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吸附剂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江涛 魏小娟 +1 位作者 王胜平 马新宾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7,共16页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了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其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加速了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CO_(2)的捕集、利用与存储(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技术作为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在...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了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其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加速了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CO_(2)的捕集、利用与存储(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技术作为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在诸多减少CO_(2)排放量的方法中,吸附法分离脱除CO_(2)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固体吸附材料具有操作温度广、不易腐蚀设备、循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较少且易于处理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CO_(2)捕集材料。综述了3种类型的CO_(2)固体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包括低温、中温和高温固体吸附剂,指出了其优点和局限性及强化CO_(2)吸附性能与循环稳定性的措施。通常来说高压对低温固体吸附剂更加有利,但此条件下其选择性较差,且气流中存在的水分会水解某些吸附剂中的配位键,并与CO_(2)产生竞争吸附,导致CO_(2)吸附性能下降。因此低温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吸附选择性和水热稳定性是研究重点。中温固体吸附剂中,类水滑石材料面临的挑战在于其独特的氢键堆积结构限制了其吸附容量进一步提高,而MgO吸附剂由于缺少基础活性位点以及固有的高晶格焓同样导致其吸附性能与吸附动力学较差。故中温吸附剂需要优先解决其低吸附能力和低循环稳定性的问题。高温固体吸附剂中,Li_(4)SiO_(4)吸附剂相比于Li_(2)ZrO_(3)吸附剂具备更低的制备成本以及更高的吸附容量,但2者皆面临动力学限制问题。CaO基吸附剂由于其理论吸附容量高、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无毒、具备快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而在CO_(2)吸附/脱附多循环过程中,钙基吸附剂由颗粒烧结引发的热失活以及颗粒磨损问题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可采用高温预处理、水合作用、化学掺杂、酸改性等方式来提高其吸附性能与多循环稳定性。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固体吸附剂 低温吸附 中温吸附 高温吸附 CaO基
下载PDF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改进探讨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2
作者 尹树孟 张卫华 张红星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分析了目前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及解决途径,为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吸附法 多级吸附 CHEMCAD 低温吸收 废旧吸附剂循环利用
下载PDF
粗氦精制技术应用及展望
3
作者 王科 周璇 +2 位作者 李光照 邹应勇 蒲黎明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粗氦气中含有少量的烃类、氮气、氢气以及微量氖气等杂质,为生产纯氦、高纯氦等合格的氦气产品,应对粗氦气进行精制处理。近年来随着中国氦气产业技术与装备的快速发展,粗氦精制技术发展迅速,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介绍了粗氦精制... 粗氦气中含有少量的烃类、氮气、氢气以及微量氖气等杂质,为生产纯氦、高纯氦等合格的氦气产品,应对粗氦气进行精制处理。近年来随着中国氦气产业技术与装备的快速发展,粗氦精制技术发展迅速,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介绍了粗氦精制技术的应用场景;综述了粗氦精制中催化脱氢、变压吸附、低温吸附等技术的原理和指标以及典型工艺流程;详细分析了典型粗氦精制工业化应用的技术路线、流程设置和产品指标;最后展望了未来粗氦精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氦精制 脱氢 变压吸附 低温吸附
下载PDF
液化残渣基CO_(2)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倩 王岸楠 +7 位作者 陈再明 孙峤昳 王保登 王永胜 孙楠楠 胡剑 李井峰 熊日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20-6630,共11页
以煤液化残渣(CLR)为原料制备CO_(2)吸附剂,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可有效提高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经济性和环保价值。本文采用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为碳源,通过预氧化、炭化活化等工艺,制备出了吸附性能较优的CO_(2)吸附剂。利用热重分析仪(TGA... 以煤液化残渣(CLR)为原料制备CO_(2)吸附剂,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可有效提高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经济性和环保价值。本文采用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为碳源,通过预氧化、炭化活化等工艺,制备出了吸附性能较优的CO_(2)吸附剂。利用热重分析仪(TGA)、低温氮吸附仪(BET)、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手段对吸附材料的微观形貌、孔径结构以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显示,低灰分液化残渣所制备的吸附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微孔结构,更有利于CO_(2)的吸附。以低灰分液化残渣为原料,在较优活化条件下(活化剂/原料质量比为1∶1、升温速率5℃/min、活化时间1h)制备的CO_(2)吸附剂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在40℃、15%(体积分数)CO_(2)模拟烟气条件下的CO_(2)吸附容量为4.47%(质量分数),在0℃、1bar(1bar=105Pa)条件下的CO_(2)吸附容量可高达27.70%(质量分数),低温吸附性能优异,吸附速率快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残渣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剂 低温吸附
下载PDF
低温吸附干燥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铁军 丁静 +1 位作者 马伟斌 杨晓西 《制冷》 2000年第4期7-11,共5页
本文建立了低温吸附干燥的数学模型 ,以冬菇为实验原料 ,对低温吸附干燥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 ,对设计新型的吸附干燥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低温吸附 干燥 模拟 数学模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变压吸附在粗氦纯化工艺中的流程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均方 张瑞春 何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5,共9页
目的针对需要生产液氦产品的粗氦纯化工艺,在调研国内外氦气纯化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中压低温冷凝+常温中压变压吸附进行氦纯化的工艺路线。方法采用HYSYS模拟的方法,对3种工艺的特点和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冷... 目的针对需要生产液氦产品的粗氦纯化工艺,在调研国内外氦气纯化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中压低温冷凝+常温中压变压吸附进行氦纯化的工艺路线。方法采用HYSYS模拟的方法,对3种工艺的特点和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冷凝温度、冷凝压力、变压吸附的主组分收率变化、原料气组成变化等关键参数对流程性能的影响。结果与传统粗氦纯化工艺相比,该组合工艺在提高氦收率的同时,装置能耗及液氮消耗明显降低,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流程连续、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能较好地适应生产液氦的工况。结论该工艺对国内天然气提氦装置建设的工艺选择及应用提供了指导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粗氦纯化 低温吸附 粗氦冷凝
下载PDF
用氯碱氢生产各种规格氢气产品工艺概述 被引量:2
7
作者 蔡体杰 刘炜炜 《低温与特气》 CAS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概述用氯碱工业副产的氢气,经脱氯、脱氧、干燥、变压吸附和低温吸附分离技术,生产工业氢、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并对该工艺技术进行评述。
关键词 氯碱氢 脱氯 脱氧 变压吸附 低温吸附
下载PDF
基于低温液氮吸附的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乐斌 马建 +2 位作者 吕卫星 骆学军 胡石林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35,共4页
在低温精馏实验中原料气的纯化必不可少。针对不同的气体纯化方法结合具体的工艺要求,建立了一套低温液氮吸附装置用于除去杂质气体。根据低温液氮吸附工艺过程,提出一种基于PLC的自动控制方法并建立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验装置。该控制系... 在低温精馏实验中原料气的纯化必不可少。针对不同的气体纯化方法结合具体的工艺要求,建立了一套低温液氮吸附装置用于除去杂质气体。根据低温液氮吸附工艺过程,提出一种基于PLC的自动控制方法并建立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验装置。该控制系统包括常规信号采集、多个PID控制、Modbus TCP通讯等,实现了数据处理、参数设定、数据显示与存储等功能。经过长期实验运行表明,低温液氮吸附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界面友好简单、便于维护,可移植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吸附 液氮 活性炭 再生
原文传递
活性炭吸附氦气式回热器的吸附特性研究
9
作者 席肖桐 杨彪 +2 位作者 陈六彪 周远 王俊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5-289,共5页
回热式低温制冷机在空间探测和地面实验中都有重要应用,但是在液氦温区工质氦气的体积比热容高于目前几乎所有的蓄冷材料,导致回热器效率低下。直接使用活性炭吸附一部分工质氦气作为蓄冷填料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基于4∼10 K温度区... 回热式低温制冷机在空间探测和地面实验中都有重要应用,但是在液氦温区工质氦气的体积比热容高于目前几乎所有的蓄冷材料,导致回热器效率低下。直接使用活性炭吸附一部分工质氦气作为蓄冷填料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基于4∼10 K温度区间内吸附量的实验数据,建立了低温动态吸附计算模型,分析了液氦温区动态吸附特性对回热器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低温、高压和较小的相位差有利于减小温度波动,提高回热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回热器 活性炭 低温吸附 回热式制冷机
原文传递
柴油机冷启动催化剂DCSC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学成 陆晓燕 +3 位作者 陈灿玉 刘一航 吴峰胜 陈勤学 《现代车用动力》 2020年第4期37-40,58,共5页
对于轻型车来说,柴油机排温相对较低且在欧六及更高排放法规中有冷启动循环要求,而目前欧VI标准的后处理系统中,尿素起喷温度一般不低于180℃,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的高效转化温度也高于200℃,造成了冷启动阶段的NOx排放超标。冷启动催化... 对于轻型车来说,柴油机排温相对较低且在欧六及更高排放法规中有冷启动循环要求,而目前欧VI标准的后处理系统中,尿素起喷温度一般不低于180℃,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的高效转化温度也高于200℃,造成了冷启动阶段的NOx排放超标。冷启动催化剂(DCSC,DOC Cold Start Catalyst)可在低温下吸附NOx,使得冷启动阶段的排放满足要求。目前DCSC技术处于研发阶段,通过试验对2种DCSC催化剂性能进行对比,为解决柴油机冷启动排放难题及低温循环NOx排放难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启动催化剂 NOx 低温吸附 NOx存储
下载PDF
苯乙烯生产中含氢尾气的回收和利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覃中华 《低温与特气》 CAS 2004年第5期21-22,共2页
采用变压吸附法提纯苯乙烯生产中含氢尾气制取工业氢、纯氢,采用低温吸附法制取高纯氢、超纯氢。结果表明含氢尾气的回收可以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苯乙烯生产中含氢尾气 变压吸附 低温吸附 氢气
下载PDF
氮气低温除氡技术与极低水平氡测量方法研究
12
作者 安广朋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81,共7页
高纯低本底氮气在低本底实验中有重要作用,对氮气的放射性氡本底纯化技术和低本底氡测量方法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利用低温物理吸附技术,对氮气中的氡进行纯化,同时建立了静电收集结合低温富集法的氡测量装置,能够测量氮气中10μBq/m^(3)... 高纯低本底氮气在低本底实验中有重要作用,对氮气的放射性氡本底纯化技术和低本底氡测量方法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利用低温物理吸附技术,对氮气中的氡进行纯化,同时建立了静电收集结合低温富集法的氡测量装置,能够测量氮气中10μBq/m^(3)的氡本底。利用氡测量装置测量了普通氮气中和纯化氮气中的氡,结果表明,纯化系统可以将氡本底为20 mBq/m^(3)的氮气降低至(25.2±5)μBq/m^(3),即可将氡本底降低到纯化前的0.125%。研究还发现,纯化能力与氮气中氡本底相关,在氮气中氡本底为几十mBq/m^(3)到几十μBq/m^(3)范围内,随着氡本底的下降,纯化能力也随之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氮气中氡的分压降低,吸附能力下降。另外,在极低本底下由系统本底及泄露引入的氡污染影响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吸附 活性炭 氡测量 静电收集 氡富集
原文传递
被动氮氧化合物吸附催化剂PNA性能研究
13
作者 任学成 陆晓燕 +2 位作者 芮庆西 陈灿玉 刘一航 《现代车用动力》 2019年第3期16-20,共5页
冷启动阶段的NOx排放控制成为目前柴油车尾气排放的一个重大挑战,传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已无法解决在低温阶段的NOx排放问题,一种被动氮氧化合物吸附(PNA)技术应运而生。主要研究了PNA在冷启动过程中对NOx的吸附量、PNA催化剂... 冷启动阶段的NOx排放控制成为目前柴油车尾气排放的一个重大挑战,传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已无法解决在低温阶段的NOx排放问题,一种被动氮氧化合物吸附(PNA)技术应运而生。主要研究了PNA在冷启动过程中对NOx的吸附量、PNA催化剂与常规氧化催化剂(DOC)的NO2生成能力对比、PNA催化剂的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NA新鲜态催化剂NO2生成能力低于常规DOC,PNA催化剂在冷启动阶段(低于200℃)未表现出NOx吸附存储能力,经过水热老化出现较大程度的NO2生成能力下降;经过硫老化后,基本失去NO2生成能力;脱硫后NOx存储能力未恢复到硫老化前水平且基本失去NOx存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氮氧化合物吸附 氮氧化合物 低温吸附 氨存储 冷启动排放
下载PDF
超高纯氢低温提纯工艺研究
14
作者 黄天亮 陈既东 +4 位作者 段罗斌 徐国稳 胡咸军 陈杰 熊联友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4期429-435,共7页
氢能是正在大力发展的重要清洁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氢气纯度有较高的要求。随着燃料电池和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基于大型氢液化装置在液氢制备和液氢加注过程中回收的纯度99%以上的氢气提纯需求,对于氢气纯度的要求更加苛刻,一般... 氢能是正在大力发展的重要清洁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氢气纯度有较高的要求。随着燃料电池和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基于大型氢液化装置在液氢制备和液氢加注过程中回收的纯度99%以上的氢气提纯需求,对于氢气纯度的要求更加苛刻,一般纯度需求为5N~6N级别,这对于氢气高效提纯工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低温吸附法、变压吸附法、钯合金扩散法(膜分离)以及金属吸氢法等4种氢提纯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研究了液氮温区大颗粒活性炭对氢气和氮气的吸附效果;同时采用低温吸附方法设计了99%以上纯度向超高纯氢气(6N)的提纯工艺,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低温吸附流程工艺进行了建模分析与优化,目的在于探索和开发适用于工业生产的大流量、高纯度、稳定可靠以及经济高效的超高纯氢提纯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吸附法 超高纯氢提纯 活性炭吸附实验 数值建模分析
下载PDF
低温吸附法生产高纯氢浅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覃中华 《低温与特气》 CAS 2005年第2期34-35,共2页
采用低温吸附法生产高纯氢,在国内已是很成熟的方法。但实际上仍然有许多问题影响着装置不能正常稳定地生产。该文就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低温吸附法 工艺 设备 高纯氢
下载PDF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研发
16
作者 戈燕红 郭隽虹 区梓峰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3年第12期241-246,共6页
设计研发了一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智能监测系统。通过超低温吸附的技术方案,实现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痕量检出,检出限低至0.003~0.048 ppb(V/V)。设计了可控真空绝热方案,防止冷凝结冰,增强系统稳定性,系统检测精密度分布范围为1.09%~4.... 设计研发了一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智能监测系统。通过超低温吸附的技术方案,实现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痕量检出,检出限低至0.003~0.048 ppb(V/V)。设计了可控真空绝热方案,防止冷凝结冰,增强系统稳定性,系统检测精密度分布范围为1.09%~4.64%。研发了智能数据分析平台,自动获取监测系统的底层数据,实现对VOCs数据的智能分析与臭氧的智慧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 超低温吸附 智能监测 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SiO_2气凝胶的动态力学性能
17
作者 李宇农 杜艾 +3 位作者 周斌 沈军 吴广明 张志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9-123,共5页
采用新型的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仪,针对切割和打磨加工成小块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试样,通过测定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弹性模量,还在低温(通过液氮冷却降温)、室温和高温等连续变化的温度范围内,通过测量其储能模量和损耗角正切值随温度变化... 采用新型的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仪,针对切割和打磨加工成小块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试样,通过测定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弹性模量,还在低温(通过液氮冷却降温)、室温和高温等连续变化的温度范围内,通过测量其储能模量和损耗角正切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确定了力学性能与制备方法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用实验证实了气凝胶低温吸附凝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弹性模量 动态力学温度谱 储能模量 损耗角正切 低温吸附凝聚
全文增补中
基于低温液氮实验的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特征及其对瓦斯突出影响 被引量:152
18
作者 降文萍 宋孝忠 钟玲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9-614,共6页
采集淮南煤田3个不同矿区13-1煤层、焦作矿区中马村煤矿二1煤层不同分层的不同煤体结构煤样进行低温液氮吸附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煤体结构构造煤的孔隙特征。由此将构造煤的低温液氮回线划分为H1、H2、H3三类,构造煤的孔隙划分为4类:两... 采集淮南煤田3个不同矿区13-1煤层、焦作矿区中马村煤矿二1煤层不同分层的不同煤体结构煤样进行低温液氮吸附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煤体结构构造煤的孔隙特征。由此将构造煤的低温液氮回线划分为H1、H2、H3三类,构造煤的孔隙划分为4类:两端开口的孔,一端开口的孔,墨水瓶形孔和狭缝形孔。碎裂煤中主要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孔和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孔;碎粒煤和糜棱煤则主要包含狭缝形平板孔、墨水瓶形孔和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孔。研究表明:构造煤对气体的吸附一般发生在孔径3.3 nm左右的孔隙;随煤体破坏强度增大,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分形维数均在增大。综合孔隙特征研究结果,对糜棱煤、碎粒煤煤层分布发育地区容易引发瓦斯突出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氮吸附 煤体结构 孔隙特征 瓦斯突出
下载PDF
基于低温氮吸附法和压汞法的煤样孔隙研究 被引量:80
19
作者 戚灵灵 王兆丰 +1 位作者 杨宏民 陈向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6-39,87,共5页
为了研究无烟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压汞法和低温氮吸附法对寺河矿煤样进行孔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煤样的低温氮吸附等温线接近Ⅰ型,煤中的微孔尤其是小于2 nm的孔构成煤层瓦斯的吸附空间;压汞曲线没有滞后环,多分布圆柱形孔和Ⅴ形孔,... 为了研究无烟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压汞法和低温氮吸附法对寺河矿煤样进行孔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煤样的低温氮吸附等温线接近Ⅰ型,煤中的微孔尤其是小于2 nm的孔构成煤层瓦斯的吸附空间;压汞曲线没有滞后环,多分布圆柱形孔和Ⅴ形孔,大孔、可见孔和裂隙比较发育,构成煤的渗透容积,有利于瓦斯流动,从而有利于瓦斯抽采。低温氮吸附法测试煤的比表面积比较优越,而压汞法测试煤的孔体积分布比较准确,因此将2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无烟煤的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低温氮吸附 压汞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基于低温氮吸附实验的页岩储层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45
20
作者 赵迪斐 郭英海 +3 位作者 解徳录 苏驰 杨玉娟 于一帆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08,11-12,共9页
为研究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重庆南川三泉剖面泉浅1井、綦江观音桥剖面、涪陵B井和石柱打风坳剖面等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样品为例,通过低温氮吸附实验数据建立FHH分形模型,讨论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TOC质量分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为研究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重庆南川三泉剖面泉浅1井、綦江观音桥剖面、涪陵B井和石柱打风坳剖面等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样品为例,通过低温氮吸附实验数据建立FHH分形模型,讨论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TOC质量分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样品孔隙以微孔为主,孔径分布集中在40nm以下,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介于2.760~2.850之间,相关因数大多超过0.99,反映复杂的孔隙结构与较强的非均质性;部分样品显示明显的双重分形特征,以甲烷分子自由程为界可将纳米孔分为渗透孔隙和吸附孔隙,吸附孔隙阶段分形维数变化范围在2.881~2.917之间,渗透孔隙阶段分形维数变化范围在2.791~2.823之间;孔隙体积和平均孔径与分形维数具有负相关性,BET比表面积与分形维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平均孔径越小、孔隙体积越小、BET比表面积越大,分形维数越接近于3;TOC质量分数也与分形维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是分形维数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分形维数可以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程度,为储层评价和页岩气在纳米孔隙中的赋存和运移机理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孔隙 分形维数 氮气吸附法 FHH分形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