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 被引量:88
1
作者 王学俭 杨昌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2,2,共10页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身之本,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解答。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既是由中国独特的国情、独特的历...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身之本,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解答。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既是由中国独特的国情、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所决定的,也是对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应用,更是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还是顺应世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立德树人并不是随意性地推进和感性化地培养,必须在理论灌输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历史继承与改革创新相统一以及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从创新育人理念、建构课程协同、推进文化育人、强化师资建设、健全运行机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加强党的领导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发展 建构逻辑 路径优化
下载PDF
流域水环境治理“河长制”模式的规范建构——基于法律和政治系统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75
2
作者 史玉成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109,共15页
"河长制"是党政负责人主导下的流域协同治理制度,是基于科层制环境管理体制之不足而创设的水环境治理制度,具有明显的问题应对特征。"河长制"的规范建构应当从法律系统和政治系统的双重视角加以考量。党政负责人主... "河长制"是党政负责人主导下的流域协同治理制度,是基于科层制环境管理体制之不足而创设的水环境治理制度,具有明显的问题应对特征。"河长制"的规范建构应当从法律系统和政治系统的双重视角加以考量。党政负责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层级管理、目标责任与相应的工作保障机制共同构成了制度的主要内容。"河长制"在当下的流域水环境治理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面临权责配置边界不清、权力依赖特征明显、共治精神不足、与相关配套制度衔接不足等制度困境。对于这样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水环境治理制度,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的辩证法观点,肯定其在当下中国水环境治理中的正向作用,同时通过相关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的衔接、多元共治精神的引入,实现"河长"职责的明晰化,建立党政主导与多元合作治理的协同、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协同,为这一制度注入更多的法治品质,消解其逻辑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制度逻辑 实践绩效 法治困境 规范建构
下载PDF
对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37
3
作者 秦惠民 谷昆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2,共8页
法治要求健全的法律体系。经过三十余年的教育法制建设,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相对于依法治教的要求,现有的教育法律体系仍需完善。在与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教育法律体系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我国教育法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并... 法治要求健全的法律体系。经过三十余年的教育法制建设,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相对于依法治教的要求,现有的教育法律体系仍需完善。在与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教育法律体系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我国教育法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并不具有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教育法律体系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性,在横向上覆盖周延性较差,在纵向上缺乏配套的支持制度,教育法律的实效性较弱。完善教育法律体系,要求在理论层面进一步厘清构建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逻辑——将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护作为逻辑起点,将教育权的区分与设定作为现代教育法律体系的规范逻辑,将"独立的法律部门"作为教育法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逻辑定位,将立法分类维度作为教育法律体系隐含的逻辑结构。在现实层面上,要把握完善教育法律体系的有利契机,提升教育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将填补立法空白作为重点,不断优化教育法治实践,积极回应教育法律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教育法律体系的实现,对于实现依法治教、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律体系 依法治教 构建逻辑 现实选择
下载PDF
反思公共行政的行动逻辑: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 被引量:34
4
作者 孙柏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百余年来,面对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公共行政思想发生着嬗变。以工业文明为叙事文本的传统主流公共行政的理性价值及其话语体系,已经难以完全解释和反映当今现实世界的现象及其本质。因而,如何在汲取公共行政理性价值优势,修正其局限性... 百余年来,面对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公共行政思想发生着嬗变。以工业文明为叙事文本的传统主流公共行政的理性价值及其话语体系,已经难以完全解释和反映当今现实世界的现象及其本质。因而,如何在汲取公共行政理性价值优势,修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公共行政社会建构理念,成为公共行政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行动逻辑 理性建构 社会建构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生成逻辑与制度建设 被引量:33
5
作者 黄文伟 郭建英 王博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5-39,共5页
作为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所有制资本交叉融合投资兴办的产教融合联合体,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从诞生之日起,便主动契合地方产业、学习者、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等四个层面的需求,扮演着企业办学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重... 作为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所有制资本交叉融合投资兴办的产教融合联合体,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从诞生之日起,便主动契合地方产业、学习者、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等四个层面的需求,扮演着企业办学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重要平台、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平台、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等多重角色。未来应围绕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开展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包括从制度层面确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建设、将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完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收益分配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产业学院 生成逻辑 制度建设
下载PDF
主体性视域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逻辑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雪雁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34,123-124,共13页
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学界目前主要从客观性视角探究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相关议题,而缺乏从主体性角度的审视。国家认同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交互实践的产物。因而,从主体性视域探究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 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学界目前主要从客观性视角探究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相关议题,而缺乏从主体性角度的审视。国家认同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交互实践的产物。因而,从主体性视域探究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现代中国的国家认同建立在人民主体性基础之上,主体性构成各民族现代国家认同的生成点。将少数民族的个体主体性、群体主体性和类主体性辩证统一,通过少数民族的公民身份、56个民族大家庭成员的群体身份、中华民族身份的培育,从而建构起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稳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少数民族 国家认同 建构逻辑
原文传递
建构与驯化:人工智能主播的技术路径与演化逻辑 被引量:28
7
作者 周勇 郝君怡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32,共18页
人工智能技术进驻新闻传播领域所产生的“人工智能主播”,糅合了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等角色,成为数字化的信息传播“代言人”。本文探索了人工智能主播以文本、语音、图像三个维度为技术搭建基础,经历声音的文本转化、智能语音对话、多... 人工智能技术进驻新闻传播领域所产生的“人工智能主播”,糅合了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等角色,成为数字化的信息传播“代言人”。本文探索了人工智能主播以文本、语音、图像三个维度为技术搭建基础,经历声音的文本转化、智能语音对话、多模态交互三个技术进化节点,实现或正在实现新闻编辑室的外化、类型化和个性化的技术进化路径。并基于其技术发展面向,以设计的视角归纳出一个以语言符号为表现形式,以角色和规范为基础逻辑的技术建构框架。在未来人机共生的社会生态中,人工智能主播将可能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视听传播范式、新闻生产方式和传受关系等方面实现突破和重构,而“智能体设计”应当作为驯化智能技术、维持人主体性地位的手段,获得业界及学界的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主播 技术路径 演化逻辑 建构框架 人机协同
原文传递
社区体育数字治理的逻辑基点、体系构建与深化路径 被引量:26
8
作者 周铭扬 王先亮 缪律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0,共10页
数字治理已经逐渐渗透至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为社区体育治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阐释社区体育数字治理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创新社区体育治理实践的地区进行深入考察,发现社区体... 数字治理已经逐渐渗透至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为社区体育治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阐释社区体育数字治理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创新社区体育治理实践的地区进行深入考察,发现社区体育数字治理蕴藏着“理念—组织—技术”的内在逻辑架构,从治理要素、治理原则、治理体制以及治理机制4大方面构建社区体育数字治理体系。研究提出了加强政府服务温度,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促进数据流通畅度,加快治理数据开放共享交换;提升社会参与热度,推动治理主体互促互补互融;完善法治保障力度,监督评估并行实现治理增效的社区体育数字治理深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体育 数字治理 逻辑基点 体系构建 深化路径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学科的演进逻辑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26
9
作者 韩春梅 张玉琢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7,共9页
“双一流”教育战略在设计上具备双目标性,这一新形态和新导向隐喻了现实命题: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有内在联系和高度契合性。一流学科的建设和演进发展是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和“双一流”目标实现的基础和核心。学科发展是一个自主生成和外... “双一流”教育战略在设计上具备双目标性,这一新形态和新导向隐喻了现实命题: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有内在联系和高度契合性。一流学科的建设和演进发展是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和“双一流”目标实现的基础和核心。学科发展是一个自主生成和外力输入合力推进的过程,是内外各要素之间的耦合与协调。一流学科发展在内部系统演进、外部环境变迁、内外部要素耦合等作用下,通过契合、内聚、平衡和输出的发展逻辑探寻建设路径,从四个维度展开,即需求形态、内生形态、制度形态以及文化形态,并根据需求进行行动调适,促进学科多维融合,以制度形态展望学科治理,以文化形态凝练求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 一流大学 多维融合 学科治理 建设路径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理论基础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9
10
作者 韩少杰 苏敬勤 《科学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5-347,共13页
具有开放性、可供性等特征的数字技术使得传统企业形成了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新组织型态。然而,当前对其研究还处于概念探讨和特征归纳的初级阶段,急需对其构建研究形成系统性理论框架。因此,首先基于相关概念的梳理,尝... 具有开放性、可供性等特征的数字技术使得传统企业形成了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新组织型态。然而,当前对其研究还处于概念探讨和特征归纳的初级阶段,急需对其构建研究形成系统性理论框架。因此,首先基于相关概念的梳理,尝试明晰“何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即其内涵界定;其次,结合当前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企业两大研究基础,厘清“为何”急需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研究;最后,初步提出包括“型态识别→构建动因→构建逻辑→构建过程”的研究框架,指出未来“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研究,以期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转型 构建动因 构建逻辑 构建过程
原文传递
论技术知识的生成与转化及其过程本质——基于技术创新史的视角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兆友 宋保林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28,共5页
技术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原理、技术规则、技能的综合,技术原理构建、技术规则制定与技能熟化是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生成与转化的三个重要环节。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的过程本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技... 技术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原理、技术规则、技能的综合,技术原理构建、技术规则制定与技能熟化是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生成与转化的三个重要环节。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的过程本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知识逻辑过程,即以技术目的为逻辑起点,技术原理构建、技术规则制定和技能熟化的过程;二是技术知识选择过程,是通过试错机制选择有效技术知识的过程;三是技术知识建构过程,是技术知识日臻完善并逐步适应用户个性化要求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的过程本质可以概括为遵循技术逻辑基础上的"选择-建构"过程:"选择-建构"的主体是处于社会文化之中的技术共同体以及社会成员;"选择-建构"的对象是由技术原理、技术规则和技能构成的行动纲领;"选择-建构"的标准包括技术逻辑和社会文化尺度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知识 逻辑过程 选择过程 建构过程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中国乡村社会多元治理的民主协商逻辑及其法律建构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师伟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5,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建构,解决现有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体系性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伴随着国家向社会让渡权力的进程,中国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因利益分化而日益碎片化,乡村社会的治理体系发生了旷古未有的重大变化,多元治理的格局基本稳定,治理体系的民主化趋势日益明显,治理过程的民主协商逻辑逐渐成型。然而中国乡村社会多元治理的民主协商逻辑还缺少法律层面的规范建构。从法制建构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中国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以法律规范的供给,为统一协调高效民主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法制基础,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要求的整体协调性,落实中国乡村现代治理的协商民主政治逻辑,为实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伟大战略提供重要的政治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社会 多元治理 民主协商 治理逻辑 法制建构
原文传递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行动逻辑与模式构建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玉磊 朱德米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81,共12页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其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相关者能否有效参与。因利益诉求不同,稳评中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政府呈现为维稳压力与象征性执行;公众呈现为风险感知与利益表达;企业呈...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其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相关者能否有效参与。因利益诉求不同,稳评中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政府呈现为维稳压力与象征性执行;公众呈现为风险感知与利益表达;企业呈现为利润最大化与社会责任;专家呈现为理性主义与角色异化;专业机构呈现为独立宗旨与利益输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稳评"本位主义:政府主导模式-实证主义:专家理性模式-建构主义:利益相关者参与模式"的分析框架。基于三种稳评主体模式的比较,奉行建构主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模式,遵循事实与价值整合的原则,融合了多种评估模式的优势,实现了实证评估与规范评估的统一,这应是当前中国稳评主体模式的理想选择。然而,由于政府决策体制的制度掣肘、公众参与能力的现实羁绊以及专业机构的发展滞后等因素叠加,当前中国稳评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模式尚未真正建立,需要政府、公众、专业机构等稳评利益相关者采取相应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决策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利益相关者参与 行动逻辑 模式构建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建构 被引量:18
14
作者 仲敏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7,共7页
民族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的“短板”和“洼地”,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战略选择和应有之义。教育精准扶贫有双重内涵:“精准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精准扶贫”。在实践中,对于这两种内涵的发展逻辑,应针对不... 民族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的“短板”和“洼地”,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战略选择和应有之义。教育精准扶贫有双重内涵:“精准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精准扶贫”。在实践中,对于这两种内涵的发展逻辑,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或需求,在各自的扶贫模式、路径上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围绕内在逻辑的意蕴,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双重内涵的侧重点、精准度的把握和民族特色的结合三个方面。唯有牢牢把握“精准”这一核心要义,切中贫困要害,回归教育本源,有针对性地突出“精准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精准扶贫”的侧重点,加强政策、理念和推进方式的精准度,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精髓,以精神文化扶贫带动教育扶贫,才能通过有限的教育供给,获得最大化的边际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育精准扶贫 内在逻辑 现实困境 路径建构
原文传递
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逻辑与建设路径——基于中外两所大学两个一流学科生长史的考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白强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2,65,共7页
没有世界一流学科,就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要找到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路径,有必要理清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逻辑。考察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学科与清华大学生物学学科的生长史发现,虽然二者学科属性不同、生长土壤和文化背景有异,但都内隐着世界... 没有世界一流学科,就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要找到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路径,有必要理清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逻辑。考察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学科与清华大学生物学学科的生长史发现,虽然二者学科属性不同、生长土壤和文化背景有异,但都内隐着世界一流学科生成逻辑的共性,那就是以“知识生产”为逻辑起点,以“人才培养”为逻辑主线,以“组织创新”为逻辑支点,以“社会服务”为逻辑归宿。反思当下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科组织异化、软实力建设缺位、开放化程度不高、社会关切不够等问题。为此,从“他组织”转向“自组织”、从“硬投入”转向“软培育”、从“半封闭”转向“全开放”、从“象牙塔”转向“社会场”不失为当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 学科组织 生成逻辑 建设路径 芝加哥大学 清华大学
下载PDF
论我国家庭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书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6,共10页
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是一个模块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知识系统,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四大特征。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在继承家庭教育传统思想与理论的基础上,创新与构建中国特色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 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是一个模块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知识系统,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四大特征。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在继承家庭教育传统思想与理论的基础上,创新与构建中国特色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学理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心理学为基础、社会学为主体、教育学为核心,构建家庭教育公共性知识体系、专业化知识体系和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现代化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构建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采取同步推进、协同构建、资源共享策略,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家庭教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知识体系 中国逻辑 体系构建
下载PDF
互联网对官办慈善组织的互构式影响及其边界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秀秀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2,共6页
官办慈善组织近年来在网络上的表现是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事实上,这一话题可以在技术与组织关系的学术脉络上找到链接,并且,由于互联网丰富的社会属性,能够有效扩展既有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技术与组织互构的基点上,可以发现互联网与官... 官办慈善组织近年来在网络上的表现是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事实上,这一话题可以在技术与组织关系的学术脉络上找到链接,并且,由于互联网丰富的社会属性,能够有效扩展既有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技术与组织互构的基点上,可以发现互联网与官办慈善组织的互构主要包含两点:一是互联网对于官办组织的改造与影响,主要表现在慈善生态、组织内部治理状况、公信力重建、制度建设等方面;二是官办组织对于互联网的吸收与选择,能够在社会化逻辑与垂直管理制度、开放性逻辑与专业化趋向、注意力逻辑与科层文化这三对互构机制中表现出来,同时,在互构发生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作用边界。只有技术与组织相互作用并相互协助的时候,才能达成最好的效用,实现技术革命。这对认识当前官办慈善组织的变与不变大有益处,并有利于规划官办慈善组织在网络化时代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逻辑 官办慈善组织 互构 边界
下载PDF
国际法话语权的生成逻辑与中国构建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孟于群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国际法话语权作为国际话语权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社会建制、改制和创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囿于在国际社会建制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错失对国际法"初始"话语权构建之机遇,使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时遭遇多重阻碍,... 国际法话语权作为国际话语权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社会建制、改制和创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囿于在国际社会建制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错失对国际法"初始"话语权构建之机遇,使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时遭遇多重阻碍,究其实质,国际法话语权有其生成的基本要素和逻辑。面对逆全球化态势集中升温和全球疫情蔓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使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变革之必要。中国需进一步增强国际法话语权构建的主体意识、全面积累话语资源、创新话语内容和丰富其多样性,以及打通话语路径,实现各话语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国际法话语权,为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出中国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话语权 生成逻辑 话语构建
原文传递
国家主义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逻辑及审思 被引量:13
19
作者 荀振芳 汪庆华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4,共8页
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主题话语",处于不断建构、改造、变革与完善的过程中。世界高等教育普遍进入了"国家主义"时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建构具有更加深厚的国家主义体制文化传统。考察中国... 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主题话语",处于不断建构、改造、变革与完善的过程中。世界高等教育普遍进入了"国家主义"时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建构具有更加深厚的国家主义体制文化传统。考察中国大学制度形成的逻辑路向,体现为"适应论"的制度实践逻辑、"同生互构"的制度结构特征以及"国家需要"的制度功能导向,对此,应从历史的、辩证的、批判的视角给予认识、尊重、变革和现实关怀。有理由认为: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仍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的现实途径,但是,要对"国家主义"予以重新认识和解读。目前,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切入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转型期已经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义 大学制度 实践逻辑 建构
原文传递
我国高校交叉学科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生成逻辑、功能界定与维度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茂聪 窦新宇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4,共13页
交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我国高校交叉学科管理制度体系生成于学科发展规律和知识生态演化的知识逻辑、社会经济发展和问题解决的需求逻辑以及高校职能履行和价值发挥的应然逻辑,以构建学科制度文... 交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我国高校交叉学科管理制度体系生成于学科发展规律和知识生态演化的知识逻辑、社会经济发展和问题解决的需求逻辑以及高校职能履行和价值发挥的应然逻辑,以构建学科制度文化、明确学科建设需求、理顺治理主体关系为制度的核心功能和根本目标。基于交叉学科管理制度的生成逻辑及核心功能,本研究尝试通过理论推导初步设定制度体系的三个基本内容维度和十二项核心制度组成要素,并从学科文化、学科建设和学科结构三个方面提出实践方面的相关要求,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交叉学科 管理制度体系 生成逻辑 功能界定 维度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