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研究漾濞M_(S)6.4地震孕震环境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天继
金明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62-4474,共13页
2021年5月21日我国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级破坏性地震,该地震的深部孕震环境研究对理解其成因极为重要.本文利用滇西北地区68个密集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两步反演法和Bootstrap重采样统计技术,...
2021年5月21日我国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级破坏性地震,该地震的深部孕震环境研究对理解其成因极为重要.本文利用滇西北地区68个密集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两步反演法和Bootstrap重采样统计技术,获取了滇西北地区精细的地壳上地幔80 km深度范围内的S波速度结构.结合前期所得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情况分析认为:滇西北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在横向上和垂向上都具有强烈的非均匀性,浅表约有4 km厚的低速沉积层,中上地壳呈高低速相间分布特征;20~4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低速层,分布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与红河断裂两侧.从横向上看,漾濞地震发生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的高低速过渡地区和泊松比高梯度带上.从垂直剖面上看,漾濞地震发生在中下地壳具有明显低速层、而上覆为相对高速的脆性地壳中,震源区地壳内存在的低速体为此次漾濞地震提供了可能的孕震环境.滇西北地区的中下地壳低速层被断层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内,且该地区存在莫霍面隆起中心、非常高的泊松比值(>0.3)以及上地幔低速异常,考虑到高热流、地幔高导层隆起、温泉幔源特征等综合分析推测低速体可能与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S波速度结构
两步反演法
中下地壳低速层
泊松比高梯度带
孕震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接收函数两步反演法研究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
2
作者
杨建文
金明培
+2 位作者
茶文剑
张天继
叶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207,共18页
文中基于2011年9月2日—2014年1月16日小江断裂带及邻区48个台站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径向P波接收函数,采用两步反演法和Bootstrap重采样技术反演了各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对小江断裂带及邻区的地壳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文中基于2011年9月2日—2014年1月16日小江断裂带及邻区48个台站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径向P波接收函数,采用两步反演法和Bootstrap重采样技术反演了各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对小江断裂带及邻区的地壳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壳的S波速度在横向和垂向上都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特性,近地表处有2~4km厚的低速沉积层;中上地壳的S波速度呈高、低速相间分布;在20~35km的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低速层,主要间断分布于小江断裂以西的川滇菱形块体和红河断裂以南的印支块体内部,另外在师宗-弥勒断裂附近也有局部分布。2)小江断裂带中、北段壳内低速层较为发育,以中段最为突出,最厚约达28km;南段在1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高速区。3)研究区的泊松比普遍较低(平均为0.24),呈不均匀分布,且横向变化剧烈,小江断裂带的泊松比总体呈北段较高、南段次之、中段低的分段特征;研究区壳内低速分布与泊松比间的对应关系不明显,大部分低速层似乎缺少发生部分熔融的条件,其地球物理结果的差异和不一致说明壳内低速层的变形演化机制及物理特性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
P波接收函数
两步反演法
S波速度
中下地壳低速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西南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反演及强震孕震环境分析
3
作者
杨建文
金明培
+2 位作者
叶泵
茶文剑
张天继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3-555,共13页
基于滇西南地区3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径向P波接收函数,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地壳剪切波速模型”为初始模型,进行精细化结构反演(垂向精度达2km级),并采用Bootstrap重采样技术进行统计和评估,获取了各...
基于滇西南地区3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径向P波接收函数,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地壳剪切波速模型”为初始模型,进行精细化结构反演(垂向精度达2km级),并采用Bootstrap重采样技术进行统计和评估,获取了各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分布,对滇西南地区的地壳深部结构及强震孕震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壳S波速度分布在横向和垂向上均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特性。在中上地壳0~20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且连续的低速层,平均厚度约15km,最大厚度达20km。在中下地壳20~28km深度范围内局部区域存在明显的低速层(厚度约8km),主要分布在普文断裂北端至阿墨江断裂中部区域(23°N附近),另外,在红河断裂附近和澜沧江断裂北部的局部区域也有分布;②从孕震环境来看,景谷M_(S)6.6和M_(S)5.8、墨江M_(S)5.9地震均发生在中上地壳低速层内,老挝M_(S)6.0地震发生在高、低速度的过渡区域。滇西南地区新生破裂带较为发育,地震波速的减小可能与地壳断裂或微裂隙中有流体的存在有关,研究区NW向新生破裂带的存在以及流体的长期作用,为带内高应变的突然释放提供了条件。另外,4个地震均发生在泊松比变化的高梯度带上,且地震发生处地壳厚度变化均较大。地壳厚度、泊松比变化剧烈的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差异明显,壳内应变易于积累,有利于强震的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
S波速度
中下地壳低速层
泊松比高梯度带
孕震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青藏高原东缘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
3
4
作者
谭友恒
于湘伟
+1 位作者
宋倩
章文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0-1069,共20页
本文收集了四川、重庆、甘肃、青海、陕西地震台网的10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通过对台站记录的长时间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从而提取出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共获得5416条周期在5~40 s内的...
本文收集了四川、重庆、甘肃、青海、陕西地震台网的10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通过对台站记录的长时间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从而提取出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共获得5416条周期在5~40 s内的基阶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用于反演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三维横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地下速度结构呈现非常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地下浅层速度结构特征与研究区域的主要地质特征和地块单元非常吻合.青藏高原东缘下方的低速体在向东延伸过程中受到四川盆地刚性地壳的阻挡作用,一部分向南进入川滇地块,并在下方30 km处形成厚度约为15 km的大范围低速异常;另一部分向北延伸,并在塔藏断裂下方上涌和堆积,造成局部莫霍面下沉.此外,青藏高原东缘下方的低速体在东北方向跨越东昆仑断裂带进入柴达木地块,并到达西秦岭断裂带附近.其中,巴颜喀拉地块下方30 km处存在厚度约为15 km大范围的低速体,与青藏高原东缘隆起地形和地壳增厚有一定联系.且该低速体在柴达木地块下方变窄,与祁连地块地下30 km处厚度约为10 km的小范围低速体存在一定的连通性.但祁连地块低速体速度值略高于巴颜喀拉地块低速体速度值,这可能意味着祁连地块低速体相当于巴颜喀拉地块低速体的早期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背景噪声
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中、下地壳低速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研究漾濞M_(S)6.4地震孕震环境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天继
金明培
机构
云南省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62-4474,共13页
基金
云南省地震局青年地震科学基金(2019K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330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4111)资助.
文摘
2021年5月21日我国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级破坏性地震,该地震的深部孕震环境研究对理解其成因极为重要.本文利用滇西北地区68个密集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两步反演法和Bootstrap重采样统计技术,获取了滇西北地区精细的地壳上地幔80 km深度范围内的S波速度结构.结合前期所得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情况分析认为:滇西北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在横向上和垂向上都具有强烈的非均匀性,浅表约有4 km厚的低速沉积层,中上地壳呈高低速相间分布特征;20~4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低速层,分布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与红河断裂两侧.从横向上看,漾濞地震发生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的高低速过渡地区和泊松比高梯度带上.从垂直剖面上看,漾濞地震发生在中下地壳具有明显低速层、而上覆为相对高速的脆性地壳中,震源区地壳内存在的低速体为此次漾濞地震提供了可能的孕震环境.滇西北地区的中下地壳低速层被断层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内,且该地区存在莫霍面隆起中心、非常高的泊松比值(>0.3)以及上地幔低速异常,考虑到高热流、地幔高导层隆起、温泉幔源特征等综合分析推测低速体可能与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S波速度结构
两步反演法
中下地壳低速层
泊松比高梯度带
孕震环境
Keywords
Yangbi
M_(S)6.4
earthquake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Tow-step
inversion
low
velocity
in
the
middle
-
lower
crust
High
gradient
belts
of
Poisson′s
ratio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接收函数两步反演法研究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
2
作者
杨建文
金明培
茶文剑
张天继
叶泵
机构
云南省地震局
云南大理滇西北地壳构造活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207,共18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课题(3JH-202301018)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3034YA)共同资助
云南省地震局科技人员传帮带培养项目(CQ3-2021004)。
文摘
文中基于2011年9月2日—2014年1月16日小江断裂带及邻区48个台站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径向P波接收函数,采用两步反演法和Bootstrap重采样技术反演了各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对小江断裂带及邻区的地壳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壳的S波速度在横向和垂向上都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特性,近地表处有2~4km厚的低速沉积层;中上地壳的S波速度呈高、低速相间分布;在20~35km的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低速层,主要间断分布于小江断裂以西的川滇菱形块体和红河断裂以南的印支块体内部,另外在师宗-弥勒断裂附近也有局部分布。2)小江断裂带中、北段壳内低速层较为发育,以中段最为突出,最厚约达28km;南段在1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高速区。3)研究区的泊松比普遍较低(平均为0.24),呈不均匀分布,且横向变化剧烈,小江断裂带的泊松比总体呈北段较高、南段次之、中段低的分段特征;研究区壳内低速分布与泊松比间的对应关系不明显,大部分低速层似乎缺少发生部分熔融的条件,其地球物理结果的差异和不一致说明壳内低速层的变形演化机制及物理特性较为复杂。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
P波接收函数
两步反演法
S波速度
中下地壳低速层
Keywords
Xiaojiang
fault
zone
P-wave
receiver
functions
two-step
inversion
S-wave
velocity
low
velocity
in
the
middle
-
lower
crust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南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反演及强震孕震环境分析
3
作者
杨建文
金明培
叶泵
茶文剑
张天继
机构
云南省地震局
云南大理滇西北地壳构造活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3-555,共13页
基金
云南省地震局科技人员传帮带培养项目(CQ3-2021004)
云南省地震局地震科技专项基金(2023ZX01)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3034YA)共同资助。
文摘
基于滇西南地区3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径向P波接收函数,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地壳剪切波速模型”为初始模型,进行精细化结构反演(垂向精度达2km级),并采用Bootstrap重采样技术进行统计和评估,获取了各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分布,对滇西南地区的地壳深部结构及强震孕震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壳S波速度分布在横向和垂向上均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特性。在中上地壳0~20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且连续的低速层,平均厚度约15km,最大厚度达20km。在中下地壳20~28km深度范围内局部区域存在明显的低速层(厚度约8km),主要分布在普文断裂北端至阿墨江断裂中部区域(23°N附近),另外,在红河断裂附近和澜沧江断裂北部的局部区域也有分布;②从孕震环境来看,景谷M_(S)6.6和M_(S)5.8、墨江M_(S)5.9地震均发生在中上地壳低速层内,老挝M_(S)6.0地震发生在高、低速度的过渡区域。滇西南地区新生破裂带较为发育,地震波速的减小可能与地壳断裂或微裂隙中有流体的存在有关,研究区NW向新生破裂带的存在以及流体的长期作用,为带内高应变的突然释放提供了条件。另外,4个地震均发生在泊松比变化的高梯度带上,且地震发生处地壳厚度变化均较大。地壳厚度、泊松比变化剧烈的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差异明显,壳内应变易于积累,有利于强震的诱发。
关键词
滇西南
S波速度
中下地壳低速层
泊松比高梯度带
孕震环境
Keywords
Southwestern
Yunnan
S-wave
velocity
low
velocity
in
the
middle
-
lower
crust
High
gradient
belts
of
Poisson's
ratio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青藏高原东缘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
3
4
作者
谭友恒
于湘伟
宋倩
章文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0-1069,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4105,42074062)资助。
文摘
本文收集了四川、重庆、甘肃、青海、陕西地震台网的10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通过对台站记录的长时间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从而提取出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共获得5416条周期在5~40 s内的基阶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用于反演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三维横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地下速度结构呈现非常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地下浅层速度结构特征与研究区域的主要地质特征和地块单元非常吻合.青藏高原东缘下方的低速体在向东延伸过程中受到四川盆地刚性地壳的阻挡作用,一部分向南进入川滇地块,并在下方30 km处形成厚度约为15 km的大范围低速异常;另一部分向北延伸,并在塔藏断裂下方上涌和堆积,造成局部莫霍面下沉.此外,青藏高原东缘下方的低速体在东北方向跨越东昆仑断裂带进入柴达木地块,并到达西秦岭断裂带附近.其中,巴颜喀拉地块下方30 km处存在厚度约为15 km大范围的低速体,与青藏高原东缘隆起地形和地壳增厚有一定联系.且该低速体在柴达木地块下方变窄,与祁连地块地下30 km处厚度约为10 km的小范围低速体存在一定的连通性.但祁连地块低速体速度值略高于巴颜喀拉地块低速体速度值,这可能意味着祁连地块低速体相当于巴颜喀拉地块低速体的早期发育阶段.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背景噪声
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中、下地壳低速体
Keywords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Ambient
noise
Three-dimensional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low
-
velocity
body
in
the
middle
-
lower
crust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研究漾濞M_(S)6.4地震孕震环境
张天继
金明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接收函数两步反演法研究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
杨建文
金明培
茶文剑
张天继
叶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滇西南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反演及强震孕震环境分析
杨建文
金明培
叶泵
茶文剑
张天继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青藏高原东缘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谭友恒
于湘伟
宋倩
章文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