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留奥氏体对微纳贝氏体钢塑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万响亮 胡锋 +3 位作者 成林 黄刚 张国宏 吴开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5-311,共7页
采用高碳和中碳低温贝氏体转变工艺(0.95C钢为200℃等温10 d,0.30C钢为320℃等温1 d)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微纳结构钢塑韧性的影响,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各相体积分数、伸长率和冲击韧性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碳钢贝氏... 采用高碳和中碳低温贝氏体转变工艺(0.95C钢为200℃等温10 d,0.30C钢为320℃等温1 d)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微纳结构钢塑韧性的影响,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各相体积分数、伸长率和冲击韧性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碳钢贝氏体转变的塑韧性明显高于高碳钢贝氏体转变,主要原因是中碳钢贝氏体转变中存在一定的亚微米级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在拉伸或冲击过程中引起的残留奥氏体的塑性变形,使断裂的能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样品的塑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 热处理工艺 残留奥氏体 伸长率 冲击韧性
原文传递
硅对中碳低温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郑花 胡锋 +1 位作者 柯睿 吴开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3-209,共7页
对Si含量分别为0.3%和1.5%(质量分数)的中碳试验钢进行低温贝氏体热处理,研究了Si对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Si含量的试验钢的微观组织有较大的差别,其中0.3%Si试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贝氏体铁素体束,M/A岛以及大量的渗... 对Si含量分别为0.3%和1.5%(质量分数)的中碳试验钢进行低温贝氏体热处理,研究了Si对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Si含量的试验钢的微观组织有较大的差别,其中0.3%Si试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贝氏体铁素体束,M/A岛以及大量的渗碳体析出,1.5%Si试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贝氏体铁素体束和M/A岛。1.5%Si试样的硬度和冲击性能较0.3%Si试样高,高的硬度主要是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的作用;高的冲击韧性主要是添加的适量Si可以抑制渗碳体的析出,从而提高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及其碳含量,进而产生较为明显的TRIP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织 低温贝氏体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30CrMnSi2Mo钢在M_(s)点之下的等温转变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姗姗 贾礼 +2 位作者 段宝玉 范秀风 高占勇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35-239,共5页
运用热膨胀法测定了30CrMnSi2Mo钢马氏体转变动力学,并运用TEM及FEG-SEM分析等温淬火后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M_(s)点之下等温转变时先发生马氏体转变,等温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整合组织,先形成马氏体转变量与等温温度存在定性关系... 运用热膨胀法测定了30CrMnSi2Mo钢马氏体转变动力学,并运用TEM及FEG-SEM分析等温淬火后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M_(s)点之下等温转变时先发生马氏体转变,等温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整合组织,先形成马氏体转变量与等温温度存在定性关系.试验钢在260℃等温时得到良好的强韧性配合,这与先形成马氏体细化低温贝氏体组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贝氏体 回火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等温淬火 力学性能
下载PDF
75Si2Mn1.5CrB等温淬火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石雪雁 陈雪娇 +1 位作者 逯迪 刘耀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研究了新型的高碳合金75Si2Mn1.5CrB在250℃等温淬火工艺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75Si2Mn1.5CrB铸钢经920℃奥氏体化后进行250℃保温不同时间的淬火处理后,组织均为带有奥氏体薄膜的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75Si2Mn1.5Cr... 研究了新型的高碳合金75Si2Mn1.5CrB在250℃等温淬火工艺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75Si2Mn1.5CrB铸钢经920℃奥氏体化后进行250℃保温不同时间的淬火处理后,组织均为带有奥氏体薄膜的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75Si2Mn1.5CrB经250℃保温1 h处理,其硬度和耐磨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高碳合金钢 低温贝氏体 等温淬火 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中高碳低温贝氏体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晓博 黄维刚 董华宝 《四川冶金》 CAS 2018年第4期11-14,31,共5页
采用中高碳C-Si-Mn-Cr贝氏体钢在Ms点稍高的温度等温,研究等温低温贝氏体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30℃等温时获得的贝氏体为呈细针状的低温贝氏体组织。随等温时间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等温10h后贝氏体转变停止。钢经... 采用中高碳C-Si-Mn-Cr贝氏体钢在Ms点稍高的温度等温,研究等温低温贝氏体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30℃等温时获得的贝氏体为呈细针状的低温贝氏体组织。随等温时间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等温10h后贝氏体转变停止。钢经230℃等温处理后获得低温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等温8h时残余奥氏体含量达到最高值23.7%,随后逐渐下降。XRD分析发现,等温时间为12h时,残余奥氏体部分分解为碳化物。钢经10h等温处理获得较好的强韧性,硬度为56.8HRC,冲击韧性达到39J,且具有最佳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时间 低温贝氏体 残余奥氏体 耐磨性
下载PDF
中碳低合金高强钢转变组织对其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秉宸 安胜利 +3 位作者 成永久 付学义 贾礼 高占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8,共10页
设计了一种中碳低合金马氏体/低温贝氏体复相高强钢,并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转变组织对其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测试了试验钢不同转变组织在磨粒磨损和冲击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磨损后试验钢表面和亚表... 设计了一种中碳低合金马氏体/低温贝氏体复相高强钢,并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转变组织对其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测试了试验钢不同转变组织在磨粒磨损和冲击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磨损后试验钢表面和亚表层的形貌,以研究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二体平面磨损的耐磨性与硬度成正比,三体冲击磨损性能受硬度与冲击韧性的综合影响;等温淬火温度为260℃时,试验钢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低温贝氏体的复相组织,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其耐磨性是马氏体组织耐磨性的1.5倍。等温淬火组织比淬火回火组织耐磨性高的原因在于,具有较高冲击吸收能量的等温淬火组织经冲击磨损后,其表面硬度大约提高12%以上,产生加工硬化现象,接近于马氏体组织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淬火 马氏体/低温贝氏体 磨粒磨损 冲击磨损 耐磨机理
原文传递
低温贝氏体钢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超 《河南冶金》 2017年第1期10-12,共3页
对低温贝氏体钢开展实验室研究,采用C、Si、Mn的成份设计,成本较低,热处理后,低温贝氏体钢的组织为超细贝氏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的混合组织,抗拉强度约1 500 Mpa,均匀延伸率约15%,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 组织 热处理
下载PDF
低温贝氏体转变对中碳钢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万响亮 胡锋 +3 位作者 成林 黄刚 张国宏 吴开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8-936,共9页
采用中温(400~450℃等温2~4h)和低温(320~360℃等温12~24h)贝氏体转变工艺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中碳钢冲击韧性的影响,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残留奥氏体含量、晶体学晶粒尺寸和冲击功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碳贝氏体钢中,... 采用中温(400~450℃等温2~4h)和低温(320~360℃等温12~24h)贝氏体转变工艺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中碳钢冲击韧性的影响,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残留奥氏体含量、晶体学晶粒尺寸和冲击功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碳贝氏体钢中,低温贝氏体转变的冲击性能明显高于中温贝氏体转变(室温冲击功是57~69J对应24~33J),主要原因是低温贝氏体转变中存在大量的残留奥氏体,在冲击过程中可以引起残留奥氏体的塑性变形,使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增加,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 热处理工艺 残留奥氏体 冲击韧性 中碳钢
原文传递
低温贝氏体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曹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33,37,共4页
综述了低温贝氏体的研究现状,针对低温贝氏体热处理工艺、组织以及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低温贝氏体在工程应用上具有的广泛前景,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 相变 组织 力学性能 热处理工艺
下载PDF
Effect of Austempering–Partitioning on the Bainitic Trans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High-Carbon Steel 被引量:2
10
作者 Bo Han Lei Chen Su-Jun Wu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614-618,共5页
The 1.1C-1.5Si-1.1Mn1.4Cr-0.5Mo-0.6Al-0.6Co (in wt%) steel was treated, respectively, by isothermal austempering process and newly developed austempering-partitioning-tempering process (A-P-T). After austempering ... The 1.1C-1.5Si-1.1Mn1.4Cr-0.5Mo-0.6Al-0.6Co (in wt%) steel was treated, respectively, by isothermal austempering process and newly developed austempering-partitioning-tempering process (A-P-T). After austempering at 250, 280 and 300 ℃ for 38, 20 and 10 h, respectively, the sample microstructures were composed of bainitic ferrite plates and film-like retained austenite with thicknesses between 60 and 150 nm. The highest tensile strength of 2003 MPa and hardness value of 53.9 HRC were obtained for the steel after austempering at 250 ℃ for 38 h, resulting from the combining effect of super-saturated martensite decarburiz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bainitic formation. After A-P-T treating (heated at 300 ℃ for 8 h following water cooling, and then heated at 300 ℃ for 2 h following air cooling), bamboo leaf-like martensite, primary and secondary bainites and retained austenite were observed. The thickness of the secondary bainitic ferrite plates formed during partitioning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primary bainite formed during 300 ℃ austempering. Samples subjected to A-P-T treatment showed improvement in ductility compared to that subjected to austemp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carbon alloy steel low-temperature bainit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ustempering-partitioning-tempering
原文传递
应力状态对低温贝氏体微观组织演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喻智晨 米振莉 +2 位作者 郭锦 龚娜 安若维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4,共9页
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微观组织具有明显方向性的低温贝氏体在多种受力条件下的组织演变、相变行为以及应力应变再分布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及其电子背向散射衍射探头(EBSD)获得低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特征,构建基于真实微观组织的... 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微观组织具有明显方向性的低温贝氏体在多种受力条件下的组织演变、相变行为以及应力应变再分布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及其电子背向散射衍射探头(EBSD)获得低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特征,构建基于真实微观组织的代表性体积元(RVE)模型,引入Serri-Cherkaoui马氏体相变判定准则,采用ABAQUS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真实微观组织的低温贝氏体微观组织应力应变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贝氏体中的残余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可以有效调节微区应力分布,这种调节作用和残余奥氏体的形态以及分布有关。在变形过程中由于微区应力状态分布较为复杂,发生马氏体转变的位置通常是不均匀的。在整个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受力转变使得贝氏体基体由相对的硬相逐渐转变为相对的软相,基体的应力分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 应力状态 组织演变 相变模拟 VUMAT
原文传递
等温转变对中碳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康彦 张志建 +1 位作者 胡锋 李化龙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9-215,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等温转变温度下低温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探索了残余奥氏体的形态和稳定性对试验钢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拉伸及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等温转变温度下低温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探索了残余奥氏体的形态和稳定性对试验钢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拉伸及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保持在1500 MPa以上,屈服强度由945 MPa下降至806 MPa,断后伸长率由14.0%下降至9.0%。等温转变温度对试验钢残余奥氏体的形态和稳定性有明显影响,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上升,残余奥氏体从富碳细条状和薄膜状变成贫碳块状,在塑性变形初期,这种形态的残余奥氏体大量、快速地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为裂纹扩展提供了路径,从而降低了钢的韧性和塑性,使试验钢的拉伸和冲击断口的延性穿晶断裂特征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 贝氏体转变 TRIP 拉伸断口 冲击断口
下载PDF
强磁场下贝氏体相变的热力学机制研究
13
作者 镇锦煌 侯廷平 +3 位作者 刘杨妮 张东 Tsepelev Vladimir 吴开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借助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外加强磁场对钢中贝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2 T强磁场作用缩短了贝氏体相变时间,增加了贝氏体铁素体的体积分数,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更为致密。另一方面,本文考虑到磁场对材料磁矩、居里温度和结构参数的影响,... 借助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外加强磁场对钢中贝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2 T强磁场作用缩短了贝氏体相变时间,增加了贝氏体铁素体的体积分数,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更为致密。另一方面,本文考虑到磁场对材料磁矩、居里温度和结构参数的影响,扩展了经典磁自由能计算模型。结果发现,低于居里温度时,长程磁有序对贝氏体铁素体的磁性贡献占主导地位,高于居里温度时,短程磁有序对其磁性贡献最大。另外,磁致磁熵改变量在居里温度处达到最大值,表明此时磁场对贝氏体铁素体磁有序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利用扩展模型计算得到的磁自由能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扩展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钢 贝氏体相变 贝氏体铁素体 强磁场 居里温度 热力学性质 磁自由能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昕愿 吴开明 董航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8-424,共7页
利用SEM、EBSD、XR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一步、两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及贝氏体转变+深冷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一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工艺,两步等温贝氏体及贝氏体转变+深冷处理均可... 利用SEM、EBSD、XR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一步、两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及贝氏体转变+深冷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一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工艺,两步等温贝氏体及贝氏体转变+深冷处理均可降低钢中块状残余奥氏体含量,细化晶粒;与两步等温贝氏体转变相比,深冷处理可以极大缩短工艺时间,所得材料在获得相近强度的同时,会牺牲部分韧性;两步等温贝氏体处理后,试验钢强塑积达到了19.66GPa·%,U型冲击吸收功可达80J,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钢 热处理工艺 贝氏体转变 深冷处理 残余奥氏体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硅铸钢的连冷组织及回火后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杨 薛瑞 +2 位作者 杨兰柱 高占勇 段宝玉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采用膨胀法和显微组织分析结合方法测定了高硅铸钢在不同冷速下的转变组织,依据测定的临界点和CCT制定了高硅铸钢的淬火和回火工艺,并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连冷组织中无碳化物析出,当冷却速度小于0.15℃/s时... 采用膨胀法和显微组织分析结合方法测定了高硅铸钢在不同冷速下的转变组织,依据测定的临界点和CCT制定了高硅铸钢的淬火和回火工艺,并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连冷组织中无碳化物析出,当冷却速度小于0.15℃/s时,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在0.15和2℃/s之间时,组织为贝氏体与马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2℃/s时,转变为马氏体组织.马氏体回火后,其抗拉强度达到1830 MPa,延伸率达到13%.回火组织为极细的回火马氏体与低温贝氏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淬火回火 膨胀法 低温贝氏体 马氏体
下载PDF
增压氮化及等温处理对60Si2CrA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淑华 涂小龙 +3 位作者 刘嘉庆 卞文栋 王振华 吕知清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3,141,共6页
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增压气体氮化及贝氏体等温处理工艺对60Si2CrA钢的微观组织与机械性能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退火态试验钢经520℃增压(0.4 MPa)氮化7 h后,渗层深达225μm,表面硬度达600 HV;增压氮化后再加热到100... 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增压气体氮化及贝氏体等温处理工艺对60Si2CrA钢的微观组织与机械性能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退火态试验钢经520℃增压(0.4 MPa)氮化7 h后,渗层深达225μm,表面硬度达600 HV;增压氮化后再加热到1000℃保温30 min,然后快速放入270℃盐浴炉中停留48 h,得到了大量的超细低温贝氏体组织。与传统淬火加中温回火工艺相比,将这两种工艺结合后,60Si2CrA钢的强度、塑性及韧性均显著改善,强塑积提高74%,综合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钢 增压气体氮化 氮化层 低温贝氏体 等温转变 力学性能
下载PDF
0.56C-1.51Si-0.37Al低温贝氏体钢等温相变过程中的元素扩散
17
作者 喻智晨 米振莉 +1 位作者 郭锦 龚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86,共6页
采用贝氏体相变经典切变学说中M Hillert等人的假设以及Bhadeshia、康沫狂等人的改进,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分析低温贝氏体等温过程C、Si、Al元素在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之间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和电子探针测量结果具有较好... 采用贝氏体相变经典切变学说中M Hillert等人的假设以及Bhadeshia、康沫狂等人的改进,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分析低温贝氏体等温过程C、Si、Al元素在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之间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和电子探针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在低温贝氏体等温过程中,由于相变以及C元素在α-Fe和γ-Fe中扩散系数的差异,C在奥氏体/贝氏体界面处奥氏体一侧富集,造成界面附近的奥氏体中C含量急剧升高。而置换元素Al、Si在奥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扩散困难,即使经长时间等温后,浓度变化依然很小。改进后的贝氏体等温相变模型较好的反映了条带状残余奥氏体的形成。等温过程初期某些时刻,由于两相界面两侧C元素扩散速度及浓度的差异,会导致界面附近的奥氏体区域内短暂的出现C浓度双峰现象。而在贝氏体等温过程中,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界面的移动出现了类似Q&P钢配分过程中马氏体-奥氏体界面的双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 元素分布 电子探针
下载PDF
应变速率对中碳低温贝氏体钢强塑性的影响
18
作者 陈康彦 胡锋 +3 位作者 周松波 周雯 潘先明 吴开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70,共10页
为探索低温贝氏体钢的断裂行为,研究应变速率对低温贝氏体钢TRIP效应的影响,采用不同应变速率的拉伸试验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强塑性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等试验方法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断口... 为探索低温贝氏体钢的断裂行为,研究应变速率对低温贝氏体钢TRIP效应的影响,采用不同应变速率的拉伸试验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强塑性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等试验方法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及裂纹走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由771 MPa上升至806 MPa,抗拉强度由1554 MPa上升至1606 MPa,断后伸长率由13.5%下降至9.0%。主要原因是高应变速率拉伸引发的绝热温升抑制了残余奥氏体的马氏体相变,对试验钢塑性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 力学性能 加工硬化 TRIP效应 裂纹扩展
原文传递
相变诱导塑性汽车用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3
19
作者 汪淼 张聪 +2 位作者 胡锋 吴开明 伊琳娜.罗迪洛娃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共7页
论述了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重点讨论了TRIP效应的机理及TRIP钢性能的影响因素。介绍了2种采用新型工艺(低温贝氏体转变和淬火-碳分配工艺)的TRIP钢,并且通过对TRIP钢研究的最新数据,对比了2种工艺下T... 论述了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重点讨论了TRIP效应的机理及TRIP钢性能的影响因素。介绍了2种采用新型工艺(低温贝氏体转变和淬火-碳分配工艺)的TRIP钢,并且通过对TRIP钢研究的最新数据,对比了2种工艺下TRIP钢的高速拉伸性能;最后对汽车用TRIP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 汽车用钢 低温贝氏体转变 淬火-碳分配 高速拉伸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Mn and Cr contents on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 temperature bainitic steel 被引量:5
20
作者 Hui Guo Peng Zhou +3 位作者 Ai-min Zhao Chao Zhi Ran Ding Jia-xing W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90-295,共6页
The effects of Mn and Cr contents on bainitic transformation kinetics,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carbon low alloy steels after austempered at 230,300 and 350 ℃ were determined by dilatometry,op... The effects of Mn and Cr contents on bainitic transformation kinetics,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carbon low alloy steels after austempered at 230,300 and 350 ℃ were determined by dilatometry,optical microscop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diffraction and tensile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n and Cr can extend bainitic incubation period and completion time,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Mn and Cr content,the bainitic ferrite plate thickness decreased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retained austenite increased. TRIP(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effect was observed during tensile testing which improved the overall mechanical property. The increase of Mn concentration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to a certain extent,but reduce the ductility. The increase of Cr concentration can improve the ductility of bainitic steels which transformed at a low temperature. The low temperature bainitic steel austempered at 230 ℃ exhibit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2146 ± 11) MPa and total elongation of( 12. 95 ± 0.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bainitic steel KINETICS Retained austenite TRIP eff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