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井资料计算源岩有机碳含量模型对比及分析 被引量:91
1
作者 胡慧婷 卢双舫 +4 位作者 刘超 王伟明 王民 李吉君 尚教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9-1205,共7页
研究首先从理论分析入手,根据Δlog R模型在基线、有机碳含量背景值、叠合系数K、成熟度参数方面存在不足或不便推导出改进的Δlog R模型,针对改进Δlog R模型在测井参数选取方面的不足提出逐步回归模型;然后用具体实例对比三种模型应... 研究首先从理论分析入手,根据Δlog R模型在基线、有机碳含量背景值、叠合系数K、成熟度参数方面存在不足或不便推导出改进的Δlog R模型,针对改进Δlog R模型在测井参数选取方面的不足提出逐步回归模型;然后用具体实例对比三种模型应用效果,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了改进的Δlog R模型优于Δlog R模型、逐步回归模型优于改进Δlog R模型的原因;最后建议使用逐步回归模型计算源岩有机碳含量。对区域有机碳含量评价时,建议以沉积相为基础分区带评价,同时提出几点模型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事项,为今后测井途径计算有机碳含量提供方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烃源岩 有机碳 逐步回归 Δlog R 改进 优选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2
作者 丁文龙 王兴华 +3 位作者 胡秋嘉 尹帅 曹翔宇 刘建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7-750,共14页
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高产及稳产的关键。在对国内外该类储层裂缝研究现状系统调研及近期成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裂缝的类型及形成机理。分别从地质、测井、地震及实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识别方法;基于野外... 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高产及稳产的关键。在对国内外该类储层裂缝研究现状系统调研及近期成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裂缝的类型及形成机理。分别从地质、测井、地震及实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识别方法;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及薄片观察、构造曲率、常规及特殊测井等方法可以获得储层裂缝密度、张开度、产状、组系及方向等主要特征参数;地质分析、构造曲率估算、纵波各向异性分析、地震相干体及倾角非连续性裂缝检测、构造应力场模拟等是裂缝分布预测的有效技术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目前对国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中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各类型沉积相及构造演化背景条件下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的有效方法及标准参数体系;对致密储层裂缝差异充填机制及微裂缝定量识别与表征缺少系统研究;地震裂缝识别的精度不高。指出各类裂缝研究方法相互结合、裂缝识别标准与参数体系建立、微裂缝研究、裂缝发育程度与主控因素间定量关系分析、提高地震预测裂缝的分辨率、水力缝与天然裂缝及地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 裂缝 测井 地震
原文传递
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 被引量:69
3
作者 张向林 陶果 刘新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3-151,共9页
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测井、物探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装备、处理解释技术的现状及在世界油气勘探中的地位,分别从测井技术的方法、井下仪器、地面系统及资料处理解释评价方面和地震勘探的方法、震源、检波器... 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测井、物探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装备、处理解释技术的现状及在世界油气勘探中的地位,分别从测井技术的方法、井下仪器、地面系统及资料处理解释评价方面和地震勘探的方法、震源、检波器、地面系统及资料处理解释方面介绍了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地震勘探解释评价 仪器 发展
下载PDF
岩性识别技术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1
4
作者 付光明 严加永 +2 位作者 张昆 胡浩 罗凡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40,共15页
自从1815年世界上第一幅地质图诞生以来,岩性识别即如何刻画、认识地下岩性分布一直是地质学中的重要问题.一个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从手工填图发展到了数字填图,但鉴于地表地质填图受深度的限制,只能反映浅表岩性的分布,难于识别深部... 自从1815年世界上第一幅地质图诞生以来,岩性识别即如何刻画、认识地下岩性分布一直是地质学中的重要问题.一个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从手工填图发展到了数字填图,但鉴于地表地质填图受深度的限制,只能反映浅表岩性的分布,难于识别深部岩性,在覆盖区更不能给出下伏岩性的变化,限制了资源勘查的效果.为了克服地表地质填图的缺点,地球物理、遥感等技术逐渐引入到岩性识别中,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从岩性识别原理、方法、效果等方面入手,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了当前主要几种岩性识别技术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三维岩性识别将是资源勘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准确识别地下岩性的三维分布特征是实现深部矿产、油气资源勘查突破的关键;从技术层面分析,认为采用钻孔等先验信息约束,开展重磁三维反演,获取地下密度和磁化率模型,根据物性与岩性的逻辑关系,识别岩性的三维分布特征是现阶段三维岩性识别最有可能成功并适合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重磁 地震 测井 遥感
原文传递
变系数ΔlogR方法及其在泥页岩有机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5
作者 刘超 卢双舫 薛海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2-317,共6页
为提高△logR方法对陆相地层有机质评价的适应性,通过修改模型系数、引入新的测井参数,提出变系数的△logR方法.研究发现,△logR方法中孔隙度曲线和电阻率曲线间的比例系数与预测结果误差密切相关,将其视为变量并合理地确定其值能明显... 为提高△logR方法对陆相地层有机质评价的适应性,通过修改模型系数、引入新的测井参数,提出变系数的△logR方法.研究发现,△logR方法中孔隙度曲线和电阻率曲线间的比例系数与预测结果误差密切相关,将其视为变量并合理地确定其值能明显减少预测误差;有机质具有低波阻抗的特点,对重矿物欠发育地层,利用波阻抗信息和电测信息可以很好地评价有机质含量.将变系数△logR方法应用于罗69井TOC和氯仿沥青"A"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变系数△logR方法有利于减少TOC的预测误差,也适合对氯仿沥青"A"评价,TOC对应的比例系数"K_(TOC)"小于氯仿沥青"A"对应比例系数"K_A",TOC预测相对误差小于氯仿沥青"A"相对误差,与理论分析相符.变系数△logR方法为评价泥页岩残余烃(油)量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烃源岩 有机碳 氯仿沥青“A” 泥页岩 非均质性
原文传递
小波变换在层序地层单元自动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6
作者 朱剑兵 纪友亮 +1 位作者 赵培坤 王永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6,共3页
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特征,采用几种常见的小波函数(Harr小波,Daubechies小波,Symlet小波,Dmeyer小波),分别对自然电位、自然伽马、视电阻率等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发现在某一个尺度范围内可以识别出层序地层的准层序单元。利用该... 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特征,采用几种常见的小波函数(Harr小波,Daubechies小波,Symlet小波,Dmeyer小波),分别对自然电位、自然伽马、视电阻率等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发现在某一个尺度范围内可以识别出层序地层的准层序单元。利用该方法对胜坨油田5口井的测井曲线进行识别,与人工划分结果的比较表明,利用Symlet小波对视电阻率曲线进行分解识别的效果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测井曲线 小波变换 多分辨分析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53
7
作者 潘和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1,共4页
煤层储集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由煤的基质微孔和割理(裂缝)系统组成,因而传统的评价常规天然气储层的方法不能适合于评价煤层气储层,如何研究煤层气测井评价技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煤层气测井技... 煤层储集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由煤的基质微孔和割理(裂缝)系统组成,因而传统的评价常规天然气储层的方法不能适合于评价煤层气储层,如何研究煤层气测井评价技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煤层气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综合评述了测井评价煤层气储层领域的新进展,包括测井系列选择、煤层划分和岩性,煤质参数计算、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含气量等煤层气储层参数计算,煤层力学参数和地应力分析、煤层对比、沉积环境分析等等,重点论述了煤质参数、煤层孔隙度、含气量的计算方法理论,并分析了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当前面临的技术问题、难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测井评价 储层参数 气测井 储集 孔隙度 沉积环境 天然气储层 渗透率 测井系列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波阻抗反演及应用 被引量:46
8
作者 杨立强 宋海斌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人工神经网络是近期发展最快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在介绍BP神经网络的有关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严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选择和易陷入局部最优... 人工神经网络是近期发展最快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在介绍BP神经网络的有关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严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选择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局限性.利用该方法对实际地震剖面进行了波阻抗参数反演处理,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波阻抗反演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并且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波阻抗反演 地震资料 测井
下载PDF
利用测井技术评价松辽盆地南部油页岩 被引量:47
9
作者 贺君玲 邓守伟 +2 位作者 陈文龙 贾裕鲲 高金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9-914,共6页
为了利用松辽盆地南部已有钻井的测井资料评价油页岩,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嫩二段油页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充分利用测井资料连续性的优势,采用5口井93块油页岩岩心的有机碳、含油率化验分析数据和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嫩二段油页岩的有机碳含... 为了利用松辽盆地南部已有钻井的测井资料评价油页岩,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嫩二段油页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充分利用测井资料连续性的优势,采用5口井93块油页岩岩心的有机碳、含油率化验分析数据和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嫩二段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与含油率之间定量关系式Ta=0.548 6TOC+0.18和△logR、自然伽玛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式TOC=6.262 8×△logR+1.05,进而建立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评价油页岩含油率模型Ta=0.546 8a×△logR+0.548 6×△TOC+0.18。通过模型计算出的油页岩段的含油率与油页岩实测含油率数据基本一致,而且计算出的含油率值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油页岩 含油率 有机碳 自然伽玛
下载PDF
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在陆相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0
作者 黄捍东 张如伟 魏世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6-390,共5页
对于陆相沉积的薄砂岩储层,其地震储层预测的可信度与油气勘探开发的关系十分密切。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以测井、地质信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拾取有效的地震波振幅、相位和频率信息,对胜利油田孤岛南区馆陶组薄... 对于陆相沉积的薄砂岩储层,其地震储层预测的可信度与油气勘探开发的关系十分密切。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以测井、地质信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拾取有效的地震波振幅、相位和频率信息,对胜利油田孤岛南区馆陶组薄砂岩储层进行了钻前预测。对26口新钻井的统计结果表明,预测与实钻吻合。这表明该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薄砂层 储层预测 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 地震数据 测井资料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天童几种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在砍伐后萌枝更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希华 严晓 +1 位作者 闫恩荣 金毅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52-57,共6页
对以萌生方式形成的木荷、石栎、苦槠、栲树、米槠植株的根桩和萌枝状况进行了调查及测量。结果显示各种类萌枝数的大小顺序是:木荷>苦槠>石栎>米槠>栲树;结合萌枝状况可以推断萌枝能力的大小顺序应该是:木荷>苦槠>石... 对以萌生方式形成的木荷、石栎、苦槠、栲树、米槠植株的根桩和萌枝状况进行了调查及测量。结果显示各种类萌枝数的大小顺序是:木荷>苦槠>石栎>米槠>栲树;结合萌枝状况可以推断萌枝能力的大小顺序应该是:木荷>苦槠>石栎>栲树>米槠。砍伐对木荷、石栎、苦槠、栲树、米槠萌芽更新都会造成影响,对栲树、米槠影响更大,而对木荷、石栎、苦槠影响较小。从植物萌生角度来说,这是形成研究地区大面积的以木荷、石栎、苦槠为优势种组成的次生灌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砍伐 萌枝 更新
下载PDF
(T2,D)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识别储层流体的方法 被引量:42
12
作者 谢然红 肖立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10-2418,共9页
当地层孔隙中油气和水同时存在时,在核磁共振T_2分布上不同流体信号往往重叠,很难有效识别.本文采用改变回波间隔测量多组自旋回波串序列实现了(T_2,D)二维核磁共振方法,为有效识别储层流体提供了基础.通过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T_2,D)方... 当地层孔隙中油气和水同时存在时,在核磁共振T_2分布上不同流体信号往往重叠,很难有效识别.本文采用改变回波间隔测量多组自旋回波串序列实现了(T_2,D)二维核磁共振方法,为有效识别储层流体提供了基础.通过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T_2,D)方法存不同储层、不同测量信噪比以及不同外加磁场梯度条件下识别流体的效果.结果表明:(T_2,D)方法识别中、低黏度油层具有优势,随着信噪比增加和外加磁场梯度加大,分辨油和水的效果将变好.在气层,对磁场梯度有一定要求.并且,测量数据的信噪比越高,分辨气与水的效果越好,当测量数据信噪比低于70时,(T_2,D)方法在气层可能失效.在2MHz共振频率下,利用MARAN核磁共振岩芯分析仪器,对含顺磁性物质的饱和流体岩样进行了实验测量.验证了(T_2,D)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 测井 T2分布 储层评价 流体识别 内部磁场梯度
下载PDF
基于简化的Pride理论模拟声电效应测井响应 被引量:32
13
作者 胡恒山 刘家琦 +1 位作者 王洪滨 王克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9-264,共6页
针对声电效应测井问题 ,提出了一种全波列数值模拟方法 .该方法忽略声电效应测井时转换电场对声场的影响 ,并将电场视为似稳场 .采用点声源模型 ,依据Biot理论得出了井外孔隙介质声场的表达式 ,运用这些表达式和似稳电场近似方法 ,导出... 针对声电效应测井问题 ,提出了一种全波列数值模拟方法 .该方法忽略声电效应测井时转换电场对声场的影响 ,并将电场视为似稳场 .采用点声源模型 ,依据Biot理论得出了井外孔隙介质声场的表达式 ,运用这些表达式和似稳电场近似方法 ,导出了声电效应测井时转换电场的计算公式 .在计算出的转换电场波形中 ,有伴随斯通利波的电场、伴随纵波和横波的电场、和临界折射电磁波场 .在 2 5kHz以下的频率范围内 ,依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声电转换波波形与依据完整Pride理论计算的波形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电效应 孔隙介质 测井 弹性波 电磁场
下载PDF
页岩气评价指标与方法 被引量:40
14
作者 张卫东 郭敏 姜在兴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3-1099,共7页
目前全球范围的页岩气开发已经展开。页岩储层有其独特的属性,因此页岩气开发的第一步是了解页岩的特性,这需借助测井、岩心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评价,以便寻找有利的页岩气远景区。首先介绍页岩气远景区评价的一些主要指标,如页岩厚度、... 目前全球范围的页岩气开发已经展开。页岩储层有其独特的属性,因此页岩气开发的第一步是了解页岩的特性,这需借助测井、岩心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评价,以便寻找有利的页岩气远景区。首先介绍页岩气远景区评价的一些主要指标,如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TOC)、含氢指数、干酪根类型、热成熟度(RO)、页岩矿物组分和渗透率等。其次对页岩气储层评价的方法进行介绍,主要是测井法,归纳采用测井方式对岩性、裂缝等的识别和对岩石矿物成分、TOC、渗透率等的确定,并阐述实时LWD技术在页岩气储层特征识别方面的应用。最后,对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成功的开发对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评价 测井 特征识别
原文传递
利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划分水淹层 被引量:34
15
作者 宋子齐 赵磊 +3 位作者 王瑞飞 康立明 陈荣环 白振强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0-53,共4页
根据测井曲线的水淹特征,分别对砂泥岩剖面和下套管的老井水淹层段进行分析,阐述了自然电位、电阻率、双频介电测井、人工激发极化电位、声波时差、中子伽马、自然伽马、热中子寿命及碳氧比等测井曲线识别划分水淹层的方法、技术及特点... 根据测井曲线的水淹特征,分别对砂泥岩剖面和下套管的老井水淹层段进行分析,阐述了自然电位、电阻率、双频介电测井、人工激发极化电位、声波时差、中子伽马、自然伽马、热中子寿命及碳氧比等测井曲线识别划分水淹层的方法、技术及特点,指出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实用效果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方法 水淹层 测井解释 油田开发 电阻率 注水油田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页岩脆性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39
16
作者 徐赣川 钟光海 +1 位作者 谢冰 黄天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5,共8页
页岩的脆性特性对其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岩石物理实验与测井技术相结合既能够获得直接的脆性参数,又能保证所取资料的连续性。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开展了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基于岩... 页岩的脆性特性对其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岩石物理实验与测井技术相结合既能够获得直接的脆性参数,又能保证所取资料的连续性。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开展了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建立页岩动静态参数的转换模型,可将测井计算的动态参数较好地转换为静态参数,大大提高了测井计算页岩脆性指数的精度;其次,针对页岩岩样进行矿物成分测定,进一步分析确定了影响该区页岩压裂改造的主要脆性矿物,取得了实验与理论的突破。结论表明:1当黏土含量大于40%时,岩石脆性明显降低,当黏土含量小于40%时,岩石脆性指数与黏土含量关系不明显;随着石英+长石+白云石含量的增加,岩石脆性增大,随着方解石含量增高,岩石脆性略有降低。2当测井资料齐全,有纵横波和密度测井资料时,所建立的页岩脆性指数计算方法(即泊—杨法和矿物含量法)计算的页岩脆性指数结果精度较高;当测井资料较少,无阵列声波测井时,矿物成分法作为泊—杨法的补充,同样能够较准确地评价页岩的脆性。该研究成果为现场试油层位优选及储层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实验 页岩 脆性指数 矿物成分 动静态弹性参数 测井 评价方法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下载PDF
采伐干扰和火烧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宋启亮 董希斌 +1 位作者 李勇 刘继明 《森林工程》 2010年第5期4-7,共4页
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内的试验地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采伐干扰试验迹地土壤pH值较未受干扰的迹地有所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和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均降低。火烧使大兴安岭林区实验迹地的土壤... 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内的试验地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采伐干扰试验迹地土壤pH值较未受干扰的迹地有所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和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均降低。火烧使大兴安岭林区实验迹地的土壤的酸性增强,经过火烧的样地要比未受干扰样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全N、有效N的含量在火烧后初期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后期又再次上升,并且含量超过火烧前的水平,火烧对土壤全P、全K、有效K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基本保持未受干扰的水平,不同火烧年限迹地之间并无显著的差异,土壤有效P的含量在火烧初期下降,之后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 火烧 大兴安岭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7
18
作者 金泽亮 薛海飞 +2 位作者 高海滨 赵晓平 柏冠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45,共4页
煤层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是获取煤层气参数的重要方法。根据沁水盆地柿庄区块煤层气储层的典型地质特征及该区块的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数据,基于体积模型和概率统计模型的分析方法,计算出煤层各组分含量;对大量的测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煤层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是获取煤层气参数的重要方法。根据沁水盆地柿庄区块煤层气储层的典型地质特征及该区块的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数据,基于体积模型和概率统计模型的分析方法,计算出煤层各组分含量;对大量的测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区煤层煤阶与地层温度相关的结论;基于概率统计模型计算出的煤层组分和实验室岩心解吸测试数据,利用兰氏方程和多元线性回归导出了煤层含气量计算的经验公式,并通过该区的实际资料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信度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测井 评价 煤层组分 含气量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气水分布规律 被引量:36
19
作者 王泽明 鲁宝菊 +2 位作者 段传丽 王茂琴 胡顺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40,共4页
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气藏气水分布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气田产能建设效果,且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井位部署逐渐由富气区向外扩展,新完钻井投产后效果差,产水严重。因此开展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已成为提高该区块产建效果的... 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气藏气水分布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气田产能建设效果,且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井位部署逐渐由富气区向外扩展,新完钻井投产后效果差,产水严重。因此开展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已成为提高该区块产建效果的基础。在区域水化学分析、测井气水层识别、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苏20区块气水的分布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后认为:①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的气水界面;②研究区垂向上表现为下气上水,下二叠统山1段基本不含水,从下二叠统盒8下亚段2层→盒8下亚段1层→盒8上亚段的地层水逐步增多;③从成藏要素分析,表明苏20区块富水与其生烃强度、构造位置和天然气的运移密切相关;④地层水根据其成因差异可以分为低部位滞留水、透镜状滞留水、孤立透镜体水3种类型,研究区内主要为透镜状滞留水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早二叠世 地层水 气水识别 控制因素 分布规律 测井
下载PDF
造林再造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CO_2浓度升高、火灾和虫害对森林固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刘魏魏 王效科 +1 位作者 逯非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13-2122,共10页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大气CO_2、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造林再造林作为京都议定书认可的大气CO_2减排途径,是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低成本、有效策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还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升高、火灾以及虫害等自然...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大气CO_2、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造林再造林作为京都议定书认可的大气CO_2减排途径,是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低成本、有效策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还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升高、火灾以及虫害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强烈影响。综述了全球和区域造林再造林的固碳能力,以及目前较受重视的一些因素(森林采伐、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升高、火灾以及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造林再造林固碳能力为148—2400TgC/a;采伐造成的全球森林碳损失最大为900 TgC/a,其次是火灾为300 TgC/a,虫害造成森林碳释放最小在2—107 TgC/a之间。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关注固碳措施和多种环境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尤其是对森林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严格控制森林采伐和火灾发生,以及减少或避免造林再造林活动引起的碳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造林再造林 采伐 气候变化 CO2浓度升高 火灾 虫害 固碳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