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对体外受精能力缺陷的改善 被引量:9
1
作者 蔡令波 冯婷 +3 位作者 陈娟 钱云 刘嘉茵 张燕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95-896,899,共3页
目的:评价前一周期行体外受精(IVF)失败和受精率低后,改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效果。方法:行ICSI治疗的113例患者136周期分为两组:因严重少弱精子症而行ICSI的106个周期(组1);因前次常规IVF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0%而改... 目的:评价前一周期行体外受精(IVF)失败和受精率低后,改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效果。方法:行ICSI治疗的113例患者136周期分为两组:因严重少弱精子症而行ICSI的106个周期(组1);因前次常规IVF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0%而改行ICSI的30个周期(组2)。比较两组间卵母细胞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的差异,并对第2组受精率的分布进行分析,以了解改行ICSI后受精效果的改善情况。结果:改行ICSI后,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显著性(70.49%vs72.02%;38.28%vs38.81%)(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57%和40.00%,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改行ICSI后,大部分周期(70.00%,21/30)的受精率都在50%以上,平均受精率为79.79%,受精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结论:IVF受精失败和受精率低可以通过行ICSI而获得较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体外受精 受精率低 受精失败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下载PDF
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与half-ICSI预防初次助孕周期受精低下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苡萱 印惠荣 +9 位作者 颜宏利 孙方臻 施敏凤 冯书改 松迪 许亚军 洪毅 蔡艳萍 朱旻 张慧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8-1424,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短时体外受精(IVF)或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与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ICSI)两种授精方式在首次助孕周期对预防IVF受精率低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初次... 目的对比分析短时体外受精(IVF)或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与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ICSI)两种授精方式在首次助孕周期对预防IVF受精率低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初次助孕周期中因存在精卵结合障碍高危因素而接受短时IVF(或短时IVF联合联合早期补救ICSI)或half-ICSI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授精方式分为短时IVF助孕组(A组,n=192)和half-ICSI助孕组(B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为进一步分析受精情况,筛选A、B两组中IVF受精率低下周期(受精率≤30%)的患者,分别设为A1组(n=20)和B1组(n=9),比较A1、B1两组的卵子受精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不存在过度ICSI(0.0%vs89.8%,χ~2=479.888,P<0.01)。A组正常受精率低于B组(73.3%vs 79.6%,χ~2=14.780,P<0.01),但两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F受精率低下周期中,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提高正常受精率(A1组77.9%,B1组49.4%,χ~2=28.833,P<0.01)。结论相比half-ICSI,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避免过度ICSI、提高IVF受精率低下周期的正常受精率,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更加精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率低下 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体外受精 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下载PDF
不孕类型和不孕年限与常规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芳 赵杰 陈秀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孕类型和年限与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3月-2016年10月常规体外受精周期1 128个。根据不孕类型分为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比较两组间不孕年限不同时间段... 目的分析不孕类型和年限与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3月-2016年10月常规体外受精周期1 128个。根据不孕类型分为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比较两组间不孕年限不同时间段的受精结局。结果 (1)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在受精率(69.36%vs 72.99%)、正常受精率(60.48%vs 62.00%)、卵裂率(94.96%vs 95.84%)、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率(8.96%vs 2.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75、4.085、4.494和22.775,P=0.000、0.043、0.043和0.000);(2)两组不孕年限不同时间段比较,原发不孕组中不孕年限4~6年及大于6年的受精失败率高于继发不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8和4.580,P=0.034和0.049)。结论行常规IVF受精时,原发不孕及不孕年限长的患者存在受精失败的风险较高,建议行短时受精并及时进行早期补救IC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完全受精失败 低受精率 不孕类型 不孕年限
下载PDF
低体质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许月明 张杰 +2 位作者 尹力 罗卓野 郝桂敏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旨在评估低体质量对中国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8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中心首次接受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新鲜周期共8171个周期。其中... 目的:旨在评估低体质量对中国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8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中心首次接受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新鲜周期共8171个周期。其中,低体质量组[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共774个周期,正常体质量组(BMI 18.5~23.9 kg/m^2)共7397个周期。结果:低体质量组患者的生化妊娠率和种植率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均P<0.05),但2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和足月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体质量可能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新鲜周期的妊娠结局存在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重 人体质量指数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妊娠率 活产
下载PDF
短时受精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的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对比观察及对妊娠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妍 宋歌 梅艳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的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对比观察及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方案收集卵子和精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受精卵,制定胚胎移植后...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的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对比观察及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方案收集卵子和精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受精卵,制定胚胎移植后的分级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卵裂率以及患者的妊娠率和多个胚胎的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卵裂率和异常受精率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补救卵细胞组中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和胚胎利用率都显著高于自然状态下受精组(P<0.05);研究组胚胎移植后妊娠率和多个胚胎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若患者出现短时受精失败或者含有低受精率周期的卵母细胞,可以采取及时补救法,体外进行受精卵培养并将胚胎移植入体内,此方法也可以获得与自然状态下相似的发育潜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失败 低受精率 卵母细胞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发育潜能
原文传递
常规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小武 吴日然 +2 位作者 徐建亚 黎智彪 吴嘉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年第7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导致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常规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的病例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受精良好的病例为对照,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共1308例常规IVF中,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47例... 目的探讨导致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常规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的病例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受精良好的病例为对照,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共1308例常规IVF中,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47例,发生率3.6%。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组与对照组(52例)比较在卵子成熟率和正常精子率两个指标上存在差异。结论我中心常规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卵子成熟率和正常精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F 受精失败 受精低下 卵子成熟率 正常精子率
原文传递
早期补救及后续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在常规体外受精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率周期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志明 曹金凤 +3 位作者 杜元杰 崔娜 郝桂敏 徐素欣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完全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率周期的临床价值,及其后续ICSI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回顾性分析行早期R-ICSI周期(A...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完全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率周期的临床价值,及其后续ICSI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回顾性分析行早期R-ICSI周期(A组),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ICSI)周期(B组),后续ICSI周期(C组),并以ICSI周期(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A、B、D三组和C、D两组的临床、实验室及妊娠结局等指标。结果 (1)A组与B组比较,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17.02%vs.32.41%,25.00%vs.4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和可利用胚率分别为(74.97%vs.88.50%,32.33%vs.4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两组比较,冷冻周期率和种植率分别为(32.26%vs.53.03%)和(13.92%vs.3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流产率虽高于D组,正常受精率和妊娠率低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结合应用Half-ICSI,可能及早发现IVF完全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率,并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2)后续ICSI可显著提高受精率,改善临床结局,但胚胎种植率较低,表明其至少部分原因是由于卵子异常而导致胚胎发育潜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补救 受精失败 低受精率 短时受精 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胎移植
原文传递
体外受精中受精低下周期的促排卵方案及妊娠结局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金仁桃 童先宏 +4 位作者 吴丽敏 骆丽华 周桂香 栾红兵 刘雨生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周期受精低下的原因及妊娠结局。方法观察IVF受精低下83周期(受精低下组),以同期受精正常的1,717个IVF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同时观察不同促排方案对受精低下...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周期受精低下的原因及妊娠结局。方法观察IVF受精低下83周期(受精低下组),以同期受精正常的1,717个IVF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同时观察不同促排方案对受精低下的影响。结果两组不同促排方案的受精低下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方案不是影响受精低下的因素,受精低下周期中获得的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授精 受精低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沪油杂1号'生长影响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邱美良 沈淳 +1 位作者 费全凤 李秀玲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84,共3页
在不同氮肥施用量、氮肥施用比例下对杂交双低油菜品种‘沪油杂1号'进行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沪油杂1号'氮肥适宜施用量270~300 kg/hm^2;在氮肥施用量270 kg/hm^2时,年前、年后氮肥施用比例应为6.5~7.0:3.5~3.0。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沪油杂1号’ 施肥试验 氮肥 施肥量 产量
下载PDF
卵母细胞激活对前次助孕结局不良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0
作者 赵小利 赵正豪 +2 位作者 薛侠 贾苗苗 师娟子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661-1667,共7页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激活对前一ICSI周期助孕结局不良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因男方少弱精子症行ICSI助孕治疗、前一周期存在不同程度受精障碍或受精正常但胚胎质量差的165个周期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激活对前一ICSI周期助孕结局不良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因男方少弱精子症行ICSI助孕治疗、前一周期存在不同程度受精障碍或受精正常但胚胎质量差的16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前一周期ICSI后受精情况不同分为3组:完全受精失败或受精率≤30%的患者为受精低下组(n=55);受精率介于30%~50%之间的患者为受精不良组(n=48);受精率≥50%且优质胚胎率≤15%的患者为受精正常组(n=62)。同时选择上一周期常规ICSI助孕后受精正常、女方年龄与受精低下组匹配、未行卵母细胞激活的患者为对照组(按照1∶2的比例纳入110个周期)。受精低下、受精不良及受精正常3组患者在本周期再次行ICSI助孕时均采用与上一周期相同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并增加卵母细胞激活处理。对照组仍未使用卵母细胞激活或生长激素(GH)等其他辅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中前后周期的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窦卵泡计数(AFC)、基础黄体生成素(LH)、基础雌二醇(E 2)、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中前后周期的Gn起始剂量、Gn总量、HCG日E 2水平、HCG日孕酮(P)水平、HCG日内膜厚度及获卵数、卵子成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精低下组中激活周期的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数(率)、优质胚胎数(率)均显著高于上一周期(P<0.05),但鲜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早期流产率与上一周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精不良组中激活周期的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数(率)、优质胚胎数(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显著高于上一周期(P<0.05);受精正常组中激活周期的可用胚胎数(率)、优质胚胎数(率)、可用囊胚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激活 受精低下 受精不良 妊娠结局
下载PDF
104例常规IVF低受精率周期行补救ICSI临床结局分析
11
作者 李明 赵平 +1 位作者 李军生 刘平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评估常规IVF低受精率周期行补救ICSI(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R-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分析了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104例常规IVF低受精率周期行R-ICSI的结果。结果 104例周期中,常规IVF的2PN数只有1个... 目的评估常规IVF低受精率周期行补救ICSI(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R-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分析了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104例常规IVF低受精率周期行R-ICSI的结果。结果 104例周期中,常规IVF的2PN数只有1个是85例,最后2PN没有形成可利用胚胎是18个周期;常规IVF的2PN数大于等于2个有19例,最后2PN没有形成可利用胚胎是1个周期。结论 2PN数是1个常规IVF低受精率周期,为了避免移植周期取消,可以行R-ICSI。2PN数大于等于2个的周期,根据未受精MⅡ卵数决定是否行R-IC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IVF 低受精率 补救ICSI 妊娠率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对反复种植失败合并易栓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欣 王琇 张丽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9期1792-1794,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反复种植失败的合并易栓症患者再次解冻移植助孕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种植失败合并易栓症患者,再次解冻移植共171周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反复种植失败的合并易栓症患者再次解冻移植助孕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种植失败合并易栓症患者,再次解冻移植共171周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6周期给予低分子肝素+常规黄体支持,对照组85周期仅给予常规黄体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同时观察研究组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37.2%vs.22.4%)、胚胎着床率(23.23%vs.13.75%)、活产率(90%vs.55.56%)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5例患者出现阴道少量出血(17.44%),30例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出现淤点、瘀斑(34.88%)。症状均较轻微。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提高反复种植失败合并易栓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反复种植失败 易栓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小剂量Gn启动在超长方案患者行IVF/ICSI-ET助孕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莉峰 伍琼芳 +4 位作者 唐亮 黄志辉 苏琼 李游 许定飞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卵巢反应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治疗中早卵泡期超长方案时采用小剂量促性腺激素(... 目的:探讨正常卵巢反应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治疗中早卵泡期超长方案时采用小剂量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早卵泡期超长方案患者1393例,其中小剂量Gn启动组(A组,Gn75-149u)858例,正常剂量Gn启动组饵组,Gn150-225U)535例。分析不同Gn启动剂量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A组Gn使用时间长,Gn使用总量低,获卵数少,hCG注射日E2水平低、LH水平高,双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流产率、全部胚胎冷冻率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中使用小剂量Gn启动超促排卵可获得更佳的临床结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Gn启动 早卵泡期超长方案 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IVF/ICSI—ET) 临床妊娠率
原文传递
三种促排卵方案在波塞冬低预后患者中的累积活产率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俊韦 杜明泽 +1 位作者 孙丽君 管一春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4,共8页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MPA)方案和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低预后人群中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MPA)方案和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低预后人群中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的患者,按波塞冬(POSEIDON)标准分组,纳入POSEIDON 3组人群和4组人群,促排卵采用拮抗剂方案、MPA方案或CC方案。分析三种促排卵方案的基础数据和临床结局,主要观察指标为CLBR,以拮抗剂组为参照,计算MPA组和CC组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波塞冬3组人群中,三种促排卵方案的CLB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逻辑回归分析,促排卵方案并不影响POSEIDON 3组人群的CLBR(P=0.226,P=0.468)。在POSEIDON 4组人群中,MPA组的CLBR高于CC方案组(10.7%比5.4%,P=0.002),采用二元逻辑回归,以拮抗剂为对照,MPA方案的CLBR高于拮抗剂方案(aOR=2.22,95%CI=1.17~4.24,P=0.021),而CC方案的CLBR与拮抗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OR=0.95,95%CI=0.48~1.85,P=0.868)。结论对于35岁以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三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相似。对于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MPA方案的CLBR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塞冬标准 低预后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累积活产率
原文传递
Role of ICSI in Non-male Factor Cycles as the Number of Oocytes Retrieved Decreases from Four to One 被引量:3
15
作者 Na GUO Xiang HUA +1 位作者 Yu-feng LI Lei JIN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8年第1期131-136,共6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 shows an advantage ov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in non-male factor cycles as the number of oocytes retrieved decreases from four 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 shows an advantage ov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in non-male factor cycles as the number of oocytes retrieved decreases from four to one.We undertook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305 IVF/ICSI cycles of non-male factor in which four or fewer oocytes were retrieved.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conventional IVF(CI) and ICSI when one,two,three or four oocyte(s) were retrieved.Primary outcomes including normal fertilization rate,proportion of embryos per obtained oocyte,cycle cancellation rate,implantation rate,clinical pregnancy rate(PR),live birth rate(LBR),cumulative PR and cumulative LBR wer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rmal fertilization rate(72.5% vs.50.0%) and the proportion of embryos per obtained oocyte(72.5% vs.55.0%)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one oocyte retrieved cycles in ICSI group as compared with CI group.However,the proportion of embryos per obtained oocyte was markedly decreased in ICSI group when three(52.3% vs.61.3%) or four(56.9% vs.64.0%) oocytes were retrieved.The implantation rates,clinical PRs,LBRs,cumulative PRs and cumulative LBRs in CI group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in ICSI group when one,two,three or four oocyte(s) were retrieved.In conclusion,ICSI doesn't show advantages over IVF in low oocyte yield cycles of non-male factors,even when only one oocyte was retrieved.Key w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oocyte yield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ocytenumber 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
下载PDF
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112例分析
16
作者 唐永梅 韦继红 +2 位作者 牟联俊 韦立红 姚春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9期96-97,99,共3页
目的分析本中心行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病例,探讨half-ICSI的指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中心行half-ICSI的112个周期,按适应症分三组,A组为男方中度少弱畸精子症,B组为前次IVF受精失败或低下(<30%),C... 目的分析本中心行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病例,探讨half-ICSI的指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中心行half-ICSI的112个周期,按适应症分三组,A组为男方中度少弱畸精子症,B组为前次IVF受精失败或低下(<30%),C组为不明原因不孕,以同期常规IVF治疗的1377个周期为对照,分别比较三组中发生受精失败或低下发生率(受精率<30%)情况的比例,以及half-ICSI的效果。结果 half-ICSI的112个周期共获卵1633个,行IVF766个卵,受精率为54.7%,其中完全不受精27个周期,受精低下(<30%)11个周期,行ICSI部分867个卵,MII765个,受精645个,受精率84.3%,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9.4%(其中IVF完全不受精者临床妊娠率为32.0%)。112个周期有38个周期发生受精失败或低下,发生率为33.9%(38/112),其中A组发生率31.8%,B组50.0%,C组30.8%。对照组发生受精失败或低下率为7.0%(96/1377),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在同一治疗周期中行half-ICSI可明显减少因不受精无胚胎移植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妊娠率,又因有IVF胚胎移植,可减少ICSI子代遗传和先天缺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半周期 体外受精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受精失败或低下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