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管径水平管油气两相流压降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自龙 廖锐全 +2 位作者 雷宇 伍振华 赵亚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137-143,共7页
为得到准确的不同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的压降预测模型,用5号白油和空气在内径为40、60、75 mm,长11.5 m的测试管内进行了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实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和环状流压降模型。结果表明:相同气、... 为得到准确的不同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的压降预测模型,用5号白油和空气在内径为40、60、75 mm,长11.5 m的测试管内进行了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实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和环状流压降模型。结果表明:相同气、液量条件下,压降随着管径的增加而减小,且管径对压降的影响较大。结合实验中观察到的流型,分别建立了水平管层流和环状流的压降计算方法,其中层流压降模型中的液相折算系数和环状流压降模型中的气液界面摩擦系数均考虑了管径的影响,新方法对不同管径条件下实验压降预测准确,整体平均绝对误差为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管径 气液两相流 低持液率 水平管
下载PDF
低液量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压力梯度和持液率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肖荣鸽 王永红 +1 位作者 魏炳乾 陈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9-474,共6页
低液量气液两相分层流是长距离凝析天然气管线中一种常见流型,文章在大型多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气液两相分层流实验,以动量平衡方程为流动机理分析基础,根据低液量气液两相流动特征,选取双圆环作为界面几何模型;优选气液相间摩擦系数,... 低液量气液两相分层流是长距离凝析天然气管线中一种常见流型,文章在大型多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气液两相分层流实验,以动量平衡方程为流动机理分析基础,根据低液量气液两相流动特征,选取双圆环作为界面几何模型;优选气液相间摩擦系数,使低液量气液两相分层流压力梯度计算关系式闭合,计算了低液量分层流的压力梯度和持液率,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整个实验数据范围内,双圆环界面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低液量条件下气液两相分层流的压力梯度和持液率,因此建议在低液量的气液两相分层流中推荐采用双圆环界面模型预测压力梯度和持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量 气液两相流 分层流 压力梯度 持液率 相间摩擦系数
下载PDF
低含液输气管道内积液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花靖 蒋秀 +3 位作者 于超 傅建斌 靳彦欣 逄铭玉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1年第2期10-16,共7页
管道的湿气输送过程是典型的低持液率气液两相流工况。从湿气输送过程积液形成的机理出发,分析了流体性质、输送条件、管道结构3类参数对积液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管道倾角、管径、气液比是积液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回顾了理论模型... 管道的湿气输送过程是典型的低持液率气液两相流工况。从湿气输送过程积液形成的机理出发,分析了流体性质、输送条件、管道结构3类参数对积液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管道倾角、管径、气液比是积液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回顾了理论模型的发展历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的精确性,阐述了各稳态和瞬态模拟软件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介绍了超声波等无损检测技术在流型识别和积液高度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而分析了3种方法各自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多起伏大倾角粗管径室内实验工况、高精度可视化多相流模拟器以及高精度易操作非介入式检测技术开展,为集输管线的积液消除和管线长周期安全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液 输气管道 积液特性 室内实验 软件模拟 检测技术
下载PDF
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志均 何顺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针对低气液比的气井携液情况,以Hagedorn和Brown井筒压力计算方法为基础,定义了理论和实际持液率,建立确定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的原则和计算公式。对携液临界流量影响因素的讨论及井底压力的分析表明:为了保持正常携液,不仅需要一定的... 针对低气液比的气井携液情况,以Hagedorn和Brown井筒压力计算方法为基础,定义了理论和实际持液率,建立确定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的原则和计算公式。对携液临界流量影响因素的讨论及井底压力的分析表明:为了保持正常携液,不仅需要一定的产气量,而且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气层压力。现场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气井实际生产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液比 持液率 携液 临界携液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