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锰钢魏氏组织的形成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明 刘继恒 杨晓燕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53-57,共5页
研究了低碳锰钢魏氏组织形成规律。在奥氏体化温度为900~1300℃,以适当速度冷却,可产生魏氏组织。说明魏氏组织并非过热标志。在同一奥氏体化温度下,有魏氏组织的试样韧度高于无魏氏组织的,魏氏组织的针状铁素体对强韧性有利。
关键词 低碳钢 锰钢 魏氏体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质
原文传递
仿晶界型铁素体/贝氏体低碳锰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龙 丁桦 +2 位作者 杜林秀 宋红梅 郑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27-1232,共6页
对一种低碳锰钢进行了终轧温度高于Ar3卷取温度的不同控轧控冷处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终轧变形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时,有利于获得均匀分布的铁素体和一定含量的贝氏体组织.终轧温度降低到800℃,实验钢产生了形变诱导铁素... 对一种低碳锰钢进行了终轧温度高于Ar3卷取温度的不同控轧控冷处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终轧变形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时,有利于获得均匀分布的铁素体和一定含量的贝氏体组织.终轧温度降低到800℃,实验钢产生了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当冷速增加到60℃/s且卷取温度为400℃左右时,铁素体主要沿原奥氏体晶界分布,晶粒得到细化,贝氏体体积分数增加,强度有较大的提高,但延伸率较低,屈强比较高.通过控制终轧温度为800-850℃、冷速为40℃/s左右以及卷取温度为550℃左右时,低碳锰钢可以获得仿晶界型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其中铁素体晶粒尺寸为8—8.5μm,贝氏体体积分数在30%左右,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钢 终轧温度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贝氏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带状组织对SSCC和CO2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旺峰 季根顺 黄淑菊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19-22,共4页
利用ShelType法和NACE拉伸试验研究了低碳锰钢的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行为,结果表明:存在带状组织,且与外加应力方向平行时可提高SSCC抗力.带状组织的存在还可降低CO2腐蚀速率,温度升高CO2腐蚀速... 利用ShelType法和NACE拉伸试验研究了低碳锰钢的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行为,结果表明:存在带状组织,且与外加应力方向平行时可提高SSCC抗力.带状组织的存在还可降低CO2腐蚀速率,温度升高CO2腐蚀速率增大,并提出了带状组织影响SSCC和CO2腐蚀的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钢 带状组织 SSCC 腐蚀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低碳锰钢强韧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龙 唐正友 +3 位作者 丁桦 杜林秀 宋红梅 张丕军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18,共4页
在实验室对低碳锰钢进行了控轧控冷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的低碳锰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贝氏体相变强化对低碳锰钢屈服强度的贡献可达3... 在实验室对低碳锰钢进行了控轧控冷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的低碳锰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贝氏体相变强化对低碳锰钢屈服强度的贡献可达30%,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的细化和铁素体亚晶的存在可以降低碳锰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具有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的低碳锰钢除了固溶强化之外,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贝氏体相变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钢 贝氏体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下载PDF
变形制度对低碳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龙 唐正友 +3 位作者 丁桦 杜林秀 宋红梅 郑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6,380,共5页
为了获得细晶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通过控轧控冷工艺研究了低碳锰钢在奥氏体区变形时变形量、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增加变形量(对应道次间隔时间缩短)可以细化铁素体晶粒,但当终轧温... 为了获得细晶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通过控轧控冷工艺研究了低碳锰钢在奥氏体区变形时变形量、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增加变形量(对应道次间隔时间缩短)可以细化铁素体晶粒,但当终轧温度降低到800℃时,变形量的增加以及开冷温度的降低不利于贝氏体组织的获得.通过调整变形量、终轧温度、可开冷温度并适当降低卷取温度,可使实验钢获得晶粒尺寸约为5μm的铁素体和10%~20%的贝氏体组织,低碳锰钢强塑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钢 变形量 终轧温度 贝氏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ZrC颗粒增强低碳锰钢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明华 胡双开 +1 位作者 李建中 邓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47-1952,共6页
以粒径为0.2-1.0μm的ZrC颗粒为增强相,采用压入铸造法制备含ZrC粒子的试验钢,通过热模拟实验、性能测试、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ZrC粒子对钢的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rC粒子在基体20Mn2钢中分布均匀,能细化基体晶粒;... 以粒径为0.2-1.0μm的ZrC颗粒为增强相,采用压入铸造法制备含ZrC粒子的试验钢,通过热模拟实验、性能测试、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ZrC粒子对钢的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rC粒子在基体20Mn2钢中分布均匀,能细化基体晶粒;在轧制过程中,ZrC粒子能加速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进程,导致组织超细化;当ZrC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4μm、加入量(体积分数)为0.5%时,实验室轧后水冷可获得晶粒粒径为3.9μm的9 mm中板,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58%,综合性能显著提高,这主要归因于微米ZrC增强相良好的细晶强化及第二相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粒子 低碳锰钢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性能
下载PDF
低碳锰(铌)钢控轧控冷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龙 唐正友 +2 位作者 丁桦 杜林秀 温景林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通过TMCP研究了低碳锰钢和添加微量Nb的低碳锰铌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Nb对实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Nb的添加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促进铁素体转变,对贝氏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低碳锰钢来说,铌的加入减少了... 通过TMCP研究了低碳锰钢和添加微量Nb的低碳锰铌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Nb对实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Nb的添加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促进铁素体转变,对贝氏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低碳锰钢来说,铌的加入减少了贝氏体的体积分数,贝氏体强化效果减弱,钢的屈强比升高.通过增加冷速和降低卷取温度,可以使低碳锰铌钢获得一定量的贝氏体,综合性能较佳.低碳锰铌钢的主要强化机制有细晶强化、贝氏体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钢 铌含量 卷取温度 贝氏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外加ZrC颗粒对低碳锰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明华 刘志义 +2 位作者 胡双开 李建中 邓彬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70,共6页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向压缩热模拟试验,在实验室轧机上进行了C-Mn钢超细晶中板的轧制,研究了试验钢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过程中ZrC粒子对钢的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C粒子的粒径小于1μm时,Orowan强化...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向压缩热模拟试验,在实验室轧机上进行了C-Mn钢超细晶中板的轧制,研究了试验钢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过程中ZrC粒子对钢的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C粒子的粒径小于1μm时,Orowan强化机制参与材料的强化,导致组织超细化;由于ZrC/奥氏体相界面的不均匀变形,在界面产生形变位错源,使基体中的位错增殖,形成位错胞,因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当ZrC粒子的平均粒径0.4μm、加入量为0.5%时,实验室轧后水冷可获得晶粒尺寸为3.9μm的9 mm中板,材料的抗拉强度约提高51%,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粒子 低碳锰钢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超细晶 性能
原文传递
CSP工艺轧制低碳锰钢组织演变模拟
9
作者 谭文 韩斌 《钢铁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了选择合适的模型来模拟CSP工艺轧制低碳锰钢的组织变化,首先采用Jonas、Sellars、Saito、Yada等人开发的模型进行模拟,然后采用轧卡试验进行了工业试验验证。轧卡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Jonas模型预测的晶粒尺寸在第一道次较实测值偏小... 为了选择合适的模型来模拟CSP工艺轧制低碳锰钢的组织变化,首先采用Jonas、Sellars、Saito、Yada等人开发的模型进行模拟,然后采用轧卡试验进行了工业试验验证。轧卡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Jonas模型预测的晶粒尺寸在第一道次较实测值偏小,而在最后几道次较实测值偏大;Yada模型预测值较实测值偏小;Sellars和Saito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低碳锰钢 组织演变 模拟
原文传递
经济型J55钢级低碳锰钢研制
10
作者 尹清金 《四川冶金》 CAS 2020年第2期47-50,共4页
通过对钢的强韧化分析,采取降C增Mn措施,设计出一种J55钢级用经济型低碳锰钢,可满足某企业在强度和冲击性能方面的要求标准。试制结果表明,利用轧制的变形强化和热轧后的控冷措施所生产的轧制态J55钢级套管,可满足某企业对低碳锰钢强度... 通过对钢的强韧化分析,采取降C增Mn措施,设计出一种J55钢级用经济型低碳锰钢,可满足某企业在强度和冲击性能方面的要求标准。试制结果表明,利用轧制的变形强化和热轧后的控冷措施所生产的轧制态J55钢级套管,可满足某企业对低碳锰钢强度和冲击性能的要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型 低碳锰钢 研发
下载PDF
ZrC/奥氏体相界面形变诱导相变动力学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明华 刘志义 +2 位作者 胡双开 金潇明 李建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研究热模拟单向压缩条件下含ZrC粒子的低碳锰(铌)钢在形变诱导相变过程中的铁素体转变动力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ZrC粒子使试验用钢奥氏体晶界的形核率明显增加,影响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态、分布及晶粒细化效果;高温变形时由于形变... 研究热模拟单向压缩条件下含ZrC粒子的低碳锰(铌)钢在形变诱导相变过程中的铁素体转变动力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ZrC粒子使试验用钢奥氏体晶界的形核率明显增加,影响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态、分布及晶粒细化效果;高温变形时由于形变诱导的作用,铁素体转变量随应变的增大不断增加,而铁素体晶粒的细化主要是由于动态再结晶的作用,试验用钢在形变诱导相变的变形温度TAe3~TAr3之间的低温区进行变形(TAe3为形变诱导相变的开始温度,TAr3为形变诱导相变的终止温度),可以加速铁素体形核;同时,一定粒径和体积分数(<0.6%)的ZrC粒子作为形变和再结晶核心,不仅阻碍位错的运动,而且造成位错密度增大,因而提高α-Fe形核率。在温度为900℃、应变速率为1s-1的条件下,试验用钢获得超细组织对应的ZrC粒子临界体积分数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铌)钢 ZRC粒子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转变动力学
下载PDF
C型独立液货舱机械应力释放试验计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彦 谢润芳 王亮 《造船技术》 2020年第3期13-19,共7页
介绍13000 m^3 LPG船采用低温碳锰钢建造的C型独立液货舱,阐述建造过程中的静水压力试验和机械应力释放试验计算过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校核,试验结果表明所建造的C型独立液货舱符合IGC要求。
关键词 C型独立液货舱 低温碳锰钢 机械应力释放 静水压力试验
下载PDF
奥氏体逆相变工艺对低碳中锰钢组织性能匹配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龙腾 马国金 +2 位作者 杨永达 黄乐庆 王彦锋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2期48-56,共9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低碳中锰钢在不同奥氏体逆相变(austenite reverted transformation,ART)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以及影响性能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为避免奥氏体的不均匀长大和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低碳中锰钢在不同奥氏体逆相变(austenite reverted transformation,ART)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以及影响性能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为避免奥氏体的不均匀长大和粗化,轧制前铸坯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200℃及以下。随着ART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逆转变奥氏体(reverted austenite,RA)含量逐渐增加,屈服强度逐渐下降,-60℃冲击韧性先升高后下降,但仍保持在150 J以上。低温ART处理后,RA含量较少,Mn主要以(Fe,Mn)_(3)C型短杆状碳化物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析出强化效果;高温ART处理后,Mn富集于RA中,少量RA长大明显,导致更强的相变诱导塑性效应和塑性提升,但对抑制低温下的裂纹扩展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逆相变 低碳中锰钢 强度 低温韧性 析出相
下载PDF
低碳中锰钢内部裂纹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一成 范倚 王明林 《连铸》 2015年第3期63-67,73,共6页
通过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试验,钢锭试验和铸坯冷却试验,结合低碳中锰钢连铸坯夹杂物特性的研究,得到内部裂纹的形成机理:铸坯在空冷条件下,由于马氏体相变应力作用未得到有效释放,铸坯中Al2O3夹杂物附近形成应力集中,内部裂纹沿着大颗粒... 通过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试验,钢锭试验和铸坯冷却试验,结合低碳中锰钢连铸坯夹杂物特性的研究,得到内部裂纹的形成机理:铸坯在空冷条件下,由于马氏体相变应力作用未得到有效释放,铸坯中Al2O3夹杂物附近形成应力集中,内部裂纹沿着大颗粒夹杂物形成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中锰钢 内部裂纹 夹杂物 固态相变
原文传递
低碳高锰钢大方坯表面裂纹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彦辉 徐蕊 +1 位作者 曾亚南 艾西 《工程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9-92,共4页
通过电炉→LF→VD流程冶炼的低碳高锰钢浇注成300mm×360mm大方坯后,在铸坯表面发现裂纹.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铸坯表面裂纹进行分析,发现裂纹的产生与钢的化学成分、钢中夹杂物、钢水温度、保护渣和析出物等因... 通过电炉→LF→VD流程冶炼的低碳高锰钢浇注成300mm×360mm大方坯后,在铸坯表面发现裂纹.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铸坯表面裂纹进行分析,发现裂纹的产生与钢的化学成分、钢中夹杂物、钢水温度、保护渣和析出物等因素有关.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从钢水窄成分控制,提高钢水洁净度,合理控制钢水温度,采用结晶器专用保护渣等方面来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锰钢 大方坯 表面裂纹
原文传递
中低碳锰钢管外表面麻面缺陷分析
16
作者 赵映辉 王勇 +2 位作者 陈鹏 刘晓 周田云 《钢管》 CAS 2023年第5期42-45,共4页
为查明中低碳锰钢管外表面麻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分析了钢管及轧辊的化学成分、硬度、微观形貌。结果表明,轧辊表面硬度偏低,且在轧制过程中发生石墨及碳化物破碎导致轧辊掉块,少部分掉落的轧辊块在轧制过程中重新黏附于轧辊表面,高温轧... 为查明中低碳锰钢管外表面麻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分析了钢管及轧辊的化学成分、硬度、微观形貌。结果表明,轧辊表面硬度偏低,且在轧制过程中发生石墨及碳化物破碎导致轧辊掉块,少部分掉落的轧辊块在轧制过程中重新黏附于轧辊表面,高温轧制时钢管被轧辊上的黏结物损伤而产生麻面。建议定期修磨轧辊表面,剔除凸出黏结物;适当降低钢管轧制温度;更换轧辊材质;优化轧辊的铸造工艺,使轧辊基体组织中石墨小型化、碳化物球化和小型化,避免轧辊在使用中破碎掉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中低碳锰钢 麻面 轧辊 黏钢
下载PDF
压力管道中的“碳钢”工程问题(一)
17
作者 应道宴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6,共10页
“碳钢”的可焊性根据抗拉强度以及热处理狀态划分为四个组别;压力管道用钢对严密性、完整性的标志性的质量保证项目就是压力试验;GB/T 13401—2017的管件材料及质量要求涵盖了采用各种坯料,通过冷热加工、成型、焊接、机加工以及锻造... “碳钢”的可焊性根据抗拉强度以及热处理狀态划分为四个组别;压力管道用钢对严密性、完整性的标志性的质量保证项目就是压力试验;GB/T 13401—2017的管件材料及质量要求涵盖了采用各种坯料,通过冷热加工、成型、焊接、机加工以及锻造、质量控制、检验检测等全部管件制造技术要求。堵塞了质量管理漏洞;提高碳钢低温韧性的要点是纯净化、细晶粒、热处理、锰碳比;ASME根据断裂韧性实验和断裂力学理论的推导,形成了应力水平对MDMT的降低关系图以及代表碳钢不同质量(韧性)水平的A、B、C、D四条冲击试验豁免曲线;GB/T 20801.2—2020结合国情,修改引用了A、B两条冲击试验豁免曲线;对低温降、低应力工况下,碳钢管道材料最低使用温度(MDMT)的降温幅度均比ASME B31.3的规定更为严苛。GB/T 9711是压力管道用碳钢钢管的百科全书;管线钢管是典型的ASME/ASTM/API钢级标准;工业管道领域内使用的PSL 2管线钢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可焊性 低温韧性 纯净化 细晶粒 热处理 锰碳比 冲击试验豁免曲线 MDMT 应力比 管线钢管 钢级标准PSL 2
下载PDF
两相区轧制后低碳中锰钢中残留奥氏体在单向拉伸过程中的演变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睿 曹文全 胡俊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50,共4页
通过对轧制后低碳中锰钢薄板在不同预拉伸变形量下的组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单向拉伸过程中残留奥氏体组织演变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相变主要发生在局部塑性变形阶段即屈服阶段,屈服阶段结束后,组织中的残留奥氏... 通过对轧制后低碳中锰钢薄板在不同预拉伸变形量下的组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单向拉伸过程中残留奥氏体组织演变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相变主要发生在局部塑性变形阶段即屈服阶段,屈服阶段结束后,组织中的残留奥氏体基本全部转变为马氏体,试样进入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拉伸过程中位错在局部的大量堆积和逐步迁移,在宏观上表现为吕德斯带的产生和移动,导致局部区域组织中的残留奥氏体发生相变,并且这种现象大多是沿着轧制方向进行的,并不会重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中锰钢 残留奥氏体 吕德斯带
原文传递
低碳高锰钢20Mn2A精炼过程中夹杂物成分变化研究
19
作者 郭动动 王立涛 +2 位作者 孟晓玲 张建斌 于飞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8,共5页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了低碳高锰钢20Mn2A精炼过程夹杂物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Mn2A精炼初期主要为纯Al2O3夹杂物,大尺寸夹杂物主要为CaO-SiO_(2)-Al_(2)O_(3)夹杂物,且其数量较多,部分成分与炉渣成分接近,认为其来源于炉渣。随着精炼...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了低碳高锰钢20Mn2A精炼过程夹杂物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Mn2A精炼初期主要为纯Al2O3夹杂物,大尺寸夹杂物主要为CaO-SiO_(2)-Al_(2)O_(3)夹杂物,且其数量较多,部分成分与炉渣成分接近,认为其来源于炉渣。随着精炼的进行,夹杂物中CaO含量逐渐增多,夹杂物逐渐转变为镁铝尖晶石及CaO-MgO-Al_(2)O_(3)系夹杂物。到精炼末期,出现大量低熔点钙铝酸盐。精炼过程中大尺寸夹杂物主要为低熔点钙铝酸盐,该类夹杂物直到精炼末期依然存在。研究认为适当降低CaO活度有利于降低LF精炼过程钢中大尺寸低熔点钙铝酸盐夹杂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锰钢 夹杂物 镁铝尖晶石 钙铝酸盐
下载PDF
微合金元素Cu及等温温度对低碳硅锰钢氢扩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连生 张雷雨 +2 位作者 杨子旋 田亚强 仓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5-54,共10页
目的探究微合金及热处理工艺对氢扩散的影响。方法设计含0.4%Cu及未含Cu的两种低合金钢,采用两相区保温-淬火-配分(IQ&P)热处理工艺获得280、400℃等温温度的试验钢,通过SEM、EBSD、电化学氢渗透等方法分析其氢扩散行为。结果对于... 目的探究微合金及热处理工艺对氢扩散的影响。方法设计含0.4%Cu及未含Cu的两种低合金钢,采用两相区保温-淬火-配分(IQ&P)热处理工艺获得280、400℃等温温度的试验钢,通过SEM、EBSD、电化学氢渗透等方法分析其氢扩散行为。结果对于无Cu钢,当等温温度为280℃时,大角度晶界占比55%,残余奥氏体(RA)体积分数约为0.02%,氢扩散系数约为1.82×10^−7 cm^2/s;当等温温度为400℃时,大角度晶界占比51%,RA体积分数约为0.35%,氢扩散系数约为1.30×10^−7 cm^2/s。对于含0.4%Cu的低合金钢,等温温度为280℃时,大角度晶界占比46%,RA体积分数约为0.15%,氢扩散系数约为2.70×10^−7 cm^2/s;贝氏体区等温温度为400℃时,大角度晶界占比33%,RA体积分数约为3.00%,氢扩散系数约为0.40×10^−7 cm^2/s。结论微合金元素Cu的添加,导致晶粒度的细化,大角度晶界占比更低,RA含量更高,从而其氢扩散系数更低,不利于氢扩散行为的发生。当等温温度由280℃升到400℃时,虽然会导致晶粒粗化,但大角度晶界占比更低,且RA含量更高,同样会降低其氢扩散系数,不利于氢扩散行为的发生。由此可知,含0.4%Cu、等温温度为400℃时,IQ&P钢的氢扩散能力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P 残余奥氏体 氢陷阱 氢扩散系数 低碳硅锰钢 CU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