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4·8”山东远距离台风暴雨成因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春虎 赵宇 +1 位作者 龚佃利 王咏青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3-511,共9页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对由台风"艾利"和西风带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暴雨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利"台风外围的急流带在华东沿海到山东南部...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对由台风"艾利"和西风带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暴雨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利"台风外围的急流带在华东沿海到山东南部地区产生深厚的湿层和强水汽辐合,从而导致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干冷空气从高层入侵使降水区对流不稳定增强,并使不饱和湿空气达到饱和,对降水具有增幅作用;低层正涡度和辐合作用的加强,导致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暴雨中心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远距离暴雨 低空急流 水汽辐合 干侵入
下载PDF
济南7.18大暴雨中尺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徐珺 毕宝贵 谌芸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8-1229,共12页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分辨率0.5°×0.5°、间隔6 h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分析场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数值模拟结果,对2007年7月18日济南大暴雨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分辨率0.5°×0.5°、间隔6 h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分析场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数值模拟结果,对2007年7月18日济南大暴雨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自内蒙古南下的低层冷空气和中层干空气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中尺度对流系统生成、发展于低涡西南侧的辐合线上,低涡入海过程中移速减慢使辐合线经过济南速度减慢,导致济南持续3 h的短时强降水;生成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前30 km左右的对流系统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合并使降水增幅,最终导致极端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低空急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 数值模拟 辐合线 阵风锋
下载PDF
海温异常对台风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吴国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22-332,共11页
本文利用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GFDL)的低分辨气候模式进行数值试验,以研究海温异常对台风形成的影响.试验采用恒定8月气候条件和海表温度(SST).海温异常(SSTA)被置于北太平洋不同区域.结果表明,台风生成频率在暖SSTA区明显增加.这是由于... 本文利用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GFDL)的低分辨气候模式进行数值试验,以研究海温异常对台风形成的影响.试验采用恒定8月气候条件和海表温度(SST).海温异常(SSTA)被置于北太平洋不同区域.结果表明,台风生成频率在暖SSTA区明显增加.这是由于暖SSTA区低层辐合的增强一方面使低空气旋式环流和高空反气旋式环流加大,另一方面导致低层水汽向该区辐合,使潜热释放加强,对流加剧所致.此一机制被用于解释台风频率和ENSO事件的相关.在冷ENSO年份,西北和西南太平洋台风增多不仅是由于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冷,还与西太平洋SST异常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异常 台风 形成
下载PDF
“18·8”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蔡景就 伍志方 +3 位作者 陈晓庆 兰宇 郭姿佑 郭春迓 《暴雨灾害》 2019年第6期576-586,共11页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地面观测和广东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8月27日-9月1日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南亚高压稳定少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异常双脊形态、强盛的西南季...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地面观测和广东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8月27日-9月1日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南亚高压稳定少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异常双脊形态、强盛的西南季风低空急流北抬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季风低压显著发生发展并缓慢偏西移,促使本次广东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的发生。(2)季风低压的生命史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波动加强阶段与减弱消亡阶段。季风低压强度演变与暴雨落区范围大小的逐日分布是同步,但与日最大降水量逐日演变不完全同步。在低压由强转弱并加速远离阶段(8月30日),处于季风低压外围倒槽区的粤东地区却发生了破纪录的极端暴雨。(3)粤东极端暴雨发生在边界层动力辐合及水汽辐合最强、对流层中低层的层结最不稳定阶段,中层南海高压与季风低压的相互作用为暴雨增幅提供了有利条件。来自海洋的偏南暖湿气流北推与前期MCS冷池出流相互作用导致粤东沿海地面辐合线的形成,辐合线西段受莲花山脉地形阻挡和抬升作用长时间停滞维持,致使极端强降水回波的触发和维持。(4)雷达回波演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块状弱回波西移阶段、带状回波叠加强短雨带东北移阶段和回波减弱东南移阶段。强降水回波呈典型的低质心暖云对流降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低压 持续性特大暴雨 低空急流 地面辐合线 强短雨带
下载PDF
河南“21·7”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低空急流和低涡的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孔期 符娇兰 +2 位作者 谌芸 张芳 胡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12-1524,共13页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区域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1年7月19—20日河南省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低空急流以及中尺度低涡的发展演变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弱天气尺度系统强迫的...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区域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1年7月19—20日河南省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低空急流以及中尺度低涡的发展演变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弱天气尺度系统强迫的背景下,中尺度低空急流以及中尺度低涡是其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发展与降水的发生和增强同步,而中尺度低涡出现在低空急流建立后约10 h,随着低涡发展增强,低空急流强烈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增强西伸与河套弱低压东移造成的地转风加大是低空急流形成的重要原因;偏北变压风的贡献主要是对风向的改变,使得低空急流以偏东急流为主;低空急流引起的对流层低层水平辐合及扭转是对流层中低层低涡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流层中层垂直上升运动造成的涡度垂直平流是对流层中层涡度增强的主要原因。降雨引起的对流层中层凝结潜热加热是低涡发展增强的又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中尺度低涡 地转风 变压风 低层辐合 凝结潜热加热
下载PDF
物理量场配置对豫中地区暴雨落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广周 靖春悦 +2 位作者 王红燕 吴璐 雷哲 《暴雨灾害》 2008年第3期225-230,252,共7页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4—6日发生在河南中部的一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分析了物理量场配置对豫中地区暴雨落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的西太...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4—6日发生在河南中部的一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分析了物理量场配置对豫中地区暴雨落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流层中层低槽和低空切变线是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暴雨区位于急流出口区北侧,南风分量对降水强度的影响较大;深厚的中低层气旋性辐合、高层反气旋辐散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快速释放;强降水落区与深厚的上升运动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水汽辐合 不稳定层结 上升运动
下载PDF
北京城区热动力条件对雷暴下山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靖 程光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2014年6月15-17日,在弱天气尺度环流系统影响下,多个γ中尺度雷暴单体经过门头沟、延庆和怀柔进入北京城区,其中一部分雷暴单体下山后强度维持不变或增强,并造成了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但另一部分却减弱消亡。雷暴下山后强度变化的不同... 2014年6月15-17日,在弱天气尺度环流系统影响下,多个γ中尺度雷暴单体经过门头沟、延庆和怀柔进入北京城区,其中一部分雷暴单体下山后强度维持不变或增强,并造成了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但另一部分却减弱消亡。雷暴下山后强度变化的不同为预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本文利用北京地面自动站、探空、风廓线和雷达数据,着重对城区上空热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多个先后下山的雷暴,最先下山的雷暴会消耗城区的热动力能量,并产生中尺度的冷池和下沉气流,进而对之后经过城区的下山雷暴的强度变化产生间接影响;雷暴自身强弱是其下山后强度可否增强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特别是有些雷暴在下山前或下山过程中强度有所增强,也有利于雷暴的顺利下山和之后的强度维持或增强。因此,追踪城区热动力条件和雷暴下山前强度的变化,是成功预报雷暴下山后强度变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山雷暴 阵风锋 低层辐合 雷暴分裂 冷池
下载PDF
京津冀一次暖区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晓亮 杨敏 +2 位作者 段宇辉 朱刚 孙云 《暴雨灾害》 2021年第5期455-465,共11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以及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与北京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反演资料,对2020年8月12日京津冀地区一次区域性暖...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以及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与北京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反演资料,对2020年8月12日京津冀地区一次区域性暖区大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环流背景、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500 hPa以下暖气团中,主要影响系统为850 hPa低空急流和暖式切变线。强降水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主要分两个阶段,分别对应河北南部和京津冀北部两个暴雨区,其形成原因不同。第一阶段强降水由一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发生发展造成,降雨前局地水汽和能量充足,地面辐合线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线状强回波,对应地面气旋性环流为螺旋状回波,其上的对流单体不断发生发展造成强降水。第二阶段强降水由多个β中尺度云团产生,北上加强的偏南风低空急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边界层低空急流及中尺度低涡系统是第二阶段大暴雨的重要影响系统,雄安新区单站125.9 mm极端小时强降水是由“逗点状”回波尾部暖云降水叠加“列车效应”共同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低空急流 地面辐合线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干侵入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伏村 邵亮 +2 位作者 郭良才 付有智 张悦5 《干旱气象》 2008年第2期30-35,共6页
使用NCEP(1°×1°)每天4次的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4月9~10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有明显的干侵入特征,对流层中高层高位势涡度,干空气在西北气流引导下... 使用NCEP(1°×1°)每天4次的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4月9~10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有明显的干侵入特征,对流层中高层高位势涡度,干空气在西北气流引导下,沿等熵面入侵到边界层;干侵入使对流层低层产生高位涡扰动、锋面气旋环流加强、低空急流形成、边界层辐合增强,从而引发了这次强沙尘暴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干侵入 位势涡度 低空急流 辐合
下载PDF
郑州市两次不同背景下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清芝 乔春贵 +1 位作者 谷秀杰 林丽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3期11-17,共7页
利用NCEP资料,根据降水实况分布及各物理量分层平面分布,每隔6 h对特大暴雨中心区所在经、纬向带各物理量场作经、纬向垂直剖面图,结合高空观测图对郑州市两次特大暴雨发生的大环流形势场、触发特大暴雨发生的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 利用NCEP资料,根据降水实况分布及各物理量分层平面分布,每隔6 h对特大暴雨中心区所在经、纬向带各物理量场作经、纬向垂直剖面图,结合高空观测图对郑州市两次特大暴雨发生的大环流形势场、触发特大暴雨发生的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连续性特大暴雨区出现在低空急流轴的前方,一方面是由于低空急流前方水平辐合较强,另一方面低空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使大气不稳定度加强;局地短时性特大暴雨过程主要是冷空气侵入使冷暖湿空气团在郑州上空交汇,其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所致。2)辐合线对暖湿空气的抬升运动起到动力加强作用,是触发中尺度雨团的根源,也是特大暴雨产生的根源。3)连续性暴雨发生、发展时,高空的反气旋起主导作用;局地短时性暴雨发生时,中低空的气旋辐合起主导作用。4)短时性特大暴雨天气,前期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连续性暴雨天气刚发生时,其前期存在较强的不稳定层结,在暴雨连续发生过程中不一定有强不稳定层结。5)连续性暴雨需要较强的水汽输送带,局地短时性暴雨不要求有明显的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特大暴雨 短时性特大暴雨 低空急流 辐合线 冷空气 温度露点差 高层反气旋 低层气旋 位势稳定度
下载PDF
引起陕北暴雨的西北涡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伊蓉 李晓利 +1 位作者 刘慧敏 侯柯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6-654,共9页
利用2010-2019年地面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陕北地区西北涡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陕北暴雨有1/3以上是由西北涡引起,基本都发生在7-8月;西北涡多于青海西部生成,一般东移3... 利用2010-2019年地面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陕北地区西北涡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陕北暴雨有1/3以上是由西北涡引起,基本都发生在7-8月;西北涡多于青海西部生成,一般东移36~48 h后可造成陕北地区暴雨天气;陕北西北涡暴雨是在高空急流、高空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700 hPa西北涡以及低层偏南偏东气流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对西北涡的结构研究表明,一方面700 hPa正涡度中心东南侧由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共同作用造成显著上升运动,这一区域正好对应暴雨落区;另一方面陕北处于高能高湿区中,并有偏南和偏东两条水汽通道将充沛的水汽输送至陕北并在此辐合上升,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能量和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涡 暴雨 高层辐散 低层辐合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南北半球台风形成的物理场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耀荣 李曾中 孙除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8,共8页
以南半球7619热带风暴和北半球8111号台风为例,对台风生成前后台风生成区附近的低空大尺度纬向流场的变化及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对台风生成区大气层结的温湿场分布、大气低层涡度场的逐日变化和对流层上下层的风垂直... 以南半球7619热带风暴和北半球8111号台风为例,对台风生成前后台风生成区附近的低空大尺度纬向流场的变化及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对台风生成区大气层结的温湿场分布、大气低层涡度场的逐日变化和对流层上下层的风垂直切变场逐日变化进行计算。同时进行南北半球台风对比分析,找出了南北半球台风生消时段大尺度环流和台风生成区大气物理场的共同特征和相同的天气变化机制,分析表明台风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低层大尺度流场对台风生成区辐合的加强,致使水平切变急剧增大的结果。由此提出一个生消诊断公式,讨论了用天气学方法定量预报台风生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半球 台风生消 低层辐合
下载PDF
2009年秋末山西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淑欣 田欣辉 +2 位作者 亢晋芳 郝建萍 朱保平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5-301,共7页
利用高空、地面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9年11月9—12日山西出现的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场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强盛的西南气流和低层东北气流以及地面回流为暴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流场配置,500 hPa阶梯槽和700 hPa... 利用高空、地面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9年11月9—12日山西出现的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场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强盛的西南气流和低层东北气流以及地面回流为暴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流场配置,500 hPa阶梯槽和700 hPa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持续及水汽的辐合为这次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值小于等于-50℃的低值区与强降雪落区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低空急流 水汽辐合 云顶亮温
下载PDF
2022年桂林“龙舟水”降水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向红 张雅昕 +2 位作者 周希源 欧阳荣谦 阳薇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1期26-32,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欧洲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桂林“龙舟水”的降水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林“龙舟水”降水由三次连续性暴雨、局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过程组成,雨量中心主要在铁路沿线湘桂走廊一带,累计雨量具有极端性,三次...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欧洲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桂林“龙舟水”的降水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林“龙舟水”降水由三次连续性暴雨、局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过程组成,雨量中心主要在铁路沿线湘桂走廊一带,累计雨量具有极端性,三次暴雨过程具有相同的低层水汽输送特征,异常强盛的西南季风带来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到桂林,影响系统有中层低涡稳定控制、高空槽的东移,低层有低空急流、静止锋等。暴雨触发与低空急流加强、切变线、低涡系统的控制,以及副热带高压加强有关,湘桂走廊地形强迫也是暴雨的成因。低空急流的加强与高空槽、低涡迫近导致气压梯度加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水” 暴雨 低空急流 辐合线
下载PDF
利用天气雷达平均散度产品分析短时强降水大气低层辐合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涛 牛奔 +1 位作者 许冠宇 管振宇 《暴雨灾害》 2018年第4期319-329,共11页
使用湖北新一代天气雷达平均散度反演产品,结合高空、地面和雷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过程中大气低层辐合的演变特征,检验低层辐合的预警指示意义,并解释其天气意义。结果表明:低层辐合演变一般具有单波谷或双波谷特征... 使用湖北新一代天气雷达平均散度反演产品,结合高空、地面和雷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过程中大气低层辐合的演变特征,检验低层辐合的预警指示意义,并解释其天气意义。结果表明:低层辐合演变一般具有单波谷或双波谷特征,且中尺度特征明显。在强降水前期低层散度为辐合或由辐散转为辐合,强降水集中期低层辐合发展至最强,之后逐渐减弱,强降水后期低层转为辐散。低层辐合且明显增强可能具有预警指示意义。雷暴冷出流和低空急流加强对低层辐合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平均散度 短时强降水 低层辐合
下载PDF
甘南州2011年7月2—5日持续性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宁和平 韩莹 +1 位作者 王建兵 刘洪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3期218-223,共6页
通过对2011年7月2日—5日甘南州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的诊断分析,指出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与500 hPa上的切变线以及700hPa强辐合区的位置密切相关。低层的强烈辐合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通过对物理量场的分析,... 通过对2011年7月2日—5日甘南州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的诊断分析,指出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与500 hPa上的切变线以及700hPa强辐合区的位置密切相关。低层的强烈辐合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通过对物理量场的分析,发现这次持续暴雨过程中在中低层有明显的湿层及水汽的辐合,从而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在副高外围西南气流中的持续上升运动,源源不断地将水汽和能量向东输送到降水区,是形成这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副高 低空急流 辐合
下载PDF
0601台风“珍珠”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玉洁 杨群娜 +2 位作者 陈玉玮 唐历 黄巧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87-292,共6页
为了研究台风暴雨过程对局地的影响,利用WRF模式,对0601号强台风"珍珠"引发广东潮州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的结果进行Q矢量诊断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强台风"珍珠"活动期间,低层辐合对潮州的暴雨降水有... 为了研究台风暴雨过程对局地的影响,利用WRF模式,对0601号强台风"珍珠"引发广东潮州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的结果进行Q矢量诊断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强台风"珍珠"活动期间,低层辐合对潮州的暴雨降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配合低层充沛的水汽输送触发了强降水的产生。对WRF模式的输出结果,利用Q矢量进行诊断,发现沿着降水区域移动方向,始终有Q矢量辐合区配合。同时,Q矢量散度的大值区对应降水大值的分布。Q矢量散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可以用来判断锋生与锋消,对台风的衰减与消亡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低层辐合 Q矢量散度 诊断分析
下载PDF
2009年7月桂林市2次大暴雨过程分析与预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艳兰 熊英明 +1 位作者 陈忠行 唐桥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6920-16925,共6页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回波资料对桂林市2009年7月2~4日与25~28日2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及物理机制、雷达回波概念模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变是2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风低空急流的强弱与暴雨量...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回波资料对桂林市2009年7月2~4日与25~28日2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及物理机制、雷达回波概念模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变是2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风低空急流的强弱与暴雨量级有着直接关系,两者配置形成的辐合上升运动是这2次大暴雨的动力机制,辐合及上升运动越强,对应的降水强度越大;絮状强降水回波稳定维持在桂林上空与其内部风场结构上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辐合有关,圆形絮状回波比长带状回波更稳定,更有利于大暴雨的形成。另外,经预报实践证明利用多种数值预报产品与桂林预报工具与指标,可对大暴雨过程的落区及量级进行较准确的预报,为灾害性大暴雨天气提供有效的预报与决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低空急流 辐合上升 回波概念模型
下载PDF
“09.11”山西罕见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淑欣 郝建萍 亢晋方 《山西气象》 2010年第1期4-9,共6页
2009年11月9日-12日,山西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大暴雪天气过程,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雪量在10mm~66mm之间,其中有86个县市出现历史同期最大值,39个县超过历史极值.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和卫星云图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综合... 2009年11月9日-12日,山西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大暴雪天气过程,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雪量在10mm~66mm之间,其中有86个县市出现历史同期最大值,39个县超过历史极值.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和卫星云图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强盛的西南气流和低层东北气流以及地面回流为暴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流场配置,500hPa同位相槽和700hPa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持续及水汽的辐合为这次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最低区与强降雪落区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低空急流 水汽辐合 云顶亮温
下载PDF
黔东南一次区域性强降水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滕林 李小兰 陈军 《贵州气象》 2016年第4期34-39,共6页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等对2015年6月7—8日发生在黔东南州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的环流背景为副高西伸北抬,内蒙冷涡发展强盛,高原低值系统...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等对2015年6月7—8日发生在黔东南州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的环流背景为副高西伸北抬,内蒙冷涡发展强盛,高原低值系统活跃,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700 h Pa与850 h Pa上西南急流加强并维持,低层风速风向辐合,为暴雨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在降水发生前期,CAPE较大,不稳定能量明显积蓄,降水产生及雨势减弱停止时,CAPE迅速释放,强降水落区位于地面辐合线与850 h Pa切变线之间;雷达资料显示对流回波长时间维持并发展,"列车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地面辐合线 CAPE 列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