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4篇文章
< 1 2 2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低渗透油气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30
1
作者 胡文瑞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8期29-37,共9页
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实现了低渗透油气藏的规模有效开发,低渗透油气产量持续上升,其在产量构成中所占... 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实现了低渗透油气藏的规模有效开发,低渗透油气产量持续上升,其在产量构成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无论从近几年新增探明储量还是从剩余油气资源量看,低渗透油气都是今后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低渗透油气是中国未来油气工业的勘探开发主流,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油气 勘探开发 主流 现状未来 技术
下载PDF
低透气性煤层群高瓦斯采煤工作面强化抽采卸压瓦斯机理及试验 被引量:124
2
作者 卢平 袁亮 +6 位作者 程桦 薛俊华 刘泽功 童云飞 王永 蔡如法 邓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0-585,共6页
针对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首采卸压层瓦斯涌出量大、瓦斯治理困难的现实条件,在模型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出煤层群首采关键卸压层开采后采动影响区内顶、底板岩层裂隙的动态演化规律和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发现采空区侧存在"... 针对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首采卸压层瓦斯涌出量大、瓦斯治理困难的现实条件,在模型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出煤层群首采关键卸压层开采后采动影响区内顶、底板岩层裂隙的动态演化规律和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发现采空区侧存在"竖向裂隙发育区",弯曲下沉带和底板膨胀变形带内煤体发生膨胀变形,煤层的透气性显著增加。2371(1)工作面煤气共采实践表明,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70.46m3/min,平均56.71m3/min,瓦斯抽采率达85.2%,其中抽采的高浓度瓦斯比例为67.25%,抽采的低浓度瓦斯比例为32.75%,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实现了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 煤层群 高瓦斯 强化抽采 卸压瓦斯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被引量:95
3
作者 郭平 李士伦 +2 位作者 杜志敏 杨学峰 刘建仪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6-50,共5页
伴随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深入 ,原油中难采低渗透储量发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渗透率低 ,一方面注水和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使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气源大量发现 ,给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能 ,并显示出突出的优势。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 伴随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深入 ,原油中难采低渗透储量发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渗透率低 ,一方面注水和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使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气源大量发现 ,给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能 ,并显示出突出的优势。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实例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套评价低渗透油藏注气可行性的技术路线和内容 ,以及注气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气 提高采收率 评价
下载PDF
本煤层近水平瓦斯抽采钻孔“强弱强”带压封孔技术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超 林柏泉 +3 位作者 周延 翟成 吴海进 郝志勇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5-939,共5页
为改进单一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近水平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技术,开发了“强弱强”带压封孔技术,并在常村矿N1-3工作面进行了实际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强弱强”带压封孔技术效果显著,比同等条件下的普通封孔方法密封效果成倍提高,钻孔... 为改进单一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近水平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技术,开发了“强弱强”带压封孔技术,并在常村矿N1-3工作面进行了实际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强弱强”带压封孔技术效果显著,比同等条件下的普通封孔方法密封效果成倍提高,钻孔瓦斯抽采体积分数由之前的26%-33%增加到现在的61%-64%,单孔470m^3瓦斯累积抽采时间由之前的10d缩短为现在的3d。该技术实施后,常村矿N1-3机巷瓦斯抽采钻孔体积分数和累积抽放量显著提高,为高瓦斯钻孔密封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钻孔密封 强弱强 带压封孔 瓦斯抽采
原文传递
水力压裂-水力割缝联合增透技术应用 被引量:49
5
作者 李宗福 孙大发 +2 位作者 陈久福 雷洪波 肖宋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2-76,共5页
针对重庆松藻逢春煤矿高构造应力区域煤层透气性差、钻孔垮孔严重、瓦斯抽采浓度低等问题,在预抽煤层瓦斯时采用水力压裂-水力割缝联合增透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增透原理,并在张狮坝采区+680N11203回风巷-2区钻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 针对重庆松藻逢春煤矿高构造应力区域煤层透气性差、钻孔垮孔严重、瓦斯抽采浓度低等问题,在预抽煤层瓦斯时采用水力压裂-水力割缝联合增透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增透原理,并在张狮坝采区+680N11203回风巷-2区钻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压裂-水力割缝联合增透技术与水力压裂技术、水力割缝技术和普通钻孔抽采技术相比,明显增加煤层的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浓度和抽采效果;初次抽采瓦斯体积分数为28%-62%,较其他3种方案依次提高了8%-13%、12%-20%和18%-36%;汇总瓦斯体积分数为36%,依次是其他3种方案的1.33、1.8、5.1倍;水力压裂-水力割缝联合增透技术能保持长时间的高效抽采时间,抽采28天后,其瓦斯累积抽采量为7 908m^3,分别是其他3种方案的1.5、1.7、7倍,且该钻场汇总浓度基本无衰减趋势,仍保持在3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 水力压裂 水力割逢 煤层增透 瓦斯抽采
下载PDF
黄瓜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 被引量:45
6
作者 李伟 眭晓蕾 +5 位作者 王绍辉 关秋竹 胡丽萍 周明 孟凡珍 张振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698-3707,共10页
【目的】探讨弱光条件下黄瓜(Cucumis sativus)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及品种间差异,为日光温室黄瓜冬季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耐弱光的‘津研2号’和较耐弱光的‘戴多星’黄瓜幼苗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用LI-640... 【目的】探讨弱光条件下黄瓜(Cucumis sativus)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及品种间差异,为日光温室黄瓜冬季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耐弱光的‘津研2号’和较耐弱光的‘戴多星’黄瓜幼苗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用LI-6400光合仪和PAM-2100荧光仪研究弱光[75~85μmol·m-2·s-1,25℃(昼)/18℃(夜)]及常光对照(500~600μmol·m-2·s-1)下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a荧光参数。【结果】弱光处理后,黄瓜第3~5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蒸腾速率(Tr)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基本上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升高,尤以中部叶变化明显,Pn的下降主要是非气孔因素限制的结果。弱光下第3~5叶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非环式电子传递速率(J)和PSⅡ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P)均下降,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β/α-1)增大。弱光下‘津研2号’随叶位的升高其Pn、ΦPSⅡ、J和P等光合、荧光参数基本呈降低趋势,β/α-1有所升高,而‘戴多星’上述参数的变化规律与其对照相似,即中部叶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光化学活性。【结论】弱光抑制了黄瓜幼苗各叶位叶片,尤其降低了中上部叶的光合同化能力和PSⅡ光化学活性。弱光下‘津研2号’幼苗整株持续光合能力明显低于‘戴多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弱光 叶位 气体交换 叶绿素a荧光
下载PDF
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技术对策 被引量:41
7
作者 赵旭生 刘延保 +1 位作者 申凯 巴全斌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9-183,共5页
根据瓦斯抽采理论和现场实践,分析认为煤层瓦斯非稳定流场、低渗透性、封孔气密性、钻孔塌孔、孔内瓦斯流动状态和钻孔布置参数等是影响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提高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的技术途径为:煤层... 根据瓦斯抽采理论和现场实践,分析认为煤层瓦斯非稳定流场、低渗透性、封孔气密性、钻孔塌孔、孔内瓦斯流动状态和钻孔布置参数等是影响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提高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的技术途径为:煤层开采卸压、煤层致裂增渗(包括预裂爆破、CO2爆破、水力压裂)、扩大钻孔影响半径(提高钻孔直径、水力割缝、水力扩孔、水力冲孔等)、采用新型封孔工艺、改善钻孔瓦斯流动状态(合理负压分布、下筛管等)和优化钻孔布置参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低渗透性 抽采效果 瓦斯防治 技术途径
下载PDF
黄瓜幼苗光合及荧光特性对弱光的响应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伟 黄金丽 +5 位作者 眭晓蕾 王绍辉 关秋竹 周明 胡丽萍 张振贤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以不耐弱光的‘津研2号’和较耐弱光的‘戴多星’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其光合及荧光特性对弱光(75~85μmol·m^(-2)·s^(-1))的响应。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总叶绿素/类胡萝卜... 以不耐弱光的‘津研2号’和较耐弱光的‘戴多星’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其光合及荧光特性对弱光(75~85μmol·m^(-2)·s^(-1))的响应。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戴多星更明显;叶绿素a/b比值呈减小趋势,且戴多星的减小幅度大于津研2号;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戴多星下降幅度小于津研2号;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反应速率、光系统非环式电子传递速率、光系统Ⅱ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对弱光的响应有一定差异,弱光下戴多星均有明显增加,而津研2号的增减不规律,且幅度均较小,说明弱光下戴多星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明显强于津研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幼苗 弱光 气体交换 叶绿素a荧光
下载PDF
水力冲孔技术在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瓦斯抽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9
作者 任仲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了研究水力冲孔技术对余吾矿主采煤层的卸压增透作用,采用理论分析、室内电镜测试和现场工业性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水力冲孔技术通过宏观裂隙和微观孔隙两个层面实现煤体的卸压增透;现场冲孔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 003,仅... 为了研究水力冲孔技术对余吾矿主采煤层的卸压增透作用,采用理论分析、室内电镜测试和现场工业性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水力冲孔技术通过宏观裂隙和微观孔隙两个层面实现煤体的卸压增透;现场冲孔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 003,仅为普通钻孔的1/7;实施水力冲孔措施区域内,瓦斯抽采浓度明显优于普通钻孔区域内。水力冲孔技术可以有效强化煤层卸压增透效果,提高瓦斯抽采效率,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冲孔 低透气性 突出煤层 卸压增透 衰减系数 瓦斯抽采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概况及前景评价 被引量:34
10
作者 孙玮 刘树根 +4 位作者 冉波 王世玉 叶玥豪 罗超 田梦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探讨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的基础地质概况,并对牛蹄塘组页岩气前景进行评价。通过野外露头和盆地内的钻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除川西有剥蚀外,其他地区都有分布,且黑色页岩段厚度大,主要集中在下段;由川中... 探讨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的基础地质概况,并对牛蹄塘组页岩气前景进行评价。通过野外露头和盆地内的钻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除川西有剥蚀外,其他地区都有分布,且黑色页岩段厚度大,主要集中在下段;由川中地区向北、向东和向南3个方向分布,厚度一般在40m以上;有机碳含量高,多数地区有机碳的质量分数>2%;页岩已达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该套页岩埋藏较深,演化时间长,保存条件复杂,因此勘探开发均有难度。四川盆地的西部、北部和东部,牛蹄塘组页岩埋深超过7km,只能作为页岩气勘探潜力区;勘探最有利的地区是川南地区,其次有利的地区为鄂西渝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系 牛蹄塘组 页岩气 前景评价
下载PDF
中间包冶金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34
11
作者 包燕平 王敏 《连铸》 2021年第5期2-11,33,共11页
中间包是钢水凝固之前的最后一个耐火材料容器,是由间歇操作转向连续操作的衔接点,也是连铸的起点,在连铸过程中起着缓冲、减压、分流、连浇、净化和保护钢液、改善凝固组织、促进钢液均匀性等作用。伴随着高品质钢对洁净度和质量要求... 中间包是钢水凝固之前的最后一个耐火材料容器,是由间歇操作转向连续操作的衔接点,也是连铸的起点,在连铸过程中起着缓冲、减压、分流、连浇、净化和保护钢液、改善凝固组织、促进钢液均匀性等作用。伴随着高品质钢对洁净度和质量要求的提升,中间包冶金的功能越来越重要,中间包冶金技术的发展正是围绕着不断拓展和完善中间包冶金功能展开的,其核心目标是完成对凝固前钢液的充分净化,实现连铸的恒温、低过热度浇注。综述总结了中间包冶金功能实现的技术途径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冶金 控流装置 钢液净化 低过热度 中间包加热 气幕挡墙 电磁净化
原文传递
低渗透高含水饱和度砂岩气藏气水分布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位云生 邵辉 +3 位作者 贾爱林 何东博 季丽丹 樊茹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2-826,共5页
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强非均质性的低渗透砂岩气藏,复杂的孔喉结构及其配置关系决定了内部气水分布的复杂性。通过观察铸体薄片、分析压汞实验资料,对须家河组低渗透高含水饱和度砂岩气藏复杂的孔喉结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释... 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强非均质性的低渗透砂岩气藏,复杂的孔喉结构及其配置关系决定了内部气水分布的复杂性。通过观察铸体薄片、分析压汞实验资料,对须家河组低渗透高含水饱和度砂岩气藏复杂的孔喉结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释了高含水饱和度的成因。结合须家河组气水分布,初步总结了3种气水分布模式,其中"储渗单元"控制的气水分布模式是强非均质性储层主要的气水分布类型。根据气水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从宏观和微观、整体与局部分析了控制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区域构造背景控制气水宏观分布;储层的非均质性控制气水局部分布;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喉结构的空间配置影响气水微观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高含水饱和度 气藏 储层非均质性 气水分布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低透气煤层超高压水力割缝与水力压裂联合增透技术 被引量:31
13
作者 徐雪战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1-317,共7页
为了解决矿井瓦斯预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矿井瓦斯抽采利用效率,杜绝瓦斯灾害事故发生,以新集二矿瓦斯预抽工艺为研究背景,针对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煤层透气性差、瓦斯抽采率低等技术难题,提出了超高压水力割缝与水力压裂联合增透技术。... 为了解决矿井瓦斯预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矿井瓦斯抽采利用效率,杜绝瓦斯灾害事故发生,以新集二矿瓦斯预抽工艺为研究背景,针对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煤层透气性差、瓦斯抽采率低等技术难题,提出了超高压水力割缝与水力压裂联合增透技术。基于岩石力学与流体力学理论,分析了超高压水力割缝与水力压裂联合增透机理。并采用数字模拟方法研究确定了沿槽缝延伸方向,缝槽至煤体深部依次形成破碎区、塑性区、弹性区及原岩应力区,被冲割煤体受高压水射流剪、割应力作用影响,原岩应力区向煤体深部转移,煤体渗透率增大。得出水力压裂钻孔布置在超高压水力割缝形成的塑性区范围内能够达到较好的增透效果,并设计了超高压水力割缝与水力压裂一体化联合增透技术工艺:割缝水压为95~100 MPa,旋转水尾转速为40 r/min,割缝间距为1.0~1.2 m,单刀冲割时间为12 min;水力压裂钻孔直径为95 mm,并采用100 mm的钻孔洗扩装置冲、扩钻孔。通过在新集二矿2201采区220108底板巷2号上钻场的应用结果显示:超高压水力割缝与水力压裂协同增透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煤层透气性,瓦斯抽采30 d以后,协同超高压水力割缝钻孔平均瓦斯抽采纯量为普通钻孔的10.3倍;协同水力压裂钻孔平均瓦斯抽采纯量为普通钻孔的6.4倍,且能够持续保证较高流量和浓度的瓦斯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 瓦斯抽采 水力压裂 水力割缝 联合增透
下载PDF
基于碳交易的含燃气机组的低碳电源规划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晓辉 梁军雪 +3 位作者 赵翠妹 王璐 胡佳琳 钟嘉庆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98,共7页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引入碳交易和发展低碳能源发电成为实现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燃气发电具有效率高、碳排放量低、调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将燃气机组加入到规划方案中,建立基于碳交易的低碳电源规划模型。模型以系统综合...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引入碳交易和发展低碳能源发电成为实现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燃气发电具有效率高、碳排放量低、调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将燃气机组加入到规划方案中,建立基于碳交易的低碳电源规划模型。模型以系统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成本中包含投资运行成本和碳交易成本,同时考虑天然气供应约束、碳交易量约束等约束条件。采用离散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模型对比和灵敏性分析得出燃气机组和碳交易机制的加入可优化电源结构,促进低碳机组的投建,实现电力系统低碳减排的结论,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规划 低碳 天然气 风电 碳交易机制 离散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efficient gas extraction model for low-rank high-gas coal beds 被引量:28
15
作者 Baiquan 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5年第1期76-83,共8页
To promote gas extraction in low-rank high-gas coal beds,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 and their effect on gas desorp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cropores are relatively rare in low-ran... To promote gas extraction in low-rank high-gas coal beds,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 and their effect on gas desorp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cropores are relatively rare in low-rank coal; mesopores are usually semi-open and inkpot-shaped whereas macropores are usually slit-shaped. Gas desorption is relatively easy at high- pressure stages, whereas it is difficult at low-pressure stages because of the 'bottleneck effect' of the semi-open inkpot-shaped mesopores. A 'two-three-two' gas extra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llowing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pplied in the Binchang mining area. In this model, gas extrac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a planning period, a transitional period and a production period. In each period, surface extraction and underground extraction are performed simultaneously, and pressure-relief extraction and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are coupled to each other. After applying this model, the gas extraction rate rose to 78.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rank coal Pore structure gas extraction Inkpot-shaped pore
下载PDF
水力压裂技术提高低透气性煤层抽放效果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黄战峰 任培良 张洛花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6,共3页
为了考察水力压裂卸压增透强化抽放快速消突的效果,以义马煤业集团新义矿11041高抽巷为试验点,通过考察水力压裂前后瓦斯抽放浓度变化以及注水压力、注水时间和注水量的关系,得出水力压裂技术提高抽放浓度和抽放量的效果明显。试验结果... 为了考察水力压裂卸压增透强化抽放快速消突的效果,以义马煤业集团新义矿11041高抽巷为试验点,通过考察水力压裂前后瓦斯抽放浓度变化以及注水压力、注水时间和注水量的关系,得出水力压裂技术提高抽放浓度和抽放量的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单孔最高抽放浓度为53.2%,非压裂区的单孔抽放浓度最高为6.5%,压裂区的单孔最高抽放浓度是非压裂区单孔最高抽放浓度的8倍。另外,通过对21个抽放孔丽斯浓度进行的统计发现,21个孔前10d平均浓度为18.94%,是非压裂区的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低透气性 瓦斯抽放 卸压增透
下载PDF
超大型高炉高球比低碳冶炼技术应用 被引量:27
17
作者 徐萌 王伟 +1 位作者 孙健 张雪松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103,共6页
为实现低碳炼铁生产,首钢基于秘鲁矿粉资源高品位低硅含量的特点,确定了高炉高球团比例冶炼的技术路线。依据炉渣碱度平衡、球团性能和炉料结构软熔性能试验研究,开发出35%碱性球团矿+20%酸性球团矿+40%烧结矿+5%块矿的高炉基础炉料结... 为实现低碳炼铁生产,首钢基于秘鲁矿粉资源高品位低硅含量的特点,确定了高炉高球团比例冶炼的技术路线。依据炉渣碱度平衡、球团性能和炉料结构软熔性能试验研究,开发出35%碱性球团矿+20%酸性球团矿+40%烧结矿+5%块矿的高炉基础炉料结构。根据高比例球团矿同时抑制边缘和中心的特性,通过料序控制减少球团在边缘与中心的分布,实现酸碱性炉料的均匀混合,并采用中心加焦布料方式开放中心、适当疏导边缘,以稳定煤气分布。在活跃炉缸基础上,通过高富氧高顶压控制炉腹煤气指数来降低压差提高冶炼强度。低渣比下通过提高镁铝比至0.60~0.65来改善脱硫排碱能力。55%球团比例下高炉实现了高效稳定顺行,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3 t/(m^(3)·d),渣比低于220 kg/t,燃料比降至480 kg/t,炼铁系统碳排放降低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高球比 低碳 炉料结构 透气性
原文传递
低碳视角下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前景 被引量:24
18
作者 云箭 覃国军 +3 位作者 徐凤银 李兴春 钟宁宁 吴伟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6-532,共7页
在对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产业规模化利用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状况,并从资源评价、勘探开发和配套政策三方面剖析了制约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中国在实现低碳转型中所面临... 在对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产业规模化利用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状况,并从资源评价、勘探开发和配套政策三方面剖析了制约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中国在实现低碳转型中所面临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供应不足以及碳排放强度大等诸多挑战,依据国际能源署(IEA)在"新政策"情景和"天然气黄金时代"情景关于中国到2035年能源结构的预测,对比分析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成果,提出在低碳视角下的"强化非常规天然气"情景。在该情景下,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将迎来超常规发展时期,到2035年,非常规天然气将成为天然气重要的接替能源,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大幅度替代,能源消耗结构得到优化,低碳能源体系基本形成,温室气体排放速度明显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煤层气 页岩气 致密砂岩气 非常规天然气 前景
下载PDF
陶粒压裂支撑剂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被引量:26
19
作者 周少鹏 田玉明 +3 位作者 陈战考 王凯悦 李占刚 柴跃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7-1102,共6页
压裂支撑剂是石油、天然气工业水力压裂过程中,随压裂液一起泵入到地层裂缝中起支撑裂缝、增大油气导流率的专用材料。陶粒压裂支撑剂与石英砂、树脂包砂相比具有破碎率低、耐腐蚀、导流能力好且性价比高的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油田所... 压裂支撑剂是石油、天然气工业水力压裂过程中,随压裂液一起泵入到地层裂缝中起支撑裂缝、增大油气导流率的专用材料。陶粒压裂支撑剂与石英砂、树脂包砂相比具有破碎率低、耐腐蚀、导流能力好且性价比高的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油田所采用。目前陶粒支撑剂生产工艺已相当成熟,在压裂作业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密度偏高、回流严重等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陶粒压裂支撑剂,总结了目前陶粒压裂支撑剂存在的问题和最近几年国内外陶粒压裂支撑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标记型、核-壳结构型及选择性支撑剂等几种新型陶粒压裂支撑剂,最后探讨了陶粒压裂支撑剂发展前景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支撑剂 低密度 回流 页岩气
下载PDF
致密介质中低速渗流气体的非达西现象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代询 王章瑞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25-27,共3页
气体在致密多孔介质中低速渗流时 ,其渗流规律在渗流曲线Q -Δ2 p/L的低压力段和雷诺相关曲线的低雷诺数段均表现出对达西定律线性关系的偏离 ,存在着非达西现象。气体分子与孔隙壁的碰撞是产生该现象的物理机制 ,它由多孔介质的孔隙结... 气体在致密多孔介质中低速渗流时 ,其渗流规律在渗流曲线Q -Δ2 p/L的低压力段和雷诺相关曲线的低雷诺数段均表现出对达西定律线性关系的偏离 ,存在着非达西现象。气体分子与孔隙壁的碰撞是产生该现象的物理机制 ,它由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和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共同决定。通过理论计算 ,得到了气体在致密介质中低速渗流时Q与Δ2 p/L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多孔介质 低压 气体渗流 渗流曲线 雷诺相关曲线 非达西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