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水期原油低温集输温度界限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东海 李文洋 +5 位作者 李金永 杨中锋 赵丽 卢细来 韩毅 雷创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原油流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传统的集输工艺流程能耗较高,为了降低集输能耗,急需对管道低温集输温度界限进行研究。因此,在华北油田测试区块建立了可视化试验装置,研究实际生产过程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和...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原油流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传统的集输工艺流程能耗较高,为了降低集输能耗,急需对管道低温集输温度界限进行研究。因此,在华北油田测试区块建立了可视化试验装置,研究实际生产过程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和温度界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集油管线温度的降低,存在3个压降变化的转折点,其中压降增加率突变点和压降峰值点所对应的特征温度可作为低温集输的温度界限,据此拟合得到了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黏壁温度回归模型。基于所得模型,针对不同工况下低温集输的温度界限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创建了低温集输可行性的图示判断工具。所得结果对高含水期油田实际生产中低温集输的可行性判断及其安全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低温集输 温度界限 回归模型
下载PDF
高含水原油在不同管材中的低温集输特性研究
2
作者 叶文婷 张江江 +5 位作者 徐沛扬 苗嘉旭 庄明璋 何利民 吕宇玲 杨东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液的流动特性发生变化,使降低集输温度成为可能。然而,关于管道材质对低温集输特性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利用现场实验装置对钢管与玻璃钢管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液的流动特性发生变化,使降低集输温度成为可能。然而,关于管道材质对低温集输特性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利用现场实验装置对钢管与玻璃钢管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线降低掺水量之后,井口回压上升,实验管道末点的油温缓慢下降;不同掺水量下井口回压上升过程不同,高掺水量下更容易实现低温集输;当掺水量相同时,玻璃钢管的黏壁温度低于钢管的黏壁温度,玻璃钢管低温集输的最低掺水量低于相同情况下钢管的掺水量。对黏壁温度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管材的黏壁温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对高含水期油田实际生产中低温集输的可行性判断及其安全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管流 低温集输 高含水期 现场实验
下载PDF
含气高含水率原油低温集输温度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黑树楠 王坤 +2 位作者 郑春星 缪建成 黄启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黏壁温度作为普适性低温集输边界条件,其在高含水率开发后期的油田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及应用。当集输温度高于黏壁温度时,集输管线运行平稳;当集输温度低于黏壁温度时,绝大部分集输管线的压降显著升高,部分集输管线的压降变化不明显。现... 黏壁温度作为普适性低温集输边界条件,其在高含水率开发后期的油田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及应用。当集输温度高于黏壁温度时,集输管线运行平稳;当集输温度低于黏壁温度时,绝大部分集输管线的压降显著升高,部分集输管线的压降变化不明显。现场降温试验结果表明,当集输管线进入计量间温度逐渐降低至凝点以下6、8、10、12℃时,井口回压存在运行平稳、小幅波动、低频大幅波动和高频大幅波动四个阶段的变化,且当集输温度过低时,集输管线内存在多次“再启动”过程。不同气油比条件下的现场集油管线掺气降温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油比分别为40、80、160 m^(3)/t时,集输管线可以在进入计量间温度低于黏壁温度3、4、6℃的工况下进行低温集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集输 黏壁温度 含气原油 现场掺气试验
下载PDF
低温集输技术界限及运行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邓辉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年第8期43-46,共4页
随着油田持续开发,辖井数增加,产液量波动增大,站外管道距离延长,各节点所需生产参数差距增大,能耗控制难度越来越大。为建设效益节约型企业,响应“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号召,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单耗双控行动,开展油田地面系统低温集输... 随着油田持续开发,辖井数增加,产液量波动增大,站外管道距离延长,各节点所需生产参数差距增大,能耗控制难度越来越大。为建设效益节约型企业,响应“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号召,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单耗双控行动,开展油田地面系统低温集输技术界限优化势在必行。通过能量守恒定律,以“定末端温度,求起点温度”的方法,指导系统用能最优化。以油井采出液进入脱水站满足脱水工艺需求的温度为末端温度,用流体温降公式和混合液温度加权平均公式,确定停掺水集输、单井掺水量、掺水温度等低温集输技术界限。通过多方案对比,选取最优化的掺水温度和掺水量,得到能耗最低的方案,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能耗最低并达到优化运行。同时,跟踪井口回压、产液量、异常井运行等关键参数,及时进行沟通调整,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采取有效保运措施,保障低温集输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集输 技术界限 能耗 运行优化
下载PDF
寒区油田高凝原油采出液低温集输处理工艺技术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承毅 《石油工程建设》 2010年第2期96-99,共4页
在寒区油田对高凝原油采出液实行低温集输处理,是国内外油田节能降耗技术领域里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大庆油田近年来在寒区高凝原油采出液低温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试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给出了适于大庆特高含水主力油田—喇萨杏油... 在寒区油田对高凝原油采出液实行低温集输处理,是国内外油田节能降耗技术领域里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大庆油田近年来在寒区高凝原油采出液低温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试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给出了适于大庆特高含水主力油田—喇萨杏油田已建联合站系统的采出液低温集输处理工艺、技术界限与配套措施,针对目前油田生产应用的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大规模推广应用这一工艺技术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油田 采出液 低温集输 低温处理 工艺技术
下载PDF
大庆萨中油田低温集输工艺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国志 《石油石化节能》 2016年第3期3-5,1,共3页
为了进一步开展低温、常温集输,降低天然气消耗,摸索低温集输的方法,采用分时段进行低温和常温混合集输方式,改进站内站外的管线集输流程,改进掺水泵变频器的匹配及加药破乳等方法进行低温集输,低温、常温集输6个月,平均日节气8.2×... 为了进一步开展低温、常温集输,降低天然气消耗,摸索低温集输的方法,采用分时段进行低温和常温混合集输方式,改进站内站外的管线集输流程,改进掺水泵变频器的匹配及加药破乳等方法进行低温集输,低温、常温集输6个月,平均日节气8.2×10~4m^3,累计节气2992.4×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集输 流量计改进 变频器改造 集输工艺流程改造
下载PDF
转油站工艺及运行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正芳 《石油石化节能》 2022年第3期4-7,I0002,共5页
随着站外油井措施增产,为了满足处理需求,转油站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及运行参数等出现不适应,四合一淤泥沉积、烟火管外壁结垢降低其加热效率。因此,通过调整多台四合一并联运行,并与闲置加热炉和新建掺水炉串联运行等工艺优化,分别满足... 随着站外油井措施增产,为了满足处理需求,转油站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及运行参数等出现不适应,四合一淤泥沉积、烟火管外壁结垢降低其加热效率。因此,通过调整多台四合一并联运行,并与闲置加热炉和新建掺水炉串联运行等工艺优化,分别满足含水油外输和掺水温度要求,使得外输温度降低了15℃而达标外输;及时采取对四合一清淤除垢,提高加热效率10.56%;根据各掺水集油环生产情况优化进站温度,以达到提质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工艺优化 低温集输 加热效率 加热炉 转油站
下载PDF
高含水期稠油降温集输回油温度确定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车小锟 张盛楠 王晗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10期2465-2467,共3页
稠油开采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液综合含水率高达80%以上,高含水使得采出液管流特性发生变化,常温或者降温集输成为可能。分析了高含水期稠油油水混合液的物性,研究了高含水期采出液稳定原油含水率。分析了井口回油温度限制因素以及安全回... 稠油开采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液综合含水率高达80%以上,高含水使得采出液管流特性发生变化,常温或者降温集输成为可能。分析了高含水期稠油油水混合液的物性,研究了高含水期采出液稳定原油含水率。分析了井口回油温度限制因素以及安全回油温度的确定方法,提出将高含水稠油粘壁温度与油品凝点之间的范围作为安全回油温度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稠油 降温集输 回油温度
下载PDF
江苏油田原油低温破乳剂的研制及其在集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汉周 司志梅 +2 位作者 段志刚 叶红 崔永亮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第12期16-19,共4页
江苏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采出液含水不断升高,集输与处理温度高、能耗大。针对江苏油田WZ区块原油,以低温破乳为目标,开展了高效低温破乳剂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试验。研制的破乳剂PR-8051对WZ区块原油乳状液具有良好的低温破乳效果,在4... 江苏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采出液含水不断升高,集输与处理温度高、能耗大。针对江苏油田WZ区块原油,以低温破乳为目标,开展了高效低温破乳剂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试验。研制的破乳剂PR-8051对WZ区块原油乳状液具有良好的低温破乳效果,在43.5℃下可使WZ原油快速破乳,90 min内脱水率达71.7%。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应用PR-8051破乳剂,可降低加药量61.5%,应用后管输液乳化水含量由49.5%(质量分数)降低到5.97%;10口油井投加PR-8051后,停用单井集油管道中频电伴热装置,月节约电量5.47×10^4 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低温集输 破乳剂 脱水率 温度
下载PDF
实施“少烟工程”、助力降本增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边孝琦 任春梅 +1 位作者 刘永斌 马绪军 《石油石化节能》 2018年第1期37-40,10-11,共4页
为了实现节能高效的目标,大庆油田大力总结科研成果,精心研讨工艺参数,勇于突破技术瓶颈,开启了高纬度、高寒地区"三高"原油低温集输、处理模式。通过低耗节能集输技术攻关,率先在我国石油系统试验研究成功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节能高效的目标,大庆油田大力总结科研成果,精心研讨工艺参数,勇于突破技术瓶颈,开启了高纬度、高寒地区"三高"原油低温集输、处理模式。通过低耗节能集输技术攻关,率先在我国石油系统试验研究成功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寒地区高凝原油采出液低温集输处理工艺技术,形成了低温集油、低温脱水、单管环状掺水等低能耗运行模式,突破了现行技术界限,使其能耗和效率指标都达到了高效集输与处理系统要求的指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降低采出液集输处理能耗的同时,加强采暖系统优化,在规划设计中实施"少烟工程",助力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低温集输 采暖系统 降低能耗
下载PDF
油田聚驱系统低温集输可行性预测模型——以大庆油田某区块为例
11
作者 赵洪洋 李鸣浩 +1 位作者 王迪 杨振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10992-10997,共6页
低温集输生产工艺技术是一种能够降低油田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然而,低温集输工艺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模糊导致该技术无法在油田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根据油田现场生产数据,采用了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低温集输技术的... 低温集输生产工艺技术是一种能够降低油田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然而,低温集输工艺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模糊导致该技术无法在油田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根据油田现场生产数据,采用了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低温集输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建立了低温集输可行性预测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油井产液量、产液含聚浓度和集油管线长度是油井能否实现低温集输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将相关性结果应用到聚驱系统低温集输可行性预测模型中,使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模拟结果准确率为95.94%。该研究成果在油田聚驱系统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集输 聚驱系统 熵权法 灰色关联度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联合站系统前端降温后端升温技术探讨
12
作者 吴琦 《石油石化节能》 2013年第11期38-40,60,共3页
随着低温集输在油田实施的规模和深度逐渐加大,污水进站温度逐渐降低,滤料再生效果变差,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水质不能持续稳定达标。针对集输系统降能耗、污水系统保水质日益突出的矛盾,开展前端降温后端升温技术研究。通过建立反冲洗水... 随着低温集输在油田实施的规模和深度逐渐加大,污水进站温度逐渐降低,滤料再生效果变差,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水质不能持续稳定达标。针对集输系统降能耗、污水系统保水质日益突出的矛盾,开展前端降温后端升温技术研究。通过建立反冲洗水升温系统,提高反冲洗水温度,摸索合理的反冲洗运行参数,解决低温集输影响水质的瓶颈问题,达到节能、保水质双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集输 反冲洗升温 滤料再生 水质达标
下载PDF
高含水期原油低温集输黏壁特性实验 被引量:14
13
作者 鲁晓醒 檀为建 +5 位作者 胡雄翼 张士英 张雁京 李娇 杨东海 徐沛扬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45-1250,共6页
高含水期油井可在原油凝点以下进行低温集输,但当集输温度低于其黏壁温度时,会发生原油在壁面黏附积聚的情况,影响油田实际生产运行。基于大量的油田现场实验,利用可视化实验装置,通过停三管伴热降低油水进站温度的方法,分析华北油田高... 高含水期油井可在原油凝点以下进行低温集输,但当集输温度低于其黏壁温度时,会发生原油在壁面黏附积聚的情况,影响油田实际生产运行。基于大量的油田现场实验,利用可视化实验装置,通过停三管伴热降低油水进站温度的方法,分析华北油田高阳区块油水两相流在不同进站温度下的管输流动特性,得到了进站温度与压降间的关系,并发现黏壁温度下压降突增的现象,从而得到油田现场测定高含水期油井原油黏壁温度的方法,并测得高阳区块3口典型油井的黏壁温度,其实际生产条件下的黏壁温度均低于原油凝点3~4℃,且油井液量越大,含水率越高,黏壁温度越低。提出的黏壁温度测试方法,对华北油田高含水期油井实现低温集输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低温集输 现场实验 黏壁特性 黏壁温度
原文传递
高含水原油干线管道低温集输理论基础及现场试验
14
作者 吕杨 张瀚文 +1 位作者 刘罗茜 张富强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6-925,共10页
【目的】目前中国大部分内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含水率达90%以上甚至有个别区块的含水率大于95%,导致油田地面集输系统的加热能耗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高含水油田开展了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的现场试验,但仍存在“能否降温、... 【目的】目前中国大部分内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含水率达90%以上甚至有个别区块的含水率大于95%,导致油田地面集输系统的加热能耗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高含水油田开展了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的现场试验,但仍存在“能否降温、降到多少温度以及是否发生粘壁现象”的工程技术问题。【方法】利用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粘壁温度(最低进站温度)进行了测试与模拟,得到了输送温度、析蜡特性对粘壁现象的影响规律,发现了析蜡点、析蜡高峰与粘壁温度的相关性。利用Pipesim软件对集输管道的水力热力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探究了不同进站温度下管道沿线的温度与压降。【结果】集输干线实现了外输温度从原本的55℃降至39℃的低温集输,在外输温度降低16℃的工况下,低温集输管道可安全运行。同时热力中转站W5的加热炉单日可节省天然气2032 m^(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含水原油的低温集输方案与流动保障措施。【结论】研究成果可保障集输管道在降温过程中的安全运行与风险预测预警,未来可通过引入修正系数或优化水力热力计算模型算法来提升高含水原油地面集输管网的水力热力计算精度。该集输干线低温集输现场试验可为高含水油田开展低温集输工作提供经验参考与工程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原油 低温集输 粘壁现象 粘壁温度 工程应用
原文传递
界面特性与粘附对探究凝油粘壁机理的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杨 柴德民 +4 位作者 李晓宇 张富强 刘罗茜 张瀚文 黄启玉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8-1348,共11页
凝油粘壁现象常会对地面集输管道的安全流动保障造成影响。目前凝油粘壁的研究方法与粘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为此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原油界面特性与粘附作用的研究进展,对现阶段较为成熟的粘附作用理论与模型进行了梳理与对比,讨论了原油... 凝油粘壁现象常会对地面集输管道的安全流动保障造成影响。目前凝油粘壁的研究方法与粘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为此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原油界面特性与粘附作用的研究进展,对现阶段较为成熟的粘附作用理论与模型进行了梳理与对比,讨论了原油界面特性与粘附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当下较为适用的界面特性实验设备与测试分析方法,特别就目前较为新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原油界面特性与粘附的研究展开了探讨。最后给出开展原油管壁粘附作用机理研究的几点思考与启示,这将对进一步揭示低温集输凝油粘壁机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集输 凝油粘壁 界面特性 粘附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流动保障
原文传递
油井高回压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初勇强 魏立新 +2 位作者 何昭君 赵洪洋 郑立龙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4期626-629,633,共5页
油井产出液中高含水,使产出液的流动性得以提高,对于地面低温集输了提供有利条件。但低温集输工艺易导致多数油井出现回压上升的现象,现采用系统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结合Beggs-Brill压降计算方法,对日产液量、含水率、井口出油温度、... 油井产出液中高含水,使产出液的流动性得以提高,对于地面低温集输了提供有利条件。但低温集输工艺易导致多数油井出现回压上升的现象,现采用系统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结合Beggs-Brill压降计算方法,对日产液量、含水率、井口出油温度、集油距离和管道内径五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结合现场测试数据,提出治理措施。研究表明:管道内径和井口出油温度对井口回压的影响最敏感,其次为含水率,日产液量和集油距离最不敏感。因此为防止因井口回压高而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可以通过辅助掺热水流程来提高井口出油温度,降低井口回压,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集输 井口高回压 Beggs-Brill模型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管道不加热集输粘壁行为与粘附理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小龙 韩文超 +5 位作者 陈高磊 杨明 胡春平 时浩 黄启玉 吕杨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55-1463,共9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高含水含蜡原油不加热集输粘壁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通过不加热集输环道实验与粘附理论探究了含水率、管流剪切力、含蜡量对粘壁现象的影响。基于含蜡原油界面特性的实验分析,讨论了油滴的粘附能与内聚能在粘壁行为... 为了进一步探究高含水含蜡原油不加热集输粘壁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通过不加热集输环道实验与粘附理论探究了含水率、管流剪切力、含蜡量对粘壁现象的影响。基于含蜡原油界面特性的实验分析,讨论了油滴的粘附能与内聚能在粘壁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宏观上增大含水率、增大管流剪切力、降低含蜡量会弱化粘壁行为;界面特性方面,粘附能对温度的响应并不敏感,粘附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管壁材质的表面自由能,而造成粘壁层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下分散油滴与初始粘壁层之间的内聚作用;微观上油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是粘壁行为发生的主要作用机理,Hamaker常量、油水乳状液粒径、介质温度、油滴间分离间距是主要影响因素。最终利用含蜡原油粘壁温度理论模型计算了D油井的粘壁温度并开展了现场试验,充分验证了该管道不加热集输的可行性,可为今后在高含水油田试行与推广不加热集输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加热集输 粘壁现象 粘附理论 范德华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