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次整合: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的行动逻辑探析——以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例 被引量:76
1
作者 张勇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132,共8页
基层社会治理一直是关涉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国家政权根基稳固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政党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当代中国党、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组织结构提出了"多层次整合"的分析框架,以此来概括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一直是关涉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国家政权根基稳固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政党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当代中国党、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组织结构提出了"多层次整合"的分析框架,以此来概括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的行动逻辑。通过对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创新实践考察,发现:党为了解决其在基层社会中悬浮化、无根化的困境,构建了以党的领导为轴心体系,具有纵向多层级、横向广辐射特点的立体化权力网络。凭借这样的权力网络,党实现了对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多层次有机整合。具体包括:向内整合,增强基层党组织对于各级行政力量的渗透;向外整合,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于各级社会力量的吸纳;向下整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于广大群众的融入。最终,实现党、国家与社会在基层社会的有机协调,形成共生共强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多层次整合 基层社会治理 行动策略
下载PDF
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及其经济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钱忠好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2-37,共6页
运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 ,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农企业和农民耕地保护成本和收益构成要件的分析揭示耕地保护的经济学原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中央政府和农民具有强烈的耕地保护倾向 ,地方政府和非农企业耕... 运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 ,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农企业和农民耕地保护成本和收益构成要件的分析揭示耕地保护的经济学原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中央政府和农民具有强烈的耕地保护倾向 ,地方政府和非农企业耕地保护的动力不足。要切实保护耕地 ,需要采取措施变动经济当事人特别是地方政府和非农企业的成本收益预算线 ,使其耕地利用决策符合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成本 耕地保护收益 构成要件 地方政府 农民 非农企业 耕地保护 行动逻辑 经济分析 集体行动理论
下载PDF
文化治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基于政府的行动逻辑 被引量:59
3
作者 颜玉凡 叶南客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73,8,共16页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在文化治理情境中由政府推动的服务于群众文化生活的制度实践。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坚持意识形态前置,强化公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政治逻辑;致力于公共空间重建,推进面向公众生...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在文化治理情境中由政府推动的服务于群众文化生活的制度实践。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坚持意识形态前置,强化公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政治逻辑;致力于公共空间重建,推进面向公众生活的公共文化建设,切实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消除阶层隔阂以实现社会和谐,是其推行公共文化服务的生活逻辑;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挽回文化产业转型中的价值缺失,建构能够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文化生产方式,是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领域遵循的生产逻辑。这套融政治逻辑、生活逻辑和生产逻辑于一体的政府行动策略体系,推动着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的宏大实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治理 公共文化服务 政府 行动逻辑
原文传递
政治动员的行动逻辑——一个概念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8
4
作者 孔繁斌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9-84,共6页
政治动员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以其独有的功能效应和运作魅力而持续吸引政治科学的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政治动员研究观念、方法滞后,解释不了基本问题和现实的变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两个视角的深入应当成为研究前... 政治动员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以其独有的功能效应和运作魅力而持续吸引政治科学的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政治动员研究观念、方法滞后,解释不了基本问题和现实的变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两个视角的深入应当成为研究前沿:政治动员的研究需要在界划各种类型基础上,注重分析动员过程中集体行动形成的隐秘机制———动员议题建构和公众聚合认同,以求取一般化理论知识;面对威权政体下政治动员往往带来“崇高的紧张”的结局、自由民主政体下竞选动员走向“失衡的承诺”的普遍化的现实,政治动员怎样克服“身份———功能”危机,以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转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行动逻辑 议题建构 认同聚合
下载PDF
十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的行动路线--基于多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56
5
作者 孙柏瑛 蔡磊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61,80,共6页
本文以多案例分析为基础,研究了近十年来基层党组织在面对多重社会矛盾的背景下,为维护社会稳定并谋求党组织在基层的政治影响力和权威合法性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尝试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十年间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策略的演化过程;第二,基... 本文以多案例分析为基础,研究了近十年来基层党组织在面对多重社会矛盾的背景下,为维护社会稳定并谋求党组织在基层的政治影响力和权威合法性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尝试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十年间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策略的演化过程;第二,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策略演进的动力以及行动逻辑。研究发现,十年间,在新的社会领域和社会空间中,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功能和结构渐进地发生着变化,包括从单纯强调管控功能向强化并拓展服务功能,以回应群众服务需求为方向的转换;从自上而下强化纵向组织系统向横向组织嵌入、覆盖、整合的转换;从政治动员和意识形态的方式向居间利益调适、代表利益的方式的转换;从控制手段向应用多种组织管理技术的转换。由此,寻求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途径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基层党组织 行动逻辑 资源整合
原文传递
差异化达标“作为”: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基于M县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 被引量:49
6
作者 彭云 冯猛 周飞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41,共14页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基层干部不仅是国家与社会的双重代理人,还是拥有自身利益的“行为人”。目标管理责任制虽然有效控制了基层干部的“任务清单”,驱使其执行那些被赋予更高指标权重的任务目标,但在多任务叠加的基层治理环境中,基层干...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基层干部不仅是国家与社会的双重代理人,还是拥有自身利益的“行为人”。目标管理责任制虽然有效控制了基层干部的“任务清单”,驱使其执行那些被赋予更高指标权重的任务目标,但在多任务叠加的基层治理环境中,基层干部通常基于任务属性和主观认知,将考核指标所要求的最低限度作为核心目标,形成了三种相互关联的行动取向,并在实践中表现为“实绩达标”、“名义达标”、“数字达标”,发展出差异化达标“作为”的行动逻辑。本文在“多因素聚合”思路下考察基层干部行为,一则强调基层干部在执行任务时受到的多种因素,同时将基层干部效用最大化作为其行动的立足点,突出行动的明确性,在影响因素与明确行动之间探寻其中的关联机制,并以M县精准扶贫为例,从经验层面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基层干部 行动逻辑 差异化达标
下载PDF
反思公共行政的行动逻辑: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 被引量:34
7
作者 孙柏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百余年来,面对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公共行政思想发生着嬗变。以工业文明为叙事文本的传统主流公共行政的理性价值及其话语体系,已经难以完全解释和反映当今现实世界的现象及其本质。因而,如何在汲取公共行政理性价值优势,修正其局限性... 百余年来,面对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公共行政思想发生着嬗变。以工业文明为叙事文本的传统主流公共行政的理性价值及其话语体系,已经难以完全解释和反映当今现实世界的现象及其本质。因而,如何在汲取公共行政理性价值优势,修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公共行政社会建构理念,成为公共行政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行动逻辑 理性建构 社会建构
下载PDF
退耕还林行为动因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2-27,共6页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由政府推行的、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工程。它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奥尔森式的集体行为 ,直接涉及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该文从公共政策选择的角度 ,运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由政府推行的、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工程。它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奥尔森式的集体行为 ,直接涉及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该文从公共政策选择的角度 ,运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理论 ,分析退耕还林的行为动因或称行动逻辑 ,通过成本 -收益分析的方法寻找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农民行为的经济动因 ,力图揭示退耕还林政策有效性和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最后提出 ,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行为动因 生态效益补偿 行动逻辑 林业经济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扶贫:模式比较、经验共享与中国选择 被引量:29
9
作者 温涛 王汉杰 +1 位作者 王小华 韩佳丽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29,共16页
贫困问题既是庙堂之忧,更是草根之痛。既有理论与实践表明,金融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和降低脆弱性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金融扶贫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模式创新。而"一带一路"倡议正好... 贫困问题既是庙堂之忧,更是草根之痛。既有理论与实践表明,金融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和降低脆弱性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金融扶贫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模式创新。而"一带一路"倡议正好为沿线国家金融扶贫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打造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基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扶贫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深入分析了其内在的行动逻辑,并立足于当前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现实困境,提出了基于"顶层设计——体系完善——精准识别——功能定位——模式创新"完善金融扶贫机制与模式的战略构思。同时,中国金融扶贫实践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提供有益借鉴,实现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金融扶贫 行动逻辑 比较研究 中国选择
原文传递
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环境治理:逻辑、困境及路径 被引量:26
10
作者 胡志平 庄海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2,107,108,共9页
在社会共治模式破解乡村环境治理难题面临困境的背景下,研究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回顾社会资本与环境治理二者契合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的逻辑机理,发现信任、网络、规范三大维度在开展集... 在社会共治模式破解乡村环境治理难题面临困境的背景下,研究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回顾社会资本与环境治理二者契合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的逻辑机理,发现信任、网络、规范三大维度在开展集体行动、降低治理成本、形成长效机制等方面发挥着明显优势。伴随乡村转型而衍生的信任动摇、网络虚化、规范乏力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乡村环境的有效治理需要坚持社会资本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完善制度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协同驱动以及注重社会资本的内生培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社会资本 乡村振兴 行动逻辑 改革进路
下载PDF
驻村帮扶下村庄治理主体结构和行动逻辑——基于T县两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丁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68,共8页
精准扶贫要求精准帮扶,驻村帮扶有利于贫困村的脱贫致富。“结构-行动”理论框架下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作为贫困村不同治理主体,其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各自遵循不同的行动逻辑。驻村干部“目标差异”的行动逻辑和村干部“工具理性”的行动... 精准扶贫要求精准帮扶,驻村帮扶有利于贫困村的脱贫致富。“结构-行动”理论框架下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作为贫困村不同治理主体,其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各自遵循不同的行动逻辑。驻村干部“目标差异”的行动逻辑和村干部“工具理性”的行动逻辑,建构起两种不同理想类型的贫困村治理主体结构,分别是合作型治理主体结构和冲突型治理主体结构。合作型治理主体结构使得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有效发挥扶贫作用,冲突型治理主体结构则不利于贫困村的脱贫攻坚。贫困村治理主体结构的优化,需要发挥村干部的主体性作用,完善驻村干部考核机制,平衡扶贫资源禀赋差异性,发挥驻村帮扶对于精准扶贫的最大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驻村帮扶 行动逻辑 合作型治理主体结构 冲突型治理主体结构
下载PDF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行动逻辑与理解转向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吴刚平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87,共12页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核心研究内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动逻辑。以知识与行动关系的视角来看,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结果性、适当性和体验性三种行动逻辑。三种行动逻辑的递进趋势表明,从把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行动的外部实在原因转向内...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核心研究内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动逻辑。以知识与行动关系的视角来看,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结果性、适当性和体验性三种行动逻辑。三种行动逻辑的递进趋势表明,从把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行动的外部实在原因转向内在需要,从对教师实践的外部理解转向内部理解,实质是关于教师的自我认识与自身行动关系的理解转向,因而需要进一步探讨教师认识与行动的一致性问题、自我与他人的交互性问题以及理解与表达的基础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 行动逻辑 理解转向
原文传递
网络民粹主义的行动逻辑、滋生情境及其治理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杨嵘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91,共13页
在网络空间中,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网络民粹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思潮,又是一种政治策略,还是一种社会运动。一般而言,网络民粹主义的行动逻辑是遵循着"社会思潮→政治策略→社会运动"规律发展演变的,其过程则表现为"民... 在网络空间中,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网络民粹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思潮,又是一种政治策略,还是一种社会运动。一般而言,网络民粹主义的行动逻辑是遵循着"社会思潮→政治策略→社会运动"规律发展演变的,其过程则表现为"民意发酵→舆论声讨→民怨沸腾→网络动员→网络溢出"等样态。在当下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滋生的社会情境是复杂的,它是社会动因、心理动因、政治动因在网络空间中叠加而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民粹主义虽然具有"社会警示灯"的作用,但是它也具有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秩序等危害。为此,需要从网络民粹主义滋生的社会情境着手,在关注社会公正性和人民性的基础上,沿着技术阻断、制度建构、认同构建、根源治理这一逻辑思路,对其危害进行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粹主义 行动逻辑 滋生情境 网络治理
原文传递
生活理性:民族特色产业扶贫中农村妇女的行动逻辑——基于贵州省册亨县“锦绣计划”项目的经验考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继文 良警宇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7,共13页
发展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地区脱贫治贫的重要方式。理解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在产业扶贫中的行动逻辑对于理解产业扶贫的实际效果和实现妇女脱贫具有基础性意义。基于贵州省册亨县"锦绣计划"产业扶贫项目的经验考察... 发展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地区脱贫治贫的重要方式。理解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在产业扶贫中的行动逻辑对于理解产业扶贫的实际效果和实现妇女脱贫具有基础性意义。基于贵州省册亨县"锦绣计划"产业扶贫项目的经验考察,本文发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在产业扶贫中的行动逻辑并非完全遵循"道义小农"或"理性小农"的传统解释,而是可以理解为统一于面向现实的"生活理性"。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在产业扶贫参与中的"生活理性"具体指向家庭的实现和再生产、社会关系的实现和再生产,以及生活意义的实现和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产业扶贫 农村妇女 行动逻辑 生活理性
原文传递
基于PRA的退耕还林农户行为动因的经济分析——以宁南山区原州区、彭阳县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荣 米文宝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20,共7页
通过参与性评估方法(PRA)对宁南山区原州区和彭阳县的98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成本—收益方法对农户退耕还林还草的态度及农户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移民、建立... 通过参与性评估方法(PRA)对宁南山区原州区和彭阳县的98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成本—收益方法对农户退耕还林还草的态度及农户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移民、建立风险分担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创新机制,以改变农户的短期生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行为动因 经济分析
下载PDF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互动机制及行为逻辑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费梅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9,共8页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过程是青少年与其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从对受访的社区矫正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研究发现,他们经历了游离、自衍和多元衍化的次生社会化发展阶段。从微观层面分析,"共认符号"和"协同行动"是青少年边...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过程是青少年与其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从对受访的社区矫正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研究发现,他们经历了游离、自衍和多元衍化的次生社会化发展阶段。从微观层面分析,"共认符号"和"协同行动"是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互动机制;"寻求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是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行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青少年 互动机制 行为逻辑
下载PDF
教师分类评价的价值意蕴、行动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岚 邱阳骄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共11页
教师分类评价不仅是评价的内在本质追求,也是对教师有效激励的现实诉求,它不仅可以彰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也可促进与推动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更好地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行动逻辑上,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空间,为教师的工... 教师分类评价不仅是评价的内在本质追求,也是对教师有效激励的现实诉求,它不仅可以彰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也可促进与推动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更好地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行动逻辑上,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空间,为教师的工作活力注入动力,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进而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在实践进路上,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分类,完善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将情感劳动纳入评价体系,构建动态实时评价系统,尝试推行长周期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教师评价 分类评价 价值意蕴 行动逻辑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政府购买社区教育服务的理性思考和策略选择 被引量:11
18
作者 程仙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122,共6页
教育治理宏观政策导向,社区教育准公共服务属性和供求矛盾,使得政府购买服务介入社区教育发展路径选择成为可能。政府、教育服务提供者、学习者及社会成员构成了政府购买社区教育服务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各自秉承着权益和行动向度参与购... 教育治理宏观政策导向,社区教育准公共服务属性和供求矛盾,使得政府购买服务介入社区教育发展路径选择成为可能。政府、教育服务提供者、学习者及社会成员构成了政府购买社区教育服务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各自秉承着权益和行动向度参与购买交易过程,这决定着政府购买社区教育服务所遵循的价值取向,唯有规划好包括制度保障的设计、学习动力的激发及契约精神的培育等操作策略,以求未来社区教育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社区教育 行动逻辑 策略选择
下载PDF
个体化转型下农民谋利型抗争的行动逻辑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理财 王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9,共11页
在个体化转型视角下,农民的谋利型抗争动机和行动策略被中国式个体化进程中的国家权威、社会关系网络和核心家庭共同形塑。通过分析L镇的一起公共设施征地纠纷可以发现:农民谋利性抗争取向形成于农村社会个体化发展过程中权利义务观的... 在个体化转型视角下,农民的谋利型抗争动机和行动策略被中国式个体化进程中的国家权威、社会关系网络和核心家庭共同形塑。通过分析L镇的一起公共设施征地纠纷可以发现:农民谋利性抗争取向形成于农村社会个体化发展过程中权利义务观的失衡和社会福利保障的欠缺,让具有“无公德个人”风险的弱势农民只能在风险社会通过增强核心家庭的经济实力寻求安全保障。同时,由于农村个体化进程中国家的主导性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工具化定位,抗争农民通过利益诉求正义化、抗争手段合法化和合作网络工具化的策略性行动来提高抗争成效。乡村社会个体化转型带来公共利益让位于个人利益的失序行为,需要在国家与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予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抗争 行动逻辑 抗争动机 抗争策略
下载PDF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分担的政策趋向与工具设计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立超 胡耀宗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69,共6页
纵观近二十年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发现,公用经费的分担经历了办学者和学生家庭自筹、流入地政府负责、中央与地方政府按比例承担等阶段。政策始终以教育公平为旨归,致力于改善"薄弱环节";经费结构和责任范畴的划分趋于精细化;财... 纵观近二十年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发现,公用经费的分担经历了办学者和学生家庭自筹、流入地政府负责、中央与地方政府按比例承担等阶段。政策始终以教育公平为旨归,致力于改善"薄弱环节";经费结构和责任范畴的划分趋于精细化;财政分担主体由市场转向政府;中央渐进介入,分担主体重心升高。从政策工具视角审视政府的行动逻辑可知,流动儿童公用经费分担政策的改进是以权威型工具为根本,以能力型工具为支撑,以诱因型、劝说型和学习型工具为指引,并不断调整原有工具的使用频率与作用形式。混合型政策工具将是应对"政策效果递减"和实现教育体制转变过程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公用经费分担 政策趋向 政策工具 行动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