供低渗透油田开发动态分析时参考,为开发同类型油田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开发效果 评价指标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子长油田长_2油层酸化解堵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永东 王殿英 杨习荣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48,共3页
子长油田长2油层从1997年大规模开发以来,主要依靠自然能量开采,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地层压力逐步下降,近井地带结垢严重,出现卡泵甚至停产,直接影响油井产量。在对该区储层矿物成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酸液体系进行筛选优化,采用10%盐... 子长油田长2油层从1997年大规模开发以来,主要依靠自然能量开采,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地层压力逐步下降,近井地带结垢严重,出现卡泵甚至停产,直接影响油井产量。在对该区储层矿物成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酸液体系进行筛选优化,采用10%盐酸+2%冰醋酸+3%氟硼酸+2%氢氟酸+1%缓蚀剂+1%活性剂+1%助排剂+2%黏土稳定剂+1%铁离子稳定剂+1.5%防膨剂+1%清蜡剂配方,试验效果较好。在子长油田余家坪等区块88口井的现场试验中,酸化解堵有效率在75%以上,平均单井增油39.6t,有效期半年左右。该措施工艺技术简单,成本低,见效快,成为近年来长2油层挖潜改造的主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酸化 解堵 增产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