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热处理状态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900℃下(Na_(2)SO_(4)+NaCl)混合盐中热腐蚀行为研究
1
作者 张金龙 付广艳 +4 位作者 宁礼奎 刘恩泽 谭政 佟健 郑志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5-1632,共8页
本文对完全热处理(CH)和完全热处理后长期时效(CH-LA)的两种热处理状态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涂覆75%Na_(2)SO_(4)+25%NaCl混合盐膜后进行900℃热腐蚀实验;并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 本文对完全热处理(CH)和完全热处理后长期时效(CH-LA)的两种热处理状态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涂覆75%Na_(2)SO_(4)+25%NaCl混合盐膜后进行900℃热腐蚀实验;并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合金热腐蚀100 h后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元素分布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合金的热腐蚀机理。结果表明:CH样品γ基体上均匀分布着具有良好立方度的细小γ'相;CH-LA样品γ'相产生变形和粗化,而且析出了球状、针状和短棒状的TCP相。两种热处理状态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均近似抛物线或分段抛物线,CH样品腐蚀速率相对较小,腐蚀膜剥落轻微,表面形成了连续的Al_(2)O_(3)外氧化膜,内层区发生Al内氧化和Cr、Ni的内硫化;CH-LA样品,腐蚀速率相对大,表面腐蚀产物剥落明显,表面形成了较厚的复合氧化物层及极薄的Al_(2)O_(3)层,同时也形成了Al的内氧化和Cr、Ni的内硫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合金 长期时效 热腐蚀 TCP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