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矿化度水/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建国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9-612,637,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低渗砂岩油藏水驱后的采收率,结合低矿化度水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的特点,提出了低矿化度水/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并通过室内实验对不同矿化度水以及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矿化度水(3 000... 为进一步提高低渗砂岩油藏水驱后的采收率,结合低矿化度水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的特点,提出了低矿化度水/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并通过室内实验对不同矿化度水以及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矿化度水(3 000 mg/L)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5%的TBS-3表面活性剂溶液仍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范围,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矿化度越低,原油/溶液以及岩石/溶液之间的Zeta电位值越小,pH值越高;随着表面活性剂溶液矿化度的逐渐降低,表面活性剂TBS-3在岩心中的吸附损失率增大,岩心入口端面的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强。岩心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低矿化度水/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时的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50.3%,明显高于高矿化度水/表面活性剂的40.6%。这说明低矿化度水驱与表面活性剂驱相结合,能够发挥出更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 表面活性剂驱 低渗砂岩油藏 交替注入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新型低矿化度活性水驱提高低渗砂岩油藏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建信 徐斌 +2 位作者 成田田 赵英 李润泽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9-793,共5页
低矿化度水驱作为一种经济可行、安全环保和驱油效果显著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进一步提高低渗砂岩油藏的水驱效果,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优选实验,提出了一种新型低矿化度活性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并在室内开展了岩... 低矿化度水驱作为一种经济可行、安全环保和驱油效果显著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进一步提高低渗砂岩油藏的水驱效果,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优选实验,提出了一种新型低矿化度活性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并在室内开展了岩心流动和驱油效果评价实验。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矿化度水(2500 mg/L)环境下,表面活性剂FHS-101仍能表现出良好的界面活性,且活性水矿化度越低,其浸泡后的岩心薄片表面接触角越小,亲水性越强,天然岩心的渗透率损害率就越大,驱替产出液的pH值和总矿化度就越高。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高矿化度水驱采收率为29%左右,而低矿化度水驱采收率则可以达到34%左右;高矿化度水驱后转高矿化度活性水驱的最终采收率为36.8%,而低矿化度水驱后转低矿化度活性水驱的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53.9%。这说明表面活性剂在低矿化度环境中的驱油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低渗砂岩油藏水驱后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 表面活性剂 复合驱 低渗砂岩储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注入时机对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蒲万芬 杨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0-174,共5页
近年来,针对低矿化度水为注入液的研究结果表明,低矿化度水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采收率的作用。相比于低矿化度水驱,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驱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然而,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注入时机对驱油的影响缺乏相关研究。选... 近年来,针对低矿化度水为注入液的研究结果表明,低矿化度水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采收率的作用。相比于低矿化度水驱,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驱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然而,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注入时机对驱油的影响缺乏相关研究。选择一种能在低盐度环境下获得油水超低界面张力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KPS,在不同转注时机下进行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时机对采收率、含水率、注入压力及降压率都有较大影响。注入时机越早,最终采收率越高,当高矿化度水驱至含水率分别为60.5%、81.5%、98.1%后转注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采收率增值为38.9%、25.3%、15.7%,最终采收率为74.3%、67.8%、65.1%;注入时机越早降压率越低,降压率最大差值为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 采收率 含水率 注入压力 降压率
下载PDF
低矿化度水及十六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驱油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栗原君 夏楠 李艳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7-49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以低矿化度下的地层水和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HHSB)溶液为对象,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了它们在低渗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征及驱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低矿化度下地层水及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岩... 为进一步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以低矿化度下的地层水和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HHSB)溶液为对象,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了它们在低渗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征及驱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低矿化度下地层水及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岩石表面作用更强、流动阻力更小。低矿化度(4700 mg/L)地层水、高矿化度(47000 mg/L)地层水与岩心润湿接触角分别为83°和84.5°;低矿化度下质量分数0.3%的十六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HHSB)溶液在岩石表面吸附损失量为23.33%,而高矿化度下HHSB溶液在岩石表面吸附损失量仅为16.73%;经岩石表面吸附后,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界面张力为0.0045 m N/m,而高矿化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界面张力为0.008 m N/m。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高矿化度水驱、低矿化度水驱的采收率分别为32.5%和33.8%;高矿化度水驱(采收率32.5%)后转低矿化度水驱、高矿化度水驱后转高矿化度表面活性剂驱、高矿化度水驱后转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驱分别可提高采收率1.3%、6.2%和8.2%,总的采收率分别为33.8%、38.7%和40.7%;低矿化度水驱(采收率33.8%)后转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驱可提高采收率7.3%,总采收率为41.1%。低矿化度水驱加后续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驱的组合方式可使采收率达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地层水 低矿化度地层水 表面活性剂驱 表面作用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低矿化度水与表面活性剂混注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
5
作者 ROLDÁN-CARRILLO Teresa GLADYS-CASTORENA Cortés +3 位作者 SALAZARCASTILLO Rodrigo Orlando HERNÁNDEZ-ESCOBEDO Luis OLGUÍNLORA Patricia GACHUZ-MURO Herón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8-1288,共11页
针对低矿化度水与表面活性剂混注工艺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不清的问题,采用墨西哥东南部砂岩油藏储集层岩心和稠油样品,开展了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未加入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的低矿化度水岩心驱替实验,并结合层析分析方法,研究驱替过程中岩心内... 针对低矿化度水与表面活性剂混注工艺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不清的问题,采用墨西哥东南部砂岩油藏储集层岩心和稠油样品,开展了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未加入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的低矿化度水岩心驱替实验,并结合层析分析方法,研究驱替过程中岩心内部的变化。结果显示,低矿化度水和表面活性剂混注工艺能够提高采收率,实验中低矿化度水驱与混注工艺提高岩心采收率11.4个百分点。低矿化度水驱使得岩心中产生多种现象,例如润湿性改变、pH值变化、离子交换、矿物溶解、微粒运移和原油组分变化等。在表面活性剂驱替过程中,界面张力降低和润湿性改变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以往研究认为低矿化度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需要储集层中存在高岭石或原油为高酸值原油,但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点并非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驱 表面活性剂驱 混注工艺 提高采收率 层析分析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协同低盐度水驱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婷 谢安 +1 位作者 倪振 刘永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为探究表面活性剂协同低盐度水驱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机理,以新疆油田某致密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注入速度、溶剂配比等条件下,低盐度水驱、表面活性剂驱及二者协同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 为探究表面活性剂协同低盐度水驱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机理,以新疆油田某致密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注入速度、溶剂配比等条件下,低盐度水驱、表面活性剂驱及二者协同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协同低盐度水驱能有效发挥协同优势,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注入速度过低时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改造孔喉界面,但水驱能量不足,注入速度过高时易诱发油水界面锥进,且表面活性剂改造孔喉界面效果有限,导致驱油效率随注入速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注入速度为0.3 mL/min条件下,低盐度水(NaCl质量分数为0.1%)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4%)按7∶3质量配比,驱油效率最高,可达89.79%,相较于单流体驱至少提高了29.83%。现场应用表明:致密油藏单井产量严重衰减后,利用表面活性剂协同低盐度水驱,能有效提高采收率,月产量提升约47%。研究成果可为同类致密油藏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度水 表面活性剂 致密油藏 提高采收率 协同作用
下载PDF
Low salinity water-Surfactant-CO_(2) EOR 被引量:4
7
作者 Tadesse Weldu Teklu Waleed Alameri +2 位作者 Hossein Kazemi Ramona MGraves Ali MAlSumaiti 《Petroleum》 2017年第3期309-320,共12页
Coreflood,interfacial tension(IFT),contact angle,and phase behavior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viability of a hybrid of low-salinity water,surfactant,and CO_(2) flood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proc... Coreflood,interfacial tension(IFT),contact angle,and phase behavior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viability of a hybrid of low-salinity water,surfactant,and CO_(2) flood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process.Low-permeability carbonate reservoir cores were aged for eight weeks at reservoi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Coreflood and contact angle between oil droplets and core surfac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Additional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on sandstone and shale cores were also performed.The coreflood sequences were seawater flood,followed by low-salinity water flood,followed by surfactant floods until residual oil saturations to each flooding sequences and finally CO_(2) injection.Coreflood in low-permeability carbonate cores show that the hybrid EOR process produces incremental oil up to twenty-five percent beyond seawater flooding.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on carbonate,sandstone and shale cores indicate that wettability alteration and IFT decrease are the main oil-mobilizing mechanisms in the hybrid EOR process.The hybrid EOR process mobilizes part of the residual oil because:(i)low-salinity brine improves wettability towards hydrophilic condition favorable for surfactant flooding;(ii)surfactant in lowsalinity water solubilizes some of the remaining oil as Winsor type IImicroemulsion and lowers IFT between oil and water;and(iii)CO_(2) will follow surfactant to mobilize more of the remaining oil in the wettability-improved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salinity water EOR surfactant EOR CO_(2)EOR Hybrid LS-surfactant EOR Hybrid LS-gas/CO_(2)EOR Hybrid LS-surfactant-gas/CO_(2)EOR Wettability alteration Interfacial tension(IF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